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3-02-02
来源:综合报道
2月2日中国外三元猪价格下跌
2023年2月1日,中国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市场均价下跌,全国均价为14.68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70%。终端走货未有明显起色,市场仍呈供强需弱,猪价继续下跌;不过养殖户挺价惜售情绪较强,猪价上涨地区增多,整体北方猪价相对偏强,南方相对较弱。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3年2月1日中国外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3年2月1日中国外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 |||||
区域 | 省市 | 今日均价 | 昨日均价 | 涨跌 | 单位 |
东北 | 辽宁省 | 14.16 | 14.09 | 0.50% | 元/KG |
吉林省 | 14.10 | 14.07 | 0.21% | 元/KG | |
黑龙江 | 14.20 | 14.16 | 0.28% | 元/KG | |
华北 | 北 京 | 15.26 | 15.39 | -0.84% | 元/KG |
天 津 | 15.28 | 15.27 | 0.07% | 元/KG | |
河北省 | 14.48 | 14.77 | -1.96% | 元/KG | |
山西省 | 14.13 | 14.37 | -1.67% | 元/KG | |
内蒙古 | 14.71 | 14.92 | -1.41% | 元/KG | |
华东 | 上海市 | 15.53 | 15.50 | 0.19% | 元/KG |
江苏省 | 15.27 | 15.23 | 0.26% | 元/KG | |
浙江省 | 16.57 | 16.60 | -0.18% | 元/KG | |
安徽省 | 15.26 | 15.44 | -1.17% | 元/KG | |
福建省 | 15.62 | 15.78 | -1.01% | 元/KG | |
山东省 | 14.83 | 14.91 | -0.54% | 元/KG | |
华中 | 河南省 | 14.37 | 14.36 | 0.07% | 元/KG |
湖北省 | 14.71 | 14.77 | -0.41% | 元/KG | |
湖南省 | 14.36 | 14.60 | -1.64% | 元/KG | |
江西省 | 14.52 | 14.58 | -0.41% | 元/KG | |
华南 | 广东省 | 15.05 | 15.24 | -1.25% | 元/KG |
海南省 | 15.42 | 15.73 | -1.97% | 元/KG | |
广 西 | 14.89 | 15.17 | -1.85% | 元/KG | |
西南 | 重 庆 | 14.86 | 15.05 | -1.26% | 元/KG |
四川省 | 14.14 | 14.49 | -2.42% | 元/KG | |
贵州省 | 14.14 | 14.31 | -1.19% | 元/KG | |
云南省 | 14.31 | 14.30 | 0.07% | 元/KG | |
西北 | 陕西省 | 13.83 | 13.85 | -0.14% | 元/KG |
甘肃省 | 14.08 | 14.10 | -0.14% | 元/KG | |
宁 夏 | 14.01 | 14.12 | -0.78% | 元/KG | |
新 疆 | 13.70 | 13.64 | 0.44% | 元/KG | |
全 国 | 14.68 | 14.79 | -0.70% | 元/KG |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2月2中国内三元猪价格下跌
2023年2月1日,中国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市场均价下跌,全国均价为14.28元/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96%。终端走货未有明显起色,市场仍呈供强需弱,猪价继续下跌;不过养殖户挺价惜售情绪较强,猪价上涨地区增多,整体北方猪价相对偏强,南方相对较弱。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3年2月1日中国内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3年2月1日中国内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 |||||
区域 | 省市 | 今日均价 | 昨日均价 | 涨跌 | 单位 |
东北 | 辽宁省 | 13.92 | 13.88 | 0.29% | 元/KG |
吉林省 | 13.70 | 13.72 | -0.15% | 元/KG | |
黑龙江 | 13.93 | 13.92 | 0.07% | 元/KG | |
华北 | 北 京 | 14.96 | 15.13 | -1.12% | 元/KG |
天 津 | 14.87 | 14.90 | -0.20% | 元/KG | |
河北省 | 14.08 | 14.42 | -2.36% | 元/KG | |
山西省 | 13.75 | 14.01 | -1.86% | 元/KG | |
内蒙古 | 14.31 | 14.55 | -1.65% | 元/KG | |
