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2022年9月13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2-09-13
来源:综合报道



9月13日中国外三元猪价格上涨


  2022年9月12日,中国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市场均价上涨,全国均价为23.58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63%。中秋节假期,消费有所好转,供需博弈,猪价震荡偏强。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出栏节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2年9月12日中国外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2年9月12日中国外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23.26 23.03 1.00% 元/KG
吉林省 23.05 22.75 1.32% 元/KG
黑龙江 22.74 22.44 1.34% 元/KG
华北 北  京 22.90 22.90 0.00% 元/KG
天  津 23.51 23.38 0.56% 元/KG
河北省 23.53 23.28 1.07% 元/KG
山西省 23.22 23.26 -0.17% 元/KG
内蒙古 22.80 22.64 0.71% 元/KG
华东 江苏省 24.04 23.93 0.46% 元/KG
浙江省 24.84 24.36 1.97% 元/KG
安徽省 23.47 23.32 0.64% 元/KG
福建省 24.61 24.43 0.74% 元/KG
山东省 23.44 23.20 1.03% 元/KG
华中 河南省 23.34 23.22 0.52% 元/KG
湖北省 23.47 23.18 1.25% 元/KG
湖南省 24.38 24.35 0.12% 元/KG
江西省 23.73 23.72 0.04% 元/KG
华南 广东省 24.90 24.77 0.52% 元/KG
广  西 23.87 23.83 0.17% 元/KG
西南 重  庆 24.44 24.43 0.04% 元/KG
四川省 24.41 24.38 0.12% 元/KG
贵州省 24.01 23.89 0.50% 元/KG
云南省 23.10 22.89 0.92% 元/KG
西北 陕西省 23.35 23.22 0.56% 元/KG
甘肃省 23.12 22.89 1.00% 元/KG
新  疆 21.51 21.32 0.89% 元/KG
全  国 23.58 23.43 0.63%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9月13日中国内三元猪价格上涨


  2022年9月12日,中国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市场均价上涨,全国均价为23.19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53%。中秋节假期,消费有所好转,供需博弈,猪价震荡偏强。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出栏节奏,避免造成不必要损失。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2年9月12日中国内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2年9月12日中国内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表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23.00 22.81 0.83% 元/KG
吉林省 22.67 22.39 1.25% 元/KG
黑龙江 22.49 22.21 1.26% 元/KG
华北 北  京 22.62 22.63 -0.04% 元/KG
天  津 23.10 23.00 0.43% 元/KG
河北省 23.13 22.91 0.96% 元/KG
山西省 22.83 22.91 -0.35% 元/KG
内蒙古 22.42 22.28 0.63% 元/KG
华东 江苏省 23.29 23.20 0.39% 元/KG
浙江省 24.55 24.10 1.87% 元/KG
安徽省 23.09 22.97 0.52% 元/KG
福建省 24.03 23.88 0.63% 元/KG
山东省 23.04 22.83 0.92% 元/KG
华中 河南省 23.06 22.95 0.48% 元/KG
湖北省 23.17 22.90 1.18% 元/KG
湖南省 24.00 23.99 0.04% 元/KG
江西省 23.44 23.46 -0.09% 元/KG
华南 广东省 24.15 24.04 0.46% 元/KG
广  西 23.47 23.45 0.09% 元/KG
西南 重  庆 24.05 24.07 -0.08% 元/KG
四川省 23.99 24.01 -0.08% 元/KG
贵州省 23.61 23.50 0.47% 元/KG
云南省 22.69 22.51 0.80% 元/KG
西北 陕西省 23.06 22.96 0.44% 元/KG
甘肃省 22.82 22.64 0.80% 元/KG
新  疆 21.19 21.03 0.76% 元/KG
全  国 23.19 23.07 0.53%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9月13日中国土杂猪价格上涨


