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1-10-21
来源:综合报道
国家收储稳预期猪价有望季节性回暖 期货大涨猪肉股持续走强
今年以来,生猪生产持续恢复,产能持续扩大,前三季度猪肉产量增长38%,猪肉价格坐上“滑梯”下降,目前已跌至历史低位附近,一些地区猪价甚至已跌破成本线。
不过,猪肉消费旺季预期增强叠加猪价跌破成本线存在反弹需求等因素,导致国庆节后生猪市场出现回暖迹象。10月11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触及涨停,为上市以来首次涨停。10月18日,中国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市场均价再度上涨,全国均价为13元/公斤。截止10月19日,猪肉价格最新报价为13.85元/公斤,较低点反弹超30%。
多项因素稳市场预期 生猪价格触底反弹
根据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8.0%。尤其是国庆节期间,全国的猪价屡现新低,养殖户的恐慌持续加剧。数据显示,截至10月8日,全国22省市生猪平均价10.78元/公斤;猪肉平均价18.40元/公斤。十一国庆节期间全国生猪均价维持下跌走势,截至10月8日,全国生猪均价已下破10.3元,部分地区已跌破10元大关。但国庆假期后半程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出现明显下降,北方局部地区出现降雪,叠加低价效应,猪肉消费量有所增加,猪肉价格国庆结束后开始反弹趋势。
此前,年内中央第二轮的冻猪肉收储启动。据商务部10月11日消息,为更好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用,维护猪肉市场平稳运行,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收储3万吨中央储备猪肉,并布局存储在12个省份,以稳定市场预期。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随着一些地区肉类腌制的需求持续增加,加上元旦、春节节日消费的提振作用,下阶段猪肉消费需求会有所增加。付凌晖同时表示,从未来发展看,当前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养殖在不断提高,这些规模化的企业,对于把握市场的变化以及防范和应对市场波动风险能力在提高。同时,面向生猪市场,国家调控的机制在不断完善,这些都有利于生猪生产的稳定。
目前,生猪养殖行业有望触底反弹,自繁自养生猪亏损600元/头,外购仔猪亏损716元/头,随着生猪价格的企稳反弹,生猪养殖亏损幅度大幅收窄。由于资金大量进入生猪养殖市场,生猪养殖规模化逐步增加,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加强,接下来随着生猪养殖的触底反弹,生猪行业的产量和产能将逐步企稳,但由于生猪的养殖周期较长,接下来的半年时间生猪的供求处于平衡略紧状态,生猪价格有望继续弱势上涨。
猪价有望季节性回暖 猪肉板块持续拉升
因猪价持续下行,今年以来生猪养殖产业链个股普遍超跌,顺鑫农业、双汇发展、东瑞股份等7股下跌20%以上,其中顺鑫农业累计下跌48.8%,股价接近腰斩。天康生物、牧原股份、天邦股份等8股最新滚动市盈率不足15倍。生猪养殖股头均市值已回落至历史较低水平,板块迎来左侧布局窗口期。
太平洋证券研报认为,四季度猪肉消费进入旺季,且二次收储启动,生猪市场供需关系边际趋紧,猪价存在反弹动能,有望向成本线靠拢。东兴证券研报也认为,随着中央+地方二轮收储的陆续开展,有望稳定市场信心,再叠加天气转凉猪肉消费进入旺季,后市猪价有望出现季节性回暖。另外,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一半猪产业个股获5家以上机构推荐,牧原股份获推荐家数最多,共22家,顺鑫农业、双汇发展、温氏股份机构关注度较高。
市场表现方面,10月1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交易量最大的生猪期货合约1月份涨8%。受生猪期货大涨影响,昨日生猪养殖产业个股普遍上涨。10月19日,猪肉板块再度拉升走强,领涨两市。截止午间,新五丰(600975.CN)、天康生物(002100.CN)、正邦科技(002157.CN)、金新农(002548.CN)、巨星农牧(603477.CN)、益生股份(002458.CN)封涨停板,天邦股份(002157.CN)涨逾9%触及涨停,双汇发展(000895.CN)、唐人神(002567.CN)涨逾7%,“猪茅”牧原股份(002714.CN)大涨超6%创近3个月新高,新希望(000876.CN)、立华股份(300761.CN)、温氏股份(300498.CN)等亦跟涨超6%。
这轮“猪周期”不一般 养猪的亏得“一塌糊涂”
