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2021年11月10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1-11-10
来源:综合报道



2021年11月10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11-09 2021-11-08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4 辽宁省 16.20 16.32 -0.12 0.37
26 吉林省 16.12 16.13 -0.01 0.47
27 黑龙江 16.05 16.05 0.00 0.72
华北
18 北京市 17.18 17.47 -0.29 1.07
16 天津市 17.30 17.30 0.01 1.09
19 河北省 17.16 17.25 -0.09 0.91
20 山西省 17.01 16.91 0.11 1.14
25 内蒙古 16.15 16.35 -0.20 0.35

华东

5 上海市 18.06 17.95 0.11 1.71
9 福建省 17.66 17.68 -0.02 1.04
2 浙江省 18.68 18.34 0.35 1.24
6 江苏省 17.99 17.98 0.01 1.22
17 山东省 17.28 17.21 0.07 1.10
14 安徽省 17.37 17.47 -0.10 1.38
华中
12 江西省 17.55 17.40 0.15 1.09
15 湖北省 17.36 17.28 0.08 1.03
13 河南省 17.39 17.16 0.23 1.34
8 湖南省 17.68 18.03 -0.35 0.67
华南
4 广东省 18.39 18.38 0.01 1.42
10 广西 17.61 17.63 -0.02 1.11
22 海南省 16.98 16.98 -0.00 0.33
西北
11 陕西省 17.59 17.53 0.05 1.66
23 甘肃省 16.64 16.60 0.04 0.83
28 新疆 15.28 15.25 0.03 0.37
西南
3 重庆市 18.63 18.59 0.03 1.67
1 四川省 18.83 18.79 0.04 1.70
21 云南省 17.01 16.95 0.06 1.50
7 贵州省 17.70 17.70 0.00 1.54
全国
有2245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7.32 17.31 0.01 1.08

2021年11月10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11-09 2021-11-08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4 辽宁省 16.09 16.01 0.08 0.09
25 吉林省 16.02 15.96 0.05 0.42
26 黑龙江 15.93 15.93 0.01 0.00
华北
19 北京市 16.80 16.90 -0.10 0.90
11 天津市 17.47 17.04 0.43 1.15
22 河北省 16.68 16.47 0.21 0.82
18 山西省 16.94 16.85 0.09 1.04
21 内蒙古 16.75   0.00 0.00

华东

12 上海市 17.40 16.90 0.50 1.75
13 福建省 17.28 17.30 -0.02 1.18
6 浙江省 18.09 18.42 -0.33 1.09
7 江苏省 17.80 17.71 0.10 1.76
20 山东省 16.78 16.63 0.14 0.93
10 安徽省 17.60 17.34 0.26 1.25
华中
4 江西省 18.57 17.96 0.61 1.64
8 湖北省 17.76 17.65 0.10 1.38
14 河南省 17.23 17.09 0.14 1.25
3 湖南省 18.58 18.27 0.31 1.09
华南
5 广东省 18.26 18.08 0.18 1.63
17 广西 16.98 16.85 0.13 1.36
西北
9 陕西省 17.66 17.28 0.38 1.59
23 甘肃省 16.63 16.76 -0.13 0.80
27 新疆 14.76 15.13 -0.37 0.01
西南
2 重庆市 18.73 18.46 0.26 1.64
1 四川省 18.99 18.90 0.10 2.04
16 云南省 17.01 16.66 0.35 1.49
15 贵州省 17.05 17.19 -0.14 0.00
全国
有400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7.25 17.14 0.11 1.09

2021年11月10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11-09 2021-11-08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3 辽宁省 15.91 15.91 0.00 0.41
25 吉林省 15.62 15.69 -0.07 0.22
24 黑龙江 15.86 15.72 0.14 0.00
华北
13 北京市 16.86 16.53 0.33 1.40
12 天津市 17.18 16.47 0.71 0.00
21 河北省 16.41 16.17 0.24 0.88
17 山西省 16.59 16.47 0.12 1.02
15 内蒙古 16.70   0.00 0.00