  2022年9月12日,中国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市场均价上涨,全国均价为22.84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68%。中秋节假期,消费有所好转,供需博弈,猪价震荡偏强。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出栏节奏,避免造成不必要损失。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2年9月12日中国土杂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2年9月12日中国土杂毛猪收购均价统计表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22.68 22.45 1.02% 元/KG
吉林省 22.42 22.10 1.45% 元/KG
黑龙江 22.13 21.81 1.47% 元/KG
华北 北  京 22.37 22.34 0.13% 元/KG
天  津 22.73 22.60 0.58% 元/KG
河北省 22.78 22.52 1.15% 元/KG
山西省 22.55 22.60 -0.22% 元/KG
内蒙古 22.06 21.90 0.73% 元/KG
华东 江苏省 22.91 22.80 0.48% 元/KG
浙江省 24.20 23.71 2.07% 元/KG
安徽省 22.66 22.52 0.62% 元/KG
福建省 23.75 23.58 0.72% 元/KG
山东省 22.61 22.36 1.12% 元/KG
华中 河南省 22.79 22.65 0.62% 元/KG
湖北省 22.70 22.40 1.34% 元/KG
湖南省 23.58 23.53 0.21% 元/KG
江西省 23.16 23.14 0.09% 元/KG
华南 广东省 23.88 23.74 0.59% 元/KG
广  西 23.22 23.17 0.22% 元/KG
西南 重  庆 23.69 23.67 0.08% 元/KG
四川省 23.51 23.51 0.00% 元/KG
贵州省 23.22 23.08 0.61% 元/KG
云南省 22.32 22.10 1.00% 元/KG
西北 陕西省 22.68 22.57 0.49% 元/KG
甘肃省 22.46 22.24 0.99% 元/KG
新  疆 20.91 20.73 0.87% 元/KG
全  国 22.84 22.68 0.68%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2022年9月13日中国仔猪价格统计


图表:2022年9月12日中国仔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2年9月12日中国外三元仔猪出栏加权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39.66 39.67 -0.01% 元/KG
吉林省 39.25 39.27 -0.05% 元/KG
黑龙江 39.23 39.25 -0.04% 元/KG
华北 北  京 40.12 40.15 -0.08% 元/KG
天  津 39.96 40.00 -0.08% 元/KG
河北省 39.58 39.59 -0.03% 元/KG
山西省 39.33 39.38 -0.12% 元/KG
内蒙古 39.00 39.02 -0.05% 元/KG
华东 江苏省 39.85 39.86 -0.03% 元/KG
浙江省 39.96 39.98 -0.06% 元/KG
安徽省 39.73 39.75 -0.04% 元/KG
福建省 38.88 38.93 -0.13% 元/KG
山东省 39.98 40.02 -0.08% 元/KG
华中 河南省 39.03 39.05 -0.04% 元/KG
湖北省 40.43 40.48 -0.11% 元/KG
湖南省 40.43 40.48 -0.12% 元/KG
江西省 38.95 38.97 -0.05% 元/KG
华南 广东省 40.14 40.15 -0.05% 元/KG
广  西 39.14 39.15 -0.03% 元/KG
西南 重  庆 41.12 41.17 -0.10% 元/KG
四川省 41.11 41.14 -0.07% 元/KG
贵州省 40.45 40.49 -0.10% 元/KG
云南省 40.49 40.51 -0.07% 元/KG
西北 陕西省 39.39 39.44 -0.11% 元/KG
甘肃省 39.34 39.35 -0.05% 元/KG
新  疆 39.14 39.18 -0.10% 元/KG
全  国 39.70 39.73 -0.07%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多管齐下增信稳供降价,大波幅猪周期渐行渐远


  “近年来,国内生猪与猪肉价格出现了较大波动,导致整体物价涨跌也较为频繁与幅度偏大,进而使得市场对各类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反应也较为敏感起来。”郑州秋余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生猪首席分析师吕东炎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不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生猪与猪肉价格的波动主要是由突发因素所引发的,首先是非洲猪瘟疫情的出现与多次反复, 一方面令消需端“谈猪色变”,使得生猪与猪肉价格及需求量一度降至历史低位。另一方面,在生猪养殖利润持续为负数的情况下,使得国内生猪及能繁母猪等存栏量等联袂下滑,随后在市场需求逐斩恢复以后,在供应不足之际,又导致生猪与猪肉价格升到了较高价格。其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与持续存在,在生猪养殖领域、中间流通环节,以及下游的消费端等均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影响或冲击。在此之际,生猪与猪肉的供应与需求变化较为无序,市场价格自然也涨跌失常。最后,环保政策等与生猪市场联系紧密的调控变化在一定时间内也对价格形成了较强作用。令人可喜的是,如今相关机构通力合作,出台与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稳定了国内生猪与猪肉价格,削弱了波动幅度,在取得了让波幅较大的猪周期渐行渐远的成绩之后,还有利于国内生猪产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据吕东炎介绍,日前相关机构联合出台了规范生猪养殖区域划分的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养殖户与产业企业的信心,有利于提高中小型养殖户与产业企业的补栏积极性,为明年上半年及更远期市场供应的增加打下了基础,会降低市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有利于当前偏高的市场看涨情绪降温。与此同时,自今年3月至6月24日,相关机构通过进行13批次的猪肉收储活动,在稳定市场养殖规模之际,又提振国内生猪与猪肉价格合理上行,也拥有了平抑市场价格的资源。目前,在中秋节到来与国庆节临近之际,面对市场较为看好的国内生猪与猪肉价格,相关机构及时进行储备猪肉的抛售,发挥了很好的保供稳价作用,更重要的是让价格保持在合理位置,既有利于上游养殖领域增收、稳定供应,又有利于中下游产业稳定经营与保持有合理的经营收入,特别是在重大节日猪肉消费旺季保持了市场运行平稳。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据了解,食品价格在8月份同比上涨6.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09个百分点。在食品领域,猪肉价格8月份同比上涨22.4%,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扩大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走低影响。从环比看,猪肉价格8月份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25.2个百分点。这与生猪出栏逐步恢复正常,加之消费需求季节性走弱有关。