尽管猪周期每隔几年就会重现,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此轮猪周期却大不相同,用“来势汹汹”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养猪的苦不堪言,全线告急;猪肉股股价大多腰斩。原因何在?政府与企业如何共度难关?这轮猪周期何时出现拐点。对此,金融投资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1
养猪大户自繁自养亏着卖
四川雅安生猪养殖户李春华说,8月中旬时,标猪有60头-70头,去年最多时有100多头。然后逐步卖出,但8月中旬以来价格一直不高,这几天虽有上涨,但力度有限。“昨天卖的生猪7元/斤,卖了6头,自繁自养的都是亏损卖的,今天早上邻居卖的生猪价格7.3元/斤。”
“房漏偏遭连夜雨。一方面是猪市‘走霉运’,另一方面,最近饲料涨价了,1包涨了1元。自繁自养的生猪价格要上8.5元/斤甚至9元才有可能保本。”李春华掩饰不住内心的焦虑之情。
“昨天把最后的6头标猪卖出后,目前只有小猪和母猪了,还有8头母猪。2019年最多的时候30头,从今年开始逐步淘汰母猪,现在小猪仔价格降低到十几元/头都没有人买,新生的小猪仔只能自己养起,走一步看一步。”李春华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
巴山牧业董事长张育贤表示,今年5月中旬以来猪价一路下跌,到6月中旬,生猪价格每斤已从年前最高的18元跌到了7元以下,对公司猪肉的销售影响也较大,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毛利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6%。
成都双龙猪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目前比较闲,用他的话来说,“这个猪生意没得做头,做得越多亏得越多。”
网友温鲜生称:我是养猪的,简单解释下,毛猪养殖成本6.80元,过去两年平均15元一斤(销售价格),一斤赚8.20元。今年开始,6.50元一斤(销售价格),一斤亏0.30元。
“我已经不养猪了!猪周期与我无关。”龙泉驿区柏合镇丁康养猪场董事长丁康称。
金融投资报记者分别致电成都宏富猪业有限公司、成都萍林养猪场、成都道荣养猪场、成都盛江养猪场,要么电话无人接听,要么称“早已关门”而拒绝采访。
事实上,受这轮猪周期影响的不仅是养猪的。成都崇州白头1000多平方米养殖场出租,年租金3.50万元;自贡荣县22亩养殖场,转让价30万元……但有价无市,“已经挂了好几个月了,但至今无人问津。”川猪网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2
前三季9只养猪股6只亏
10月20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孔亮称,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9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生猪同比增长60.9%,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95.2%。今年1月下旬开始,猪肉价格连续8个月回落,到10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的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21.03元,比今年1月份下降了60.8%,9月份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到76.7%。
金融投资报记者梳理9家养猪股业绩发现,6家亏损,3家盈利。去年前三季度盈利82.41亿元的温氏股份,今年前三季度或将亏损92.50亿元-97.50亿元,两者相差174.91亿元-179.91亿元,“这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看了这个数据的成都股民游先生感慨到。

注:1。除牧原股份数据来源于2021年三季报外,其余均来源于2021年三季度业绩预告;2。净利润均为折非前数据。
类似情形也出现在新希望。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盈利50.8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却将亏损59.95亿元-63.95亿元,两者相差110.80亿元-114.80亿元;天邦股份去年前三季度盈利28.2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却将亏损27亿元-29亿元,两者相差55.24亿元-57.24亿元。
虽然也有逆袭者,但也无法再现往日辉煌。如牧原股份今年前三季度盈利87.04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盈利209.89亿元比较,少赚122.85亿元;龙大肉食或将盈利3.13亿元-3.33亿元,同比少赚2.81亿元-3.01亿元;大北农或盈利1亿元-1.20亿元,同比少赚1.28亿元-0.48亿元。
