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2022年3月30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2-03-30
来源:综合报道



月底集团场出栏缩减,多地调运受限,生猪期价迎来强势反弹!


  受近期多地疫情防控政策影响,部分地区仍于封锁状态,尤其是疫区生猪出栏受阻,供应减弱,叠加月底集团场出栏缩减,整体供给有限,多地生猪价格稳中趋强,带动生猪期价走高。昨日,生猪主力合约2205盘中一度冲上13000元/吨的关口,后窄幅收窄,截至收盘上涨2.85%,收报于12990元/吨。

  “各企业3月出栏计划完成度较高,出栏体重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月底出栏压力较小,此外,受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影响,北方部分地区出现调运问题,进一步影响月底出栏,从而导致毛猪供应偏紧,现货价格出现上涨。2021年的能繁母猪存栏的下降导致市场对二季度行情有好转预期,春节后出栏体重的持续下降表明产能无明显后移,未来出栏压力较小,叠加近期现货涨价影响,05合约跟随现货出现反弹。”一德期货生鲜品事业部分析师侯晓瑞介绍说。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下滑,官方最新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290万头,较最高峰(2021年6月)的4564万头累计降幅6%,但绝对量仍处于近五年来同期最高点,且高于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

  “按照生猪养殖周期,推算能繁母猪存栏大概对应10个月后的生猪产能,可以得出生猪产能的高峰是2022年4—5月份。因此,短期来看,我们认为二季度生猪产能仍处于释放周期,并属于季节性需求淡季,同时受饲料成本抬升、收储等影响,猪价或低位振荡。下半年受母猪产能去化影响,供应压力较今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且需求逐渐进入旺季,供需关系相较于上半年双向趋紧,预计中期价格或有反弹。”徽商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尉秀说。

  在侯晓瑞看来,未来生猪有供减需增的预期,但时间及幅度仍有一定分歧。她表示,短期供过于求或许还需要时间来消化,预期内的淡季亏损不会导致超预期的事情发生,即春节后现货亏损并未导致大面积去产能的情况出现,各区域均出现了产能去化放缓的现象,预期外的亏损才会使得市场情绪出现转折,例如现货再次探底或长时间的维持亏损状态。当前为存量市场的博弈,在存量去化后现货或许才有较高程度的上涨。

  从合约间价差来看,在生猪产能不断去化预期下,市场给与远月较好的预期,近月则跟随现货价格进行波动,造成5-9价差持续走扩,9月合约在前期挤掉部分升水后再次走强,市场维持近弱远强的局面。

  “从基本面看,2205、2209合约分别对应2021年6—7月、11—12月母猪存栏,即12—1月、3—4月仔猪补栏,明显产能去化初期供应量高于产能去化后期,5月生猪供应或高于9月。另外,2205合约交易时间在4月,产能去化仍需时间,需求仍受疫情影响,而2209合约供需均有改善预期,因而短期价差或有持续走扩的可能。”侯晓瑞表示。

  尉秀介绍说,2205合约在昨日大幅走强的行情下,仍然处于贴水状态;2209合约经历5个交易日的大幅回落之后,继续反弹并保持升水。从近远月的升贴水状态及价差走势上可以看出,2209合约受季节性需求回暖和相对的供应压力缓解,被注入了更多的预期。


养殖寒冬腹背受敌,猪价扭转仍靠供需


  猪粮比价自二月下旬首度跌破5:1的一级预警线以来,已经在5:1以下持续运行了5周,并且在上周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即便考虑生猪养殖效率的提升,当前的生猪行业也无疑面临着史上最冷的寒冬。
 
  目前生猪销售价格相较去年9月底略高,但在底部震荡的时间更长。同时,饲料成本的大幅提升:市场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较年初上涨5%到15%,其中作为饲料主要蛋白原料的豆粕价格涨幅更是达到了40%左右。
 
  猪价处于周期底部,而饲料价格却持续上行,养殖寒冬腹背受敌。
 
  成本持续抬升,降本增效受挫
 
  自去年6月以来,生猪价格回落至底部区间,低位震荡。养殖企业逐渐转变激进扩产心态,向“降本增效”的战略迈进。然而,“降本增效”面临诸多挑战,实际效果很难短期展现。
 
  首先就是整体饲料成本的上行。育肥猪饲料中,主要由能量、蛋白和添加剂三部分构成,其中能量和蛋白占绝大多数。一般能量饲料以玉米为主,能占到饲料总量的70%左右,蛋白原料以豆粕为主,占比在15%左右。因此,玉米和豆粕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导致饲料的价格波动。而前文我们提到,豆粕价格在短短3个月就实现了40%左右的涨幅,玉米价格也处于温和上涨的状态,导致整体饲料价格明显上涨。
 
