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2022年1月27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2-01-27
来源:综合报道



一路下行的猪价再度让养殖面临亏损


  随着春节的临近,屠宰加工企业开工率将会有所下降,对生猪的整体需求数量将比较有限;养殖户因不看好节后的市场,加之饲料成本的连续攀升,养殖利润缩水严重,养殖户出栏生猪的意愿较强,造成了短期内的供应比较宽松,造成了猪价的持续下行,这也使得刚盈利了不到三个月的生猪养殖再度面临着亏损。

  猪价出现一路下行的走势

  自12月初以来,随着南方腊肉及腊肠等传统美食的制作高峰过去,但是养殖集团为达成年度出栏任务集中出栏导致市场供大于求,加之冻肉有一定的库存储备,生猪价格开启了一路下行的趋势,期间虽有短暂的阶段性止跌反弹,但未能改变其下行的趋势。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1月19日当周,全国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15.45元/公斤,已经连续第七周下跌,较12月初阶段性的高点下跌3.3元/公斤,跌幅达17.6%。随着春节需求旺季的过去,市场更加不看好春节后的猪价,特别是生猪养殖复苏后市场供应增加,但后续消费淡季的来临,将继续施压生猪价格。

1643184226(1).jpg

  饲料成本上涨挤压养殖利润

  与生猪价格一路下行不同的是,生猪饲料成本自2021年11月中旬就开启了偏强上行的走势,以至于饲料厂家多次上调饲料价格,这与玉米、豆粕及添加剂的价格持续上涨或处于高位震荡息息相关。随着饲料成本的上涨后生猪养殖成本增加,但猪价下降后挤压了养殖利润,据统计1月19日110公斤的生猪出栏利润已经降至11.09元/头,自2021年11月初出现盈利后再度逼近亏损,后续预计局部地区猪价存小幅度上涨可能,但上涨空间有限,养殖盈利水平欠佳。

  市场对节后猪价多数看跌

  除了在春节后生猪需求逐渐转为清淡外,国内生猪市场供需继续保持宽松格局。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末,生猪存栏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能繁殖母猪存栏4329万头,比上年末增长4.0%,产能回到合理水平;全年生猪出栏量67128万头,同比增27.4%。加之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在国新办举行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21年全年生猪养殖收益看,除6-10月份养殖出现亏损外,其余7个月均盈利,按出栏量加权平均计算,全年每出栏一头生猪仍有564元的利润,高于正常年份200元左右的盈利水平,2021年生猪养殖依然是丰收年。导致不少产能低下的母猪仍未淘汰,还在用于生产,养殖收益良好使得生产效益偏低的养殖场有了喘息的机会,生猪养殖去产能不彻底,供应充足的猪肉将继续施压生猪价格。


快过年了 贵阳猪肉行情如何?


  春节临近,贵阳市场猪肉价格情况如何?1月24日,记者走访一些农贸市场发现,目前,市场上的猪肉价格相对平稳。一些摊贩称,相比往年,今年的猪肉价格要便宜不少。

  1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东山农贸市场,从一些摊位上了解到,肥瘦肉喊价16元至18元一斤;五花肉、精瘦肉,则喊价18元至20元一斤;好的排骨,喊价25元一斤。

  “去年这个时候,五花肉和肥瘦肉,差不多要28元至32元一斤,排骨和精瘦肉,差不多要40元左右一斤。相比去年,今年的猪肉价格一斤大概便宜了10元左右,已经相当于2018年的水平了。”一名肉贩说。

  在小十字、红边门等农贸市场,记者了解到,市场上的猪肉价格相差不大。

  其中,在小十字农贸市场,肥瘦肉喊价16元至18元一斤,精瘦肉喊价18元至20元一斤,好的排骨则在25元至28元一斤。个别摊贩的肥瘦肉则喊到了20元一斤,精瘦肉则喊到了25元一斤。

  一些摊贩表示,去年年前猪肉价格高,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今年供应相对充分。

  “从2021年七八月份起,猪肉价格就开始回落,一直平稳至今。年关了,猪肉价格或许会上涨一点,但照目前的趋势来看,也涨不到哪里去。”一些摊贩说。

  ★相关连接

  我省2021年生猪产能 已超常年水平

  记者日前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我省猪牛羊禽四肉总产量225.80万吨,同比增长10.1%。

  从生猪产能上看,2021年,我省生猪产能已超常年水平:全年生猪出栏1849.70万头,同比增长11.3%;猪肉产量166.21万吨,同比增长13.6%,较常年(2017年)增长3.8%;生猪年末存栏1530.48万头,同比增长12.2%,其中:能繁母猪年末存栏140.20万头,同比增长3.8%。规模化养殖比重有所提高,全省参与调查的大型生猪养殖场(户)全年累计出栏生猪占全省的比重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中小型养殖户加快恢复,补栏增养势头良好,四季度末调查样本中的中小型养殖户空栏率比一季度末下降11.5个百分点。