由盈转亏的主要原因:一是供大于求。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出栏生猪4401.8万头,同比增长29.8%,其中,三季度出栏1473.1万头,同比增长26.6%。三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4350.4万头,同比增长15.5%,与二季度相比下降2.3%。前三季度猪肉产量334.1万吨,同比增长33.1%。
从上述几个数据来看,市场供应量还在增加,同时存量压力也不小,在这样的背景下,猪肉价格走低就是顺理成章之事。四川省畜牧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曾是生猪养殖行业黑马的牧原股份认为,这样的风险是整个生猪生产行业的系统风险,对任何一家生猪生产者来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风险,都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动物疫病。牧原股份认为,动物疫病是畜牧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特别是2018年8月份以来爆发的非洲猪瘟,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公司经营雪上加霜。
三是成本上升。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5月,全国猪粮比为6:838,6月为5:322,7月为5:402,8月为5:263。而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即猪粮比)在6:1的比例关系时,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9月份生猪销售算术平均价为11.91元/公斤,环比下降15.67%,各家猪企生猪售价均已显著低于养殖完全成本。
3
养猪股股价普遍被腰斩
尽管10月19日,A股养殖股集体爆发,其中,猪产业指数涨超6%,创出近8个月来最大涨幅。截至当日收盘,行业龙头老大牧原股份涨逾6%,温氏股份涨8%,正邦科技、新五丰、天康生物、金新农等多股涨停。
当天养猪股的人气,主要受“猪茅”牧原股份的影响,该股开盘后大幅拉升,十多分钟后涨幅就超过了4%,激发了资金对该板块的参与热情。另一个是新五丰。该股在开盘十多分钟后,突然直线拉升至涨停,彻底引爆猪肉板块,猪肉股纷纷拉升。
但好景不长,从10月20日的收盘价看,除了新希望微涨0.14%外,其余8股均有不同幅度下跌。不过,这样的股价表现放在当下一点也不奇怪。
金融投资报记者将9只猪肉股在2021年10月20日的收盘价,与2020年12月31日收盘价进行了比较后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即使“猪茅”牧原股份牧,也从去年末的77.10元下跌到现在的57.60元。
10月18日,牧原股份在回复调研人员称:“在目前的市场价格上,全行业都处在深度亏损中。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带来的全行业防疫成本上升,叠加玉米等原料大幅涨价,养殖成本普遍上升,导致目前行业亏损情况比上一轮的行业低谷期更为严重。”
4
“救市”行动正在展开
面对岌岌可危的生猪市场,今年7月9日,四川省出台了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从养殖、加工、市场、金融、财政、土地及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提出了一揽子切实措施,确保全年完成4000万头存栏任务和5800万头出栏调度目标。具体包括进一步做好猪肉收储准备,进一步鼓励企业开展猪肉产品加工,进一步夯实财政支撑,进一步稳定信贷支持,进一步提能力升保险保障等。
对此,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盛毅表示理解:猪肉是民生产品,政府通过各项调控措施以更好地保障市场稳定。在大数据和新兴的信息技术普及程度较高,以及已形成的较灵活有效的价格、流通、仓储机制下,用大数据刻画生猪养殖行业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匹配相关政策,有利于及时、精准调控,尽量减少猪价波动幅度和其对生猪生产造成的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已经有不少的企业也开始了行动。从短期看,一是采取降低出栏体重以减少亏损的策略;二是部分生猪养殖企业通过参与衍生品套保,锁定利润。
从中长期看,一是固本强基。温氏股份表示,公司继续提升存栏母猪质量,以满足公司肉猪养殖生产计划需求,并持续提高肉猪育肥环节饲料转化率和上市率。天邦股份也表示,公司着眼于生猪产业长期发展,加速淘汰更新低效母猪。
二是严防动物疫病。牧原股份提醒业内同时需要注意到非洲猪瘟,因为市场供求关系可以随着时间而逆转,而动物疫情则有可能采取存在。
5
市场走出低迷尚需时日
今后一个时期生猪行情走势会如何?生猪养殖是否持续亏损?