  饲料占据生猪60%左右的生产成本,这部分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则“降本增效”无从谈起。针对饲料涨价的对策,从长期来看是降低料肉比,这需要养殖技术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则是饲料配方的调整,当前部分企业也推出了低蛋白饲料配方,但要应对短期行情波动,配方的接受度和灵活性同样有限。
 
  而除了原料成本的上行,我们依旧不能忘记,当前仍然处于非洲猪瘟环境之下,防疫不能松懈,否则相关疫病带来的高死淘同样会导致成本的提升。
 
  同样,人力资源、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以及前期母猪轮换带来的成本压力都仍将继续体现在养殖结果上。部分企业前期提出自繁自养全年14元/公斤以下的成本目标,但从当前的养殖现实来看,存在一定差距。
 
  供需决定价格,成本短期难传导
 
  成本的上行并不能直接推动猪价的上行,短期可能还存在相反的作用。这是因为,生猪现货市场的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在生猪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即便成本上涨,下游需求不足,价格也没有上涨的环境。反而由于成本的突然上涨,可能导致养殖企业资金流断裂或者出现市场的集体恐慌,导致抛售,使得价格剧烈下行。长期来看,饲料原料和生猪价格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生猪供过于求时饲料需求较好价格居于相对高位,反之生猪价格较好时饲料需求较弱。这也侧面证明了成本是无法直接通过生猪向下游传导的。
 
  成本提升导致亏损深度加剧,从而驱动养殖企业收缩产能,才能从长期减少供给,使得供需重新平衡。
 
  极端行情余威未尽,需以时间换取空间
 
  尽管自去年6月以来,生猪养殖就进入了以能繁母猪指标为核心的产能去化周期,但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已经出现了明显变化,基于资本投入的产能释放仍处于兑现期。
 
  由于非洲猪瘟导致的生猪供给严重不足、地方生猪保供压力增加,叠加猪价飞涨带来市场极高利润预期,以及头部企业的内生扩张需求和其他企业向养殖端布局的加速,本轮猪周期,潜藏在能繁母猪存栏之下的资本流动同样值得关注。
 
  我们认为,这个周期内已经投入的资本和资源还将在未来不断兑现为新增产能和产量,“降本增效”意味着产能利用率必须提升。在能繁母猪阶段性下行后,对后市的上行空间需要谨慎看待,要实现彻底扭转,可能还需要看到持续亏损后资本层面的出清。
 
 
 

新一轮猪周期有望下半年开启


  3月中旬全国生猪(外三元)价格下跌到12元/千克以下,市场人士普遍预计年内猪价前低后高,下半年有望开启新一轮猪周期,机构人士建议逢低布局。记者了解到,猪肉作为“菜篮子”里的重要品类,地方及中央储备已经多次开展冻猪肉收储工作,以实现生猪保供稳价。

  二季度猪价大概率筑底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3月中旬全国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1.9元/千克,自2019年以来首次下跌到12元/千克以下。“去年12月以来,猪价一路下行,目前跌幅超过30%,不断向去年10月低点靠近。回顾历次猪周期表现,我们预计今年二季度猪价大概率筑底,确认新一轮猪周期的起点。”光大证券分析师高瑞东表示。

  “过去,猪周期的起始时间通常在第二季度。这可能是由于春节过后猪肉供需格局变化,容易出现猪肉价格低点。”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说。

  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021年6月达到高点之后开始回落,截至2022年2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为4268万头,较2021年6月的高点4564万头缩减了6.5%。

  按照生猪养殖规律,10个月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了当前生猪的出栏水平。国信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覃多贵推断,2022年3-4月生猪潜在出栏量依然是增加态势,5月之后开始环比减少。“供应压力最大的时点预计出现在未来1-2个月,加之饲料原料玉米及豆粕价格上涨导致养殖成本走高,预计猪价距离最终的周期性底部已不远。从期货市场来看,较远的7月、9月合约或已有一定逢低买入价值。”覃多贵说。

  “每轮猪周期,生猪养殖板块一般经历两轮典型的上涨阶段,分别出现在本轮猪周期尾部和新一轮猪周期开启后。去年10月以来,生猪养殖板块上涨,反映的正是第一阶段行情。随着二季度猪价筑底回升,生猪养殖板块或再次上涨。”高瑞东表示。

