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2021年9月30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1-09-30
来源:综合报道



2021年9月30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9-29 2021-09-28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4 辽宁省 10.18 10.57 -0.38 -1.12
25 吉林省 10.07 10.45 -0.38 -1.43
23 黑龙江 10.19 10.53 -0.34 -1.09
华北
16 北京市 10.70 11.05 -0.35 -1.06
18 天津市 10.65 11.02 -0.37 -1.13
13 河北省 10.74 10.98 -0.24 -1.22
20 山西省 10.43 10.70 -0.27 -1.37
22 内蒙古 10.20 10.47 -0.27 -1.19

华东

5 福建省 11.65 11.66 -0.01 -1.63
2 浙江省 12.84 12.78 0.06 -1.05
8 江苏省 11.00 11.05 -0.04 -1.27
12 山东省 10.83 11.01 -0.18 -1.17
19 安徽省 10.58 10.57 0.01 -1.52
华中
10 江西省 10.88 10.96 -0.08 -1.60
11 湖北省 10.83 10.85 -0.02 -1.07
15 河南省 10.70 10.86 -0.16 -1.18
7 湖南省 11.36 11.68 -0.33 -0.86
华南
3 广东省 12.28 12.29 -0.01 -1.32
4 广西 11.73 11.95 -0.21 -1.36
1 海南省 14.56 15.12 -0.56 -1.01
西北
17 陕西省 10.66 10.93 -0.27 -1.35
21 甘肃省 10.40 10.47 -0.07 -1.63
27 新疆 9.55 9.68 -0.13 -1.20
西南
9 重庆市 10.94 11.01 -0.07 -1.10
6 四川省 11.50 11.55 -0.05 -1.04
26 云南省 9.71 9.76 -0.05 -1.29
14 贵州省 10.72 10.39 0.34 -0.79
全国
有1819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0.96 11.14 -0.18 -1.22

2021年9月30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9-29 2021-09-28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18 辽宁省 10.56 10.87 -0.32 -0.97
20 吉林省 10.48 10.77 -0.29 -0.75
22 黑龙江 10.28 10.56 -0.28 -0.99
华北
19 北京市 10.54 11.00 -0.46 -0.74
9 天津市 10.94 10.96 -0.02 -1.23
15 河北省 10.65 10.80 -0.14 -1.08
14 山西省 10.66 11.01 -0.34 -1.24

华东

6 福建省 11.32 11.65 -0.33 -1.44
1 浙江省 13.00 13.00 0.00 0.00
12 江苏省 10.85 10.93 -0.08 -1.07
16 山东省 10.63 10.86 -0.23 -1.04
13 安徽省 10.70 11.29 -0.59 -1.03
华中
8 江西省 10.96 11.05 -0.09 -1.14
17 湖北省 10.56 10.68 -0.12 -1.29
11 河南省 10.93 10.88 0.04 -0.79
3 湖南省 11.68 12.19 -0.51 -0.94
华南
2 广东省 11.95 12.35 -0.40 -0.99
4 广西 11.35 12.42 -1.07 -1.57
西北
7 陕西省 11.02 10.97 0.05 -0.98
21 甘肃省 10.47 10.59 -0.12 -0.97
24 新疆 9.40 9.44 -0.04 -1.05
西南
10 重庆市 10.93 11.01 -0.07 0.00
5 四川省 11.32 11.49 -0.17 -1.00
23 云南省 10.01 9.93 0.09 -1.04
全国
有277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0.88 11.07 -0.19 -0.96

2021年9月30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9-29 2021-09-28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15 辽宁省 10.23 10.32 -0.09 -0.77
12 吉林省 10.48 10.46 0.02 -0.52
21 黑龙江 10.02 10.26 -0.25 -1.13
华北
16 北京市 10.23 10.66 -0.43 -0.60
7 天津市 10.73 10.69 0.04 -0.57
20 河北省 10.15 10.38 -0.23 -1.21
13 山西省 10.44 10.65 -0.22 -1.14

华东

6 福建省 10.76 11.66 -0.90 -1.24
10 江苏省 10.53 10.46 0.07 -1.20
18 山东省 10.19 10.42 -0.23 -0.98
19 安徽省 10.17 10.59 -0.41 -1.29
华中
5 江西省 10.96 10.79 0.17 -0.84
14 湖北省 10.29 10.42 -0.13 -1.12
11 河南省 10.51 10.52 -0.01 -0.85
2 湖南省 11.49 11.78 -0.29 -0.59
华南
1 广东省 11.70 11.90 -0.20 -1.05
3 广西 11.17 11.82 -0.65 -1.35
西北
9 陕西省 10.58 10.69 -0.11 -1.35
17 甘肃省 10.20 10.25 -0.05 -1.20
23 新疆 8.93 9.09 -0.17 -1.07
西南
8 重庆市 10.72 10.55 0.17 0.00
4 四川省 11.04 11.18 -0.14 -0.82
22 云南省 9.82 9.61 0.21 -0.63
全国
有264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0.49 10.63 -0.14 -0.97

生猪价格为何持续低迷 农村生猪养殖路在何方?


