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9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2-02-09
来源:综合报道
2022年2月9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2年2月9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2年2月9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评:企业屠宰量偏低 猪价跌幅加大(2022年2月9日)
今日综合均价:
2022年2月9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加权日均价下跌,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13.43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1.09%。
今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
1. 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3.54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1.04%;
2. 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3.14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1.31%;
3. 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2.78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1.06%。
图表:2022年2月9日中国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备注:数据来源于慧通数据研究部,红色表示涨,绿色表示跌。
走势图分析:
(绿色代表一周价格最低点、红色代表一周价格最高点)
分析师建议:
今日猪价跌幅继续加大,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陕西、甘肃跌破13元/公斤,新疆已经跌至11元附近。节后猪肉鲜销消费下降,市场需求不佳,白条批发价格持续走跌,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止昨日14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1.88元/公斤,比7日下降2.2%,跌幅明显。另外,节后屠宰企业尚未全面复工,屠宰量也处于一年中比较低的水平,打压生猪市场行情。不过随屠宰企业的陆续复工,企业生猪收购及屠宰将逐渐恢复正常,中旬北方局部存栏偏低的地区猪价再度适度回涨的可能性大,并带动全国价格短时适度回涨,但下旬价格再度季节性回落的几率将明显提高的预判不改。
春节猪肉价格迎低点 企业“问路”半成品加工
春节期间,猪肉价格低迷,市场状况令猪企、肉企有些惆怅。对此,业内人士对中国商报记者分析,肉类半成品、肉食礼盒或是企业提升业绩的“神器”。
企业有些“惆怅”
虎年春节,猪肉的销售旺季来了,但价格却持续低迷,这让企业有些不知所措。
河南一位生猪养殖企业相关负责人张兴涛(化名)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春节前,大家都在想尽办法卖猪肉、冲销量,因为节后的猪肉价格只会比节前更低。不出张兴涛所料,春节假期刚过,生猪价格再度迎来低点。根据大宗商品分析机构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数据,2月7日,全国生猪(外三元)均价为13.54元/公斤,同比下跌了17.29%。
“猪肉价格对比前一周下降明显,对比前一年下降就更明显了。” 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表示, 1月7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肉批发均价为18.5元/公斤,比2021年12月31日的20元/公斤下降了7.5%,比2021年1月7日的42.25元/公斤下降了56.21%。
猪肉价格下跌或会继续。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2021年二季度能繁母猪存栏处于较高水平,仔猪供给量持续保持高位,预示着2022年上半年市场供给呈明显增加态势,春节过后,生猪价格仍存在阶段性过快下跌的风险。周期低点可能会出现在四五月份,价格可能较行业平均成本线低30%。
从牛年春节的“躺着赚钱”到虎年春节“多渠道促消费”,肉类销售端的想法正在发生改变。许多猪企、肉企纷纷针对生鲜精加工产品推出新产品、新品牌,肉类半成品、肉食礼盒成为市场主角。
盯上线上卖肉
