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2025年3月3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5-03-03
来源:综合报道



一夜“升温”,猪价上涨“节节高”!


  进入3月初,在国内生猪市场,上月,猪价表现不佳,春节之后,受产销错配,猪价短时间内大幅下降近8.4%,虽然,进入中旬,基于标肥价差以及二育入场支撑,猪价重心略有反弹,但是,支撑猪价上涨利好有限,而需求跟进萎靡不振,随着二育补栏成本攀升,肥猪价格逐步回落,二育入场信心降低,猪价回归下降的周期,月内猪价累计下降幅度在7.87%左右。

  不过,进入三月初,猪价迎来“开门红”,最近两日,市场呈现逆势反弹的走势,南北地区,标猪报价震荡上涨,那么,此番猪价“由跌入涨”,上涨“势如破竹”?具体分析如下:

  据悉,目前,支撑猪价上涨的逻辑,一方面,由于月初,南北地区,规模猪企出栏计划偏少,集团猪企供应水平下降,而散户猪场多以跟风为主,生猪流通略显偏紧。主流屠企顺利收猪存在难度,部分屠企上猪节奏偏慢,规模猪企出栏计划完成顺畅,部分猪企有一定拉涨的心态;另一方面,受天气影响,近期,新一轮寒潮天气到来,南北多地气温“俯冲”式下降,雨雪也将大幅增多,这极易影响生猪购销,加剧猪场疫病风险,养殖端主动认卖意愿偏弱,进一步增加了阶段性供应偏紧的局面!

  因此,受情绪引导,叠加,天气因素,目前,猪价呈现逆势连涨的走势,猪价重心略有回升!不过,理性来看,本轮猪价上涨或将“昙花一现”,猪价缺乏持续上涨的支撑,市场基本面偏空!

  一方面,传统3月份,猪肉购销处于季节性淡季,由于缺乏节日气氛的支撑,餐饮以及旅游消费跟进不足,南北地区,居民饮食结构变化,家庭消费一般,主流家庭存在替代消费的现象,猪肉购销缺乏明显的利好!

  另一方面,由于24年5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加10万头至3996万头,按照母猪存栏影响10个月标猪出栏,理论上3月份标猪供应“由降转增”,标猪供应水平进一步提升!叠加,春节后,猪价快速回落,养殖利润下降明显,而标肥价差较大,主流散户以及集团猪企出栏节奏偏慢,这或将造成2月份产能顺延至3月中旬前出栏,势必会进一步加剧供应宽松的局面!

  因此,基于市场多空博弈,受屠宰场调价收猪,预计,3月3日,猪价上涨0.03元/公斤,生猪报价回升至14.6元/公斤!不过,此番猪价上涨或难持续,后市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


涨了,猪价上涨“不停歇”!


  3月伊始,国内生猪市场,近期,猪价呈现底部拉锯的走势,上月末,猪价短暂冲高后,随着二育支撑转弱,猪价逆势下跌,但是,碍于月末集团猪企出栏节奏偏慢,猪价降幅有限,市场以横盘偏弱为主!进入3月初,短暂市场支撑转强,猪价上涨“六亲不认”,不过,理性来看,猪价上涨利好不足,上涨空间或将有限,而且,市场仍面临破位下降的风险!

  在供应端,国内生猪产能逐步提升,按照去年5月份母猪存栏环比增加近10万头,理论上本月适重标猪供应环比增加,部分机构预估,生猪供应理论同比或有5~8%的增幅。因此,3月份,适重标猪供应水平提升,而受气温回升,生猪育肥增重节奏加快,叠加,2月份需求支撑不足,养殖端受标肥价差支撑,认卖意愿不足,本月,生猪供应能力或将进一步增加,中大猪存栏水平也将逐步提升,供应过剩压力凸显!

  在需求端,春节过后,猪肉购销处于季节性淡季,虽然,受城市餐饮需求略有回升,屠宰场开工率缓慢回升,但是,从近日屠企开工来看,样本屠企开工率徘徊在25%上下,屠企订单增幅有限,相比往年正常育肥32%左右的开工率,降幅仍有7个百分点左右,消费利好承压!尤其是,本月缺乏节日利好的带动,居民饮食结构变化,替代消费较大,内需市场白条购销冷清,下游商贩多以减量稳价为主,白条承接能力不足!

  因此,理论来看,3月份,生猪供需面临“产销错配”的局面!而对于市场抄底因素,一方面,在二育入场端,近期,国内标肥价差快速回落,北方部分地区,300斤中猪价格回落至标猪水平,标肥价差从1.8元/公斤回来至1.2元/公斤左右,肥猪育肥风险加剧,二次育肥入场信心不足,尤其是,目前主流二育认为,标猪价格仍有破位下跌的风险;另一方面,在屠企分割入库方面,目前,主流屠企冻品入库意愿不足,毕竟,标猪价格超育肥成本线,而需求跟进较差,鲜品白条购销不佳,主流屠企多以鲜销为主,主动入库缺乏信心!

  由此分析,目前,受月初,集团猪企缩量挺价,社会面猪场认卖积极性不高,短暂屠企面临收猪难度,猪价呈现偏强走势!但是,碍于供需基本面偏空,此次猪价上涨或后劲不足!

