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2022年7月28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2-07-28
来源:综合报道



7月28日中国外三元猪价格下跌


  2022年7月27日,中国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市场均价下跌,全国均价为21.05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2.28%。终端需求不佳,贸易商采购减弱,屠企压价力度大,猪价持续下跌并且跌幅继续扩大。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出栏节奏,避免造成不必要损失。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2年7月27日中国外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2年7月27日中国外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20.25 20.74 -2.36% 元/KG
吉林省 20.05 20.44 -1.91% 元/KG
黑龙江 20.27 20.67 -1.94% 元/KG
华北 北  京 21.29 21.74 -2.07% 元/KG
天  津 21.21 21.73 -2.39% 元/KG
河北省 20.95 21.57 -2.87% 元/KG
山西省 20.71 21.29 -2.72% 元/KG
内蒙古 19.84 20.44 -2.94% 元/KG
华东 江苏省 20.81 21.52 -3.30% 元/KG
浙江省 22.23 22.70 -2.07% 元/KG
安徽省 20.16 20.83 -3.22% 元/KG
福建省 21.31 21.81 -2.29% 元/KG
山东省 21.13 21.72 -2.72% 元/KG
华中 河南省 20.75 21.36 -2.86% 元/KG
湖北省 20.67 21.25 -2.73% 元/KG
湖南省 21.09 21.62 -2.45% 元/KG
江西省 20.74 21.32 -2.72% 元/KG
华南 广东省 23.59 24.04 -1.87% 元/KG
广  西 21.67 22.03 -1.63% 元/KG
西南 重  庆 21.84 22.17 -1.49% 元/KG
四川省 21.53 22.01 -2.18% 元/KG
贵州省 20.94 21.11 -0.81% 元/KG
云南省 20.57 20.95 -1.81% 元/KG
西北 陕西省 21.27 21.73 -2.12% 元/KG
甘肃省 20.50 20.97 -2.24% 元/KG
新  疆 20.42 20.98 -2.67% 元/KG
全  国 21.05 21.54 -2.28%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7月28日中国内三元猪价格下跌


  2022年7月27日,中国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市场均价下跌,全国均价为20.68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2.19%。终端需求不佳,贸易商采购减弱,屠企压价力度大,猪价持续下跌并且跌幅继续扩大。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出栏节奏,避免造成不必要损失。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2年7月27日中国内三元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2年7月27日中国内三元毛猪收购均价统计表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20.02 20.48 -2.25% 元/KG
吉林省 19.68 20.06 -1.89% 元/KG
黑龙江 20.05 20.42 -1.81% 元/KG
华北 北  京 21.04 21.46 -1.96% 元/KG
天  津 20.82 21.32 -2.35% 元/KG
河北省 20.59 21.17 -2.74% 元/KG
山西省 20.34 20.90 -2.68% 元/KG
内蒙古 19.49 20.06 -2.84% 元/KG
华东 江苏省 20.09 20.77 -3.27% 元/KG
浙江省 21.95 22.41 -2.05% 元/KG
安徽省 19.80 20.45 -3.18% 元/KG
福建省 20.57 21.05 -2.28% 元/KG
山东省 20.74 21.32 -2.72% 元/KG
华中 河南省 20.50 21.08 -2.75% 元/KG
湖北省 20.41 20.95 -2.58% 元/KG
湖南省 20.74 21.24 -2.35% 元/KG
江西省 20.49 21.03 -2.57% 元/KG
华南 广东省 22.85 23.29 -1.89% 元/KG
广  西 21.30 21.63 -1.53% 元/KG
西南 重  庆 21.49 21.78 -1.33% 元/KG
四川省 21.15 21.59 -2.04% 元/KG
贵州省 20.57 20.71 -0.68% 元/KG
云南省 20.21 20.54 -1.61% 元/KG
西北 陕西省 21.02 21.44 -1.96% 元/KG
甘肃省 20.23 20.67 -2.13% 元/KG
新  疆 20.14 20.66 -2.52% 元/KG
全  国 20.68 21.15 -2.19%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7月28日中国土杂猪价格下跌