华东

18 上海市 16.55 16.58 -0.03 0.62
11 福建省 17.25 16.67 0.58 1.65
7 浙江省 17.57 17.91 -0.34 1.90
10 江苏省 17.28 16.97 0.31 1.77
22 山东省 16.22 16.23 -0.02 0.90
8 安徽省 17.33 16.97 0.36 0.97
华中
4 江西省 17.80 17.72 0.08 1.07
6 湖北省 17.59 17.24 0.35 1.53
14 河南省 16.83 16.64 0.19 1.24
3 湖南省 18.06 17.64 0.42 1.61
华南
5 广东省 17.64 17.43 0.21 1.36
20 广西 16.50 16.54 -0.04 0.70
西北
9 陕西省 17.29 16.97 0.31 1.50
16 甘肃省 16.60 16.54 0.05 1.16
26 新疆 14.47 14.82 -0.35 0.25
西南
1 重庆市 18.55 18.39 0.16 2.25
2 四川省 18.28 18.23 0.05 1.72
19 云南省 16.51 16.07 0.43 1.14
全国
有371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6.90 16.77 0.13 1.14

猪评:供需博弈猪价滞涨 涨跌震荡为主


  今日综合均价:

  2021年11月10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综合日均价下跌,全国生猪出栏综合日均16.83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04%。

  今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

  1. 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7.03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12%;

  2. 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6.67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13%;

  3. 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6.26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11%。

  图表:2021年11月10日中国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1.png

  备注:数据来源于慧通数据研究部,红色表示涨,绿色表示跌。

  走势图分析:

2.png

  (绿色代表一周价格最低点、红色代表一周价格最高点)

  分析师建议:

  今日猪价继续震荡,不过总体呈南涨北跌,市场供需博弈持续,猪价滞涨迹象较明显。因北方地区降雪天气有所好转,生猪流通逐渐恢复,生猪供应略有增加,北方地区猪价再度回落。南方地区出猪相对积极,因南北价差拉大,北方地区运输恢复后南下生猪增加,不过总体上南方地区需求略好于北方,灌肠等需求持续,猪价稳中震荡略偏强为主。通过近期猪价上涨行情,南方及沿海部分地区猪价重回18元/公斤以上,部分地区生猪养殖扭亏为盈,但总体上我国生猪养殖仍处于亏损状态,且市场大部分预期认为明年上半年猪价将再次探底,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生猪生产工作。


时隔半年后生猪养殖再度扭亏为盈!


  近期不管是蔬菜还是水果,或者是肉类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涨幅,而更为要紧的是在这些农产品价格高企的同时,商务部更是发出了让消费者储备一定的米、面、油及蔬菜,在经过相关好事者的过度解读及传播后,超市出现了抢购一空的情况。而猪肉作为居民常用的消费品也受此波及,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涨幅。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的相关数据显示,11月9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4.19元/公斤,已经较一个月前的低点,也就是国庆之后10月12日17.53元/公斤的猪肉价格上涨6.66元/公斤,涨幅达37.99%。再加上近期国内出现零星疫情以及降雪等阻碍交通的天气的发生,猪肉价格还在处于上涨的趋势。

  因猪肉价格上涨及蔬菜等价格的上涨带动,生猪价格亦出现了明显的涨幅。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相关的数据显示,11月第一周全国110公斤生猪出场均价为16.78元/公斤,较国庆后一周的12.42元/公斤上涨4.36元/公斤,涨幅亦达到了35.1%,已经接近猪肉价格的上涨幅度。随着生猪价格的快速上涨,养殖利润亦自5月中旬出现持续亏损后再度扭亏为盈。

1636444334(1).jpg

  生猪价格的上涨离不开市场需求的增加,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在11月4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0月份生猪屠宰数量达到了3023万头,同比增长111%。如此大的需求数量除了因今年天气变冷较早、猪肉价格便宜消费者提前少量灌制腊肠外以及商务部鼓励消费者备或外,还有蔬菜价格高企后消费者购买意愿增加。

  随着后期蔬菜价格回落以及消费者需要消耗库存后,市场的需求将会回归正常,特别是近日生猪价格涨幅放缓,并且有养殖户还有较大体重的生猪并未出栏,主要是受降雪及零星的新冠疫情导致交通不便后并未出栏。加之市场有一些缺猪等消息及需求旺季对大猪的需求量大,在地方足够的情况下暂时也不会出现集中抛售的情况,但是如果交通恢复之后就可能导致屠宰场减量压价收猪的策略成功。

  不过养殖户也要有自己的打算,控制自己的成本方面的投入,毕竟现在玉米价格上涨后饲料成本再度上涨,而生猪在120公斤之后日增重会出现下降可采食量却是增加的,如果压栏时间较久的话很可能会面临着风险。建议养殖户还是在计算自己的成本投入得出相应利润后可以出售一些偏大的生猪,偏小的等待继续育肥后达到分批出栏,从而降低后期因成本增加等可能存在的亏损风险。


重要信号!猪企10月销售均价现企稳迹象,猪周期拐点渐行渐近?