  据数据显示,受屠宰场调价收猪,预计,3月3日,外三元瘦肉型标猪价格出栏均价在14.6元/公斤,后市关注养殖端出栏节奏的变化!


春节后白条猪肉价格震荡缓跌 3月或延续


  节后猪肉市场供大于求,下游销售难度较大,屠宰企业多减量保价。随着需求逐渐恢复常规,叠加分割入库的意愿小幅提升,但难改供应充足、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3月白条猪肉价格或继续震荡走低。
 
  春节结束后,猪肉价格呈现震荡缓跌的情况。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显示,截至2月28日,全国瘦肉型白条猪肉均价为19.23元/公斤,环比下滑7.52%,同比下滑1.74%。节后,终端需求较春节前明显下滑,养殖、屠宰企业陆续复工,市场供大于求,猪肉价格下跌;而后随着学校开学、终端家庭需求缓慢恢复,供需博弈,价格出现缓跌。
 
 
  冻品库存:止跌后微幅走高
 
  本月冻品库容率呈“降后微涨”的趋势。截至2月末,卓创资讯监测全国重点屠宰企业冻品库容18.04%,较1月上涨0.0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5.61个百分点。春节后,市场缓慢恢复活力,部分食品厂采购原料,但成交量有限,冻品库存降幅一般;下半月,随着东北地区原料价格降至屠企心理价位附近,部分企业有少量主动入库,同时进行了两次收储,华东、东北及华中部分屠宰企业承接订单,增加了分割入库量。
 
  3月初有国储轮库,企业承接积极性较大,同时原料价格仍有下滑预期,屠企或有少量入库行为。预计3月冻品库容率或小幅上涨空间。
 
 
  批发市场:春节后到货量缓慢提升
 
  本月国内重点批发市场到货量呈“跌后缓增”的走势。卓创资讯监测2月全国重点批发市场日均到货量2.23万头,环比下降34.60%。春节假期结束后,部分市场仍暂未开市,仅部分经销商少量拿货运营;元宵节后,市场与经销商全面开工,但此时家庭消费增量有限,餐饮需求量一般,市场成交活力平平,经销商拿货亦较为谨慎,到货量缓慢增加。
 
  3月,屠宰企业的原料成本降幅有限,需求暂无利多提振,经销商拿货意愿一般,市场到货量或变动较小。预计3月批发市场到货量或小幅先增后减,波动不大。
 
 
  跌势难改?3月或继续震荡缓跌
 
  从供应来看,3月上游规模养殖场出栏计划增加,但当下猪价偏低,存在部分“二育”入场的情况,屠宰企业低价收购难度仍存;同时北方屠宰企业有少量逢低入库操作,鲜销量或有所减少。从需求来看,3月学校、单位常规运转,家庭消费亦有提升,终端消费较2月略有好转,但幅度十分有限,叠加禽类及牛肉等替代品影响,预计下月屠宰企业销售情况依旧不佳。所以供需僵持运行之下,白条猪肉价格或震荡缓跌。

涨了,猪价上涨“如火如荼”!


  时光荏苒,进入3月初,据悉,2月中下旬,猪价先涨后降,标猪价格回升至14.87元/公斤后,受需求跟进不足,白条购销冷清,叠加,肥猪价格重心回落,标肥价差逐步收窄,二育支撑转弱,猪价震荡走低,不过,由于月末出栏节奏偏慢,猪价下跌幅度偏窄,屠企报价回落至14.51元/公斤!

  不过,进入3月初,猪价上涨“如火如荼”,市场呈现震荡偏强的走势,生猪均价略有回升,个人分析,猪价上涨的逻辑如下:

  其一,受天气影响,近期,国内气温大幅波动,新一轮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到来,猪场疫病风险增加,养殖端主动出栏意愿减弱,叠加,物流运输受限,生猪出栏节奏放假,尤其是,进入月初,主流集团猪企出栏计划偏少,部分规模猪企有一定缩量挺价的情绪,南北地区,屠宰场顺利收猪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二,受雨雪天气影响,批发市场白条上量难度或将增加,而随着消费需求缓慢回升,样本屠企开工率有所上调,主流屠企开工率回升至25%左右,叠加,进入农历二月初,多地庙会到来,周边游需求有所提升,餐饮行业有所改善!

  因此,受养殖端出栏节奏放缓,叠加,天气因素影响,短暂猪价存在一定震荡偏强的走势,但是,猪价上涨仍面临多重利空压力!

  一方面,近期,标肥价差松动,肥猪价格逐步走低,尤其是,受生猪育肥增重节奏加快,生猪出栏均重回升,肥猪购销承接能力转差,北方部分地区,中猪与标猪基本无价差,这抑制了市场二育的信心,短期内,二育入场缺乏积极性;

  另一方面,生猪供应基本面宽松,尤其是,本月适重标猪供应环比增加,而受2月份集团猪企出栏节奏偏慢,部分产能后置,三月生猪供应压力进一步加大,市场中猪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叠加,消费需求利好有限,下游市场白条购销较为冷清,部分批发市场白条存在剩货的压力,主流屠企受毛白价差不足,亏损幅度扩大,本周样本屠企头均亏损增加至24元左右,屠宰场压价心态偏强!

  因此,基于市场多方因素,理性来看,本次猪价上涨或难以持续,短暂市场偏强后,随着养殖端认卖积极性回升,猪价或将再次转弱,后市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