  2022年7月27日,中国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市场均价下跌,全国均价为20.28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2.38%。终端需求不佳,贸易商采购减弱,屠企压价力度大,猪价持续下跌并且跌幅继续扩大。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出栏节奏,避免造成不必要损失。今日部分省份市场交易均价如下:

  图表:2022年7月27日中国土杂大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2022年7月27日中国土杂毛猪收购均价统计表
区域 省市 今日均价 昨日均价 涨跌 单位
东北 辽宁省 19.65 20.16 -2.53% 元/KG
吉林省 19.38 19.81 -2.17% 元/KG
黑龙江 19.66 20.06 -1.99% 元/KG
华北 北  京 20.74 21.21 -2.22% 元/KG
天  津 20.43 20.95 -2.48% 元/KG
河北省 20.21 20.82 -2.93% 元/KG
山西省 20.02 20.62 -2.91% 元/KG
内蒙古 19.09 19.70 -3.10% 元/KG
华东 江苏省 19.33 20.04 -3.54% 元/KG
浙江省 21.57 22.06 -2.22% 元/KG
安徽省 19.33 20.02 -3.45% 元/KG
福建省 20.27 20.78 -2.45% 元/KG
山东省 20.29 20.89 -2.87% 元/KG
华中 河南省 20.22 20.81 -2.84% 元/KG
湖北省 19.90 20.48 -2.83% 元/KG
湖南省 20.29 20.82 -2.55% 元/KG
江西省 20.19 20.75 -2.70% 元/KG
华南 广东省 22.57 23.02 -1.95% 元/KG
广  西 21.21 21.68 -2.17% 元/KG
西南 重  庆 21.11 21.42 -1.45% 元/KG
四川省 20.64 21.11 -2.23% 元/KG
贵州省 20.17 20.32 -0.74% 元/KG
云南省 19.79 20.17 -1.88% 元/KG
西北 陕西省 20.62 21.06 -2.09% 元/KG
甘肃省 19.82 20.31 -2.41% 元/KG
新  疆 19.82 20.38 -2.75% 元/KG
全  国 20.28 20.77 -2.38% 元/KG

     备注:数据来源于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


生猪每头盈利600—1000元 大型猪企出栏积极!后期猪价不具备再度大幅上涨的可能


  今年4月中旬至7月中旬,国内生猪价格“淡季不淡”的特征明显。不过,进入7月下旬,国内生猪现货价格整体走低,期货价格也一路下行。郑州秋余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生猪首席分析师吕东炎告诉记者,“业内把生猪养殖主体分为‘头部’(上市公司)、‘肩部’(地方大企业)、‘腰部’(规模企业)、‘腿部’(散养户)四大类。在研判生猪价格趋势时,会重点分析这四大类企业的经营情况。”

  生猪养殖

  吕东炎说,从生猪养殖头部企业来看,以河南某企业为例,2021年一季度该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为284万头,三季度降至267万头,降幅为6%。2021年四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量又增长到283万头,但2022年二季度又降到247万头,降幅达12.56%。这说明2021年四季度企业补栏的生猪,在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又被淘汰了。与此同时,分析其他头部企业可以发现,2021年第四季度补栏的后备母猪也在2022年春节前后被不同程度地减栏。“腰部”企业和散养户2022年3月之前基本也没有大量补栏。

  另外,分地域来看,2021年,云、贵、川、粤、桂比北方减栏晚1—2个月时间,但幅度较大,这与2021年猪价持续下跌有关。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1月后,南方腊肉及消费增加叠加,使猪价快速上涨,一部分企业进行试探性补栏,但也在2022年春节前后进行了又一次减栏。

  “国内生猪价格走高以后,饲料原料如玉米价格等大幅下滑,生猪养殖企业利润恢复,出栏一头生猪由亏损变为盈利600—1000元。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生猪养殖大户吸取了往年‘高位不卖反受害’的教训,开始积极出栏生猪,市场供应不断得到改善,这是近期国内生猪价格高位回落的主要原因。”湖南省一家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经历了近年来“猪周期”的洗礼,市场变得理性,很多养殖企业与中小型养殖户不再一味地追求高利润,而是希望市场能够稳定发展,价格不要大起大落。