  多家上市猪企发布10月份销售简报,生猪价格有企稳迹象。生猪养殖板块近期已累计一波涨幅,但猪周期拐点何时到来仍待观察。

  猪价现企稳迹象

  11月8日晚间,温氏股份(300498)销售简报显示,10月猪肉售价仍在下跌,但跌幅有所收窄。10月公司毛猪销售均价11.79元/公斤,环比下跌1.75%,同比下跌60.38%。相比之下,9月公司生猪销售环比跌幅达15.73%。

  温氏股份10月销售肉猪181.96万头,环比增长7.11%,同比增长141.71%;收入24.86亿元,环比增长3.15%,同比减少10.41%。

  类似情况的还有正邦科技(002157),其10月份销售均价10.66元/公斤,环比下跌9.10%,而9月份售价环比下降幅度为16.38%。正邦科技10月销售生猪128.23万头,环比下降6.81%,同比增长3.61%;销售收入14.34亿元,环比下降17.65%,同比下降67.51%。

  天邦股份(002124)10月份生猪销售价格已经出现反弹。10月份销售均价为12.56元/公斤,环比上涨6.13%,同比下降54.39%。公司10月份销售商品猪53.64万头,环比增长67.02%,销售收入7.9亿元,环比增长70.24%。

  价格反弹的还有牧原股份(002714),其10月份商品猪销售均价11.88元/公斤,环比上升3.39%。10月公司销售生猪525.8万头,销售收入71.01亿元。

  另据农村农业部监测,11月8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3.71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2.0%

  猪肉价格今年走势低迷,导致各家生猪企业业绩惨淡。在最近的三季报中,正邦科技第三季度营收132.92亿元,同比减少17.21%;净亏损61.97亿元。温氏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5.69亿元,同比下降16.01%,净亏损97.01亿元。牧原股份前三季度虽然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近六成。

  据开源证券研报,其选取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天康生物、唐人神、傲农生物、神农集团、东瑞股份、巨星农牧为代表,2021前三季度养猪企业实现收入2927.84亿元,同比增长20.43%,归母净利润亏损181.47亿元,同比下降138.80%。

  猪周期拐点何时到?

  随着猪价逐渐企稳,生猪板块已经悄悄开启一轮上涨。从9月初以来,Wind猪产业指数涨幅已近20%,牧原股份累计上涨36.8%,温氏股份累计上涨29.28%。

1.png

  不过,近期猪价回升趋势能否持续仍待进一步观察。10月20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孔亮公开表示,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不实质性调减产能,猪价低迷态势难以扭转,尤其是明年春节过后的消费淡季,猪价可能继续走低,并造成生猪养殖重度亏损。

  东兴期货研报指出,上周猪价继续上行,全国均价为17元/公斤,养殖端养殖利润回到盈亏平衡点附近,市场补栏情绪较前期有所好转,不过后期不确定性仍较大,整体补栏较为谨慎,仔猪和母猪价格小幅上涨。需求方面,部分地区对大肥猪需求更大,肥标价差进一步扩大,散户有压栏行为,出栏体重小幅增加,另外从北京上海地区的猪肉销售来看,销量仍维持在较好的水平,不过囤货行为或将需求前置,价格上涨后,关注需求能否维持比较好的水平,短期预计生猪现货价格或震荡偏强运行。

  中国银河证券认为,从需求端来看,四季度是年内需求高峰开启时间,包括腊肉制作需求、节假日消费需求等拉动,但实际恢复情况依旧需要事实验证。10月中旬开始我国生猪价格持续反弹,需求好转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生猪出栏均重下行等因素造成短期供给收缩,造成价格的短期显著反弹。基于历史数据判断,一次探底后,生猪价格会出现4个月左右的反弹走势,月度均价反弹幅度在40%上下。对于接下来的走势,或呈现震荡+小幅上涨行情。

  从投资角度看,华西证券指出,整体来看,虽然猪价在底部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生猪养殖股头均市值已回落至历史较低水平,板块迎来左侧布局窗口期。