春节猪肉价格走低的情况下,猪企、肉企纷纷盯上了线上卖肉。北京二商大红门五肉联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基本覆盖了所有的社团平台以及批发类的电商平台。春节期间,部分产品销量比线下还要好,其未来会针对线上销售推出更多的产品。
有企业也在今年走上了打造“网红单品”营销之路。新希望六和相关负责人则表示,1月的食材单品的销售明星是旗下的小酥肉产品,单月销量超过1.3亿件。火锅食材肉片、半成品加工的肥肠等单品也销量过千万件,其场景不仅有线下商超、农贸集市的年货节现场售卖,也有相当部分来自网店、直播平台、社区电商和私域社群运营,反映出年菜市场的多样化、年轻化趋势。同时,流量精准爆发和品牌效应合一的效果尤其明显。
此外,为产品换上新年包装也成为企业拉动销量的一大方法。企业纷纷为猪肉、鸡肉、牛肉等肉类食品穿上节日“服装”。
一位贵州地区肉制品加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推出礼盒包装也是为了在节日效应下刺激消费,但今年猪肉价格本身就较低,各类包装成本叠加,销售端的盈利还是相对有限。另一位上市猪企相关负责人也坦言,礼盒销售或不占优势,线下销售多是以生鲜散肉为主,电商平台销售的话,大家还是看单品。
布局肉制品加工
当前,猪企、肉企纷纷在肉制品加工业务上谋求出路。
牧原股份表示,公司未来在肉制品方面也会更加开放,采用多种方式扩充产能,同时积极拓展多种销售渠道。正邦科技也表示,在深加工特色食品方面,公司未来会选择终端品牌打造,通过中央厨房的方式满足年轻人对美味、简单快捷这一类型食品的需求。
而肉制品企业则盯上了更为多样的肉制品加工链条。双汇发展表示,公司目前推出的素食产品有“素食界”手撕蛋白肉、“探未”素牛排、素牛肉粒等。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情况,积极进行素肉类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丰富产品品类。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生猪养殖赛道上的“扩张战役”仍未结束。据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数据,各大猪企2022年全年规模场出栏计划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牧原股份预计增量50%左右,温氏股份预计增量35%左右,德康农牧增量65%左右,傲农生物增量55%,巨星农牧增量67%左右,预计13家规模以上养殖企业出栏1.4亿头,增幅为28%左右。
“可以看到,整个市场供应还是过剩的。养猪企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发展屠宰、肉制品加工业务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养殖环节的生猪价格波动形成对冲。但是,当前受生猪价格影响,屠宰端利润较低、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开工率也受到了影响。长期来看,肉制品加工业务仍不是企业盈利关键。”张兴涛说。
节后或再探底,产能恢复,二季度有望迎“猪周期”拐点
受非瘟影响,2020年猪价一路飙升,在历史超高养殖利润的刺激下,养殖产能开始扩张。随后的2021年,猪价“滑滑梯”跌出了天际,生猪市场进入下行通道,四季度初,行业出现几十元卖仔猪现象,可谓至暗时刻。
2022年开年后,虽然生猪价格仍一路走低,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需求逐渐进入旺季,供需关系趋紧有望驱动价格振荡走强,二季度或能迎来猪周期拐点。
节后生猪需求走弱
据Mysteel汇总的近5年春节后四周生猪品种出栏价格变化情况来看,2019年和2020年节后猪价较节前出现一定上涨,主要受非洲猪瘟影响致使生猪供应偏紧,猪价上涨;
正常年份来看,由于春节后猪肉需求疲软,白条市场交易冷清,猪价惯性下跌,2017年-2018年以及2021年春节后猪价均出现明显回落现象。
中信期货生猪分析师李兴彪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主导生猪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在于节后的高供应、弱需求。首先,从基本面看,春节后需求逐步走弱,高供应持续,供大于求驱动价格继续下行。
其次,新冠疫情令生猪出栏遇阻后导致供应压力后移,节后或仍有现货踩踏出现。最后,疫情使得户外餐饮消费下降。供大于求驱动猪价或仍有再次下行可能。
“目前,生猪市场仍处于去产能阶段。春节前尚有旺季需求给予支撑,1月中下旬,宰量明显增长,猪价也出现小幅上涨。伴随备货需求走弱,居民节前冰箱冻肉及腌腊库存充足,节后需求面临断崖式下降,需求端或驱动盘面再度探底。”
国泰君安期货农产品首席研究员周小球表示,2021年四季度的养殖利润回归导致产能去化速度放缓,2022年一季度需要通过亏损带动产能去化进程,否则虎年猪价也很难“虎虎生威”。