华东 | 上海市 | 15.01 | 15.03 | -0.13% | 元/KG |
江苏省 | 14.50 | 14.49 | 0.07% | 元/KG | |
浙江省 | 16.27 | 16.35 | -0.49% | 元/KG | |
安徽省 | 14.86 | 15.07 | -1.39% | 元/KG | |
福建省 | 14.87 | 15.06 | -1.26% | 元/KG | |
山东省 | 14.42 | 14.56 | -0.96% | 元/KG | |
华中 | 河南省 | 14.07 | 14.10 | -0.21% | 元/KG |
湖北省 | 14.42 | 14.50 | -0.55% | 元/KG | |
湖南省 | 13.97 | 14.23 | -1.83% | 元/KG | |
江西省 | 14.24 | 14.31 | -0.49% | 元/KG | |
华南 | 广东省 | 14.29 | 14.52 | -1.58% | 元/KG |
海南省 | 14.95 | 15.32 | -2.42% | 元/KG | |
广 西 | 14.50 | 14.81 | -2.09% | 元/KG | |
西南 | 重 庆 | 14.46 | 14.68 | -1.50% | 元/KG |
四川省 | 13.75 | 14.13 | -2.69% | 元/KG | |
贵州省 | 13.72 | 13.92 | -1.44% | 元/KG | |
云南省 | 13.91 | 13.93 | -0.14% | 元/KG | |
西北 | 陕西省 | 13.53 | 13.58 | -0.37% | 元/KG |
甘肃省 | 13.80 | 13.84 | -0.29% | 元/KG | |
宁 夏 | 13.72 | 13.87 | -1.08% | 元/KG | |
新 疆 | 13.39 | 13.37 | 0.15% | 元/KG | |
全 国 | 14.28 | 14.42 | -0.96% | 元/KG |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2月2日中国土杂猪价格下跌
2023年2月1日,中国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市场均价下跌,全国均价为13.91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76%。终端走货未有明显起色,市场仍呈供强需弱,猪价继续下跌;不过养殖户挺价惜售情绪较强,猪价上涨地区增多,整体北方猪价相对偏强,南方相对较弱。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3年2月1日中国土杂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3年2月1日中国土杂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 |||||
区域 | 省市 | 今日均价 | 昨日均价 | 涨跌 | 单位 |
东北 | 辽宁省 | 13.62 | 13.54 | 0.59% | 元/KG |
吉林省 | 13.44 | 13.43 | 0.07% | 元/KG | |
黑龙江 | 13.56 | 13.54 | 0.15% | 元/KG | |
华北 | 北 京 | 14.69 | 14.85 | -1.08% | 元/KG |
天 津 | 14.51 | 14.50 | 0.07% | 元/KG | |
河北省 | 13.72 | 14.02 | -2.14% | 元/KG | |
山西省 | 13.49 | 13.70 | -1.53% | 元/KG | |
内蒙古 | 13.96 | 14.16 | -1.41% | 元/KG | |
华东 | 上海市 | 14.27 | 14.27 | 0.00% | 元/KG |
江苏省 | 13.78 | 13.74 | 0.29% | 元/KG | |
浙江省 | 15.90 | 15.97 | -0.44% | 元/KG | |
安徽省 | 14.44 | 14.61 | -1.16% | 元/KG | |
福建省 | 14.61 | 14.78 | -1.15% | 元/KG | |
山东省 | 13.99 | 14.10 | -0.78% | 元/KG | |
华中 | 河南省 | 13.81 | 13.81 | 0.00% | 元/KG |
湖北省 | 13.95 | 14.00 | -0.36% | 元/KG | |
湖南省 | 13.54 | 13.76 | -1.60% | 元/KG | |
江西省 | 13.97 | 14.00 | -0.21% | 元/KG | |
华南 | 广东省 | 14.03 | 14.23 | -1.41% | 元/KG |
海南省 | 14.03 | 14.23 | -1.41% | 元/KG | |
广 西 | 14.23 | 14.51 | -1.93% | 元/KG | |
西南 | 重 庆 | 14.10 | 14.29 | -1.33% | 元/KG |
四川省 | 13.28 | 13.61 | -2.42% | 元/KG | |
贵州省 | 13.38 | 13.53 | -1.11% | 元/KG | |
云南省 | 13.53 | 13.53 | 0.00% | 元/KG | |
西北 | 陕西省 | 13.16 | 13.17 | -0.08% | 元/KG |
甘肃省 | 13.44 | 13.45 | -0.07% | 元/KG | |
宁 夏 | 13.35 | 13.47 | -0.89% | 元/KG | |
新 疆 | 13.08 | 13.03 | 0.38% | 元/KG | |
