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1-12-15
来源:综合报道
2021年12月15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1年12月15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1年12月15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评:北方猪价率先反弹 能否持续?(2021年12月15日)
今日综合均价:
2021年12月15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加权日均价下跌,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15.89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15%。
今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
1. 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6.00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11%;
2. 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5.60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35%;
3. 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5.23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01%。
图表:2021年12月15日中国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备注:数据来源于慧通数据研究部,红色表示涨,绿色表示跌。
走势图分析:
(绿色代表一周价格最低点、红色代表一周价格最高点)
分析师建议:
今日猪价跌幅收窄,以北方为主的部分地区猪价出现反弹行情。虽然猪价的下跌导致部分养殖户出现恐慌抛售,但大部分养殖户对价格下跌比较抵触,对后市价格的期望值也比较高,抗价心理强,今日北方低价区率先反弹。叠加目前正处节前消费旺季,我们认为12月下半也期间有再度反弹的机会的预判不改。但我们也提到,因肉价涨幅不及猪价,屠宰企业单纯屠宰业务亏损,压价意愿逐渐增强,且市场猪肉供应充足且严重过剩,猪价涨幅或被大幅压缩。不过这一波大幅调整或在一定程度上利好1月份生猪行情。
仔猪方面,受生猪价格近期大幅回调影响,仔猪价格滞涨转跌,但整体波动幅度不大,以稳中偏弱为主,目前全国均价为23.65元/公斤。
2021生猪出栏或达6.8亿头?猪肉涨价或于元旦前结束 双节期间量足价稳!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份,猪肉价格由降转升,较上月上涨12.2%。虽然同比下降32.7%,仍然处在同期历史低位,但降幅比上月收窄11.3个百分点,对CPI的负向拉动减弱。
今年以来持续低迷的猪肉价格为何出现回升?祺茂堂生物小编咨询了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将其归纳为季节性消费需求增长及短期肥猪供给偏紧两项原因。
猪肉价格也从10月第二周的21.03元/公斤反弹到12月第一周的28.91元/公斤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也有此观点。
他认为,这轮反弹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猪价“超跌”过后市场的一次修正,并非真正的拐点。元旦、春节前商品猪的供给非常充裕,预计节前猪肉价格会低于当前价格。
腊肉制作旺季叠加供应偏紧,生猪价格连续8周反弹
根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对全国500个集贸市场的监测结果,生猪价格从10月第二周开始连续8周反弹,已经从10月第一周的11.5元/公斤反弹到12月第一周的18.3元/公斤。
相应地,猪肉价格也从10月第二周的21.03元/公斤反弹到12月第一周的28.91元/公斤。
“从10月中下旬开始,我国由北向南陆续开始制作腊肉。”朱增勇表示,由于各地开始制作腊肉时间不一,南方到11月份才进入高峰期,为这一阶段的猪肉消费提供了较好较稳定的支撑,带动价格上涨。
同时,人们制作腊肉更喜欢用大猪、肥猪,但由于今年8、9月份猪价连续下跌,养殖户和企业在10月份之前就将大猪恐慌性出栏,导致到了10月份腊肉制作旺季,大猪反而供应偏紧,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大猪的价格,进而带动标猪价格也出现上涨。
两次猪肉价格上涨背后分别对应着今年的第一轮和第二轮冻猪肉收储国泰君安宏观研究团队还给出另外一点原因,今年5月,仔猪出生数量创年内低点,而仔猪养成为肥猪出栏大约需要六个月,因此11月正是生猪供给偏紧的时间段。这也解释了前述“短期肥猪供给偏紧”的原因。
“除了这些短期因素,这次价格反弹其实与6月底、7月初的那次上涨还有着比较类似的原因。”朱增勇表示,今年10月上旬生猪价格一度跌到11.5元/公斤,已经属于“超跌”,刺激了市场需求,“超跌”过后市场一般都会出现一波需求反弹,带来一次超预期的上涨。
同时,两次猪肉价格上涨背后分别对应着今年的第一轮和第二轮冻猪肉收储,两轮收储都对猪价产生了提振作用。“只不过,这次是持续反弹,反弹的空间和力度要比6月底、7月初高一些。”朱增勇表示。
连续反弹并非拐点到来,猪价仍在下跌过程中
持续反弹是否意味着猪肉价格已经出现拐点?通常,判断拐点首先要看核心指标的变动,对猪肉价格来说,就是能繁母猪的存栏,如果能繁母猪的存栏出现同比明显下降或低于常态下的水平,才可以说拐点即将到来。
“目前,能繁母猪的存栏依然高于常态下的水平。”朱增勇认为,这次反弹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猪价“超跌”过后的一次市场修正,超预期的下跌和超预期的上涨,实际上是回到了原来的趋势轨道上,属于下跌过程中的一次阶段性反弹。
现在已经连续8周上涨,最新一周猪肉价格已经接近28.8元/公斤只是由于其他一些季节性因素的出现,反弹的幅度超过了市场预期,但并不意味着猪价的拐点已经到来。供给的本质没有改变,仍然是比较充裕的状态。
涨价或于元旦前结束,双节期间量足价稳
元旦、春节临近,这轮涨价会持续到那时吗?节前市场供给还充裕吗?