  生猪价格

  据吕东炎介绍,目前来看,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形成,虽然当前散养户能繁母猪存栏量等还占有较大比例,在猪价波动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市场影响力不断下降,当前及未来大中型养殖企业的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强。因此,现阶段在大型猪企加大出栏量的情况下,国内生猪价格呈现平稳运行态势。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在相关政策引导下,生猪市场价格逐步降温,短期内市场情绪也将更加理性。考虑到未来我国生猪产能仍保持在高位,预计生猪价格在进入8月消费旺季后,仍不具备再度大幅上涨的可能。


断料导致“猪吃猪” 正邦科技会成为下一个雏鹰农牧吗?


  唏嘘!曾经的江西“养猪大户”正邦科技,如今却逐渐走到了“悬崖”的边缘。

  7月24日,一则名为“对代养户断料,导致生猪出现饿死”的新闻被多家媒体广泛传播。据媒体报道,由于受到资金链困扰,正邦科技对代养户已经“无料可供”,最终部分的代养户不得不对代养的生猪进行“断料”处理,进而导致了“猪吃猪”情况的发生。

  而到了7月25日,正邦科技也作出回应称,受6月份猪价低迷及疫情因素影响,公司资金相对紧张,因物流配送与饲料厂的协调问题导致少部分区域出现了偶发性断料现象,该小范围的断料情况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已通过资源协调得到解决。

  不过,虽然正邦科技将“锅”甩给了物流,但投资者却并不买账。截至7月25日收盘,正邦科技股价仍下跌6.66%,而其近10个交易日股价已经大跌超过了20%,最近两个月的涨幅几乎被全部抹去。

  作为曾经的江西“养猪大户”,如今的正邦科技可谓四面楚歌。一方面,巨额的负债让正邦科技不得不低价变卖资产;另一方面,不稳定的猪价也让其深陷巨额亏损的泥潭。如今,正邦科技又被爆出了因资金链问题导致部分代养户“断料”,这一切就宛如当初的雏鹰农牧一般。

  回顾历史,当初的雏鹰农牧正是因为巨额的债务以及亏损,最终不得不以退市收场;不知道如今的正邦科技,是否会步雏鹰农牧的“后尘”?

  相似的一幕正在上演

  也许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却总是惊人的相似。

  7月24日,正邦科技被媒体爆出因为断料发生了“猪吃猪”事件,迅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过,其实这并不是历史上第一家猪企出现这种情况,上一家出现类似这种情况的猪企,是早已经在2019年退市的“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

  时间拉回到4年前的2018年,当时的雏鹰农牧因为接连出现的利空导致资金链断裂,再加上非洲猪瘟的爆发,深陷困境的雏鹰农牧无力供应足够的饲料,导致生猪被活活“饿死”,一度引发热议。

  后来,实在无力摆脱困境的雏鹰农牧,倒在了“最强猪周期”到来之前。2019年10月15日,雏鹰农牧正式被摘牌,曾经风光无限地“养猪第一股”就此落下帷幕。

  再看如今的正邦科技,虽然猪没有被“活活饿死”,但和当时的雏鹰农牧相比,已经有了几分相似。

  除了同样出现断料的情况之外,雏鹰农牧和正邦科技在经营模式上也非常相似。

  当下,猪企的主流经营模式一般分为两种: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全流程、一体化”模式和以温氏股份为代表的“农户+公司”模式,而雏鹰农牧和正邦科技使用的都是后者“农户+公司”模式。

  所谓的“农户+公司”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猪苗和饲料都是由公司提供,而代养户则负责场地、设施与人力,收取公司的代养费用,是一种比较明显的轻资产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资产较轻,所以可以在猪价上行的时候实现快速扩张,达到快速扩大规模的效果;不过,这种模式的劣势也十分明显,除了较难把控养殖的成本之外,猪企还很难控制规模,这就导致了“猪价上涨时猪企大赚,但猪价下行时猪企巨亏”的情况出现。

  而雏鹰农牧和正邦科技的衰败,其实都是因为在猪价上涨时盲目扩张所导致的。从种种迹象来看,曾经发生在雏鹰农牧身上的事情,如今都一一发生在了正邦科技的身上,这很难不让人联想:身处困境的正邦科技,又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雏鹰农牧?