全 国 | 13.91 | 14.02 | -0.76% | 元/KG |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2023年2月2日中国仔猪价格统计
图表:2023年2月1日中国仔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3年2月1日中国外三元仔猪出栏加权均价统计 | |||||
区域 | 省市 | 今日均价 | 昨日均价 | 涨跌 | 单位 |
东北 | 辽宁省 | 28.96 | 28.92 | 0.14% | 元/KG |
吉林省 | 28.57 | 28.43 | 0.49% | 元/KG | |
黑龙江 | 28.62 | 28.42 | 0.70% | 元/KG | |
华北 | 北 京 | 29.17 | 29.03 | 0.48% | 元/KG |
天 津 | 29.15 | 28.99 | 0.55% | 元/KG | |
河北省 | 28.43 | 28.05 | 1.35% | 元/KG | |
山西省 | 28.51 | 28.14 | 1.31% | 元/KG | |
内蒙古 | 28.23 | 28.11 | 0.43% | 元/KG | |
华东 | 江苏省 | 28.20 | 27.56 | 2.32% | 元/KG |
浙江省 | 28.86 | 28.49 | 1.30% | 元/KG | |
安徽省 | 28.43 | 27.94 | 1.75% | 元/KG | |
福建省 | 29.19 | 29.03 | 0.55% | 元/KG | |
山东省 | 27.93 | 27.43 | 1.82% | 元/KG | |
华中 | 河南省 | 28.38 | 27.85 | 1.90% | 元/KG |
湖北省 | 28.26 | 27.85 | 1.47% | 元/KG | |
湖南省 | 28.81 | 28.31 | 1.77% | 元/KG | |
江西省 | 28.64 | 27.97 | 2.40% | 元/KG | |
华南 | 广东省 | 30.51 | 30.02 | 1.63% | 元/KG |
广 西 | 29.26 | 28.81 | 1.56% | 元/KG | |
西南 | 重 庆 | 28.89 | 28.63 | 0.91% | 元/KG |
四川省 | 28.80 | 28.56 | 0.84% | 元/KG | |
贵州省 | 27.41 | 27.27 | 0.51% | 元/KG | |
云南省 | 27.83 | 27.83 | 0.00% | 元/KG | |
西北 | 陕西省 | 28.56 | 28.21 | 1.24% | 元/KG |
甘肃省 | 28.44 | 28.07 | 1.32% | 元/KG | |
新 疆 | 27.66 | 27.52 | 0.51% | 元/KG | |
全 国 | 28.67 | 28.34 | 1.17% | 元/KG |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猪评:目前市场供强需弱猪价继续下跌 但2月下半月价格适度回涨机率偏高(2023年2月2日)
今日综合均价:
2023年2月2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加权日均价下跌,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14.57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76%。
今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
1. 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4.68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70%;
2. 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4.28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96%;
3. 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3.91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76%。
图表:2023年2月2日中国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备注:数据来源于慧通数据研究部,红色表示涨,绿色表示跌。
走势图分析:
(绿色代表一周价格最低点、红色代表一周价格最高点)
今日猪价继续下跌。终端走货未有明显起色,市场仍呈供强需弱,猪价继续下跌;不过养殖户挺价惜售情绪较强,猪价跌幅收窄且上涨地区增多,整体北方猪价相对偏强,南方相对较弱。目前工矿商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大中院校也将在2月上旬陆续返校复课,生猪屠宰企业及深加工企业复工率将逐步回升,商品大猪新增采购需求将逐步回升,但猪肉消费将进入节后惯性低谷期,居民猪肉消费短期内将以消耗春节前囤货为主,2月上半月期间新增采购需求偏低,因此屠企白条出货量也将迎来低谷期。同时在供应端,养殖场户出栏数量总体偏低,部分养殖场化看涨上半年猪价有适度惜售情绪。预判2月上旬期间,出栏商品大猪价格先跌后涨的几率偏高,2月下半月价格适度回涨几率偏高,2月下半月-5月份期间猪价看涨几率总体偏高。
猪企年度业绩分化 供需宽松猪价节后延续颓势 养殖亏损何时反转?
