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1-11-15
来源:综合报道
“二师兄”逆袭!猪价已过至暗时刻?

官方:预计四季度猪肉月进口量维持在20万吨左右
11月9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2201主力合约以16155点报收,比9月23日收盘13600点大幅上涨了18.8%。9月下旬以来,生猪期货价格强劲反弹,短期涨幅较大。当前生猪供应形势怎样?养猪行业盈亏情况如何?猪价向上拐点是否已经来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有关人士。
生猪供应相对过剩“目前我国生猪产能继续惯性增加,猪肉供给仍然充裕。”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记者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二、三季度,全国猪肉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1.9%、40.2%和43.1%,预计全年猪肉产量在5400万吨以上。猪肉进口方面,四季度预计月进口量维持在20万吨上下,全年猪肉进口或在370万吨左右。截至三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3764万头,同比增长18.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459万头,同比增长16.7%。1月至10月全国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累计达2.09亿头,同比增长66.4%。仅10月份就屠宰了3023万头,同比增长111%。
记者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从7月份起,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下降。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生猪供应为何不降反涨呢?
朱增勇表示,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是因为7月份以后,后备母猪转商品猪以及母猪淘汰量增多。淘汰的主要是非洲猪瘟疫情后为快速恢复产能而大量喂养的三元杂母猪以及落后产能的二元母猪。目前,三元杂母猪占能繁母猪存栏比重可能已经降至10%以内。虽然母猪存栏小幅下降,但生产效率提升了。另外,9月份二元母猪价格处于低位,一部分养殖户已经购买后备母猪,这部分母猪产能将会在明年下半年逐渐释放。因而,能繁母猪产能小幅调整,生猪供给仍然会惯性增长,四季度猪价仍然存在明显的压力。
行业盈亏基本平衡
日前,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原股份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称:与上年同期相比,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下降107.74%。牧原股份总裁助理袁合宾告诉记者,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由于生猪市场价格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导致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近期随着猪价强劲反弹,全行业盈亏已基本平衡。
“自10月中下旬起,全行业亏损面显著改善,部分养殖户10月底已经达到现金成本,11月初全行业已经基本实现盈亏平衡。”朱增勇说。
全行业亏损面显著改善首先得益于猪价大幅反弹。受猪肉收储提振、消费回暖和大猪比重明显下降等因素影响,10月第2周,猪价开始明显反弹,11月初自繁自养基本盈亏平衡,外购仔猪养殖者每头小幅盈利50元左右。目前自繁自养成本一般在16元/公斤左右,已经略有盈利,但部分成本高于17元/公斤的养殖户仍处于亏损状态。
其次是受益于生猪养殖成本下降。到10月底,外购仔猪养殖户成本由1月份的29元/公斤降至17元/公斤左右,开始低于自繁自养养殖户。9月份购买的仔猪明年2月将出栏,成本预计在12元/公斤上下,自繁自养平均成本也降至15元/公斤左右。随着养殖成本的降低,预计后期猪价再度回落导致的亏损将没有10月上旬大。
猪价或将再次回落
猪价大幅反弹,是否意味着向上拐点将来临呢?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孔亮告诉记者,生猪市场供应“中期看仔猪,长期看母猪”。3月份以来,全国规模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均在3000万头以上,并持续增长。8月至9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上市的肥猪同比还将明显增长,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不实质性调减产能,猪价低迷态势难以扭转。尤其是明年春节过后的消费淡季,猪价可能继续走低,并造成生猪养殖重度亏损。
朱增勇表示,自2003年6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已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每一轮周期都长达数年,目前谈上升周期为时尚早。
