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奶牛禽流感疫情带来的思考
时间:2024-06-04
来源:华南农大生物,作者:梁国富
目前的证据都证实该病毒已经在美国的奶牛群中悄然传播了数月,而感染后的牛群目前来看症状并不明显,可能实际感染的群体要比官方报道的要多不少。

然而,一个病毒不可能莫名其妙地诞生的。其实早在2022年这轮史上最严峻的禽流感疫情已经在美国拉开序幕,这一次的主角正是家禽中H5N1亚型Clade2.3.4.4b进化支为代表的的流感病毒。美国家禽业一直采用“检疫+扑杀”的防控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扑杀数量不断攀升,6000万、7000万、8000万…后来有人调侃,美国继新冠后又一次躺平,抄作业失败。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并不完全是。这两年也看到美国加大检测力度、加快扑杀速度、研发疫苗等等措施,也体现出当地政府积极应对这轮疫情及希望保护家禽业的态度。奈何这次面对的敌人是狡猾多变的H5亚型的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AIV)是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是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因病毒在复制时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容易引起基因点出错导致氨基酸改变和抗原性的变化。另外,禽流感病毒在宿主中重新组合也能出现新的亚型病毒。不管是抗原漂移还是抗原转变,变异似乎是这个病毒永恒的话题。这也给禽流感防控工作带来挑战。同时这两年该病毒实现跨物种传播攻击哺乳动物屡见不鲜,病毒的传播链似乎比以往复杂得多。这次奶牛事件印证这一点,也可以让人脑洞大开猜测难道将来养牛等家畜养殖业也要接种禽流感灭活苗?这种病毒通常在禽类间传播,但已展现出跨物种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这不简单意味着,它跨越物种屏障的能力越强,潜在的全球大流行风险就越大。毕竟H5N1的死亡率令人咋舌。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自2003年以来记录的887名H5N1病毒感染者中有462人死亡,死亡率高达52%,这意味着一旦大规模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当然一个病毒能否形成大面积的跨物种传播或在宿主群中传播,除了和病毒本身有关外,还跟宿主、外界条件有这密切的关系。
禽流感在全球广泛的流行,同时给我国禽流感防控工作带来挑战。最近,我国农业农村部报道,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发现野禽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病死亡渔鸥等野禽275只。
我国家禽业不同发达国家,基础差、底子薄、养殖模式落后,养殖结构复杂、一线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得益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的实施,多年来,国内禽流感疫情处于可防可控状态。我国2005年在全国实施H5亚型禽流感强制免疫措施,从2017年秋季实施H7亚型强制免疫,H5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先后得到有效控制。无论禽群还是人群发生感染和死亡的病例也大幅下降。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