 
  很多市民发现,今年猪肉价格相对便宜,“平价猪肉”已成了持续半年的热门话题。可在市民得到实惠的同时,部分养猪户却苦不堪言。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家养殖场和有关部门,背后的情况耐人寻味,值得深思。
 
  “平价猪肉”让养殖户有点慌
 
  近日,在七星农贸市场,记者发现,猪前腿肉的价格是26元每公斤,市民买肉的价格回到了每斤“10元”区。
 
  这样的价格,却让养猪户很无奈。潘林凤是阳朔县金宝乡长乐村委麦山自然村的脱贫户,有20多年养猪经验。前段时间,有人给她12元每公斤的生猪采购价,她苦笑拒绝。
 
  2019年,潘林凤一家依靠养猪脱贫,可今年的生猪价格却让她犯愁了。目前她养了近百头猪,她说养猪成本约为18元每公斤,如果按12元每公斤出售,一头150公斤的猪就要亏近1000元。据她了解,麦山村有5家养猪户,存栏近200头。他们都和她一样,面临生猪收购价过低的困局。
 
  在灵川县雄村,养殖户熊齐军和母亲一起养了40多头猪。他说,除了生猪的收购价格低,还因天气等原因今年死了不少猪,好在他给猪买了保险,“但2020年养猪挣的钱,今年基本亏完了”。
 
  阳朔县六生畜牧有限公司的李健向记者介绍,他的养殖场从2017年以来投资了5000多万元,年出栏量约3万头,目前存栏有1万多头。他表示,公司化的养殖成本约为16元每公斤,按照现在12元每公斤的收购价格,每头猪亏损约500元。此前公司已预判到价格下跌,但下跌的时间来得比预想的要早,只好将母猪养殖量减少50%。  据了解,桂林养猪户分为两大类:以“家庭式”为主的中小散养殖户,以规模化运营为主的养殖公司。据市农业部门统计,桂林每年的生猪出栏量中,由中小散养殖户养殖的生猪约占40%。而12元每公斤的生猪收购价,是从今年4月开始,已持续半年,对于广大中小散养殖户而言,今年亏本,已板上钉钉。
 
  生猪价格为何持续低迷
 
  相对前两年一路走高的肉价,今年持续半年低迷的生猪收购价,有些令人感到意外和不解。
 
  面对记者这些疑惑,桂林市农业农村局畜牧饲料科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生猪收购价走低,有多方面原因。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导致全国生猪出栏总体走低,从而让猪肉价格和生猪收购价“双双走高”。其后,随着全国生猪产能的快速恢复,尤其是桂林本地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突破200万头,已恢复到正常年份的生猪出栏率,“这是左右价格的重要因素”。
 
  另外,原本每年9月后,随着学生开学、中秋、国庆等时间节点的“刺激性”消费,猪肉的需求加大,肉价本应有所反弹,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反复,以及国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猪肉消费市场疲软,猪肉供大于求,这也影响到了价格。  更让养殖户担心的是,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生猪养殖的数量还在不断增长的话,生猪的价格还会继续走低。
 
  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桂林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包括正邦、温氏等都已暂缓了在部分县区继续投产的项目。
 
  “平价”背后也有人挣钱
 
  尽管中小散养殖户今年面临养猪亏钱,但也有人仍然可以挣钱。
 
  日前,记者来到灵川县大圩镇雄村,在距离村庄约4公里的山林里有一个养殖场,这是由雄村村委下辖的3个村民小组成立的“大熊种养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熊满保告诉记者,目前养殖场有3800多头猪。合作社和正大公司签订了协议,公司出猪苗、饲料等,合作社负责养殖。生猪养到大约250斤出栏时,公司给合作社每头猪250元的利润。因此,尽管现在猪价低迷,但合作社的农户仍能够得到预期的利润。
 
  合作社背靠的公司,则靠综合控制母猪繁育、饲料的成本,加上先进的管理模式、专业的设备,以及应对疫情的成熟经验,从而有能力应对多方面的挑战,消解价格走低的市场风险。
 
  的确,在该养殖场里,记者看到配有紫外线消毒设备、全方位摄像头,还有通风装置、自动化供暖供水设备,以及粪污处理和消毒设施等等。另外,合作农户还可将生猪养殖产生的有机肥用于种菜,产生其他效益。
 
  所以熊满保很有信心,只要把生产管理做好,合作社和农户仍可以得到稳定的收入。
 
  农民今后该如何养猪?
 