对此,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孔亮表示,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上市的肥猪同比还将明显增长,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不实质性调减产能,猪价低迷态势难以扭转,尤其是明年春节过后的消费淡季,猪价可能继续走低,并造成生猪养殖重度亏损。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处长李传军说,四季度虽然是猪肉的消费旺季,但同时也是生猪的出栏旺季。前三季度,四川生猪出栏量和三季度末存栏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因此猪肉价格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不会大幅涨价,也不会跌得比白菜还便宜,会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运行。
调研显示,近七成养殖户认为当前生产最大的困难是养殖成本过高。目前生猪养殖成本约1600-1800元/头,比常规年份增加约15%,据测算,9月自繁自养每头生猪已亏损300-500元,前期购买仔猪育肥则每头亏损800-1000元。
此外,由于当前对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的防控力度仍未减弱,随着天气转冷,一些疫病进入高发期。同时,环保要求更高,对畜禽污染治理关注更多,环保投入也给部分养殖户带来一定压力。
唐人神也对外发表了关于猪价走势的判断,“猪价预测难度较大。不过,生猪行业步入整体性亏损已有近5个月了,本轮猪周期由于饲料成本、防疫成本的提升,行业养殖综合成本大幅提升,导致行业的亏损幅度是大幅高于前几次猪周期底部的。目前,公司需要做的是练好内功,降本增效。”
尽管成都双龙猪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均对于何时出现“拐点”感到茫然,但人们总是希望市场向好的方向转变,雅安生猪养殖户李春华周围还有很多的农户们不愿意卖掉300-400斤的大猪,他们都在赌,希望今年冬至的时候,装香肠做腊肉的人多起来了,猪能够反弹得多一点,但愿他们如愿以偿!
前三季度生猪出栏近5亿头!猪肉价格平均下降28% 后续还降吗?官方回应
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毫不松懈抓紧抓实粮食生产,生猪产能加快释放,畜牧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农产品价格稳中有降。
生猪产能加快释放,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
前三季度, 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642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76万吨,增长22.4%。 猪肉产量大幅增长,牛羊禽肉产量稳定增长,禽蛋产量有所下降,牛奶产量较快增长。生猪产能加快释放,生猪出栏同比大幅增长。
前三季度,生猪出栏4919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5.9%,增速比上半年进一步加快1.5个百分点;猪肉产量3917万吨,增长38.0%。三季度末,生猪存栏43764万头,同比增长18.2%,比二季度末略降0.3%;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459万头,同比增长16.7%,比二季度末下降2.3%。
牛羊禽肉、牛奶产量增加,禽蛋产量略有减少。前三季度,全国牛肉产量46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7万吨,增长3.9%;羊肉产量341万吨,增加17万吨,增长5.3%;禽肉产量1702万吨,增加63万吨,增长3.8%;禽蛋产量2434万吨,减少59万吨,下降2.4%;牛奶产量2514万吨,增加186万吨,增长8.0%。
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农产品生产者价格由涨转降
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8.0%,由一季度上涨7.8%,二季度上涨0.1%转为下降。其中,农业产品价格上涨6.5%,涨幅比二季度回落4.8个百分点;林业产品价格上涨6.6%,涨幅扩大1.9个百分点;渔业产品价格上涨10.2%,涨幅回落7.1个百分点; 受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影响,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价格下降29.0%,降幅扩大13.4个百分点。
分品种看,三季度,谷物生产者价格同比上涨9.8%,涨幅比二季度回落10.2个百分点,其中玉米价格上涨21.0%,涨幅回落11.8个百分点;蔬菜价格下降1.8%;水果价格上涨4.8%;生猪价格下降55.5%,降幅比二季度扩大22.1个百分点。
猪肉价格还会继续下跌吗?