  “豪赌”失败,正邦科技跌下神坛

  除了猪价下行之外,正邦科技之所以沦落到如今的境地,还源于2020年的多次“豪赌”。

  时间拉回到2019年,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全国能繁母猪大批死亡,进而导致了猪价的“暴涨”。在猪价大幅上涨的推动下,各大猪企纷纷选择扩产,其中不乏头部猪企,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等。

  而作为猪企龙头之一的正邦科技,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在2019年非洲猪瘟爆发之初,正邦科技便推出了“万头引种”计划,通过引进法系、加系、美系等全球多个种猪品系实现快速扩张;此外,为了可以快速扩张,正邦科技还通过自建和租赁的方式新建了不少的养猪场。

  从现在来看,不可否认,当时正邦科技的选择是正确的。2019年,在全国生猪出栏量下降21.56%的背景下,正邦科技的生猪出栏量却同比增长4.41%,实现了“逆势增长”,而其股价也从2019年1月的5元左右一路飙升到了2020年8月最高的25.98元,市值更是一度超过了800亿。

  不过,或许正是被这些成绩冲昏了头脑,在明知猪价上涨不能持续的情况下,此前已经大规模扩张的正邦科技选择了再次提速,除了在内部定下“四抢”战略——抢母猪、抢仔猪、抢栏舍、抢人才之外,还大肆举债养猪,以求实现规模的再次扩大,这一决定无疑是正邦科技的一次“豪赌”。

  2020年6月,正邦科技在完成了一笔16亿元可转债的发行之后,又迅速地抛出了一份75亿元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其中约28亿元投入生猪养殖事业,剩余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从现在来看,为了追求规模的迅速扩张,当时的正邦科技已经失去了理智。

  最终,结果就如大家所见。伴随着2021年“最强猪周期”的结束,猪价开始快速下行,而此前激进扩张、“豪赌”猪价将继续维持在高位的正邦科技也“自吃恶果”,并迅速跌下神坛。

  一方面,受到猪价下行的影响,此前不断扩大规模的正邦科技业绩出现“巨亏”:2021年亏损高达188.2亿,亏损金额超过了公司自2004年以来的所有利润之和;另一方面,在经历了非理智扩张后,正邦科技也已经“债台高筑”。根据数据显示,正邦科技的总负债高达406.9亿,资产负债率更是达到了97.03%,很显然,在如此巨大的负债压力下,正邦科技已经寸步难行。

  正邦科技能否挺过难关?

  对于正邦科技而言,“缺钱”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数据来看,截至今年的一季度,正邦科技的货币资金为30.73亿,看似数额并不少;不过,同样截至今年的一季度,其短期借款高达121.5亿,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为42.24亿,两者相加合计已经超过了160亿,很显然,目前正邦科技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此外,截至今年的6月,受到资金链困扰,正邦科技及子公司江西正邦养殖有限公司更是出现了部分商票逾期未兑付的情形,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5.42亿元。

  而更要命的是,在一、二季度猪价大幅回升的境况下,正邦科技却仍然处于“巨亏”的状态。根据其在7月5日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今年的1~6月,正邦科技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46亿到-38亿,同比大幅下降165.72%到221.62%;实现扣非净利润约-44亿元到-36亿元,同比下降302.57%到392.03%。

  一边是巨额的负债,一边是巨额的亏损,面对这样的情况,正邦科技只剩下变卖资产这一条路。

  早在今年的3月1日,正邦科技就已经发布公告称,拟出售直接或间接持有的8家控股子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本次合作的资产交易总额约为20亿至25亿元,而这8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多为饲料业务,或许正是因为出售了核心的饲料业务,才有了后来“断料事件”的出现。

  不过,对于当下的正邦科技而言,纵使变卖再多的资产,也只能短期“续命”;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困境下,正邦科技想要渡过这个难关,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8月将至 猪价将如何演绎?


