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鸡病防控
  3. 免疫

禽用疫苗免疫失败原因简述

时间:2021-12-27
来源:哈兽维科



  对于禽传染病的预防,除了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健全完整的生物安全体系外,最重要的还是疫苗免疫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发展,然而实际生产表明,有时家禽经过免疫接种后仍然会有发病,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这会给养殖生产带来一定经济损失及环境压力,综合分析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简述如下。

  一、免疫相关因素

  1、疫苗质量选择不当

  目前,市面上仍有部分疫苗产品没有正规批准文号或是套标生产的劣质疫苗在少数地区兜售。这些疫苗因低廉的价格和夸大的免疫效果,吸引了养殖消费者购买,但这些疫苗往往抗原含量不达标,甚至存在外源病毒微生物污染等问题,会导致养殖户使用过后,免疫抗体水平不能达到保护效果且参差不齐,易引发疾病,往往不易查到发病原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故选择来源可靠的疫苗尤为重要。

  2、疫苗保存运输不当

  疫苗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特定的要求保存,否则会使疫苗抗原效价降低甚至失效。液氮苗(如马立克814)必须在液氮中,温度-196℃保存,冻干苗需在-15 ℃保存,灭活苗需在2~8℃保存。在运输过程中如果不能达到保存疫苗要求的温度,运输时间过长,周转次数过多导致疫苗反复回温或受冻,阳光直射,都会引起疫苗抗原效价下降,影响免疫效果。

  3、疫苗稀释液使用不当

  现在有许多养殖户在稀释冻干苗时常采用不匹配稀释液(如自来水、井水)进行疫苗稀释,就会因自来水中有含氯离子,井水偏碱性、硬度高并含多种金属离子等原因使疫苗活性降低进而造成免疫失败发生。所以采用合格的稀释液(如提供专用稀释液、灭菌生理盐水等)是免疫成功的关键。

  4、接种剂量不合理

  在养殖利润低迷期的免疫接种,部分养户常因经济问题而随意缩小疫苗使用剂量或免疫次数,或过于追求免疫效果而加大剂量。殊不知这两种做法都不符合免疫要求,当免疫剂量过小时,有限的抗原含量不能充分的刺激机体,产生高效的长期保护;相反活疫苗免疫剂量过大会造成机体免疫器官的麻痹,究其原因,是由于过多的活疫苗抗原会干扰机体中抗体的产生;而灭活疫苗注射过量,不仅会影响疫苗的吸收还会引起炎症反应。

  5、疫苗免疫操作不当

  疫苗使用操作不当引起的免疫失败比较常见,如液氮苗未按说明书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融化、稀释和使用;冻干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接种完(如手的温度使稀释后的疫苗瓶温度升高导致抗原效价降低或饮水免疫时控水时间不合理导致的饮苗时间过长);灭活苗2-8℃保存在冰箱中使用时未预热回温就直接注射;饮水免疫前水线未清理;使用金属容器及工具承装稀释疫苗;免疫时使用消毒药等等,都会造成免疫效力的降低或免疫失败。

  6、免疫途径选择不当

  如本应滴鼻、点眼、注射、刺种、涂肛的免疫途径,未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或因养殖数量较大、个体免疫麻烦而均采用饮水或者拌料的方式免疫,结果影响了免疫效果或造成免疫失败。如雏鸡首免新支H120或新支LDT3-A时,应严格要求滴鼻、点眼途径,结果由于养殖户理解上的失误而采用饮水途径,使鸡群不能获得相应的保护力。又如鸡痘或喉痘疫苗是通过刺种途径接种,若是通过饮水方式,几乎没有免疫效果,因此接种途径的错误会造成免疫应答水平低下甚至不会产生免疫应答。

  7、疫苗选择不合理

  弱毒疫苗具有活性,相对应的病原微生物可能会有多种基因型或血清型,由于病原微生物的自身特性,在自身复制增殖过程中会与不同来源野毒株或多种同类疫苗株之间发生基因重组,或形成新的血清型或亚型,会导致原有疫苗的免疫失败。另外,弱毒苗所含毒株血清型或灭活疫苗株血清型与本地区流行毒株的血清型不一致,免疫接种后也不会达到预期的免疫保护,导致免疫失败。