  牛羊禽产能稳中有升。全年牛肉产量23.59万吨,同比增长2.1%;羊肉产量4.88万吨,同比减少2.1%;禽肉产量31.12万吨,同比增长1.1%。禽蛋产量27.70万吨,同比增长5.9%。


猪价“涨平夹杂”,还能涨?年后三类养猪户将进入困难期,早准备


  进入1月份,随着猪肉消费的增加屠企屠宰量大幅提升,但猪价并没有随之上涨,反而一路从8元多下降到了7元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养猪户错误估计1月份猪肉消费水平,不少原本应该在12月出栏的猪被压栏到了1月份,致使1月出栏生猪数量大幅增长,且增幅大于猪肉消费增幅。

  猪价大幅下降之后,养猪户对后续猪价丧失信心,出栏积极性明显提高,生猪集中出栏后近日屠企收猪难度有所增加,而另一边,年关临近猪肉消费进一步增长,供需关系发生反转后猪价迎来短暂的上涨。目前生猪市场处于供需博弈的关键期,可供出栏生猪数量下降,加上猪价下跌后养猪户压栏惜售意愿增强,猪价有上涨动力。但屠企面对养猪户的挺价,手里仍有冻肉杀手锏,所以猪价上涨缓慢。

  近日,猪价更是进入“涨平夹杂”的状态,其中华东区3涨2平,执行价7.4-8.3元;华中区2涨2瓶,执行价7-8.2元;华南区2平1涨,执行价6.8-8.4元;华北区和东北区全线稳定,执行价分别是7.4-8.2元和6.6-7.4元;西南区则是全线上涨,执行价6.3-7.2元。

  从猪价水平来看,华东和华北两个地区的猪价偏高,之前高价的华南和西南区价格反而处于低位。这是因为5、6月份猪价大幅下跌的时候,北方母猪的淘汰量明显高于南方地区,加上部分北方地区的疾病比较严重,母猪也折损了一部分,使得现在可供出栏生猪南方高于北方,虽然西南和华南贵为生猪销区,但是价格依然不理想。

  从目前的状态来看,之前半个月的集中销售潮过去之后,市场可供出栏生猪数量下降,屠企和猪贩子收猪难度增加。再加上小年前后猪肉还将会有一个消费高峰。考虑到现在养猪户出栏积极性没有明显下降,猪价就迎来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后续猪肉消费将会进一步增长,可供出栏生猪数量则会下降,预计猪价在年前还能上涨,均价有希望达到7.5-7.8元,部分地区有上涨到8.5元的希望。

  虽然猪价后续还能上涨,但是年后有三类养猪户恐怕将会进入困难期,如果你属于其中一类,那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1、饲料成本控制不到位的猪场

  虽说当下玉米价格相比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依然处于高位,而且玉米价格下降饲料价格并没有下降。按照往年玉米价格的变化规律,年后基层农户的玉米将会迎来一波集中上市,会对玉米价格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今年贸易商和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库存都不充足,农户销售的玉米可能多数会被用来补充库存,只有部分会进入市场流通,那就意味着年后的玉米价格反而可能会迎来上涨。

  猪价“涨平夹杂”,还能涨?年后三类养猪户将进入困难期,早准备

  作为饲料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玉米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饲料价格的高低,饲料成本控制不到位的猪场很有可能面临损失。2021年就有不少猪场因为成本控制不到位而遭受损失,今年如果猪场依然不重视成本控制那很有可能会继续亏损。

  2、还在饲养三元母猪的猪场

  在2019年猪价大幅上涨时,由于母猪紧缺不少猪场使用三元母猪来快速恢复产能,但相比于二元母猪,三元母猪产仔数低、母性差、仔猪生长速度较慢等问题就比较突出,这就导致三元母猪的饲养成本较高。

  业内预测,2022年的全年价格大概率不及2021年,2021年饲养三元母猪都要亏钱,2022年自然也会亏损。所以提醒还在饲养三元母猪的猪场应该及时做出调整,淘汰三元母猪,补充二元母猪,以降低整个猪场的养殖成本,降低损失。

  3、环保设施不达标的猪场

  前面两年,因为生猪产能不足的原因,养殖环保方面的控制并不严格,随着产能的恢复,猪价和肉价的下降,环保工作很有可能重启,多数散养户猪场都没有环保设施,一些中大型规模化猪场的环保设施很多也都是摆设。2022年没有环保设施的猪场,或者有环保设施但是不用的猪场都有可能受到环保方面的制裁,轻者被罚款整顿,重者可能直接被要求停产。

  结语:2022年依然是养猪户的“困难年”。


猪价又跌了!年前猪市“命悬一线”,年后争议却更大


  去年的生猪市场经历了魔幻的一年,而今年仍然并不平静,当前就有“3怪”:

  一是涨跌突然。去年虽然猪价也一直震荡,但是呈现出明显的曲线波动,而到了今年以后变得忽涨忽跌,不仅波动频繁,而且幅度也较大。

  二是旺季不旺。年前的消费备货往往从小年开始,因为传统来说,从小年开始就进入“年忙”了,但是猪价在小年前上涨了几天后,到小年后却进入了下跌模式。

  三是部分自繁自养户亏损,而部分育肥户却反而盈利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只能说明一件事,即去年的猪价波动总体是受供需因素影响,而在今年除了供需外,还有更多的因素掺入,因此也变得更为复杂。

  一、猪价“命悬一线”

  市场对生猪和玉米的走势看法完全相反,玉米从看空到看空的情绪缩窄,最后到有一部分已有看涨的情绪了,而猪价则由春节看涨,到涨幅缩窄,到现在直接有了看空的情绪。

  当前离过年越来越近,猪价却仍在下跌,年前走势非常渺茫,几乎是“命悬一线”,而这个线是什么呢?就是年前的消费上。

  但是当前来看,年前的消费大概率会不及预期。

  一方面是疫情原因,返乡的客流明显减少,很多在外工作的子女不回家,家里的年节备货量会大幅下降。这也大概是当前肉价已跌到个位数,却迟迟不见消费增长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餐饮消费仍处于低位。餐饮消费在我国消费中是占比较大的,尤其是像春节的聚餐等,但是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1~11月国内餐饮的消费同比增速为21.6%,但是两年平均增速却为-0.5%,这表明当前的餐饮消费仍然处于低位,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再加上疫情的散发,进一步对餐饮消费有所抑制。

  因此,年前的猪价就像走钢丝,全系在了消费这根线上。

  二、2个走势需关注

  1、区域分化

  因为疫情散发,各地的防控政策不一,对消费的影响也不一,各地的出栏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猪价大概率会呈现出区域分化的状态,即有的地区上涨,有的地区下跌。

  这从近期猪价的波动中也可看出,基本也都呈不同地区涨跌互现的局面。而值得注意的是,西南地区有所偏弱,而华东、华中等地区相对坚挺。

  2、压力全面后移

  市场普遍认为,猪价之所以跌跌不休,主要是供需两端共同施压造成的。

  一方面是供给压力的后移,而另一方面则是消费的提前透支,二者错峰造成了猪价的旺季不旺。

  除此以外,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供给压力后移的情形。根据数据来看,从去年7月开始仔猪的出生量大幅上升,对应的到今年1月份生猪出栏量明显增加,可能一直会持续到3月份。而这时正值全年的消费淡季,因此年后不排除会出现猪价阶段性过快下跌的现象。

  三、拐点争议大

  当前对于猪周期的拐点仍然争议较大。

  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旺季不旺导致猪价磨底时间会提前,因此拐点也会提前,可能在二季度时有望迎来拐点。

  但是大部分观点仍然比较悲观,认为猪价虽然下跌,但是产能不会迅速出清,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挺价惜售等过程,因此猪市最快也要到四季度甚至明年才能迎来拐点。

  你认为呢?拐点啥时来?


猪价磨底令上市猪企业绩承压 周期拐点难下定论


  猪价磨底令上市猪企业绩承压周期拐点难下定论

  本轮猪周期自2018年5月开启以来已经持续44个月,周期顶点和底部的猪价巨大的价差导致A股上市猪企交出的业绩成绩差表现千差万别。

  从部分头部猪企披露的2021年业绩预告来看,目前全行业亏损几乎成为定局。1月25日晚间,天邦股份(002124.SZ)预计2021年净利首亏,预计亏损35亿-40亿元。此前,千亿猪企温氏股份(300498.SZ)预计2021年业绩亏损高达130亿-138亿元;“猪茅”牧原股份(002714.SZ)也出现了第三、第四季度单季度连续亏损的情形。

  随着头部猪企业绩出现首亏,猪周期降至底部已毫无争议。但市场关于对本轮周期拐点究竟何时出现仍存巨大分歧。

  供给端依然充裕,周期拐点难下定论

  根据天邦股份(002124.SZ)披露的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全年净亏损35亿-40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32.4亿元。

  在上市猪企接二连三地交出预亏业绩预告时,市场对拐点到来的预期也存在巨大分歧。一方观点认为,拐点临近,将于今年二季度出现;也有观点认为2023年才是拐点到来的年份;还有极少数人士认为拐点在2024年才会出现。

  能繁母猪存栏量是决定生猪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其主要代表潜在供给,即远期供给是否还会增长,当该指标同比见顶回落时点,逻辑预期改善领先于供需结构改善即猪价见底时点。