从“高利润”到“重亏损”再到“强势反弹”猪市的“动荡年代”还未结束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大幅下跌而养殖成本持续走高,导致养殖亏损加重。受生猪价格持续大跌的影响,前三季度,养殖户处于一片“冰天雪地”的严寒之中,业内表示目前一头生猪养殖成本比常规年份增加约15%。非洲猪瘟防控、环保投入等都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压力。

  6月底以后猪价触底反弹给养殖户带来了短暂的希望,但随即就是9月份的暴跌,10月份以来猪价再次强势反弹,如今很多养殖户已经开始盈利,但整体行业尚未走出亏损,不过叠加四季度需求旺季的支撑,四季大家对于这波涨势预期是很高的。

  业内普遍性的认为,接下来随着冬季的到来,居民制作腊肉、香肠等消费旺季的开启将对猪肉价格产生一定提振,但同时,四季度也是生猪出栏旺季,所以猪肉价格即便有所上涨,涨得也不会太多,基本上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现在的涨幅还是可以以归咎为超跌之后的恢复性上涨。

  回望前三季度,从“高利润”到“重亏损”再到“强势反弹”,一路的颠沛流离,供需基本面变化却并不大,可见,猪市的“动荡年代”还未结束。


猪价止跌回升 还会大幅反弹吗?为什么官方建议多吃猪肉?


  一度跌到成本线以下的猪肉,价格终于回升了。

  根据中国养猪网最新信息,11月6日,全国外三元猪均价为17.08元/公斤,环比上涨60.68%;内三元猪均价为16.71元/公斤,环比上涨60.83%;土杂猪均价为16.32元/公斤,环比上涨63.20%。

  止跌回涨的势头事实上自10月就已开始,目前,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黑龙江省以外,其他所有地区都涨到了8元猪价以上。四川省、重庆市、浙江省三地直接上涨到9元猪价以上,直逼10元。

  猪价上涨出乎行业预料,因为按照以往“猪周期”的运行轨迹,当前背景下,猪肉价格依旧处于下行通道。那么,这一轮的猪肉价格上涨原因是什么?从我国生猪养殖的基本面看,接下来猪肉价格走势又将如何?

  农业农村部:供给充裕,基本面没有改变

  猪肉价格企稳,与今年国内的生猪生产恢复状况密切相关。

  近日农业农村部举行的今冬明春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情况发布会介绍,生猪生产到今年二季度已经完全恢复。今年6月份到9月份,全国出栏肥猪平均价格一路下降,降到了成本线以下。四季度进入猪肉消费旺季,市场价格有所回升,最近几天在震荡趋稳。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1月3日,全国活猪平均价格每公斤16.04元,略高于养殖成本线,养殖亏损情况有所缓解。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表示,根据分析,近期猪肉价格回升主要原因是消费拉动,市场供应相对宽松这个基本面并没有改变。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的生猪是2509万头,同比增长95.2%。10月份,屠宰生猪的数量就更多了,达到了3023万头,同比增长111%。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看,生猪养殖和屠宰量都在增加。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猪肉产量增长38%。生猪出栏达到49193万头,同比增长35.9%。生猪存栏43764万头,同比增长18.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459万头,增长16.7%,较6月份的4564万头下降105万头。

  从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来看,1-9月份累计同比增加60.7%,其中5月份开始屠宰量均高于1月份,6月份开始均在2100万头以上,8月份和9月份同比增幅均超过95%。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生猪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

  “生猪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比正常保有量多6%,预计到明年年初才能调整到合理的水平。”陈光华表示,希望大家多买猪肉、多吃猪肉,这样既能丰富老百姓的营养,又可以缓解养殖场户的经营困难。

  陈光华说,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生猪产能调控方案的要求,紧盯全国和各地的能繁母猪保有量变化情况,及时发布预警,落实分级调控责任,上下联动稳定生猪生产。

  同时,各地要保持用地、环保、贷款和保险等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特别要防止抽贷、断贷,对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养殖场户要给予帮扶。利用这个机会,建议广大养殖场户要有序安排生猪出栏,不要因为当前猪价有所回升而盲目压栏赌后市行情,更不要急于扩充产能,避免后期带来较大损失。