  8、免疫程序的不合理及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

  同时或接种时间较近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干扰反应的活疫苗时,如果不同的活疫苗在机体内同一部位复制增殖形成竞争,疫苗的抗体应答都会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减免疫苗间的免疫干扰十分重要。

  9、野毒的毒力增强

  MD、IBD 等野毒株毒力逐渐增强,需要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来保护,强毒株会突破疫苗免疫保护。

  二、饲养管理方面

  1、环境污染

  有些地区养殖技术相对落后,鸡舍建造不合理、粪便及病死禽的无害化处理环节的不足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日益增加,鸡群长期受到病毒微生物的侵害,鸡群抗体水平的衰减速度也会加快,大大缩短了免疫保护期。另外,在环境污染严重的鸡场,免疫应答差的个体会先感染发病,使鸡群中出现疫病的散发性流行。

  2、营养缺乏

  优质的营养基础是鸡群健康的本质,为机体的新陈代谢提供动力,对于营养不良的鸡群会造成免疫应答低下,从而使机体在免疫应答受到影响而造成免疫抑制。

  3、空气质量

  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如氨气、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都会损伤机体的天然屏障——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为病毒细菌等有害微生物侵入机体提供方便之门,极易造成最直接的病毒和细菌的感染,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4、应激频繁

  天气多变、长途运输、抓鸡、转群、换料、断水、有害气体刺激等。这些应激因素刺激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引发免疫抑制,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减少循环血中淋巴细胞数量,造成法氏囊、胸腺、淋巴样组织机能退化,免疫器官对抗原刺激的应答能力降低,从而造成机体免疫抑制。

  5、母源抗体干扰

  由于种鸡的免疫状态不同,导致雏鸡母源抗体消长规律难寻,只有通过实时监测才能做到有据可依,但大多的基层养户很难做到。弱毒活疫苗的首免,最好当母源抗体降低到一定阈值后再进行,否则在母源抗体的干扰下会中和掉一部分活疫苗抗原,降低疫苗免疫效力,从而造成免疫失败。

  6、免疫抑制性因素

  免疫系统包括参与免疫应答的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如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以及分布在全身体液中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这些组分及其正常功能是机体免疫功能的基本保证,任何一方面的缺陷都将导致免疫功能的障碍;而免疫抑制性疾病是指一般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传染性因素及非传染性因素所导致的疾病总称。

  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包括先天性因素(如脾脏、法氏囊、胸腺等免疫器官发育不全及胚胎感染引起的免疫耐受)和后天因素(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营养因素、霉菌毒素、免疫麻痹、应激和抗原竞争等),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尤为严重。目前已发现主要有MDV、ALV、IBDV、CIAV、REV、ReoV 等多种病毒,均可损害禽类的免疫器官(如法氏囊、胸腺、脾脏、哈德氏腺、盲肠扁桃体、肠道淋巴样组织等)引起鸡免疫系统的损害而导致免疫抑制。

  此外,NDV、AIV和ALTV等也可引起鸡的免疫抑制,因此发现个别营养不良和有肿瘤病的家禽应立即淘汰,同时避免在恶劣环境时免疫接种。

  7、药物作用

  许多药物如庆大霉素,尤其是氟苯尼考等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疫苗接种时,就不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链霉素、磺胺类、呋喃类、激素类(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也会影响家禽的免疫力,产生抑制。有些养殖场为了预防疾病或缓解病情在免疫接种期间使用药物注射、饮水或拌料,像药物本身能引起免疫抑制的毒性强的抗生素或是抗病毒类药物都会不同程度的干扰活疫苗的抗原活性,而造成免疫失败。

  任何药物都具有双刃性,既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又有一定的副作用,其副作用有时可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影响消化吸收的同时可以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如磺胺类、氯霉素类、聚醚类抗球虫药、氨基糖甙类药物等。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