受益于2022年下半年持续走高的猪价,多家猪企年度业绩喜报纷飞,但也有部分猪企却延续亏损,分化明显。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除出栏养殖成本差异化以外,猪价波动期间,企业的产能扩张节奏、出栏节奏以及盈利结构不同,也导致了上市猪企业绩有所分化。展望后市,供需宽松情况下,猪价在2月份或仍将小幅下滑,有望在3月份后迎来一定程度的回暖。
猪企业绩两极分化 降本增效才是出路?
从已公布年度业绩预告的公司看,牧原股份(002714.SZ)、温氏股份(300498.SZ)、天邦食品(002124.SZ)、金新农(002548.SZ)、大北农(002385.SZ)、华统股份(002840.SZ)、天康生物(002100.SZ)、唐人神(002567.SZ)、神农集团(605296.SH)等猪企业绩预计飘红。具体来看,“猪茅”牧原股份业绩再次领衔全行业,预计豪赚120亿-140亿元高居榜首,同比增73.82%-102.79%。另一巨头温氏股份受猪鸡价格共振推动,也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净利润约为48亿-53亿元,上年同期则亏损134.04亿元。
不过,在多家猪企豪赚的同时,也有猪企再次亮起业绩红灯。其中,正邦科技(002157.SZ)、傲农生物(603363.SH)、新希望(000876.SZ)等预计亏损。
以正邦科技为例,继2021年巨亏188亿元后,再次预计亏损110亿-130亿元,而据此前三季报数据来看,正邦科技年底资不抵债或成为大概率事件。对于亏损原因,正邦科技表示,受国内生猪市场价格下滑,以及上市公司资金及出栏战略影响,生猪销售规模与销售价格较2021年均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邦科技公布年度预告后,深交所火速发函,要求正邦科技说明报告期内仔猪压栏导致死亡率偏高、各项期间费用同比变化,对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等事项具体情况及原因。
去年是养猪红利年,为何各大猪企却出现冰火两重天的业绩?“各大集团养殖成本差异化其实是一个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以神农集团为例,公司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2.68亿元,同比增加9.29%。公开资料显示,神农集团2022年第四季度养殖成本15.4元/公斤,在各大上市猪企中仅比牧原股份高。“我们应对猪周期(波动)的模式就是降本增效,不盲目扩张。”此前,神农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上海钢联生猪分析师吴梦雷表示,“虽说养殖成本差异是造成猪企业绩分化的原因之一,但更多的原因在于,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龙头企业在市场占有率及地区定价权上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同时在高价、低价期间,企业的产能扩张节奏、出栏节奏不同,以及盈利结构不同等因素,也导致了上市猪企业绩有所分化。”
供需宽松猪价颓势延续 养殖亏损何时反转?
展望今年,由于春节后处于消费淡季,猪价延续去年年底颓势。新牧网数据监测显示,截至1月31日,全国生猪均价为6.94元/斤,养殖业继续亏损。另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截至1月31日,自繁自养亏损344.58元/头,5.5月前外购仔猪在当前猪价下亏损535.53元/头。
需求端方面,据记者了解,1月屠宰开工率28.21%,较12月下跌1.84个百分点。另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截至1月31日,81家屠宰企业宰量为102261头,需求尚处于恢复之中。
猪价何时迎来上涨,养殖亏损何时反转?“春节期间,生猪市场成交清淡,但是假期结束之后,规模场出栏节奏陆续恢复正常,部分散户抗价惜售,出栏意愿一般。2月行情在供需双利空情况下将继续维持磨底阶段,猪价或较1月下滑0.8元-1.0元/公斤。但随着大猪的持续消化,二次育肥的入场以及部分屠企分割入库,需求向好之后,价格将摆脱磨底,猪价将在3月迎来上涨行情。”上海钢联生猪分析师潘婷婷告诉记者。
在江苏林梵可实业生猪期货交割总负责人张龙看来,目前生猪价格还没有形成底部,二育的猪还有10%左右没出完,大部分都在东北地区。现在山东大部分屠宰场做分割入库,入库的量看价格而定,价格高则立马停止入库,价格下来则再次开始。且白条销售端行情非常差,白条订单太少,屠宰企业压价的意愿非常强烈。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关部门表示猪粮比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但近期收储可能性仍然较小。