从目前的趋势判断,朱增勇认为,元旦以及春节前,商品猪的供给还是非常充裕的,预计节前猪肉价格或会低于当前价格水平。
朱增勇分析,节前需求高峰一般是12月份和1月份,由于10月下旬开始的这轮价格反弹,一些企业和养殖户会选择压栏,这部分生猪将集中在节前出栏,届时势必会带来猪肉价格下跌。
不过,由于节前消费需求旺盛,因此回落空间不会太大。
也就是说,这轮涨价可能在元旦前就会结束。现在已经连续8周上涨,最新一周猪肉价格已经接近28.8元/公斤,这个价格对于养殖户来说是比较合适的,但对消费者来说已经有一定影响了。
朱增勇认为,一般情况下,猪肉价格如果低于25元/公斤,那么消费是有增加的空间的;如果已经超过25元,那么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猪价暴跌的背后是非洲猪瘟后生猪产能恢复,包括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导致2021生猪出栏或达6.8亿头,本轮猪周期或延长至2024年后。
“2021年整体的猪价走势跟大家的预判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之前很多人判断今年上半年会是明显的供给偏紧的局面,但是猪价从1月份的36元/kg,持续下跌到10月初的12.8/kg,短短10个月跌到原来的1/3。”
12月10日,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朱增勇研究员为大家分享《2021年中国猪业发展与未来猪价形势》专题报告。
多重因素影响猪周期,能繁母猪与养殖成本是核心因素
朱增勇认为,猪价暴跌的背后是非洲猪瘟后生猪产能恢复,包括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导致。朱增勇认为,猪周期本身有很多因素,目前来看具有一般性规律,也具有特殊性。
综合来看,猪周期一般情况下是四年,如果有其他的突发因素,如重大动物疫病、政策的变动都会导致猪周期延长或者缩短。
猪周期要注重一般性的规律,也要注意特殊原因,如重大动物疫病以及整体的产业环境的影响,包括贸易的影响,现在贸易已经成为影响欧美国家猪周期的主要因素之一,猪肉贸易也会对我国的猪周期时间和波动幅度产生一定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繁母猪高于常态水平,产能调节需要一定的时间影响猪周期最核心的因素是成本与收益,在成本与收益影响生产的过程中,从中长期来看产能增长的速度慢于产能调节的速度,一旦猪价下跌,可能出现集中清栏或者退出市场的现象。
本轮周期从2019年8月份开始超过上一轮的高点,一直持续到今年的5月份才降至20元以下。后期要抓住周期的变动规律,核心还是能繁母猪的基本产能。朱增勇建议大家不要过度关注具体的数字,更多关注产能同比相对变动,随着能繁母猪的变动,包括消费需求的变动,能繁母猪需求量会变动。
另外各个省也会出台相应的产能预案,在产能发生变化时,通过及时的干预措施,减缓能繁母猪超合理范围的产能变化。
消费结构调整猪肉减量,当前猪价行情处于下行周期
猪价是行业人士关注的热点,朱增勇认为当前猪价仍然处于下行周期,目前的回弹以及在元旦和春节前后的上涨属于下行周期内部的小周期波动。“十四五”期间,无论是供给还是消费都在变动。从当前的产能变动来看,此轮周期的时间会拉长到2024年以后,只有产能明显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才会预示着生猪进入新的周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繁母猪高于常态水平,产能调节需要一定的时间。其他肉类对猪肉的替代,是刚性的过程,也会挤压一部分猪肉需求。目前大概判断,如果能繁母猪产能没有明显波动,2022年包括到2023年中间很可能有相对的稳定性,整个行业将进入提质增效的发展期。
猪价窜稀“止不住”了?
前几天大家都还沉浸在猪价上涨的喜悦中,南方部分高价区回涨至20元/公斤以上,但短短几天时间猪价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这是又要完蛋的节奏?
