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一只鸡”如何育出270亿元产业集群
时间:2024-09-15
来源:《大众日报》
鸡鸣阵阵,此起彼伏……走进位于烟台市蓬莱区的民和牧业肉鸡养殖基地,一群群羽毛丰满、体貌俊俏的白羽鸡正伴随着音乐在高8层的笼中悠闲觅食。该基地实现了“吃喝拉撒睡”全程数字化智能自动操控;通过肉种鸡全程笼养及其配套技术养殖40多天,体重即可长到5斤左右。
“全程笼养和联栋纵向通风鸡舍,有效解决了传统平养方式存在的管理困难、肉种鸡成活率低、受精率低、单位面积饲养密度小等问题,单位面积养殖量是传统平养的3至5倍,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饲养效益。”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苗光明介绍,作为国内白羽肉种鸡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民和牧业依托科技创新和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园。
“全国肉鸡看山东,山东肉鸡看烟台。”在烟台白羽鸡产业地图上,不仅有民和牧业,还有仙坛股份、益生股份、春雪食品共计4家A股白羽鸡上市公司。在它们的带动下,肉鸡产业已成为烟台第一大畜牧产业。
来自烟台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烟台出栏商品肉鸡4.18亿只,鸡肉产量84.62万吨,占烟台肉类总产量的50.6%,连续8年超过猪肉产量。截至2023年底,烟台已建成肉种鸡场86个,存养曾祖代肉种鸡3万多套、祖代肉种鸡40万套、父母代肉种鸡1000多万套,分别占全国的100%、23%和25%。全国5家白羽鸡上市公司,烟台占据4家,全市肉鸡产业产值超200亿元。
一座旅游城市,为何会形成白羽肉鸡的产业集群?
烟台市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肉鸡产业岗位专家李瑞丽介绍,烟台白羽肉鸡产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是全国起步较早的地市。改革开放初期,烟台立足于国家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优势,组织外贸、粮食、畜牧等部门积极扶持发展肉鸡产业,扩大肉鸡产品出口创汇。
而之所以会形成白羽肉鸡产业的集聚效应,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即地理环境好、防疫条件好、政策支持。其中在防疫方面,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东部,具有天然的动物防疫屏障,是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在政策支持方面,多年来,烟台市在产业规划、产业用地、项目资金、上市融资等各方面,给予白羽肉鸡产业全方位支持。比如,2012年以来,考虑到白羽肉鸡养殖饲料转化率较高等因素,烟台规划将肉鸡产业作为第一大优势产业来打造,加快调整畜禽养殖结构,着力培育全省乃至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和样板。
“现如今,始于白羽肉鸡养殖的烟台白羽肉鸡产业,早已不限于肉鸡养殖。近年来,向终端发展已成为烟台白羽肉鸡产业的共识,昔日的白羽肉鸡养殖企业,纷纷开展肉鸡深加工、生产熟制品、调理食品等,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李瑞丽表示。
眼下,肉鸡产业已发展成为烟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做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烟台市白羽肉鸡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023年集群产值达270亿元,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4万多人,年增加农民收入20多亿元。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