在春节期间现货购销基本停滞后,生猪再次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格林大华期货生猪分析师张晓君表示,以2021年8月新生仔猪达到年内高点来推算,理论上2022年2月前后出栏量仍居高不下,供给宽松格局延续,猪价大概率继续走弱。
因此,需要持续关注养殖端去产能情况、猪瘟疫病、冻品库存水平等。此外,大商所此前发布的生猪期货交割区域升贴水公告自2205合约起实施,需密切关注高升水地区,例如四川省(升水1500元/吨)等增设期货交割仓库的最新进展。
养殖利润压缩,全行业亏损
2021年猪周期下行,养猪行业集体步入寒冬期,分季度来看,一季度,牧原、正邦、温氏、新希望、大北农等生猪养殖头部企业均实现了盈利;二季度,大部分上市猪企开始亏损,即便是当季盈利的牧原,6月份也出现了单月亏损;三四季度则全行业亏损,无一幸免。
分析各大上市养殖企业的亏损原因,生猪价格断崖式下跌是主要原因,猪周期下行压力着实让养猪人心跳加速。截至2021年12月29日,全国生猪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6.32元/公斤,和当年年初相比,猪价下滑20.74元/公斤,降幅达到了55%。
年内最高点为1月4日的37.12元/公斤,最低点为10月8日的10.54元/公斤。而纵观整个2021年,生猪价格整体处于下跌通道,期间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出现过一次短暂的反弹行情,但跌速和跌幅都超出了行业预期,反弹的“小浪花”完全被跌价“大风暴”吞没。
从饲料方面来看,2021年国内玉米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今年1-2月涨到近3000元/吨,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豆粕涨破4000元/吨,部分地区报价高达4670元/吨。原料的不断攀升,饲料价格也水涨船高,同比上涨了1000元/吨。不断上调的饲料价格也增加了养殖户养猪成本压力,尤其是在猪价下行期,加剧了养殖户的亏损程度。
5月或迎“猪周期”拐点
业界研究生猪价格,主要参考两个重要指标: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据农业农村部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产能回到合理水平。
根据生猪生长周期,对应的生猪出栏高峰为2022年的三四月份,因此业界普遍看空这一阶段的行情,这也符合猪周期“行业亏损15个月,盈利31个月”的特点。
与此同时,各大养殖头部企业2021年纷纷加快了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步伐,降本增效有望进一步凸显。
“养猪一哥”牧原股份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通过猪舍硬件设施改造、智能装备研发使用来提升猪舍环境质量,以降低成本。
正邦科技表示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如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二是加强养殖管理,开发App,投入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还有一个利好消息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2022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称,2022年1月1日起,根据国内产业发展和供需情况变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范围内,提高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
其中,对猪肉等取消进口暂定税率从8%提升到12%。及时调整税率有利于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保障国内猪肉供应、稳定猪价。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进口猪肉数量达439万吨,2021年随着国内生猪供应的增加,进口猪肉需求量逐步减少,九十月份月进口量仅20万吨左右。预计2022年进口量将继续减少。
综合来看,2022年势必迎来新一波的上涨行情,“猪周期”拐点可能就在五月份。需要警惕的是,疫情防控依然是影响生猪价格的重要因素。
“托底信号”来了?猪粮比二级预警!猪企龙头股虎年连续跌停
春节假期后,生猪市场进入消费淡季,叠加供应充裕等因素,猪价又重回弱势区间。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月24日—28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57∶1,连续三周处于5:1—6:1之间,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下简称《预案》)设定的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视情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地方按规定开展收储工作。