  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会同商务部消费促进司等有关部门组织行业协会、头部养殖企业及屠宰企业召开会议,深入分析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研究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有关方面分析认为,当前猪粮比价处于合理区间,生猪养殖头均利润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如生猪价格进一步大幅上涨,可能导致产能过快增加、后期价格大幅下跌,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对于后期价格走势,各方认为现阶段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回升;新生仔猪量自二季度以来明显增加,对应后期育肥猪出栏量将相应增加,多数头部企业计划出栏量呈逐月上升态势;天气转凉后育肥猪生长速度加快,猪肉供应将进一步增加。总体判断,今年后期生猪和猪肉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有望运行在合理区间。另外,参会企业一致表示,将带头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努力增加市场供应,促进价格平稳运行。参会行业协会表示,将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保持正常出栏节奏、不压栏囤货。

  “为了保证每天所销售猪肉的新鲜度与质量,每天进多少批次的猪肉我们均要提前做好计划。”河南郑州市猪肉批发商晏新立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前肉类市场供应十分充足,除了中央地方联手投放储备猪肉以外,养殖与屠宰企业等也加大了生猪的出栏量与白条猪的投放量。而来自河南省发改委的信息显示,为切实保障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作部署,河南省将在9月份分批次向市场投放部分政府猪肉储备,将与国家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工作形成合力。与此同时,相关机构还建议养殖场(户)、屠宰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保持正常出栏节奏,相关企业有序释放猪肉库存,增加市场供应,将共同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稳定。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首席分析师田亚雄告诉记者,9月8日,相关机构抛售中央储备猪肉3.77万吨,加上地方储备猪肉也在积极抛储,十分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不过,从生猪市场基本面来看,生猪供给仍处于当前猪价上涨周期中较为紧张的阶段,但预计四季度生猪供给环比将得到提升。从市场情绪来分析,对后市价格的预期总体偏强,养殖端的议价能力和挺价意愿也没有出现明显降温迹象,生猪与猪肉价格仍具有来自基本面的支撑。

  中财期货生猪期货分析师周鑫表示,随着四季度市场对大猪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当前的育肥肉料比较为合适,因此,预计生猪价格向下调整的空间相对有限,短期内猪价呈现高位振荡的概率偏大。

  另据记者了解,相关机构在9月2日、6日还分别投放中央储备冻牛羊肉0.48万吨、0.19万吨。8月份我国肉类(包括杂碎)进口65.8万吨,1—8月份累计进口475.7万吨,与去年1—8月份累计进口量668.9万吨相比,下降了28.9%。不过,在晏新立看来,进口肉类的下降可能与疫情防控有关,主要是物流、进口报备与销售等各个环节均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


透过中报看产业——生猪养殖篇


  产量增、利润降 头部猪企“各显神通”

  上市猪企半年报披露完毕,今年上半年生猪养殖行业整体亏损成定局。据期货日报记者梳理,国内五大上市猪企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和正邦科技上半年合计亏损186.34亿元,天邦食品虽实现盈利,但生猪养殖业务仍然亏损6.46亿元。

  尽管猪企整体业绩表现不尽理想,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二季度以来,上述五家猪企业绩呈现回暖之势,温氏股份、天邦食品二季度扭亏为盈,牧原、正邦科技、新希望二季度亏损幅度收窄。据悉,在国内生猪价格逐渐走出低谷、行业“寒气”渐退的情况下,多数机构纷纷看好后市生猪养殖行业发展,预判上市猪企全年业绩改善可期。

  上半年整体亏损加剧 二季度盈利改善

  总的来看,在今年上半年猪价持续低迷的拖累下,国内上市猪企总体“增产却减利”。从上述五大猪企情况来看,除正邦科技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30.75%外,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天邦食品同比增长10%—70%不等,但其亏损却较去年加剧。