回溯去年,2022年首次收储时间为3月3日,当时猪价为12.50元/公斤。而当前猪价为13.91元/公斤。“从稳价保供方面来看,近期收储的可能性不大,但目前猪价持续下跌,若猪粮比达到5:1以下启动一级预警,国家将立即组织临时收储。”潘婷婷表示。
据记者了解,2022年首次收储为1.94万吨,而去年猪肉产量5541万吨,日均产量15万吨左右。“收储最大的意义在于对市场情绪的引导,稳定各方心态,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潘婷婷表示。
国都期货研报显示,从基本面来看,年后消费下降,但生猪出栏体重仍处于正常偏高水平,即供给端压力仍然较大,供强需弱下,预计当前生猪价格仍在探底阶段。而后续收储政策能否为猪价提供支撑,还需关注单次收储规模以及收储持续时间。
上市猪企去年业绩上演冰火两重天:有的赚百亿 有的亏百亿
近日,上市猪企陆续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从预告来看,随着2022年生猪行情有所回暖,生猪养殖企业的业绩相较于2021年,大部分出现好转。
截至1月31日,牧原股份(002714.SZ)、新希望(000876.SZ)、温氏股份(300498.SZ)、天邦食品(002124.SZ)、正邦科技(002157.SZ)五家头部上市猪企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已全部出炉。其中,牧原股份与正邦科技的业绩出现明显分化。
五大上市猪企2022年度业绩预告情况。数据来源:各企业2022年度业绩预告。
制表:澎湃新闻
五大上市猪企2022年三季度主要财务数据,数据来源:各企业三季报。
制表:澎湃新闻
冰火两重天: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
牧原股份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为1220亿元-1270亿元,净利润135亿元-155亿元。归母净利润预计120亿元-1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82%-102.79%,扣非净利润预计130亿元-1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12%-99.76%。根据牧原股份2022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牧原股份在第四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4.88亿元-124.88亿元。
正邦科技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10亿元–130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95亿元–115亿元。正邦科技2021年亏损了188.2亿元。根据其2022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四季度依然没能止亏。
1月31日,正邦科技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其进一步说明报告期内仔猪压栏导致死亡率偏高、 肥猪提前出栏导致均重严重偏低等的具体情况,分析报告期内各项期间费用同比变化情况及其原因,费用发生的合理性,以及是否与公司报告期业务开展情况相匹配。详细说明报告期内对部分闲置无效及已经拆除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及租赁资产进行报废处理的具体情况,进一步说明对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计算过程、计提依据、计提结果的合理性和充分性,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此外,要求正邦科技说明期末持有相关生物资产的具体情况,详细说明报告期内多次向控股股东正邦集团有限公司以1元作价出售子公司股权的交易进展情况等。
为何出现明显的分化?
生猪养殖行业存在较明显的周期性,一般而言,行业内公司的业绩也会随着猪周期上下波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观察最近四年的生猪价格走势。
2019年2月后猪价整体上扬至高位震荡,下行从2021年1月开始,全国生猪(外三元)市场价格在2021年1月从36.8元/公斤下降,至10月上旬的最低点10.5元/公斤后上涨,到11月下旬的18.2元/公斤后开始下跌。跌至2022年3月中旬的11.9元/公斤结束,然后开启了新一轮的上涨。上涨到2022年7月中旬的22.6元/公斤,接着迎来一个月的反复。8月下旬开始,又呈现上涨走势,从8月中旬的21.4元/公斤,上涨到10月中旬的27.7元/公斤。此后,便一路下跌,一直跌至2023年1月中旬的14.6元/公斤。从“旬”这一时间单位看,目前,全国生猪(外三元)市场价已经连续下跌3个月。
为何当下,出现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的明显分化?