前三季度,食品价格下降1.6%,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4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30个百分点,主要是猪肉价格下降带动。随着生猪产能持续扩大,猪肉价格同比从去年10月份开始连续下降,今年前三季度猪肉价格平均下降28.0%,降幅比上半年扩大8.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66个百分点;在猪肉价格下降带动下,鸡肉和鸭肉价格也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分别下降6.5%和1.9%;其他食品中,淡水鱼、鸡蛋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分别上涨22.0%、11.6%和8.4%,鲜菜、鲜果和粮食等价格基本稳定。
在国家统计局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生猪生产持续恢复,产能持续扩大,相关价格出现了下降。总的来看,下阶段,随着一些地区肉类腌制的需求持续增加,加上元旦、春节节日消费的提振作用,猪肉消费需求会有所增加。同时,年内中央第二轮的冻猪肉收储即将启动,这些都有利于猪肉价格稳定。
他指出,从未来发展看,当前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养殖在不断提高。这些规模化的企业,对于把握市场的变化以及防范和应对市场波动风险能力在提高。同时,面向生猪市场,国家调控的机制在不断完善,这些都有利于生猪生产的稳定。
专访朱增勇:这轮超级“猪周期”有这些特点
今年以来,猪价大幅下挫,让整个养猪业措手不及,养猪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均大幅亏损。自2003年以来,中国养猪业经历了四个完整的“猪周期”,以及正在进行中的本轮“猪周期”。
10月18日,在2021第二届西南养猪大会暨楼房养猪高峰论坛上,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本轮“猪周期”由非洲猪瘟疫情引发,有着迥异于其它周期的特点。猪价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其对产业和市场稳定的影响,并非是周期性波动,而是猪价波动幅度,是否超过合理的范围。
第五轮“猪周期”的特点
自2003年以来的五个“猪周期”,分别是2003年6月-2006年5月、2006年6月-2009年6月、2009年6月-2014年4月、2014年5月-2018年5月和2018年6月份至今。
第五轮“猪周期”的猪价振幅更大,猪价高点也远高于前几轮周期。生猪疫情和环保禁养双因素叠加,造成生产下滑,引发价格剧烈上涨。2019年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38.9%,之前的最大降幅出现在2015年3月,为15.6%。
本轮“猪周期”自2020年9月开始进入下行周期。然而,高猪价一直维持到2021年二季度初才开始大幅下行。尽管当前猪价仍整体呈现下行态势,但受2021年两轮中央冻猪肉收储的影响,猪价又分别于6月底、10月7日后出现小幅反弹。
猪价一会涨,一会跌,让养猪业有些摸不着头脑。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五轮“猪周期”出现了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更为明显的投机心理。
朱增勇称,投机心理的养成,源于2019年8月之后,直至2021年二季度初,猪价都保持着较高水平。“在市场这么长时间较高盈利刺激下,很多养殖户都有投机心理。”
他说,对养猪业来说,政府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逐渐提升的,同时产业结构变动,监测样本也需要进行调整,而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自从2018年之后,规模养殖场样本数据比重逐渐提升,行业监测数据综合了散户、小型户和规模场,特别是2020年之后,扩大了规模场的统计范围,产能代表性显著提升,基本上能够反映行业趋势。
对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来说,经历了2021年上半年市场变动后认识到官方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和客观性。不过,养殖主体对猪价周期的理解也存在问题。
“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逻辑,经过这轮超级‘猪周期’之后,心态变得不平和,都想抓住猪价上涨的周期。然而真正做到的企业,恰恰是能够认清未来产业形势,有魄力去做事情的企业。以本轮猪价上涨为例,补栏扩产的最佳时间点应在2019年上半年,而当时猪价正处于成本线上下波动,南方地区正遭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朱增勇说。
带来哪些影响
在这一轮“猪周期”中,生猪产业的区域化、规模化特征也更显著。
朱增勇称,饲料和土地等资源禀赋优势、环保压力和非洲猪瘟分区防控等政策因素,带动生猪生产区域聚集特征更为明显。其中,西南和东北部地区的生猪养殖地位逐渐显现。
从疫情防控和产能调控的措施来看,在本轮“猪周期”中,政府也采取了跟以往不同的措施。比如,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从2019年在中南区开展试点到2021年5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制定《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首次设定了“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的调控目标。