  从亏损程度来看,有“猪茅”之称的牧原股份亏损66.84亿元,几乎和去年利润持平(牧原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69.04亿元),领亏猪企。养猪和养鸡业务各占半壁江山的温氏股份亏损35.24亿元,创近十年来的最大中报亏损额度。既是猪企又是国内最大饲料企业的新希望亏损41.4亿元,在生猪销量同比增长超50%的同时,营收同比却下降23.74%。

  虽然上半年猪企深度亏损,但其实自4月以来,多数猪企盈利已经有所改善。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二季度亏损显著收窄,环比一季度分别减亏36.77亿元、16.19亿元和5.8亿元,其中牧原股份在5、6月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天邦食品和温氏股份在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分别盈利2.5亿元和12.57亿元。

  毋庸置疑,二季度猪企盈利的好转与国内猪价的回升密切相关。徽商期货生猪分析师尉秀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随着能繁母猪的去化以及南北结构去化的差异,国内猪价自4月开始逐步走高,生猪养殖头均利润6月开始扭亏为盈。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何济生认为,在今年4月中旬猪价处于低位、养殖全行业陷入亏损的阶段,国家发改委协同有关部门单位对猪肉进行收储体现了国家呵护养殖行业、保障民生的基本态度,意义大于实质,促进了猪价触底回升,给予了生猪养殖企业经营信心。

  养猪企业多方布局 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据了解,受非洲猪瘟以及饲料价格高企的影响,近两年猪价大幅波动,猪周期也被拉长。今年上半年,猪价更是持续跌破养殖成本,给猪企经营带来严峻考验。在此情况下,上市猪企“各显神通”,通过清退落后产能、降低养殖成本、完善育种体系、发展智能化养殖、加速下游布局等多种方式进行转型,降低生猪价格低迷对公司业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各家猪企的成本控制来看,牧原股份近两个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5.5元/公斤;天邦食品二季度完全成本不到18元/公斤,今年7月曾回应投资者,公司年底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目标是16元/公斤;新希望6月末养殖成本为17.5元/公斤,其年报预计9月养殖成本将降至17元/公斤以下,而12月的目标是16元/公斤以下;温氏股份二季度生猪综合成本约为17元/公斤,较一季度下降约1.1元/公斤。

  头部猪企在全产业链布局上也没有停下脚步。牧原股份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继续加快下游屠宰业务布局,截至6月末,已在河南、山东、安徽、东北等生猪养殖产能较为集中的地区成立23家屠宰子公司,已投产内乡、正阳、商水、铁岭、曹县等8家屠宰厂,投产产能合计为2200万头/年。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共计屠宰生猪351.50万头,完成鲜、冻品猪肉销售33.68万吨,屠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0.75亿元。有券商研报预计,牧原股份在今年年底将阶段性实现屠宰肉食板块盈利。

  新希望近年来则一直在大力推进生猪养殖业务,并向下端食品产业链延伸。其半年报显示,年初,该公司布局于生猪养殖重点区域的山东千喜鹤屠宰厂正式投产并顺利运行,不仅帮助公司生猪屠宰业务实现接近翻倍的增长,而且加强了与上游养殖环节的“养宰联动”。今年上半年,新希望屠宰生猪达135万头,同比增加65万头,增幅为93.6%。

  总的来看,在上市猪企不断提质增效的同时,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不少市场人士告诉记者,这也使得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尉秀认为,在本轮猪周期中,头部猪企的管理效率和规模优势逐渐体现出来。此外,受近两年猪企资金紧张影响,养殖主体较以往更为理性,行业“羊群效应”明显缓解。

  “由于自繁自养一体化的模式更容易保障产品质量,符合老百姓消费升级要求,有利于缓解食品安全焦虑,整体上我国上市猪企也渐渐偏向于向全产业链扩张,采用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何济生表示,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产业正在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生猪养殖产业转型进一步升级。

  7—8月盈利明显恢复 四季度迎来需求旺季

  猪价自今年4月中旬触底回升,当下已经在23—24元/公斤。进入7月,猪企养殖利润也快速恢复。据悉,多家猪企7月已经实现生猪销售收入的同比增长。近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披露的8月生猪销售数据也显示,其生猪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环比、同比均增长明显。此外,天邦食品8月生猪销售收入环比虽略降,但同比实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为切实保障中秋节、国庆节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9月8日投放今年第一批中央冻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加大猪肉储备投放力度。

  “在当前猪周期上行阶段,有关部门控制猪价过快增长的态度很明确。我们认为,中秋节猪肉需求量环比出现增长,在供应无法快速提高的情况下,国家赶在需求旺季前进行抛储,可以起到适当引导市场预期、降低投机热情的作用。”何济生说。

  展望后市,生猪供需在今年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又会如何变化呢?