  专家:需求量增加带来短暂上涨

  从统计数据看,6月底和10月初,生猪和猪肉价格确有触底反弹且回升幅度较大。

  6月底猪价跌至13.76元/公斤后触底反弹,7月第4周反弹至15.93元/公斤后再次持续回落,10月第1周生猪和猪肉价格分别降至11.54元/公斤和21.05元/公斤的低位后开始反弹,10月第3周涨至13.40元/公斤,猪肉价格回升至22.58元/公斤,同比分别下跌57.7%和55.3%。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分析,本轮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猪价跌至低位后市场具有反弹需求。国庆后猪价跌至低位,部分地区跌至10元/公斤以下,在市场机制下猪价具有一定的反弹需求。

  二是冻猪肉收储提振。10月10日收储3万吨中央储备肉,同时多地也开始地方冻猪肉收储,对市场心理预期和猪价起到了明显的提振作用。

  三是猪价较低刺激消费回暖。北方猪肉消费增加明显,南方四川、湖北等地灌腊肠现象增多,市场大肥猪需求旺盛带动大猪价格高于标猪。9月底大猪存栏已经明显下降,导致大猪供应有限,大猪价格高于标猪1元/公斤上下,主要原因是腊肉制作提升了大猪的需求。

  四是猪价回暖再次带动养殖户压栏。受猪价加快上涨影响,养殖端看涨后期惜售情绪浓厚,生猪出栏积极性下降,导致短时间内市场供应收紧。

  朱增勇认为,两次猪价反弹共同点分别是猪价超跌、冻猪肉收储提振以及短期消费支撑和提振,不同点是国庆后消费提振空间高于6月底、大猪存栏比重明显下降,因此第二次猪价反弹速度和时间均高于上次,后期消费的短期变动将影响反弹时间和空间。

  价格或将再次下跌,做好生产管理应对

  实际上,目前国内生猪生产还处在惯性增加阶段。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3月份以来,全国规模猪场每个月新生仔猪数量都在3000万头以上,并持续增长。这些仔猪育肥6个月之后就可以出栏上市,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的一季度,上市的肥猪同比还会明显增长,生猪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还会持续。

  生猪产能惯性增加,四季度生猪出栏量预计创全年最高水平。

  根据统计数据,一至三季度生猪出栏量分别同比增加30.6%、38.6%和39.4%,预计四季度出栏量将高于前三季度的季度出栏量;一至三季度猪肉产量分别增加31.9%、40.2%和43.1%,全年猪肉产量预计在5400万吨以上。

  从猪肉进口来看,四季度预计月进口量维持在20万吨上下,全年猪肉进口或在360万吨左右。从猪肉供给量来看,一至三季度分别同比增加31%、36%和34%,四季度猪价仍然存在明显的供给压力。四季度新生仔猪供应量呈现高位仍将会保持一段时间,预计出栏量增长趋势将会延续到2022年上半年。

  此外,能繁母猪产能将会继续调整。

  从7月份开始能繁母猪存栏连续3个月下降,且环比降幅呈现增大趋势。7月份后备母猪转商品猪以及母猪淘汰量增多,淘汰的主要是三元杂母猪以及落后产能的二元母猪,三元杂母猪占能繁母猪存栏比重或已经降至10%-20%。

  分地域来看,北方地区母猪淘汰力度高于南方地区,东北地区淘汰力度较大,同时中小、散户高于规模养殖企业,规模养殖企业上半年仍处于产能释放阶段,在产能调减速度和规模上要小于散户和小型养殖户。

  一般情况下,亏损3个月以上后母猪淘汰力度会加大,预计四季度母猪淘汰率会增大,母猪存栏量仍有再降空间。

  因此,朱增勇判断,经历短暂上涨之后,到11月中旬后,猪肉价格还将出现一轮下跌。

  朱增勇建议,为防止生猪生产和供应出现大的起落,在抓好生猪产能调减的同时,养殖户应该在政府主管部门生产和市场监测信息引导下,加快淘汰低产母猪,提升能繁猪效率,保障高效母猪产能,做好生产管理,降低生产成本,顺势出栏肥猪。同时,冬季属于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较高的时期,应做好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疫病风险,保障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猪价大起大落 猪周期能“熨平”吗?