  纵观整个生猪市场,近期似乎稍显颓势。尤其进入本月下旬,需求偏弱持续,养殖端出栏压力增加,尤其散养户挺价难度增加,均价始终在22-23元/公斤区间徘徊。目前来看,阶段性供应偏紧影响,猪价明显高于前期,养殖端盈利状况良好,据了解利润水平普遍在500-800元/头,养殖端暂时迎来了他们的“春天”。但受制于下游终端需求,白条走货不畅,屠宰企业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谨慎收购为主,尤其高成本压力下,近期宰量下滑明显,据悉同比日均屠宰量减少三成以上。因此养殖端和屠宰端就毛猪收购方面激烈博弈,价格方面很难达成交易意向,导致价格频繁涨跌。

  临近月底,预计价格仍或震荡调整为主,至于偏强还是偏弱,则要取决于养殖端出栏量的多少,部分养殖户表示压力不大,部分区域尤其北方,在普遍缺猪的情况下,对价格仍有支撑。但与此同时,部分规模场目前计划完成度一般,因此不乏月底出栏增量可能。

  即将进入8月份,猪价将何去何从?据Mysteel农产品前期调研了解,部分产业和非产业客户普遍看好8月份,认为全年均价高点或出现在8月,我们通过对178家样本企业进行调研,认为均价高点出现在12月和8月的居多。多数认为价格高点会出现在12月份,占比为47%,其次则为8月份,占比为27%,认为价格高点会出现在10月份的人数最少,仅占4%。

  分析来看,首先供应端,8月份阶段性供应偏紧仍或持续,因为对标前10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去年仍处于产能去化阶段,存栏持续减少。因此环比7月供应量或不会大幅增加。第二,夏季高温,7,8月份为传统淡季,按照惯例,规模场和散户在制定计划时会综合考量,这个时间段不会加量。综上,供应端压力不会太大。至于需求方面,目前已处于需求底部,高温淡季叠加新冠疫情,终端消费已跌至“冰点”,预计8月份需求下降空间已然不大。初步判断8月份仍或偏强为主。但价格高点或后移,一方面需求难以匹配,另一方面,屠宰端压力较大,目前已通过出售冻品、降低开工,减少调运等方法缓解“收猪难”的问题。第三,猪肉关乎民生,稳价保供政策背景下,国家已经进行积极调控,限制猪价过快过高上涨,因此短期内毛猪价格缺少“一飞冲天”的条件。价格高点出现在8月份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9、10月份乃至整个4季度而言,传统旺季来临,需求增加,或形成明显利好。但供应压力也随之增加,一方面随着腌腊、灌肠需求到来,大体重猪受欢迎,部分养殖户意识到这一点,前期适当压栏,此时猪源或集中出售。另外今年春节提前,养殖端那时或适当加快出栏节奏,而屠宰场宰量下降时间也或早于往年。因此不确定风险仍存,提醒产业各环节,尤其养殖户注意统观全局,合理安排生产和出栏计划,最大限度确保难得的扭亏为盈局面。


农业农村部:完善生猪养殖市场保护机制


  7月27日,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776号建议中答复,提升生猪养殖业抗击疫情风险的能力,完善生猪养殖市场保护机制,强化畜禽废弃物处理利用。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落实和完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围绕生猪生产、检疫运输、猪肉消费等环节,强化生猪全产业链监管监测,科学研判猪肉市场供需形势;压实生猪产能分级调控责任,稳定长效性支持政策,引导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同时,联合财政部门,进一步通过降低农产品加工行业增值税率、扩大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等措施,支持引导生猪产业全链条发展。

