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压榨利润不振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可能依然疲软
时间:2023-04-06
来源:博易大师
市场人士周三表示,由于压榨利润微薄,加上动物饲料中的豆粕用量减少,中国大豆进口需求至少会在5月之前放缓。
中国买家4月份有待完成的大豆采购需求估计为800万吨,低于早先预期的1000万吨;5月份的采购需求估计为900万吨,也低于早先预期的1000万吨。
由于今年早些时候进口大豆激增导致库存高企,令大豆压榨利润受到打压。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中国进口大豆1617万吨,同比增长16%,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国内油厂的消息人士表示,在去年底放宽疫情限制措施后,大豆需求前景乐观,促使中国买家大量订购大豆,今年头两个月的大豆进口超出预期,豆粕生产过剩,而生猪需求疲软,给压榨利润带来了双重打击。行业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中国豆粕库存为56万吨,比一周前提高7%,比一个月前提高14%,比去年同期提高87%。
分析师表示,至少到2023年中期,国内养猪业的豆粕消费前景将保持疲软。
尽管豆粕仍然是中国用量最大的蛋白质饲料原料,但是自从中国农业农村部前年年布减少动物饲料中豆粕用量的指导意见以来,豆粕在饲料组合中的份额稳步下降。政府此举旨在削减对油籽进口的依赖,加强国内粮食安全。美国农业部的一份参赞报告称,中国计划降低豆粕在饲料配方中的比例,从2021年的15.3%降至2022年度14.3%,到2025年进一步降低到13.5%。一些中国饲料企业已将豆粕添加率从15%降至10%。自2021年以来,养猪和养禽企业也降低了豆粕添加率以降低成本,从而削弱了大豆进口需求。
与此同时,国内生猪供过于求,而大豆价格出现上涨,也导致养猪业行业利润受到挤压。自2022年以来,中国养猪业一直面临供过于求,饲料成本高昂加剧损失。
不过分析师认为目前养猪业面临的只是暂时性的不利因素。随着养猪和家禽生产商扭亏为盈,加上替代饲料(尤其是小麦)的价格上涨,相对豆粕的竞争力下降,预计大豆进口和豆粕消费将会恢复性增长。美国农业部参赞报告称,行业人士预计6月和7月的生猪回报率将会提高。猪肉行业恢复盈利可能会增加豆粕需求。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