  尉秀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供给方面,根据能繁母猪存栏推算,9月生猪产能环比继续减少。同时,8月中旬起市场二次育肥现象已经明显,压栏以及二次育肥会进一步造成9月生猪供应的减少。

  在何济生看来,市场对于今年四季度生猪供给收缩并没有太大分歧。从“养殖一哥”牧原股份的情况来看,其计划今年出栏5600万头,而1—8月已经出栏4000万头,意味着接下来每个月的出栏量只有400万头,预计牧原股份的报价对整体市场的影响较大。此外,虽然其他猪企产能扩张、出栏量增长,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因本轮猪周期大量小型养殖户已经被淘汰出市场,四季度生猪供给难以放量。

  “在供应收缩的背景下,决定生猪行情发展空间的主要焦点是需求端的变化。从季节性来看,四季度是传统旺季,即使是2019年非洲猪瘟严重之时,春节前两个月相比10月仍有较大增幅。”何济生认为,与其他农产品相比,我国猪肉消费较为刚性。

  总的来说,何济生表示,历年以来,春节前为全年猪肉消费最旺的阶段,需求相较于其他月份有超过20%的增量,四季度基本为供需两旺,今年大概率也不例外。因此,预计生猪价格继续偏强运行,只是在政策调控下涨幅有限,总体上下半年养殖企业保持盈利状态问题不大。

  在尉秀看来,后市随着气温降低以及节假日提振,猪肉需求会逐步上升,但受制于整体市场环境,现实的消费能力或低于预期。四季度建议继续关注生猪供给增加幅度同需求增长幅度之间的差距。综合来看,下半年猪价重心依然上移,生猪养殖企业的经营业绩较上半年明显提高。


经济日报:投放储备肉传递稳预期信号


  以往应对猪周期经验表明,既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时宏观调控也必不可少。要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生猪生产,稳定养殖的政策环境和发展预期;要像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一样保护主产区的生猪基础产能,使之成为生猪供应的“压舱石”;要像紧盯种业一样紧盯能繁母猪数量和质量,使其成为生猪生产的“总开关”。

  近期,有关部门投放今年第一批中央冻猪肉储备,各地也加大了地方猪肉储备投放力度。

  中秋国庆期间,猪肉消费进入旺季。鉴于猪肉价格对物价指数和居民生活有重要影响,适时投放冻肉储备,兼有猪肉保供和稳定物价的双重考虑。我国猪肉正常年度消费量为5500万吨左右,单次冻肉储备投放量一般仅数万吨,相较庞大的消费量而言,对市场的直接影响很有限,无法改变供求大局。但是,投放的间接影响不小,主要是释放信号、引导预期,传递出权威部门的调控风向和对未来的判断。本次投放的目的是,引导养殖场户出栏节奏和屠宰加工企业释放库存,既满足居民吃肉需求,也使物价指数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本世纪以来,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5个完整的猪周期。其中,第5个猪周期是史无前例的超级猪周期,诱发因素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波动幅度之大、应对举措之广、恢复速度之快,均为历史罕见。今年二季度,第6轮猪周期开启,截至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略高于正常保有量,处于绿色合理区间。这意味着,尽管国庆假期叠加年底备货,四季度需求对猪价支撑作用明显,但是,后期猪肉供应总体有充分保障,价格不太可能连续大幅上涨。

  人常说,“猪粮安天下”,但两者又有不同。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多了问题少、粮食少了问题多”,是业内公认的观点。近年来,国家对粮食产量设定了预期目标,这是一种底线要求,却没有上限要求。生猪则不同,产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而是要维持在一定区间,这样才能减少价格剧烈波动,避免“肉贵伤民,猪贱伤农”。在市场作用下,如不想肉价过高,则应在猪价过低时保护养殖场户的积极性,否则此刻的波谷意味着彼时的波峰。以往的猪周期经验表明,要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同时宏观调控也必不可少。

  新一轮猪周期以来,人们感受到,猪周期的表现形态不同以往,价格变化频次虽多,但总体幅度在变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稳价政策提早介入。经过史无前例的超级猪周期后,有关部门对猪肉价格波动有了更清晰认识,在应对策略上做了优化,及时发布了预警信息,提早启动收储或投放,避免以往产能波峰或波谷时再介入的时滞。二是市场主体经验更丰富。伴随与产能调整同步的产业转型,一大批规模猪场快速崛起,一大批中小养殖场户改造提升,2021年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60%,规模主体养殖技术更成熟,应对市场更有定力。

