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一季度蛋鸡行业整体偏强运行 二季度或出现拐点

时间:2023-03-31
来源:卓创农业 作者:刘梅



  【导语】2023年一季度鸡蛋、淘汰鸡、鸡苗价格均处于近五年同期高位,蛋鸡养殖盈利明显高于往年同期,蛋鸡行业整体表现偏强。二季度初在节日效应支撑下,整体涨势或持续,但中后期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市场将进入需求淡季,加之鸡蛋与淘汰鸡供应均呈增加趋势,价格或出现拐点,行情整体走低。
 
  一季度蛋鸡行业表现强势
 
  2023年一季度蛋鸡行业重点产品价格均高于近五年平均水平,季度产区鸡蛋均价为4.64元/斤,同比涨幅13.45%,较近五年同期均值上涨23.08%。春节过后鸡蛋行情明显高于往年同期,3月份处于近五年同期最高值,下旬蛋价最高涨至4.88元/斤,较近五年同期最高值涨幅13.23%。受此影响,淘汰鸡价格持续上涨,季度均价为5.62元/斤,同比涨幅24.34%,较近五年同期均值上涨20.86%,3月下旬涨至最高位6.42元/斤,较年初累计涨幅38.90%,价格处于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鸡苗价格涨势不及鸡蛋与淘汰鸡,季度均价为3.40元/羽,同比涨幅4.94%。整体来看一季度受高位蛋价提振,蛋鸡行业整体表现较为强势。由于鸡蛋与淘汰鸡价格均处于近年同期较高水平,养殖盈利远高于往年同期,亦超出业者预期。
 
 
  鸡蛋:供需均利多,拉动蛋价涨至高位
 
  一季度在产蛋鸡存栏量虽然缓慢提升,但仍然低于正常水平,3月份在产蛋鸡存栏量预计最高增至11.86亿只,较近五年均值降幅2.63%,鸡蛋整体供应量有限。另外春节过后市场流通顺畅,工厂、学校有序开工开学,终端餐饮、旅游行业逐渐恢复,鸡蛋消费量稳步提升。进入3月份以后,家庭库存也基本消化完毕,终端环节需求有所好转,2-3月份销区销量持续增加,环比增幅分别为40.54%、11.52%。在供需共同拉动下,春节过后鸡蛋价格涨至近五年同期最高。
 
 
  淘汰鸡:供应持续偏紧,价格整体攀升
 
  支撑淘汰鸡价格涨至高位的主要原因是供应持续偏紧。一方面由于适龄待淘蛋鸡数量有限,另一方面蛋价持续处于高位,春节过后养殖单位淘鸡意向始终不高,养殖周期延长。目前平均淘汰日龄525天,较年初延后5天,1-2月淘汰鸡出栏量持续减少,环比降幅分别为7.46%、12.28%。3月份虽有所提升,仍处于较低水平,供应面持续偏紧拉动淘汰鸡价格不断走高。
 
 
  鸡苗:养殖盈利良好,补栏量增加
 
  由于鸡蛋与淘汰鸡价格均处于高位,加之一季度饲料成本高位下调,单斤鸡蛋饲料成本季度均值3.77元,较去年四季度降幅4.31%,蛋鸡养殖盈利良好,明显高于往年同期。往年2-3月份多呈亏损状态,今年2月、3月的养殖盈利分别为23元/只左右、32元/只左右,均高于业者预期,养殖单位在持续近一年的补栏低迷期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需求增加,2月份鸡苗销量环比增长18.56%,鸡苗价格环比涨幅2.69%。(备注:养殖盈利为理论计算值)
 
 
  预测:二季度行情或出现拐点
 
  首先,鸡蛋价格或先涨后跌。根据影响产蛋鸡存栏量的重要指标补栏量、出栏量、上月存栏基数等,可推断4-6月产蛋鸡存栏量理论值环比分别为-0.51%、-0.76%、0.34%,鸡蛋供应量先减后增,但整体仍处低位。需求方面,4-5月份受到清明节、三月三、劳动节等节日支撑,需求有望继续提升,但5月下旬开始南方进入梅雨季节,需求进入季节性淡季。因此二季度鸡蛋供应量先减后增,需求先强后弱,蛋价将呈现先涨后降趋势,拐点或出现在5月下旬。
 
  其次,淘汰鸡价格高位回落。由于2-3月份养殖单位持续惜售延淘,目前适龄待淘蛋鸡数量增加,且后期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大日龄蛋鸡产蛋率开始下降,因此养殖单位淘鸡意愿或逐渐提升。近五年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5月、6月份淘汰鸡出栏量多呈增加趋势,环比平均增幅分别为2.32%、5.88%。另外,目前淘汰鸡价格处于高位,屠宰场多抵触高价,农贸市场消化一般,虽有节日支撑,但需求提升空间有限。因此预计二季度淘汰鸡价格或高位回落,拐点或出现在5月份。
 
  最后,鸡苗行情或将走弱。二季度气温不断升高,育雏难度逐渐加大,鸡苗补栏将进入淡季。由于6月份鸡蛋与淘鸡价格均存下降预期,蛋鸡养殖盈利或将缩减,养殖单位补栏需求或减少,预计鸡苗价格及销量均将走低。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