  多方面稳定生产信心

  今年春节之后,地方及中央储备已经多次开展冻猪肉收储工作,其中中央储备分别在3月4日及10日进行了两次冻猪肉收储竞价操作。同时,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年内第三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加快收储。

  3月22日,农业农村部召开部门协调会议指出,当前生猪价格进入周期下行区间,要精准实施生猪产能调控和冻猪肉收储调节,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大商所生猪期货推出以后,为生猪企业发现市场价格和规避现货市场价格风险发挥着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企业通过生猪期货锁定养殖利润,扩大养殖规模;同时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饲料原料采购,提前建立原料战略库存,降低和锁定原料成本采购价格,确保企业稳定经营。

  中粮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国金对记者表示,中粮集团一直高度关注生猪期货的推出和运行。自2021年生猪期货推出后,中粮家佳康就根据自身养殖情况积极参与,通过卖出套保规避经营风险,是参与生猪期货的直接受益者。

  牧原股份(002714)董事会秘书秦军表示,我国生猪行业长期以来缺乏引导市场发展的价格发现机制,2021年生猪期货的推出为包括生产者和贸易者在内的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管理风险的新渠道。

  “生猪期货上市后,与豆粕、玉米期货和期权等为我们提供了涵盖全产业链的价格管理风险工具体系。”德康农牧副总裁胡伟介绍,该集团是大连商品交易所首批生猪产融基地,凭借这一优势,该集团去年减少了不少损失。


猪市迷雾重重 二季度猪价或先抑后扬


  未曾想疫情“倒春寒”再度席卷全国,也未曾想豆粕、玉米价格屡创历史新高,更未曾想短短两年猪价已跌去三分之二。2022年一季度转瞬将逝,养猪人又熬过了一个季节,二季度是否又是一个煎熬阶段?目前市场人士对二季度行情存疑较大,市场迷雾重重,猪价到底如何演变?
 
  供需大背景利空 4月猪价难涨
 
 
图1 2021年4月-2022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同环比走势图
 
  目前,市场多数人士对于二季度行情变化节点的判断,多基于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7月发布的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首次转负数据。2021年6月份产能触顶,能繁母猪开始淘汰,8-10月份达到淘汰高峰期,对应最早2022年5月份肥猪出栏量开始减少,故5月前后猪价触底,那么至少4月份猪价不会太过乐观。
 
  而且,从近两周猪价情况来看,虽然多地因为疫情防控而出现封小区、封高速情况,毛猪调运、交易受到多种限制,但猪价仍处不瘟不火状态,猪价涨幅仅在0.50元/公斤左右,屠企也未出现明显收猪困难、宰量骤降现象,说明目前市场是不缺猪的、猪源是充足的。
 
  同时,目前国内疫情形势仍较严峻,部分地区病例日新增千例以上,虽多数地区开始陆续解封,但短期需求受疫情的限制仍较大,而且需求恢复时间要比之前更久,另外4月本就不是需求开始好转的时节,故从需求端来看4月猪价也不会太好。
 
  4月行情指望不上,那么5月猪价是否会开始好转?小编认为会的。
 
  5月猪价上涨来自多方推动 涨幅几何?
 
  其一,按照以往周期规律来看,猪价在经历两次探底后,周期大概率开始反转,猪价开启上涨模式。因本轮周期内,猪价在2021年10月份已出现一次探底,若4月份猪价出现二次探底,从周期的角度看,5月之后猪价将出现上行。
 
 
图2 (2021-2022年)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走势图
 
  其二,按照产能去化来看,尽管规模场产能未见明显去化反而部分企业有大幅扩产操作,而且近期深度亏损也未能加速规模场产能去化,但华中、华东和东北部分区域的中小散养户产能已去化50%以上,同时年内饲料成本攀升致历史高位,使得中小散亏损程度进一步加剧,截止2022年12周自繁自养盈利-584.18元/头,外购仔猪盈利-328.70元/头,中小散没有规模场那般雄厚的资金实力,高成本+低猪价将进一步刺激中小散产能去化,而目前国内生猪产能基数仍以小散为主,规模场抗产能并不能扭转产能去化的根本趋势,中小散体量才是决定未来行情走势的根本,规模场的策略更多的是自身盈亏水平、的考虑,故目前来看,产能去化进程或提速将对二季度后期行情形成利好。
 