  当很多人调侃“终于实现吃肉自由”时,入行多年的广东养猪户胡耀荣(化名),意识到自己可能踏空了节奏。

  2019年底,因为非洲猪瘟和上一轮猪价大跌亏损,一度退出养猪行业的他,看到猪价快速上涨,决定再度投资养猪。没想到,猪还没出栏,猪价已经进入下跌通道。

  不止胡耀荣这样的散户,从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来看,以温氏、牧原、正邦、新希望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上市猪企,也面临类似的烦恼。

  与往年类似,探讨生猪养殖行业和猪价市场变动,一个绕不开的“主旋律”就是“猪周期”,它深刻影响并展现了行业、市场的供需规律及起伏涨跌。

  所不同的是,这一轮猪周期受到非洲猪瘟、环保限产政策、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猪价掀起了一轮幅度最大、高位维持时间最长的上涨。影响因素之复杂、产销缺口之大、涨跌速度之快,以至于行业内称其为“超级猪周期”。

  在初始阶段,随着行业门槛抬高,散户大量退场,规模养猪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大举扩张,业内一度判断,超级猪周期之后,养猪行业产业集中度、信息化程度、企业管理水平及监管部门调控水平等都有了明显提高,整个行业应对猪周期的能力将显著提高,“熨平”猪周期或许不再那么困难。

  但今年初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生猪养殖再次出现行业亏损,一度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龙头企业纷纷调整经营战略。

  为什么有钱、有技术、有管理、集中度明显提高的养猪行业,还是没能解决供求关系变化造成的行业大起大落?要怎样才能“熨平”困扰行业已久的猪周期?

  猪周期:养猪行业基本逻辑

  猪周期是生猪养殖行业最基本的市场规律和逻辑,生猪生产及价格相互影响,进而造成市场供求、价格周期性波动,影响行业盈利水平、猪肉价格及市场供应。

  具体来说,它的传导逻辑是:猪肉价格上涨→行业盈利水平上升→养殖户扩大产能→供给增加→猪肉价格下降→行业盈利水平下降甚至亏损→养殖户减少产能→猪肉供给减少→猪肉价格重新回升。

  如此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价格大涨大跌的猪周期。

  虽然都是市场供需波动,但与其他一些食品行业不同,猪是生物性资产,生产过程需要一个漫长周期,养殖户增加和减少供应,都不能立竿见影,价格下跌区间叠加疫病等因素,造成生猪产能过分下降,还会为下一轮猪价大涨埋下伏笔。

  以胡耀荣的生产节奏为例,从引进小猪作为后备母猪开始,10~11个月后,小猪长成有繁殖能力的母猪,4个月后仔猪出生,再经过10个月左右的育肥,才能有肥猪出栏。

  也就是说,从小猪到母猪,再生仔猪,最后育成肥猪上市,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即使是大型养殖企业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生猪从后备母猪补栏到育肥猪出栏,也需要大约14个月时间,依次经历能繁母猪、仔猪、断奶仔猪、小猪、中大猪等5个不同形态或环节。

  从生物学角度看,这是特定的自然生长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生猪市场当前决策产生的行动,能给市场和养殖户带来的结果滞后很远。市场意识到供给缺口时开始扩大生产,需要等到至少14个月之后才有收获。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胡耀荣会误判形势,在猪肉价格高点入场,等到肥猪出栏,市场早已由高点跌入了低谷。

  反过来看,当市场觉察到猪肉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之时,大大小小的养猪场里,还有大量的母猪在下仔,仔猪在断奶,小猪在长大……想要扭转产能过剩的态势,也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而且,由于我国养猪行业仍然以散户为主,集中度不够高,往往要等到全行业深度亏损时,猪企和养猪户才开始降低产能,生猪价格维持低位,生猪养殖行业大面积亏损也往往会维持较长时间。

  于是,一年赚、一年亏、一年平的“猪周期”不断上演,行业大起大落,难以健康发展,尤其是到了行业低潮期,甚至出现雏鹰农牧这样曾经的行业标杆企业倒在猪价上涨前夜的惨痛教训。

  被大涨大跌“打个措手不及”

  从猪周期的形成原理不难看出,猪价的波动主要在于供需的不均衡,而且从中国的生猪市场情况来看,需求端比较稳定,主要是供给端的波动。供给多了猪价下跌,供给少了猪价上升,“熨平”猪周期的难题,则是市场一直无法调整到供需长期较为均衡的状态。

  2019年开始,价格大幅上涨的这轮猪周期之所以被称为超级猪周期,则是因为市场周期性供求调整叠加非洲猪瘟等特殊因素,造成了产能的深度调整,以至于全行业出现了诸多破纪录的“前所未有”情况。