  观察新一轮猪周期,可以看出,生猪产能调控的思路日渐清晰。自2009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共有4次大波动,恰好对应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同比变动超过5%时的4次情况。受此启发,有关部门以“短期调肥猪、中期调仔猪、长期调母猪”为路径,把能繁母猪存栏量作为调控风向标,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具体而言,划定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为4100万头,上下浮动5%以内,亮绿灯;浮动5%至10%,亮黄灯;浮动超出10%,亮红灯。目前来看,效果不错,总体达到“养猪有钱赚、消费者买得起”的预期。

  相对来说,生猪消费端较为稳定,主要波动在生产端。今后应对猪周期,也要聚焦生产端。要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生猪生产,防止一些地方在政策上“翻烧饼”,稳定养殖的政策环境和发展预期。要像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一样保护主产区的生猪基础产能,使之成为生猪供应的“压舱石”。要像紧盯种业一样紧盯能繁母猪数量和质量,使其成为生猪生产的“总开关”。在实践中,不能等到市场上缺猪肉了,才临时抱养殖的“佛脚”;也不能一旦供给充裕,就人为给养猪制造困难,甚至是不合理的限养禁养。唯如此,生猪产业发展才能可持续,居民吃肉才有根本保障。


补齐短板 生猪企业加紧培育“猪芯片”


  我国是生猪消费第一大国,每年吃掉7亿头猪,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些生猪中90%有国外血统。由于进口种源生长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更适宜商业化养殖,我国本土种源在市场较量中败下阵来。而长期引种,又导致我国种猪业陷入“引进-退化-引进”的恶性循环。“土芯片”低效濒危,“杜长大”等曾曾祖代种猪长期依靠进口,直接影响了我国非洲猪瘟后产能恢复的质量、速度和效益。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今年印发《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25家生猪育种企业均被纳入补短板阵型。目前,大北农、新希望六和、顺鑫农业、温氏股份等企业均在培育自己的“猪芯片”。为了长久的经济效应,业内建议建立自己的生猪育种体系,利用好国内种猪资源,联合育种,补齐短板。

  90%出栏生猪有国外血统

  “国内每年生猪出栏量约7亿头,其中90%有国外血统。”北京种业协会理事长、大北农总裁宋维平告诉新京报记者,国内生猪品种主要有外三元(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内三元(母本是本地猪,父本是引进种源)、土杂猪(80%-90%的种源来自本地血统)三个类别。引种最多的是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分别来自美国、丹麦、英国,业内俗称“杜长大”。

  观研报告网《中国种猪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2021年我国种猪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20亿元;从国外引进种猪24462头,同比增加60%,其中37%来源于美国、33.2%来源于丹麦、25.6%来源于法国、4.2%来源于英国。据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育种事业部总裁龚华忠介绍,目前国内引进一头种猪的价格在1万元左右。以此推算,2021年我国引进种猪花费的成本超过2.4亿元。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鹏程食品分公司养殖负责人张茂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优良种猪的基因库,不仅有欧美所有瘦肉型种猪基因,还有国内本地品种72个、培育品系15个,数量上进口种猪在纯种能繁母猪占比不到1%,靠中国自己的种源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可能会出现个别生产指标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与进口品种相比,我国本土猪种虽有耐粗饲、抗病力强、口味好等优点,但也存在脂肪含量高、瘦肉率低、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差等劣势,不符合当前市场需要。

  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包括温氏股份、新希望六和、大北农、顺鑫农业在内的25家生猪育种企业均被纳入补短板阵型。

  “补短板,是指国内虽有自己的生猪育种体系,但品系不够优秀,要充分挖掘优质种质资源。此外,国内生猪育种技术尚可,但自有品系产量、性能、品质方面存在差距,应进一步增强。”宋维平认为,不少企业在不断引进种猪的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的育种能力。还有很多企业育种意识缺乏,过度追求经济效应,进而形成对国外种源的依赖。“为了长久的经济效应,我们要建立自己的育种体系,利用好国内种猪资源,补足这个短板。”

  “引进-退化-引进”恶性循环

  “早在清朝末期就有零星的美国汉普夏种猪被引进国内,但未形成市场。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吃肉难,养猪产业尚未形成,也没有引进种猪。改革开放后国内猪肉消费增多,养殖场开始引进国外种猪来扩繁。2000年后,生猪消费需求旺盛,生猪产业规模化,大量种猪被引进,‘杜长大’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市场需求,也带动了国内养殖业快速发展。”宋维平说。

  在龚华忠看来,外来种源之所以在国内生猪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与品种的经济优势有关。“进口种猪繁殖的后代生长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更适宜商业化养殖。国内品种养殖一年体重在80斤-100斤左右,而进口种源培育的商品猪半年就可以长到120公斤出栏,且进口种猪瘦肉率高,更符合当下人们的饮食习惯。”