10月中旬以来猪价回升主要原因有:一是国庆后猪价跌至低位,部分地区跌至10元/公斤以下,在市场机制下猪价具有一定的反弹需求;二是10月10日收储3万吨中央储备肉,同时多地也开始地方冻猪肉收储工作,对市场心理预期和猪价起到了明显的提振作用;三是猪价较低刺激消费回暖以及居家食品储备;四是受猪价加快上涨影响,养殖端看涨惜售情绪浓厚,生猪出栏积极性下降,导致短时间内市场供应收紧。
朱增勇估计从今年四季度一直到明年上半年,全国猪价总体处于低位,后期或有明显回落风险。从短期看,国庆后猪价明显反弹主要支撑来自于大猪存栏比重明显下降和消费提振。2022年春节过后,消费季节性下降,猪价或将再次明显下跌。按以往周期的经验,市场低点会比成本线低20%至30%,如果行业成本下降到15元/公斤左右,那么市场低点可能会在11元/公斤至12元/公斤。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为尽快恢复产能,在政策支持和养殖效益拉动下,各地新扩建了大量养猪场。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共新注册养猪企业6.2万家,同比增长127.3%。一些养殖企业通过新扩建、发展大量合同养殖户、租赁养殖场、托管等方式快速扩张,养殖成本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今年以来,猪价持续下跌,有的企业甚至月亏损达到数亿元以上。今年三季度末亏损幅度加大以后,部分地区在建猪场烂尾现象增多。为降低后期的市场风险,保护养殖户利益,保障生猪产能平稳调整,朱增勇建议养殖户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淘汰低产母猪,优化能繁母猪结构,适当降低存栏规模,趁低价选购高繁后备种猪,优化母猪的胎龄结构,提升能繁猪效率,保障高效母猪产能,顺势出栏肥猪,避免压栏和投机二次育肥;二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三是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流动资金管理。
猪企利润回血,自繁自养头均利润攀升至383.94元
生猪价格的持续上涨仍在继续。根据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以新发地市场为例,猪肉价格在最近一个月上涨之势明显。11月8日,白条猪的价格为24.5元/公斤;而在10月8日,则为12.75元/公斤。
卓创资讯数据也显示,截至11月8日,国内生猪均价环比上涨1.82%。全国7公斤仔猪价格189.76元/头,环比上涨3.42%;截至10月29日,后备母猪价格1352.86元/头,环比上涨11.82%。不过,生猪供应量减少,屠宰企业收购难度增大,进一步抬升猪价。但随着终端支撑不足,屠企宰量下滑,继续压价收购,猪价开始回落。供需博弈激烈,猪价频繁涨跌调整。
整体供给仍然充足
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9月末10月初,临近国庆,规模养殖场集中放量,养殖户出栏积极性提高,市场供应充足,猪价跌幅明显。随着猪价跌至低点后,以东北为首的散户抗价惜售,屠企收购有难度,加之规模场抬价,猪价触底震荡上涨。
从供应面来看,11月多数养殖集团计划缩量,养殖户亦有压栏增重心态,生猪供应量或缩减。从需求面来看,上半月居民囤货积极,拉动猪价反弹,但随着囤货热潮消退,需求仍无明显利好因素拉动。综上所述,11月份猪价调整幅度或回归理性区间,供需博弈态势或加剧。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素杰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11月份出栏的生猪,主要来自今年4、5月份补栏的仔猪,由于当时生猪价格极速下跌,导致当时养殖企业补栏减少,对应到今年11月份出栏时就出现了养殖端出栏数量缩减的状况,“需求仍然存在,但出栏减少,由此产生了供需两端的‘博弈’现象。不过这是暂时的现象,整体供给仍是充足的。”
从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截至11月10日,包括新希望、大北农、牧原股份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10月份的生猪销售简报,数据呈现的信息分化严重,例如,牧原股份公告显示,10月份,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11.88元/公斤,比9月份上升3.39%。公司商品猪价格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也有多家公司的数据显示10月份的生猪销售均价环比仍有下跌。
明年二季度价格或回落
李素杰介绍,从她的观察来看,预测到春节前后,生猪价格整体不会出现大涨大跌的现象,“12月份出栏数量会有所增加,可能导致生猪均价不会比11月份更高,市场情绪会导致价格暂时波动,但整体均价不会再出现大涨大跌。”
此外,在冬季需求增加的背景下,此前大幅提升的生猪价格,已经让养殖企业利润“回血”,“目前来看,自繁自养企业的利润已经转正,最近监测到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9日,盈利在383.94元/头。”李素杰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不过,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每年的第四季度和次年的第一季度,是传统的猪肉消费高峰期,消费的刺激作用对生猪养殖企业的利润“回血”帮助会非常明显,消费红利会让价格有明显的回升。但是,到明年第二季度,从行业整体来看,生猪价格仍旧会回落到今年二季度的同期水平。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