  市场感触最为明显的“前所未有”,无疑是产能降幅之深和价格涨幅之大。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这一轮猪周期产能低谷时,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同比减少了40%左右,2020年2月第4周猪肉价格最高点时达到每公斤59.64元,同比涨幅165%,并且打破历次猪周期的历史纪录,出现长达30个月的猪价上行周期。

  不过在当时,业界不少人士认为,经历这次超级猪周期的洗礼,行业已经变得不同,供求关系剧烈变化导致的猪肉价格暴涨暴跌可能会减少,某种程度上拥有了拉长猪周期,甚至“熨平”猪周期的能力。

  支撑这一观点的逻辑是,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行业需要长期与疫情共存。出于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需求,购置新设备、猪舍改造、清洗消杀等都需要增加投资,门槛提高和风险加大,养猪已经变成了一个重资产的行业。这种情况下,经营单个猪场的中小企业和散户,无法承担一旦遭遇非洲猪瘟,大概率收入为零的巨大损失,纷纷退出市场。

  与此同时,规模化、连锁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则凭借其资金、技术及分散布局的优势,在行业暴利期大举扩张。行业门槛和集中度大幅提高的前提下,养猪行业有望实现行业协会及监管部门通过数据检测对企业发出预警,进而起到调节猪肉供求关系的作用。

  言犹在耳,行情难料。行业却被猪价的突然下跌再次打了个措手不及。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开始,生猪价格连续下降,到6月末,全国集贸市场猪肉的零售价格是一公斤24.6元,比2020年2月份的历史最高价59.64元降了一半还多,养殖端利润不断下降,6月份养殖场户陷入了亏损,到今年9月,行业亏损面达到76.7%。

  止跌回升,但下行周期尚未结束

  不过,长达近9个月的持续降价之后,10月中旬以来,猪肉价格止跌回升,短短两三周价格上涨了30%以上。

  猪价掉头上涨,是否意味着这轮超级猪周期拐点来了?各种因素快速变化之下,最强猪周期的下行区间也跟着缩短了?

  行业内普遍持否定看法。

  一位大型企业高管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轮价格反弹主要是国家启动临时收储政策、市场短期供应变化叠加资本运作,事实上市场供过于求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不支持猪价大幅上涨,猪周期拐点还未到来。

  农业农村部的权威判断也与之类似。11月4日,在农业农村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表示,近期猪肉价格回升主要原因是消费拉动,市场供应相对宽松这个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的生猪是2509万头,同比增长95.2%。10月份,屠宰生猪的数量更多,达到了3023万头,同比增长111%。

  在养殖环节,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3月份以来,全国规模猪场每个月新生仔猪数量都在3000万头以上,并持续增长。这些仔猪育肥6个月之后就可以出栏上市,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上市的肥猪同比还会明显增长,生猪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陈光华认为,8月至9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比正常保有量多6%,预计到明年初才能调整到合理水平。

  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下称《方案》),其中提到,近几轮“猪周期”波动表明,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必须以稳固的基础产能作为支撑。能繁母猪是生猪生产的基础和市场供应的“总开关”,只要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保持在合理区间,仔猪生产就有保障,生猪市场供应和猪肉价格就能保持相对稳定。

  按照以往猪周期的惯例和生猪生产规律,每次猪肉下跌周期都会维持在24个月左右,较长一段时期内,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仍将维持高位,而此次猪肉价格下跌仅仅才进行了10个月,显然现在谈市场拐点还为时尚早。

  农业农村部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孔亮也提出,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上市肥猪同比还将明显增长,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不实质性调减产能,猪价低迷态势难以扭转。

  孔亮说,明年春节过后是猪肉消费淡季,猪价可能继续走低,并造成生猪养殖重度亏损。前述大型企业高管分析认为,此轮猪周期低点要持续到明年下半年。陈光华则表示,希望大家多买猪肉、多吃猪肉,这样既能丰富老百姓的营养,又可以缓解养殖场户的经营困难。

  全行业努力,逆周期调节正在展开

  生猪价格波动本身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表现,但是大起大落对行业发展、对群众生活、对稳定物价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人们熟知的那句话——猪贱伤农,猪贵伤民。

  多年来,尽量“熨平”猪周期,防止猪价大起大落,确保猪肉保供稳价,已经成为国家主管部门及整个行业上下的重大课题。

  从6月份开始,农业农村部针对生猪产能过剩的苗头,密集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有序安排生猪出栏。随后,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并在9月印发《方案》,努力稳定生猪生产秩序。