  “美国、丹麦等国家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育种体系,选育的品种性能优良。国内企业为加快产能扩张,会从这些国家进口种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新京报记者说,“以丹麦品种为例,每头母猪提供的有效子猪数可达到36头以上,而我国目前平均水平不到20头。”令他担忧的是,国外种业公司不会将最好的种猪资源卖给国内。国内企业由于没有重视加强种猪繁殖性能维护,各项性能就会退化,进而形成“引进-退化-引进”的恶性循环。

  龚华忠道出了这种现状的背后原由。育种周期长、投入多、见效慢,一头种猪往往要经过三代测试,一代需要培育8-10个月,三代就要等到30个月后才能测试性能。这种长期投入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也造成了国内重引进、轻育种的局面。“新希望六和有自己培育的种猪,各项指标完全不输给国外,但我们花了5年才做到这个程度。”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当前我国在“猪芯片”问题上存在育种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符合条件的现代化育种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新技术应用滞后、技术人才短缺、种猪测定基础薄弱、单个项目规模小、疾病威胁严重、地方猪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土芯片”低效濒危,“杜长大”等曾曾祖代种猪长期依靠进口,直接影响了我国在非洲猪瘟冲击后产能恢复的质量、速度和效益。

  联合育种能否破局?

  为掌握“猪芯片”自主权,新希望六和从2008年开始建设育种体系,目前已培育纯种猪12000头左右。每个1500头规模的纯种猪场,扩繁覆盖能力可达到300万头。

  顺鑫农业旗下“小店”种猪则拿下了行业第一块驰名商标,是中国育种软件GBS的研发单位之一。目前,顺鑫农业拥有一家国家核心育种场,在近40年的育种历史中向社会提供了近100万头种猪,两个品种的选育推广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

  产学研结合,一直是宋维平长期坚持的育种理念。2016年,大北农成立唐山大北农育种公司,长期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育种项目合作。2020年,大北农养猪研究院成立,引进多位博士人才,在育种、数字养猪、分子育种等方面展开研究。如今,大北农已具备加系、美系生猪育种繁育系统,年提供优质纯种猪10万头以上,可为国内生猪养殖提供优秀种质基因遗传资源。

  资料显示,美国、加拿大、丹麦等种猪强国都有自己的联合育种体系,联合育种已成为社会共识。据龚华忠了解,丹麦所有种猪企业都是协会成员,企业之间可以交换种猪基因信息以防止近交,形成了良好的育种社会和商业氛围。此次农业农村部支持种业阵型企业,对联合育种是一种促进。张茂也提出,行业内已经建立联合育种机制,希望种猪企业之间能够联合进行遗传物质的交流,共享数据,共同促进我国育种体系的建设。

  朱增勇建议,种猪育种需要各个主体联合开发,不只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上下游的饲料企业、屠宰加工企业也应加入进来,这样的联合育种才能有效推动整个育种体系的发展。


上市猪企加速出栏 牧原股份8月或实现“日赚一亿”


  上市猪企的8月销售简报披露完毕。

  尽管国家发改委投放3.77万吨冻猪肉储备,以缓解猪价上涨幅度,但伴随着中秋与国庆传统假期、秋季开学季,猪肉终端消费大幅提振,猪价逆势走强。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报23.6元/公斤,较8月同期涨价约2元/公斤,涨幅约10%。

  整体看上市猪企8月销售简报,近2个月猪价相对高位支撑,上市猪企的收入呈现明显增长,部分出栏量亦环比实现不俗提升。目前,机构对上市猪企的调研频率颇高,头部猪企均预计下半年整体猪价或好于上半年,上市猪企能否在全年最后四个月实现业绩扭亏,备受市场关注。

  8月份猪企加速出栏

  根据上市猪企披露的8月份生猪销售简报,大部分猪企均在有序加快出栏速度,冲刺全年目标,受益于猪价持续运行于20元/公斤上方,大小市值猪企的销售收入均录得不同程度增长。

  数据显示,主流15家上市猪企共出栏生猪976万头,牧原股份(002714.SZ)占比一半,销售生猪 488.7万头;温氏股份(300498.SZ)出栏150.41万头;新希望(000876.SZ)8月出栏几乎与7月持平,销售生猪94.28万头。

  “猪茅”牧原股份的三季度盈利情况备受市场关注。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66.84亿元,几乎亏掉去年全年利润(69.04亿元),领亏板块。8月份销售简报显示,牧原股份创下年内单月销售收入新高,或实现单月日赚一亿。

  牧原股份8月销售生猪488.7万头,环比增长6.4%,同比增长89.8%,实现销售收入116.6亿元。1~8月份,牧原股份的生猪出栏量合计达4076.2万头,已超2021年全年水准(4026.3万头)。