  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021年6月份达到年内峰值4564万头后,受猪价回落养殖场主动调减产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7月-12月,该数据出现连续6个月回落,累计回落约6.9%。

  供给与需求是猪肉价格涨跌的根本因素,仅观察能繁母猪存栏量是不够的。在华安证券农业、中小盘首席分析师王莺看来,多因素共振下2022年国内生猪供给或有小幅增长,或导致二季度出现本轮猪周期拐点的概率不大。

  “如果要看周期反转,那全行业供给的量不能增加。但我们注意到,首先,10月以来,猪价反弹后价格虽有回落,但补栏积极并没有回落,对产能去化进程有所影响。其次,养殖企业从2021年一季度就开始淘汰养殖效率相对低下的三元母猪,补栏二元母猪。理论上,二元母猪的养殖效率比三元高30%左右,这意味着从2022年一季度开始,行业养殖效率不断提升,可能会提升供给规模,”王莺说,“另外,从进口冻猪肉规模来看,2020年全年进口约580万吨,2021年进口规模约500万吨,两项数值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大部分上市猪企2022年的出栏规模较上年均同比增长。”

  具体来看头部上市猪企的出栏计划。2021年全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的生猪出栏数分别为4026.3万头、1321万头、997万头,均为同比增长。根据公告,牧原股份储备了超过1亿头养殖产能的土地资源,2022年出栏规划约为6000万头;温氏股份2022年的出栏初步规划为1800万-2000万头;新希望表示,已竣工的育肥场存栏规模达到600万头。

  值得注意的是,温氏股份在12月的调研纪要中表示,乐观估计2022年下半年后猪价有可能进入下一轮周期的上行通道;悲观估计2022年仍处于社会平均盈亏平衡线位置,可能需要2023年才能进入下一轮周期的上行通道。

  上市猪企将直面成本压力

  近期,养殖端的惜售与需求端回暖导致2021年四季度全国猪价明显反弹,价格反弹提升了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能繁母猪产能调减速度开始明显放缓,导致产能去化过程再次受阻。

  随着全国猪粮比再度跌破6:1,猪价继续下行,上市猪企2022年的经营管理备受考验。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各大头部上市猪企的投资者关系纪要内容发现,成本管控和出栏规划调整是上市猪企2022年的工作重点。

  “一方面,相比于散户养殖,规模化养猪企业的疾病防治、固定资产折旧、人工费用等成本因素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更凸出。另一方面,业绩亏损无法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前期扩产计划将造成财务端持续承压。”一位上海私募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预计2022年,上市猪企仍需面对供给过剩阶段,业绩将继续亏损,明年或继续二次磨底来实现产能的进一步去化。”

  随着全国猪粮比再度跌破6:1,猪价继续下行,上市猪企2022年的经营管理备受考验。截至1月25日傍晚,仅有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天邦股份2家头部猪企披露了2021年业绩预告。其中,温氏股份录得业绩首亏,也暂时成为了两市“预亏王”,公司预计全年净亏损130亿~13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5%~286%,上年同期盈利74.26亿元。报告期内,温氏股份对目前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初步计提了减值准备约25亿元。

  牧原股份方面,根据三季度业绩及全年业绩预告,“猪茅”2021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的亏损金额约7亿-22亿元。

  导致上市猪企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仍是2021年大幅下跌的猪价。2021年,国内生猪价格的跌幅和跌速超出市场预期,最低下探至10元/公斤,跌破全行业养殖成本。

  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报14.35元/公斤,是自2021年10月份猪价反弹以来的新低点。

  “再从历史数据来看,2011年10月-2014年4月猪价下行周期,底部盘整及亏损时间超过两年时间,因为那个时间段没有严重疫情发生。我们认为,2022年猪价或将在14、15元左右反复震荡,周期继续磨底。今年5月份之前,生猪出栏量是增长的,而春节过后需求下降,这阶段猪价会继续下探,会否跌破2021年的最低点还很难判断。”王莺对记者说。

  二级市场方面,猪企股价与猪肉价格的背离正在弥合。数据显示,2021年12月1日,A股猪板块个股平均上涨10%,跑赢主要股指,但当月全国外三元猪肉价格由18.24元/公斤跌至16.48元/公斤。2022年1月以来,全国猪价继续下跌,猪板块股价亦进入调整,25只猪肉股平均下跌超1%。

  市场对猪板块炒作的预期是猪价与股价背离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过往几轮猪周期来看,猪肉板块在每年都有基于预期的炒作。以2011年为例,当年度9月猪价见顶,2012、2013年市场有过对周期反转预期的炒作,2014年周期迎来真正反转,板块走出趋势性行情。”她对记者说,“每个阶段,市场会基于不同预期选择介入不同的标的。从历史估值来看,整个猪板块当前处于估值相对低的位置,是值得关注的。”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