  7月份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结束增长势头,环比连续3个月减少。目前一些养殖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采取了“十头母猪淘汰一头低产母猪,一窝仔猪多淘汰一头弱仔,育肥猪提前十天出栏”等措施。

  10月下旬,继第一轮分两批收储了3.3万吨猪肉之后,第二轮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启动,有关部门表示将比第一轮持续时间更长、规模更大。专家认为,此举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助力养猪场户摆脱困境。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下一步,为推动生猪养殖加快走出困境,防止生猪生产和供应出现大的起落,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产能调控方案要求,落实地方分级调控责任,重点抓好生猪产能调减工作,加强生产和市场监测,及时发布产能过剩预警,鼓励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顺势出栏肥猪,使生猪产能尽快回到合理水平。同时,保持用地、环保、贷款和保险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不搞“急转弯”“翻烧饼”,防止损害基础生产能力,影响长期的市场稳定供应。

  “熨平”猪周期,企业同样在行动。

  从短期看,一是采取降低出栏体重以减少亏损的策略;二是部分生猪养殖企业通过参与衍生品套保,锁定利润。从中长期看,则是固本强基。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温氏股份、唐人神等大型企业都在进行战略调整。前述大型企业高管说,“像我们这样的大型企业曾经都以为市场足够大、只要有资金和技术扩大产能,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现在大家意识到,行业不确定性很多,只有降本增效、做好自己才是企业能够控制的。于是,相比前两年纷纷大举扩张,企业更加注重降本增效。”

  更长期的变化则是,不少养猪企业在拉长产业链,比如牧原股份、上海梅林、新希望等,都在建设自己的屠宰场和肉类加工厂,这样在价格下跌区间,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产业链加工,延缓猪肉上市时间,避开低价区间。

  与此同时,华统股份等下游肉制品企业也在向上游发展,希望借提高生猪供应的自给率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抵御畜禽供应不稳定的能力。

  规模化不是“最终解”,应及时开展反周期调节

  无论是生猪出栏量、存栏量变化,还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供需矛盾”仍是猪周期难题指向的共同答案,然而,周而复始、回环往复,养殖业为何一直没有跳出猪周期轮回?

  此前,有观点提出,规模化养殖,是“熨平”猪周期的有效策略。这次超级猪周期之中,生猪生产三年行动方案确立的目标任务提前完成,产业转型效果之好前所未有,一大批高水平的规模猪场快速崛起,一批中小养殖户改造提升步入规模养殖行列。2020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7.1%,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快于常年平均2个百分点的速度。

  不过,快速规模化过程中的生猪养殖行业,仍在经历着猪周期。问题出在哪里?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分析,规模化目前是一个“进行时”状态,远未达到可以“熨平”猪周期的水平。在他看来,家庭猪场的比例能够降到30%~50%,集团企业、上市公司或者头部集团企业能够占到30%~50%,基本上才能达到一个稳定状态。

  不过,他认为,规模化养殖并不是猪周期的“最终解”,这背后的逻辑是,规模化企业能够提供更稳定的产能支撑,可以减少因猪价涨跌大幅度投机行为的发生,从而使猪周期得到且仅仅是得到最大程度的平缓。

  以美国为例,它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猪肉生产国,规模化养殖比例较大,自2006年开始,美国猪肉市场超过60%的供给来自年存栏量5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但美国的猪价仍呈现周期波动,只是变动幅度缩窄,同时时间跨度被拉长,猪周期得到平缓,但猪周期依然存在。

  再看我国,2019~2020年,前十大养猪上市公司合计销售约4491万头、5496万头,分别约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8.26%、10.43%,离规模化养殖,特别是大型企业产能占主体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今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以保障猪肉基本自给为目标,建立预警及时、措施精准、响应高效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用5~10年时间,基本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市场周期性波动得到有效缓解,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认为,这波猪价快速下跌的原因,一是生猪产能恢复速度超出预期,二是猪肉消费恢复不及预期,三是行业集中压栏使得出栏活猪体重明显偏高。

  “应及时开展反周期调控,应对猪周期波动,为防止生猪产能过度恢复导致新一轮‘猪贱伤农’现象出现,需加强监测预警与形势研判。”王祖力说。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公司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我公司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我公司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