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鸡病防控
  3. 肠道疾病

鸡坏死性肠炎的中医治疗思路

时间:2024-01-23
来源:张彭蒲南



  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是由A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高死亡率和小肠黏膜坏死。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鸡坏死性肠炎的病位、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审证求因,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对该病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分析,根据证候确定治则,合理组方,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1、临床症状

  鸡坏死性肠炎的自然发病日龄为2周龄至6月龄。自然发生该病时,病鸡表现为明显的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不愿走动,羽毛蓬乱,稀粪。病程短,病鸡会发生急性死亡。

  2、病因

  腹泻的病因比较多且复杂,涉及小肠或大肠的疾病都可能引起腹泻。肠炎是指某段或全部肠道发生的炎症,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肠炎可分为十二指肠炎、空肠炎、回肠炎、盲肠炎和直肠炎等。通过病史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粪便检查,腹泻的临床诊断首先要判断病位在小肠还是在大肠。小肠性腹泻的特征是粪便量增加,排便频率增高,但不出现里急后重。鸡坏死性肠炎的病变仅局限于空肠和回肠,盲肠几乎没有病变,所以该病的病位在小肠,属于小肠性腹泻。

  3 病因病机分析

  3.1 急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根据病程长短将肠炎分为急性肠炎和慢性肠炎两种。根据炎性渗出物的性质和病变特点又将其分为以下5种类型:急性卡他性肠炎、出血性肠炎、化脓性肠炎、纤维素性肠炎、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是以肠黏膜坏死后,黏膜表面被覆一厚层纤维素性假膜为特征的炎症,眼观肠黏膜表面被覆的纤维素性假膜呈黄白或黄绿色,干硬,不易剥离,故又称固膜性肠炎。若强行剥离,则可形成溃疡。镜检病变部位肠黏膜上皮完全脱落,大量渗出的纤维蛋白和坏死组织融合在一起,黏膜及黏膜下层凝固性坏死而失去其固有结构,坏死组织周围的明显充血、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鸡坏死性肠炎的大体病变:小肠质脆,充满气体,肠黏膜覆盖一层黄色或绿色伪膜,有些伪膜结合得较疏松,有的结合得很紧,常描述为“土耳其浴巾”样外观。也报道有血斑,但出血不是本病的主要特征。实验鸡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后3 h可见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增厚,色灰暗,感染后5 h便可见肠黏膜坏死,随后可见肠黏膜出现严重的纤维素性坏死性,并形成白喉样伪膜。由此认为鸡坏死性肠炎属于侵袭型腹泻,并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为主要特征,辨证属于瘀热。处方时应注意凉血散血,行血则便脓自愈。

  3.2 肠毒素性腹泻

  急性感染性腹泻可分为肠毒素性、侵袭性及细胞毒性等三类。鸡坏死性肠炎的病原为A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阳性、产芽胞的厌氧菌,可产生不同的毒素,与疾病的病变和临床症状有关。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α毒素、C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β毒素均与坏死性肠炎的肠黏膜坏死有关。因此鸡坏死性肠炎不仅是侵袭性腹泻,而且是肠毒素性腹泻。针对肠毒素性腹泻,处方时应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和适当的苦寒攻下,协助机体清除体内毒素。

  3.3 既吸收障碍,又分泌过度

  腹泻是粪便中水量增加而形成稀便,引起粪便中水分增加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分泌过度、渗透性改变和吸收障碍。肠道结构异常可导致吸收障碍,能破坏绒毛完整性的疾病都能引起液体、电解质和基本营养元素(如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的吸收障碍。鸡坏死性肠炎发病时,肠腔中存在大量的纤维素渗出物和细胞碎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肠腔内细胞膜最明显的变化是囊泡缺失及微绒毛全部消失,可见有吸收障碍的病机。处方时应淡渗利湿。

  细菌性疾病常发生分泌过度。机体正常时,小肠绒毛基部的细胞分泌液体和电解质,这些液体和电解质立即被绒毛顶端的成熟上皮细胞吸收,这个过程被称为“双向流动”。机体在正常状态下肠道的吸收量总是超过分泌量,因此产生的是液体和电解质的净吸收。鸡坏死性肠炎发病时,液体分泌量受刺激而增加,从而抑制了小肠和大肠的吸收能力,使粪便中水分增多。鸡坏死性肠炎有分泌过度的病机,处方时应苦寒燥湿、苦温燥湿并用,减少分泌过度。

  4、中兽医治疗NE的思路

  因调气则后重自除,而鸡坏死性肠炎没有里急后重的症状,故处方时应少用或不用行气药,如木香、槟榔、枳壳等。根据中兽医理论进行辨证分析,发现鸡坏死性肠炎病程为前期湿热、中期瘀热、后期急性虚证,治疗时应根据大群的主要症状灵活处方。

  4.1、前期湿热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温病条辨》中记载“湿热内蕴,夹杂饮食停滞,气不得运,血不得行,遂成滞下,俗称痢疾”。鸡坏死性肠炎前期属于湿热。湿热的治则以清热利湿为主,必须辛以通阳,淡以渗湿,苦以彻热。《温病条辨》所讲:“湿热非辛不通,非苦不降,非淡不渗,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热之一凉即退”。初起挟表者,治疗用活人败毒散;湿热并重时,治疗时芳香化湿、苦寒燥湿、苦温燥湿和渗淡利湿的方法都适用,可以选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芩芍汤、黄芩滑石汤、杏仁滑石汤等加减。