  牧原股份在9月2日的机构调研中表示,近两个月公司完全成本在15.5元/公斤左右,若按每头猪均重100公斤~110公斤计算,8月牧原股份盈利约33.28亿元~40.9亿元,或已实现日赚一亿。

  温氏股份的养猪业务也在8月扭亏为盈。今年8月,公司销售肉猪150.41万头(含毛猪和鲜品),销量仅次于今年1月,实现收入38.89亿元,出栏量环比、同比分别增长13.58%、14.76%。

  从8月份的销售情况来看,相比大市值猪企,小市值猪企的出栏提速更快。华统股份(002840.SZ)8月份出栏12.95万头,增速最高,同比涨幅高达惊人的24倍,推动单月生猪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66.74%,为3.21亿元。

  天康生物(002100.SZ)、大北农(002385.SZ)分别出栏20.6万头、34.03万头,同比增速均超20%,分别为24.17%、25.9%;傲农生物(603363.SH)出栏48.36万头,出栏量环比上升比例为12.67%。

  同为小市值猪企的唐人神8月出栏量出现下滑,但较为理想的猪价仍支撑公司收入实现增长。唐人神8月生猪销量8.71万头,环比下降5.49%;销售收入合计3.7亿元,同比上升209.74%,环比上升8.77%。

  正邦科技(002157.SZ)仍被现金流压得喘不过气,公司8月份出栏生猪环比、同比均继续下滑,且出栏均重偏低,为75.66公斤。

  猪价表现强势,三季度业绩可期

  从猪价及上市猪企的出栏情况来看,本轮猪周期底部已过,上市猪企的盈利有望伴随猪价逐步得到修复。

  中秋假期前,发改委再次要求国储节前释放储备猪肉缓解猪价上涨幅度,即将投放3.77万吨冻肉,以缓解猪价上涨幅度。但从肉价走势来看,受中秋、学生返校需求刺激,终端消费支撑肉价难跌。

  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报23.6元/公斤,较8月同期涨价约2元/公斤,涨幅约10%。而自7月以来,全国生猪价格一直位于20元/公斤上方。

  猪价后市怎么走,关系到上市猪企三季度能否实现单季度盈利。近期,机构对上市猪企的调研幅度明显提升。9月1日~2日,牧原股份接受了广发证券、博时基金、中欧基金、嘉实基金等头部机构调研,公司预计下半年猪价将好于上半年情况。

  对于新增产能建设情况,牧原股份称,上半年,公司资本开支主要用于支付已完工工程款项,不涉及新增产能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公司生猪养殖产能可达7500万头左右。

  温氏股份于8月30日~9月1日连续参加天风证券、长江证券和广发证券秋季策略会(线下),共计8场次,天风证券、长江证券和广发证券等61家机构共102位投资者参与。

  温氏股份也表示,按照历史经验,下半年需求一般比上半年好,主要原因是下半年天气转凉,有利于猪肉食品消费,同时下半年传统节假日较多,中秋、国庆和元旦等节假日备货需求提高以及过年部分地区有腌腊需求。

  “目前暂未有明确的2024年肉猪出栏规划。”温氏股份称,公司全年资本开支计划约40亿~50亿元,类型上聚焦于猪业养殖小区、生猪屠宰项目和养鸡项目等,其中,上半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约15亿元。

  基金配置方面,小市值猪企更是成了公募基金二季度调仓换股的“宠儿”。以金新农(002548.SZ)9月9日发布的定增报告书为例,公司确定此次发行价格为5.98元/股,发行股数1.17亿股,募集资金总额约7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89亿元。本次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7位,包括资管机构、险资、券商以及公募基金。基金方面,财通基金本次定增认购金额最多,达到2.21亿元,获配3693.98万股;诺德基金次之,为1.92亿元,获配3214.88万股。

  二季度,4只基金对傲农生物进行了增持,上投摩根远见、财通优势行业轮动、华安宝利3只基金,新晋成为傲农生物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7~8月份出栏加速显著的天康生物,获得了社保基金与多家公募基金的增持。二季度,全国社保基金106组合、银河证券新晋成为公司第六、第七大流通股股东。财通基金与鹏华基金旗下共计4只产品均是大手笔买入天康生物。

  “目前看,能繁母猪有所反复,本轮猪周期尚未反转,尽管市场各方对反转的分歧仍然较大,但从目前板块估值来看,各家上司猪企的头均市值明显处于低位。短期看,国庆假期在即,猪肉价格或难出现较大幅度下跌,进而对上市猪企下半年业绩形成支撑。中期看,我们认为,全年猪价仍是易涨难跌,周期反转大概率将在明年上半年出现。”某养殖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