从上周末开始猪价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行情,并快速跌破17元/公斤,今日跌幅更是持续加大,全国外三元毛猪价格跌至16.01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4元/公斤左右,南方高价区跌幅尤为明显,浙江、福建、湖北等地猪价下调0.7元/公斤左右,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北方地区猪价跌破15元/公斤。
根据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在经历近一周的下跌后生猪日度均价已经回到11月初水平,甚至低于11月初的价格。因10-11月期间猪价脱离供需基本面而大幅上涨,透支了12-2022年1月份的市场利益,腌腊制品制作规模因9月10月提前消费至本月新增消费已经明显下降,叠加部分养殖户卖跌不卖涨,生猪价格下跌后出栏积极性有所提高,企业出栏计划增加,导致市场生猪供应增多,使得猪价承压。
另外,10-11月屠企为给冻肉出库打好基础,“大肥供应不足”成为屠企最好的理由,屠企顺势推高猪价。 但由于猪肉严重过剩,猪价大涨,而白条价格涨幅却不尽人意。导致屠企自10月最后一周以及11月全月,屠企均出现屠宰亏损,而白条批发商也在11月最后三周出现亏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1月末,随着大肥供应逐步增加,叠加屠企亏损,压价力度再度增强。猪价下跌有点跑肚拉稀的意思,止不住了。
虽然猪价的大幅下跌导致部分养殖户出现恐慌出栏,出栏适度增加,但养殖场户对后期期望值偏高,抗价情绪明显偏高。预计12月中旬前期价格总体依旧偏弱走势为主,下半月价格适度回涨的希望依旧存在,但价格水平要回到11月下旬的高点,已经成为一种奢望,预计12月份出栏大猪月度均价环比大概率下跌,与我们此前的预判不符。不过12月份猪价出现超跌,养殖场户恐慌性出栏的现象将有望增加,这或对1月份猪价有一定利好,但要实现月度均价环比12月份实现上涨,难度极大。
大型猪场出栏量两位数下滑,引爆市场担忧!
进入12月份以后,随着腌腊消费旺季的到来,猪价非但没有走高,反而迎来了震荡下滑的尴尬局面。
经过11月份价格强势反弹之后,从12月份开始,生猪批发价格出现了回落。12月12日,根据生猪监测数据统计显示,多地猪价跌势明显,局部迎来“跳水行情”,在监测到的30个生猪产区中,猪价下跌的省份达到了26个,占比达到了86%。
迈向年关,猪价不涨反跌?业内人士预计,春节前两周,或许市场有反弹的潜力。但是目前全国很多养猪机构对春节以前的猪价信心有所减弱,有可能会导致抛售肥猪的现象进一步出现,进而会造成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实际上,在零售端,猪肉价格已经反弹快8周了,但是市场并不买账!11月份生猪批发价格,环比上升22.9%。但是猪肉价格强势反弹的结果是,各大生猪销售集团11月月度环比出栏量的两位数下滑,平均近30%。所以进入12月份之后,养殖企业整体上调出栏计划,特别是近日有消息传出,某一大规模养猪企业单日出栏量达到17万头,更进一步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市场不买账,11月份大型猪场出栏量两位数下滑
11月份,猪肉价格表现强劲。在零售终端,南方个别地区,反弹幅度超过50%,在广东茂名河东市场上,猪肉瘦肉23元一斤,排骨28元一斤,相比之前最低的时候涨超50%。
而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2021年11月份,猪肉价格走高,同比降幅呈现收窄态势,猪肉(白条肉)批发均价为23.98元/公斤,环比上升22.9%。
显然,全国范围内,11月份猪肉批发价格平均上涨了22.9%。但是,伴随时间猪肉价格明显上涨,市场并不买账。近日,牧原、温氏、新希望等国内大型养殖企业陆续公布的11月生猪销售情况来看,在11月份月度环比出栏量上,分别下降了26.32%、34.29%和24.07%。
进入12月份,生猪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纷纷回落,重回下跌通道,生猪期货从前一个高点10月26日16950元/吨,下滑到12月9日13735元/吨的阶段性低点。而市场出于对后续供应压力的担忧,下调对未来猪价的预期。与此同时,大型养殖企业纷纷加快出栏量,近日更传出国内一家大型养猪企业单日出栏量达到17万头的消息。
“目前,全国很多养猪人对春节以前的猪价信心有所减弱,这也有可能会导致抛售肥猪的现象出现。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很难说价格会不会在元旦过后或者一直到春节以前会有所反弹,因为抛售行为要是延续下去,可能会造成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分析师冯永辉表示。
冯永辉认为,目前的价格波动,是南方地区开启的制作腊肉需求而带动的,那接下来春节以前还有北方地区的杀年猪习俗,但北方地区杀年猪的开启时间是要稍微晚一些,一般会在每年的腊八以后,在腊月初十以后开始并一直到春节前,大概两周左右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中猪价可能还会有一定幅度的回升,但是这仍然要看市场对于猪价的信心程度。
