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及霉菌毒素的认识及影响产毒量的因素
时间:2024-07-22
来源: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
霉菌是真菌的一种,其特点是菌丝体较发达,无较大的子实体。同其他真菌一样,有细胞壁,并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家庭卫生间的坐便器、洗脸池、浴缸,冰箱、洗衣机、空调内,厨房台面、碗柜、筷笼发现的黑色霉变物,就是霉菌;而养殖生产中常见的腺肌胃炎病就是霉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
所有霉菌在适宜的温度下,都会产生霉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饲料、对环境、对动物健康带来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现为慢性中毒、腺肌胃炎、霉菌性肠炎、僵鸡僵猪等。
霉菌的繁殖能力极强: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虽然霉菌菌丝体上任一片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发展成新个体,但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的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霉菌产毒受温度影响:温度对霉菌的繁殖及产毒均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霉菌其最适温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毒力减弱。
大家常见的黑曲霉、黄曲霉等霉菌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最高繁殖温度是44~46℃,最适生长温度37℃左右。但产毒温度则不一样,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如曲霉菌的最适产毒温度为28-32℃。
影响霉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有哪些呢?霉菌一旦进入养殖的饲料,影响霉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是很多的,与饲料关系密切的有水份、温度、基质、通风等条件,因此控制这些条件,可以对饲料中霉菌分布及产毒带来很大的影响。
第一就是水份。
霉菌生长繁殖主要的条件之一是必须保持一定的水份,一般来说,玉米、小米类水份在14%以下,大豆类在11%以下,微生物是比较难生长的。
饲料中真正能被微生物利用的那部分水份又称为水份活性(Aw),它的值越接近于1,则微生物最易生长繁殖。食品中的Aw为0.98时,微生物最易生长繁殖,当Aw降为0.93以下时,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但霉菌仍能生长,当Aw在0.7以下时,则霉菌的繁殖受到抑制,可以阻止产毒的霉菌繁殖。
第二,就是温度。
温度对霉菌的繁殖及产毒均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霉菌其最适温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在0℃以下或2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毒力减弱。
如黄曲霉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最高繁殖温度是44~46℃,最适生长温度37℃左右。但产毒温度则不一样,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如黄曲霉的最适产毒温度为28~32℃。
第三是饲料载体。
与其它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一样,不同的饲料载体霉菌生长的情况是不同的,一般而言,营养丰富的饲料其霉菌生长的可能性就大,天然基质比人工培养基产毒为好。
实验证实,同一霉菌菌株在同样培养条件下,以富于糖类的小麦、米为基质比油料为基质的黄曲霉毒素产毒量高。另外,缓慢通风较快速风干霉菌容易繁殖产毒。
第四就是霉菌种类。
不同种类的霉菌其生长繁殖的速度和产毒的能力是有差异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强者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黄绿青霉素、红色青霉素及青霉酸。目前已知有五种毒素可引起动物致癌,它们是典曲霉毒素(B?1、G?1、M?1)、黄天精、环氯素、杂色曲霉素和展青霉素。
霉菌毒素的防控
1、 物理脱毒法
是用物理方式(如机械、加热等方式)对物料进行处理达到去除毒素的方法,主要有加热法、水洗法、 剔除法、脱胚去毒法、紫外照射法等。
尤其对玉米可采用物理过筛的方法进行处理。因为完整的玉米存在种皮,受到霉菌毒素感染的几率较小,而破碎的玉米没有种皮保护,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很容易受到霉菌的感染而产生毒素。
2、化学脱毒法
化学脱毒法是用化学试剂处理感染霉菌毒素原料的方法,主要包括碱处理(用氨气处理玉米)和氧化处理 (氧化剂包括重亚硫酸盐、过氧化漂白粉等)。
3、吸附剂脱毒法
有物理吸附剂脱毒及生物脱毒法两种。生物脱毒主要包括酶解法和微生物降解法,是用某些微生物和酶制剂对霉菌毒素进行吸附、分解的方法。目前,尚没有任意一种方法可有效解决、或者能大幅降低霉菌及霉菌毒素的。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