  全文如下: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776号建议的答复

  徐德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生猪养殖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升生猪养殖业抗击疫情风险的能力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生猪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尤其在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后,会同有关部门,持续优化和调整疫病防控策略,为生猪健康养殖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建立由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组成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全面强化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进一步要求各地根据疫情发生情况,分病种、分畜种开展监测工作,上报监测信息。在汇总信息基础上,全面开展分析研判,评估疫情发生风险和发展态势,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突出生猪检疫和运输环节监管。指导地方理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应用信息化手段和智慧监管模式,强化生猪检疫。要求运输生猪车辆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承运,承运前后做好车辆清洗消毒。联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开展违法违规调运生猪百日专项打击行动,进一步规范生猪调运行为。三是强化防疫技术宣传指导。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指导地方针对重点环节和关键时节做好防控工作。组织院士、专家成立工作组面向防控一线开展巡回讲座,解读防控政策、疫情防控和处置措施等。印发实用防控技术手册、防控明白纸等,指导养猪场户和基层防疫人员提高非洲猪瘟等疫情监测和防控能力。开展快速检测试剂评价筛选与推荐,满足养殖户动物疫病自检需求。目前,全国生猪疫情总体平稳可控,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防疫屏障。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认真落实监测排查、清洗消毒等关键性防控措施;进一步支持疫病防控设备研发、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建设,提升全行业生物安全水平;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疫病防控知识培训,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营造安全健康的养殖大环境。

  二、关于完善生猪养殖市场保护机制

  在应对最近一轮“猪周期”过程中,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强化监测预警,科学引导生产发展,实施生猪产能调控,为恢复和稳定生猪生产提供支撑。一是强化监测预警引导。结合定点监测数据,研判生猪价格走势,及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节奏。自2021年4月份起,农业农村部联合有关部门,每月公开发布生猪生产、价格、进出口、成本收益等全产业链数据。在2021年6月份生猪养殖出现亏损后,多次通过央视等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发布预警信息,提倡产能过剩地区采取“三个一”措施(十头母猪中淘汰一头低产母猪,一窝仔猪多淘汰一头弱仔猪,育肥猪提前一旬出栏),引导养殖场户加快调整生产结构,有序安排肥猪出栏,减少养殖亏损。二是探索开展生猪产能调控。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明确全国和各省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最低保有量以及规模猪场保有量指标,落实各地分级调控责任,建立不同层级的产能调控基地,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目前,全国已建立并公布了1.2万个国家级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生猪出栏量占全国总量的1/3);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三是支持企业开展一体化经营。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引导生猪养殖企业向屠宰、加工、冷链配送等领域延伸,减少中间环节,逐步提升稳产保供能力。一批大型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加快向屠宰加工等环节布局,推进一体化生产经营。目前,已有425家肉制品生产企业自建养殖场,469家养殖企业自建屠宰厂。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落实和完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围绕生猪生产、检疫运输、猪肉消费等环节,强化生猪全产业链监管监测,科学研判猪肉市场供需形势;压实生猪产能分级调控责任,稳定长效性支持政策,引导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同时,联合财政部门,进一步通过降低农产品加工行业增值税率、扩大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等措施,支持引导生猪产业全链条发展。

  三、关于强化畜禽废弃物处理利用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技术指导,鼓励、支持畜禽养殖场户实施种养循环,走绿色发展道路。一是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统筹中央和地方相关资金,支持生猪、奶牛、肉牛等养殖大县819个,重点加强粪污处理设施和还田利用设施建设,提升处理利用能力。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动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降低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成本。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促进畜禽粪污处理和粪肥利用有机衔接。三是强化技术服务。成立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和技术指导委员会,开展液体粪污还田等关键技术研究,总结推广9大类技术模式。积极推广低蛋白饲料日粮,降低饲料中铜锌含量标准,从源头减少畜禽养殖环节氮和重金属元素排泄量。深入分析规模养殖场沼气发酵技术可行性和经济适用性,科学指导沼气工程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6%,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7%,分别比2015年提高16个和47个百分点,基本解决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直排问题,畜禽养殖污染状况明显改善。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认真落实《“十四五”全国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建设规划》,继续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努力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新型种养关系,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2年7月25日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