对此,牧原股份称,2022年公司生猪销量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销售生猪6120.1万头,同比增长52%);同时,全年生猪销售均价同比有所上涨,经营业绩上升。据其2022年12月份生猪销售简报,2022年,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6120.1万头,其中商品猪5529.6万头,仔猪555.8万头,种猪34.6万头。
而正邦科技称,业绩变动原因主要是生猪养殖板块销售规模及销售价格较上年均有所下降,报告期产生期间费用35亿元-45亿元,同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30亿元至40亿元等。
事实上,正邦科技业绩不乐观此前早已有迹象。
1月17日,正邦科技发布公告称预计2022年末净资产为负,公司股票或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1年10月25日,正邦科技公告称,公司被债权人申请重整及预重整,法院裁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程序并指定预重整期间临时管理人。锦州天利粮贸有限公司以正邦科技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其进行破产重整,并同时申请启动预重整程序。
减亏或扭亏为盈的猪企
新希望、温氏股份和天邦食品三家上市猪企减亏或扭亏为盈,数据变动相对平稳。
2022年,新希望归母净利润预计为亏损4.1亿元–6.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95.91亿元。预计扣非净利润为盈利5000万元–亏损15000万元。新希望表示,公司报告期内出栏生猪1461万头,较同期增加46%,成本端饲料原料价格虽连续上涨,公司也持续在种猪配种、产仔,育肥猪料肉比、成活率,非瘟防控等方面工作中提升管理水平与生产指标,使得生猪养殖成本下降明显,并叠加下半年生猪行情回暖的有利因素,使生猪养殖业务大幅减亏。另外,对民生银行的投资收益采用上年同期数据预估,其2022年业绩未公告前无法获知,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影响公司业绩预告准确性。
温氏股份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预计为48亿元–5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34.04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为45亿元–5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46.66亿元。温氏股份称,报告期内,公司生猪销售量及价格同比上升,同时生产成绩提高,养殖综合成本下降,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上升,实现扭亏为盈。养鸡业务生产持续保持稳定,核心生产成绩指标保持高位,养殖综合成本保持良好,公司养鸡业务利润同比上升。
天邦食品2022年预计归母净利润9.5亿元—1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29%—125.77%,扣非净利润亏损3.7亿元—5.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亏88.38%—92.46%。天邦食品称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扭亏为盈, 主要贡献来自转让子公司51%股权产生的投资收益约14.5亿元。
猪价未来走势
方正中期期货认为,本轮猪周期的上行阶段可能并未走完,产业累计盈利的时间仍然较短,阶段性供给压力逐步释放后,2023年一季度末,产业可能逐步过度至盈利状态,只不过由于产能处在上升期,盈利水平可能不会太高。东兴期货认为,节后短期消费支撑不足,且养殖端供给压力持续释放,市场扛价情绪对短期行情止跌作用不大,预计行情延续偏弱整理。方正证券认为,短期来看,由于前期供给阶段过剩延续,叠加理论上节后市场会进入猪肉季节性消费淡季,生猪市场整体呈现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跌。但伴随节后旅游、餐饮业复苏,屠宰厂复工复产,生猪价格有望止跌反弹。长期来看,养殖持续亏损叠加前期行业补栏情绪不佳,行业在一定概率上重启产能去化,生猪供给收缩,猪价景气周期有望持续。
有别于市场主流的观点,山西证券认为,2022年3-10月的猪价上涨更多是“后非瘟”时期的一次反弹,而非真正意义的周期反转。只是“非洲猪瘟”高盈利期带来的资本流入和出于赌行情的“二次育肥”等产业投机行为,使得生猪出栏供给在时间上出现错配,从而导致本轮反弹比过往幅度更大和年底“旺季不旺”等反常现象。而作为周期是否反转的关键决定因素,母猪过剩产能并没有完成彻底去化。2006年-2020年的前三轮周期底部出现2-3个“亏损底”。展望2023年,本轮大周期或迎来第三个“亏损底”。第三个“亏损底”相比第二个“亏损底”将更为关键,且更有可能成为新一轮周期的起点。
“猪王”预亏超百亿 两年亏掉两倍市值!养猪为啥频出状况?