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魏鑫认为,由于规模养猪企业出栏量巨大,加快出栏的行为会对市场产生实质影响,而且价格本身的变化也会导致养殖企业压栏决策的改变,而这也是历次生猪短期大幅波动的重要推手。我们认为,期货价格的领先下跌已经为现货市场敲响警钟,不过现货下行的高潮往往也预示着近月合约期货行情走向末端。
养殖企业上调12月份出栏计划,行业仍处于产能出清阶段
本以为随着腌腊消费旺季的来到,市场猪肉消费需求的提高,猪价能够再度扬帆起航,迎来了一个新的上涨阶段。没想到让人意外的是,猪价进入12月份以后,随着腌腊消费旺季的到来,猪价非但没有走高,行情却迎来了震荡下滑的尴尬局面。
为什么本该进入腌腊消费旺季的12月份,市场猪肉消费却疲软不振呢?中金公司分析师郭朝辉认为,一方面今年10月以来,气温下降过快,叠加肥猪供应存在缺口,因此南方腌腊需求启动早于往年,买涨不买跌导致前期下游备货积极,猪价快速上行,但也存在一定消费前置的问题;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导致消费结构的变化难以迅速回归,同时各地疫情仍时有反复(如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江苏、浙江等),聚集等活动仍受限,消费端不确定性较大。
银河期货农产品事业部分析师陈界正认为,上周养殖企业整体上调出栏计划,全国范围内散养户出栏意愿也有所提高,在此背景下,猪价上涨仍然缺乏动力。 大方向来看,生猪产能仍然维持高位,未来几个月适重猪源供应量仍将逐步增加,期货价格可能仍将以偏回落为主。
“行业仍处于产能出清阶段,2022年猪价将相对低迷,生猪养殖还需要以时间换空间。” 华安证券分析师王莺从行业周期变化分析认为,本轮生猪下行周期从2021年1月至今,猪粮比低于5.5仅9周,若后期未发生严重疫情,亏损时间不足。
此外,2019年10月至今年5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持续上升,对应2021年5月前生猪出栏环比上升,春节后猪价料持续回落。今年6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现拐点,7-10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幅5.7%;然而,10月以来猪价超预期上涨致补栏热情再起,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趋势或扭转,此外,随着低效母猪出清,种猪效率持续改善,且连续两年巨量猪肉进口需消化,猪周期拐点仍需观察。
各地扶持政策仍在陆续出台周期波动时间将拉长
面对12月份以来价格的不涨反跌,为保障猪肉市场有效供给和价格总体平稳,近日,江苏省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用5到10年时间,有效缓解市场周期性波动,持续增强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这份意见明确,要稳定和完善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各地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定随意扩大禁养区范围;继续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稳定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保额,并根据生产成本作动态调整;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支持生猪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和设施装备升级。
为有效缓解市场周期性波动,意见提出,要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确保“十四五”期间,全省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120万头左右,并以此为主要调控指标,建立异常变化自动触发调控机制。
此外,意见还明确了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完善猪肉储备调节,抓好生猪疫病防控等工作措施,力争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供给安全、产销协调、调控有效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确保全省生猪生产自给率稳定在70%以上。
其实,不仅仅是江苏,在近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六省区东部区联防发布的《关于协助东部区实施生猪调运有关措施的函》,东部区六省(直辖市)于2021年12月1日起,不再接收东部区外30公斤以上生猪进入东部区育肥,不再接收东部区外未经“点对点”调运备案的生猪调入东部区屠宰。
虽然短期扶持政策不断,但是市场对于存栏规模仍然有较大担忧。中金公司分析师郭朝辉认为,我国能繁母猪存栏绝对量仍位于高位,明年一季度供给将进一步释放,叠加消费失去节日效应支撑,供给过剩局面或将加剧,猪价继续探底的可能性较大。本轮猪周期大概率在明年二季度末逐步走出,明年下半年我国生猪行业或将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猪价大概率逐步回升。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