记者了解到,当前全国屠宰企业还未开工,屠宰量还处于低位运行,整体价格和节前相比处于稳中调整,整体还是偏弱,全国价格整体维持在13元/公斤—14元/公斤之间。
“猪粮比价在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3周后,进一步跌入二级预警区间。二级预警是一个过渡的政策,一般市场需要触发过度下跌一级预警才会启动收储。”国贸期货研发中心资深分析师杨璐琳表示,今年的二级预警和去年相比,更多的是受饲料成本的上涨带来的猪粮比下降。
杨璐琳表示,以玉米来衡量的猪粮比来看,东北玉米在今年1月份售粮进度加快,高于预期,在下游库存较低的背景下,玉米现货价格较为坚挺。同时,作为主要饲料成本的豆粕,在南美产量不断下调及美国大豆出口强劲下,现货不断节节攀升。因此,在生猪价格整体维持低位的背景下,猪粮比再次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
不过,多数受访人士均表示,从历年收储量来看,总量占比很小,其中最大的一次是2010年的30万吨,因此对供需影响较小,主要在于对情绪的提振,同时也是一种政策托底的过程,对价格的提振程度还是要回到猪肉自身的供需情况。
“通常来说,二级预警只是过渡阶段,当触发一级预警时才会启动收储,当启动猪肉收储的时候均是猪价底部,养殖端普遍处于亏损,市场盼涨情绪较强,此时的收储政策更像是国家在释放‘托市’信号。”华期创一成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产业研究员龙海霞表示,纵观过去,收储短期能够缓解养殖端的恐慌情绪,增加信心,出现惜售现象,供给短缺,猪价止跌反弹,同时期货价格也会跟随反弹。但由于收储的量相较于市场消费量依然较小,比如2021年一共启动四次收储,收储量不到10万吨,在收储消息短暂扰动后,市场会再次回归到供需的博弈,若供给仍然过剩,还是不能改变猪价的下行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在春节前,生猪市场连续冲高配合需求后,无法继续支撑上涨的价格,形成大幅振荡,比较重要的原因还是猪肉供应较为充足。春节后直至年中,需求处于淡季,供给体现去年较高的能繁母猪产能,需求的疲弱限制了价格上涨的动力。”杨璐琳表示,能繁母猪存栏自2021年6月份开始环比下调,根据农村农业部数据,环比下调直到11月份。能繁母猪的去化从淘汰三元母猪开始,直至目前二三元能繁母猪的占比重新回到正常水平。在目前养殖利润整体处于盈亏平衡线的博弈中,养殖意愿会更多的考虑成本,若养殖饲料仍持续高位或上涨态势,对后期的补栏速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后期的价格回归到季节性的波动。
据了解,能繁母猪产能的去化已经由去年年中展开,预计要到今年二季度末才会逐步体现。龙海霞介绍说,去年4—5月份为能繁母猪的高峰期,之后开始优化和淘汰产能,在9月份去产能达到高峰。“按照生猪生产周期10个月来推断,今年上半年的供给端压力依旧很大,另外从消费来看,春节后消费转为传统淡季,因此上半年生猪价格预计会维持低位振荡。下半年供给端的压力预计会逐步减小,消费虽然有一定的恢复但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不确定性仍然很高,此外,冻肉储备也对猪价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我们预计下半年猪价相对上半年会乐观一些,但反弹高度有限。”她说。
猪价弱势运行,上市猪企的日子也不好过。近日A股养猪企业纷纷给出超预期亏损的2021年业绩预告,其中最惨的正邦科技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82亿元—19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6.84%—442.96%。继虎年首个交易日一字跌停后,2月8日,正邦科技开盘继续跌停,报7.17元/股,市值226亿元。
正邦科技在业绩预告中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生猪1492.67万头,同比增长56.14%。由于国内生猪市场价格下滑,公司单头销售均价为16.60元/公斤,同比下降16.10元/公斤,单头收入下降1653元,销量的上升叠加销售价格的下降影响利润88.73亿元。公司产业单一,利润贡献主要为生猪养殖业务,相比多元化公司受猪周期影响更大。
在五矿期货农产品分析师王俊看来,供应还未见顶叠加节后需求断档,从供需两端来看,未来几个月猪价依旧相对悲观。“不破不立,我们对今年下半年猪价的周期性见底回升依旧抱有期待,但当务之急是如何熬过未来几个月的至暗时刻。”王俊说。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