2021年亏损188亿元后,养猪大户正邦科技2022年继续亏损超百亿。对于公司所说的报告期内仔猪压栏导致死亡率偏高、肥猪提前出栏导致均重严重偏低等的具体情况,深交所发出“拷问”。
“该来的总会来的……”网上,养猪大户正邦科技1月31日晚间的一则公告下,有中小投资者这样留言道。
这则公告是来自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正邦科技进一步说明报告期内仔猪压栏导致死亡率偏高、肥猪提前出栏导致均重严重偏低等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发生原因、发生时点及持续时间、已经采取或拟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在此之前的1月30日晚间,正邦科技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表示公司预计2022年净利润将亏损110亿元至130亿元;扣非之后,上市公司净利润亏损95亿元至11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84亿元至-64亿元。
2021年,正邦科技也曾因亏损188亿引发外界关注,两年合计来看,正邦科技亏损几近300亿元,其当前市值不过近11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正邦科技此前已启动重整程序,若其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昔日“猪王”连遭巨亏
正邦科技2021年亏损188亿的事情还未远去,2022年的“成绩单”继续让投资者捏了一把冷汗。
1月30日晚间,正邦科技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指出公司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0亿元至130亿元。
在前述公告中,正邦科技说明了业绩变动的原因。据称,2022年,公司生猪养殖板块销售生猪844.65万头,销售收入89.54亿元,单头销售价格1060元,销售规模及销售价格较去年均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国内生猪市场价格下滑以及公司整体资金及出栏战略影响。
正邦科技表示,2022年,其仔猪销售347.88万头,销售收入17.05亿元,毛利亏损在5亿元左右,毛利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受撤场淘汰怀孕母猪的影响及公司资金不足影响后续育肥,仔猪压栏导致仔猪死亡率偏高。此外,商品猪销售496.77万头,销售收入72.49亿元,毛利亏损在40亿元左右。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资金压力巨大,为快速回笼资金,肥猪提前出栏导致均重严重偏低,导致育肥阶段料肉比、存活率等饲养成绩较差。
公告还显示,去年,正邦科技对公司部分闲置无效及已经拆除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及租赁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同时对期末生猪存栏、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计提减值准备,共计损失在30亿-40亿元。另外,报告期内,受公司整体经营环境影响,公司饲料板块销量和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均下降60%以上。饲料板块利润也属于亏损状态。
2007年,正邦科技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江西第一家农业上市公司,如今已是国内养猪行业的龙头之一。2021年,正邦科技1492万头的生猪出栏量,在全国排位第二,仅次于“猪中茅台”牧原股份。但两家公司的业绩却是天差地别,根据牧原股份已经披露的业绩预告,2022年,其业绩几乎翻番,净利润预计135亿元-155亿元。对比下来,正邦科技的业绩十分惨淡。
这份公告发布后,1月31日,深交所迅速向正邦科技寄出《关注函》。这份关注函涉及五大项具体问题,包括要求正邦科技进一步说明报告期内仔猪压栏导致死亡率偏高、肥猪提前出栏导致均重严重偏低等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发生原因、发生时点及持续时间、公司已经采取或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如有)等;在此基础上,说明相关销售业务毛利亏损的详细计算过程、依据及其合理性和充分性。
深交所还要求正邦科技详细说明报告期内多次向控股股东正邦集团有限公司以1元作价出售子公司股权的交易进展情况,相关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其合规性,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按照深交所的前述《关注函》,正邦科技需要就上述问题做出书面说明,在2月7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深交所上市公司管理一部并对外披露,同时抄送派出机构。
能否重整仍是问号
不仅仅是连续巨亏,过去一段时间里,正邦科技面临着多重压力。
2019年起,斥巨资进行产能扩张几乎成了各大生猪养殖企业的“基本操作”,正邦科技也不例外。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生猪出栏量最大的依次是温氏股份(1851.66万头)、牧原股份(1025.33万头)、正邦科技(508.4万头)、新希望(354.99万头)。而至2021年,这一排名已发生改变:牧原股份以4026.3万头的出栏量拔得头筹,正邦科技以1492.67万头的出栏量跃居行业第二,温氏股份温氏股份与新希望分别排名第三、四位。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项目建设的推进,正邦科技负债规模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正邦科技的流动负债从91.77亿元飙升至315.73亿元,非流动负债从不足50亿元上涨至115.49亿元,截至2021年底,该公司负债合计高达431.21亿元。去年6月初,一纸超5亿元商票逾期未兑付的公告,更是将其正身陷资金链危机暴露在公众的视野。
在经历两年的大涨之后,2021年,养猪行业进入寒冬,正邦科技的生猪出栏价格从2021年初最高32.62元/公斤跌至最低10.66元/公斤。2021年,正邦科技迎来巨亏。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邦科技因为决策判断失误,导致深陷养殖周期的泥沼无力自拔,未来正邦科技的经营稳定性也充满不确定性。
去年10月,正邦科技收到了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决定书》,南昌中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预重整期间3个月,并指定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上海市锦天城(南昌)律师事务所担任公司预重整期间的临时管理人。
根据正邦科技1月30日晚间披露的公告,今年1月30日,公司收到临时管理人发来的通知,南昌中院拟定于年2月10日上午9时30分召开第一次临时债权人会议。
在1月30日的这份业绩预告中,正邦科技表示,虽然公司已启动预重整,但法院是否裁定受理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公司能否进入重整程序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法院裁定受理申请人提出的重整申请,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相关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对公司股票交易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相关规定,如正邦科技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深圳证券交易将在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披露后对公司股票交易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这或许也意味着,留给正邦科技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