朱增勇称,调控目标的设定,填补了从生产端进行逆周期调控的政策空白,以往的调控政策都是在猪价上涨的时候,推出的主要目的是刺激养殖户的积极性,但是养猪周期比较长,往往很难控制力度,在刺激生产的时候,很可能给下一轮产能过剩埋下隐患。
与此同时,每一轮“猪周期”中,猪肉进口量都会出现一个突破。在本轮“猪周期”中,猪肉进口量2020年达到439万吨。在2019年之前,猪肉进口量约占国内猪肉产量的4%以内,到2020年这一比重达到10.7%。随着国内外猪肉市场联动性的提升,猪肉进口贸易或将会延长未来猪周期时间。
猪肉价格连跌12个月 济南八大类商品“涨多降少”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公布2021年9月济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9月份,济南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1.4%,累计上涨1.2%。9月份,工业品价格同比上涨2.6%,涨幅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对CPI上涨的贡献率为63.2%;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9%,对CPI上涨的贡献率为58.1%。新黄河记者注意到,9月份济南猪肉价格同比下降53.8%,跌幅比上月扩大2.7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济南八大类商品与服务项目“涨多降少”
根据数据,分类别看,9月份济南CPI八大类商品与服务项目累计比、同比、环比均“涨多降少”。
其中,累计比呈“六涨二降”态势。交通通信上涨3.8%,居住上涨2.0%,衣着上涨1.8%,食品烟酒上涨1.1%,医疗保健上涨0.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1.7%,教育文化娱乐下降0.9%。
猪肉价格连续下跌12个月且同比“跌幅过半”
在食品价格方面,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公布的数据显示,济南食品价格9月份同比下降3.3%,跌幅扩大1.1个百分点,下拉CPI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随着猪肉产能恢复、供应释放,猪肉价格连续下降12个月且降幅持续扩大,同比“跌幅过半”。9月份济南猪肉价格同比下降53.8%,跌幅比上月扩大2.7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分月看,自上年9月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见顶后,济南猪肉价格连续下跌12个月,且连续10个月跌幅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鲜菜价格回升。北方持续多雨及冷空气天气活动频繁等现象,对鲜菜的生长、运输、储存均产生一定影响,部分鲜菜上市量减少、销售成本增加,导致鲜菜类价格总体回升,9月份济南市鲜菜类价格环比上涨7.2%。
淡水鱼价格高位回落,自2019年11月份以来,济南淡水鱼价格同比连续23个月上涨。今年以来,各月同比分别上涨8.5%、25.1%、28.2%、39.0%、65.9%、58.7%、54.4%、43.0%、39.0%,9月份济南淡水鱼价格涨幅环比回落3.7个百分点。预计随着国内水产养殖产能供给提升及沿海禁渔休渔结束,水产品大量上市,淡水鱼价格将高位企稳、涨幅逐步回落。
此外,鸡蛋、鸡肉价格上涨。9月份鸡蛋价格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9.6%;鸡肉价格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4.4%。
工业品价格对CPI同比上涨的贡献率为63.2%
9月份,济南市工业消费品类价格环比降转微升,略涨0.1%;同比上涨2.6%,涨幅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累计上涨1.2%,涨幅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类价格对CPI同比上涨的贡献率为63.2%,其中汽、柴油价格对CPI上涨的贡献率为44.1%。
成品油价格同比上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自5月20日以来一路上涨,目前已经稳定在80美元以上。受此影响,9月份国内成品油价格两次上调,9月份汽、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4%、0.5%,但同比分别上涨23.5%和26.1%,拉动济南CPI同比上涨0.6个百分点,对CPI上涨的贡献率为44.1%。
金、银饰品价格环比回升。受国际贵金属价格波动影响,9月份金、银饰品类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1%和3.9%,金饰品价格同比下降11.3%,银饰品价格同比上涨0.9%。
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预计,下一步,工业生产者价格向下游消费品市场传导的压力依然存在,随着猪肉价格逐步止跌回稳,济南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易涨难跌、上涨因素尤其是传导性因素值得持续关注。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