  其三,按照需求情况来看,四月后新冠疫情将得到明显控制,最后一波疫情“倒春寒”将在5月前结束,届时需求将得到明显提振,更妄论即便是正常年份的5月需求,也会有所提升。
 
  其四,按照市场现状来看,目前行业急需一波像样的止血,4月猪价涨不起来,5月在产能转折、需求好转等利好支撑以及市场普遍笃定猪价要涨的情绪化推动下,行情上行大概率会来,就如春节前的情绪反弹一样。
 
  涨价大概率会在5月如期而至,但具体涨幅或更倾向于温和上涨。其一,猪价二次探底开始回升需要经历一段过渡爬升期,猪价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其二,二次育肥及部分压栏后的体重增加略影响猪价上涨幅度。其三,5月需求好转,但幅度不会很大。故总体而言,5月猪价会有较大程度好转。
 
 
图3 2019-2021年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及2022年预测走势图
 
  综合观点:4月猪价在疫情影响下,大概率继续探底,5月疫情偃旗息鼓,需求回暖,叠加产能转折期兑现,猪价开始上行但幅度偏缓,之后逐步上行,二季度行情整体偏好、先抑后扬。
 

2022年预计7.05亿头!产能调减需求增加,猪市5月能迎柳暗花明?


  当下生猪价格仍旧在一片泥潭里挣扎,而决定猪价的根本是母猪的数量,所以猪价要从泥潭里爬起来,最根本的还是要减母猪。那么当下我国的能繁母猪的真实存栏情况到底如何?猪价何时能柳暗花明呢?

  集团母猪去化约9%

  根据农业部数据,从2021年6月到目前,母猪减少6%。但母猪是少了,可出栏真的会少吗?

  根据不同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母猪集中在集团场、规模场手中。首先来看规模场的母猪、出栏变化。

  就母猪而言,集团企业母猪存栏多为持平或小幅减少的状态,牧原、傲农母猪环比增幅6%、7%;温氏、天康持平;新希望、大北农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5%左右;天邦、唐人神下降25%-30%;正邦是降幅最大的一个,达到68%。以上企业平均的话,2022年母猪环比2021年减少9%。

  但根据母猪去产能的结构来说,目前各大集团淘汰的多为生产性能低下或者三元母猪,留下的多为原种、一元、二元,3胎次以内的优质母猪。

  就牧原来说,2022年加快了母猪群优化的节奏,但也是以调整结构为主。

  所以从母猪的结构来说,虽然母猪淘汰增多,但出栏能力并没明显下降!

  供给充裕,需求回暖

  2021年猪肉供给由阶段性供给偏紧进入宽松状态,生猪存栏仍呈现高位。2022年上半年猪肉供给充裕特征明显,猪肉产量和猪肉供给预计仍将会小幅增长,下半年供需将向基本平衡转变,带动猪价季节性反弹,全年猪价将窄幅震荡。

  三季度能繁母猪产能将会二轮小幅调减,同时规模化水平、产业化水平和纵向整合速度继续提升,带动生猪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有利于后期生产和猪价波动稳定在合理范围内。

  由于2021年尤其是上半年母猪产能处于较高水平,下半年仔猪供给量仍然保持增势,2022年生猪出栏量仍将会惯性增长。

  2022年生猪出栏量较上年预计增长4.9%,达到7.05亿头,出栏活重预计将会呈现下降趋势,逐渐回落到130公斤以内。猪肉产量预计达到5508万吨,较上年增长4.0%。

  随着2022年猪肉产量的进一步增长,受国内猪价下跌以及关税调整等因素影响,猪肉进口需求将继续下降,预计为251万吨左右。猪肉产量增加而猪肉进口下降将会带动猪肉自给率回升到95%以上。

  从短期来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改善,猪肉消费需求预计将会逐步回暖,下半年将会有效提振猪价。

  从中期来看,“十四五”时期猪肉消费需求转型升级将加速,消费需求和偏好向个性化、特色和高质量猪肉产品转变,加工猪肉,例如预制菜等猪肉产品,需求将会快速增长,但猪肉消费需求后期或总体呈现稳中略减的趋势。

  生猪产业进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这标志着政策调控机制的优化升级。

  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细化抓产销大省、养殖大县、养殖大场,保能繁母猪存栏量底线、保规模猪场数量底线任务,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构建上下联动、响应及时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有利于保障能繁母猪核心产能在市场机制下的适度调整,将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猪肉供应保障能力。(该文章内容综合整理自猪E网、我的钢铁网、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