  4.2、中期瘀热

  实验鸡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后,攻毒后1 h即可见到组织学病变,固有层轻度水肿,血管扩张,肠腔上皮细胞脱落,有时固有层中可见异嗜细胞和单核细胞。攻毒后3 h,肠壁出现明显水肿,肠绒毛顶部上皮细胞脱落。攻毒后5 h,绒毛顶端上皮细胞层和固有层发生凝固性坏死,导致绒毛短缩。在坏死组织和固有层顶部可见大量细菌定植。肠血管严重充血,偶尔被透明血栓堵塞,到8~12 h,肠绒毛大量坏死,肠腔中有大量的纤维素渗出物和细胞碎片。鸡坏死性肠炎的病理学变化是由中段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释放的α毒素、β毒素导致。α毒素是一种磷脂酶C神经鞘磷酸酶,能水解磷脂,导致黏膜结构紊乱,因而激发花生四烯酸级联反应,诱导炎性介质产生,如白三烯、前列环素、血小板凝集因子和血栓素。这些炎性介质可导致血管收缩、血小板凝集和心肌功能紊乱,最终导致急性死亡。β毒素可导致肠道黏膜发生典型的出血性坏死。鸡坏死性肠炎中期表现血管充血、血栓堵塞、血小板凝集、出血性坏死,辨证以瘀热为主,可用通腑祛瘀法。六腑以通为用,如有形积滞与湿热等邪相搏,气血壅阻,瘀热内蕴,可致腑气通降失常而为病,通腑祛瘀法主要用于瘀阻肠腑证。常用方药为丹皮汤(丹皮、瓜蒌、桃仁、朴硝、大黄)、大黄牡丹皮汤(大黄、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甘草)加减。

  4.3、急性虚证

  王今达教授根据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中医在危重证急救医学领域的辨证施治应遵循“三证三法”,即热证用清热解毒法,瘀证用活血化瘀法,虚证用扶正固本法。在虚证方面,首先提出急性虚证的概念,本质上为邪实仍在、正气已虚,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在短时间内出现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迅速衰退的证候,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存活率低的特点,有别于单纯的虚证。急性虚证均存在血瘀证的临床症候,实验室检查发现以内皮细胞损伤、微循环异常为基础的血瘀证成为急性虚证的主证。鸡坏死性肠炎后期是急性虚证,除了瘀热的症状外,还表现水泄、料粪和肠黏膜脱落。《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澄澈清冷,皆属于寒”。《伤寒论》中记载“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者,手足厥逆,脉微欲绝”。鸡坏死性肠炎后期的急性虚证主要表现在脾肾阳虚,可选用附子理中汤、四逆汤、附子粳米汤或王清任急救回阳汤加减。

  4.4、辨证施治

  4.4.1 大群粪便以黏脓样为主 病鸡鸡群的粪便呈黏脓性,汁黏而气秽。小便短涩不利,大便溏而不爽。剖检发现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的肠黏膜增生肥厚。黏脓样便,属于中医湿热范畴、热重于湿的气分之证。治疗若误汗则神昏耳聋,误下则洞泄,误滋则病深而难解。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热重于湿,宜辛淡苦降清泄,达到湿开热透、气化湿行。以“上宣肺气、中运脾阳、下通膀胱”为治疗原则,可选用王氏连朴饮。

  4.4.2 大群粪便以西红柿样为主 病鸡鸡群的鸡粪中夹杂有西红柿样的粪便。剖检发现十二指肠、小肠前段的肠粘膜增生肥厚,肠浆膜明显可见穿透性的点状、斑状出血。西红柿样粪,相当于中医的“粪如红酱”,是湿热的症候,热重于湿、从气分转入血分,久病入络,下利腹痛后重,或肛门热痛,属热邪传入厥阴,血液内耗,可选用白头翁汤。

  4.4.3 大群粪便以料粪为主 鸡出现料便,要区分寒证的下利清谷和热证的谷不化。料粪,过料,即中兽医学表述的“完谷不化、下利清谷”,一是由于肠道湿热下注,用药宜黄芩汤;二是由于中焦寒热错杂,或是伤寒痞证,治宜辛开苦降,用药宜半夏泻心汤;三是由于肾阳不足,不能腐熟谷物,用药宜乌梅丸或四逆辈。

  5、小结

  通过病史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粪便检查,判定鸡坏死性肠炎的病位在小肠,病因病机是属于急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侵袭性和肠毒素性腹泻,既有吸收障碍,又有分泌过度。根据中兽医理论辨证分析,审证求因,发现鸡坏死性肠炎病程为前期湿热、中期瘀热、后期急性虚证,治疗时应根据大群的主要证候特点灵活处方。

  特别声明:本文是鸡病专业网中兽医药论坛区张彭蒲南所写,如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是鸡病专业网中兽医药论坛区张彭蒲南。如有全文或部分内容转载,需征求鸡病专业网网站和作者本人的授权方可。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