  阳朔县六生畜牧有限公司的李健最开始仅养了7头猪,如今已养殖上万头,从“小散户”成长为“大公司”,可以说成功转型了。
 
  李健认为,生猪养殖最好走“公司化”路子,一是要建立现代化、全封闭式的养殖场,合理有效防控疫情,降低生猪的非正常死亡率。二是引进专业设备,进行科学养殖、生态养殖,合理解决环保问题。三是抓好管理,确保生猪养殖的质量。
 
  其实,政府一直都鼓励养猪行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小散户在应对市场变化、养殖技术、资金投入、粪污处理等方面,都面临难点和痛点。相反,这却是公司化养殖的优势,小散户的相关“不足”,会导致小散户的逐步退出,从而加速规模化养殖的进程。
 
  熊满保也认为,农户自建的猪舍基础条件差,防疫手段没办法像规模化养殖场那样严格,比如规模化的养殖场一批猪出栏后都要清栏,但是小散户如果有母猪往往会一直养,没有彻底地清栏,遇上疫情或极端天气,生猪死亡率就很高。“村民成立合作社,参与‘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是今后小散养殖户的出路。”
 
  还有遇上生猪产能大的年头,公司化、规模化的养殖可以根据行情来增加或者减少养殖量,但小散户就很难作出很及时的调整。
 
  在熊满保看来,专业人士的带动对于小散养殖户的转型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和大公司合作,小散养殖户靠自己难以进行大投入。因此在一些村庄,就必须要有相关的带头人,带领村民组队发展。

生猪:国庆节日来临 终端需求是否会有起色?


  国庆节日即将来临,终端需求能否有起色?本文将从屠宰开工率、冻品库容比以及猪肉进口量三个指标进行分析。

  1.中秋节开工率涨幅甚小

  生猪均价与开工率呈现负相关关系。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截止到9月18日中秋节前,全国重点屠宰企业开工率为31.57%,达9月份开工率最高值,较月初仅提升6.41个百分点。中秋节后,需求回落,屠宰企业宰量迅速下滑,开工率随之下降,截止到9月23日,卓创资讯监测全国重点屠宰企业开工率为25.17%,较18日下滑6.4个百分点,回归节前低位水平。

  现阶段生猪价格降至截止到目前的全年最低点,但屠宰开工率未恢复至非瘟前水平,终端需求疲软依旧。

  2.冻品库存高位未释放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上半年冻品库存量持续增加,截止到目前,6月份库容比达年内峰值为33.25%,较年初1月份上涨24.87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年初市场对后市行情较为乐观,加之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业者逢低存货入库心理占据主导所致。

  但随生猪价格不断下探,看涨预期迟迟未兑现,业者入库数量逐渐减少,库容比下滑,截止到2021年8月底,卓创资讯监测重点屠宰企业平均冻品库容比为31.85%,但仍处于较高位。生猪价格仍处于不断探底阶段,个别企业为减少库存,主动减少屠宰量,下游冻转鲜比例增多,但整体冻品投放市场比例不大。

  3.进口猪肉量继续下滑

  生猪价格不断探底,国内猪肉供应量较为充足,加之进口及国产肉价差逐渐缩小,进口量环比不断降低。根据海关数据统计,8月份猪肉进口量为25.88万吨,2021年累计进口291.4万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民收入减少,消费较为保守,下游猪肉批发市场走货欠佳,引发国产肉冻品库存高位,进口贸易商资金链紧张等一系列现象。

  4.四季度终端需求或有好转

  10月份天气转凉,进入四季度传统的消费旺季,冬季腌腊灌肠提振,加之政策性收储托市效应,一定程度上抑制猪价过度下跌。猪肉价格降至低位,终端需求或缓慢恢复。但市场猪源较为充沛,同时后期冻品逐渐出库,需求端难敌供应端,生猪价格或仍存下滑空间,建议业者适时出栏,勿过分压栏。


李希荣:这轮猪价下跌要比以往长,猪企还想“挺一挺”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快速下跌,进入此轮猪周期的下行通道。尤其是6月以来,价格持续下跌已至行业性亏损,那么,造成这轮猪周期行情较短,走势剧变的原因在哪里?

  近日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表示,造成这轮猪周期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总的一条就是产能过剩。

  李希荣在回顾分析时表示,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现在局部地区已经跌破了5元/500克。价格下跌来得这么快,这么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相关的机构。

  他表示,2018年非洲猪瘟暴发之后,生猪价格大幅上升,出现了暴利的阶段,养猪行业进入全行业冲动,尤其是大企业,不仅冲动,而且是下手非常快,迅猛地扩张,再加上非常规的措施,商品猪拿来做种猪,因此,复产保供在很早的时间内就达到了。

  “我们产能恢复之快,出乎意料。特别是2019年、2020年扩产的企业迅速地达产,产能集中释放。同时,由于在暴利的阶段当中,很多企业采取了二次育肥育牛猪,就是体重大幅度增加,整个猪肉供应量增加了。”李希荣说。

  一家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此也表示,在前两年的生猪产能恢复过程中,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快速扩张,带动养殖户也迅速恢复和扩大生猪养殖,产能形成爆发式增长。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由于当时仔猪价格高,一头仔猪大概需要1500-1600元,造成大家都养大肥猪。以前一头出栏生猪在120千克左右,现在则养到了150-170千克,甚至有200千克的,现在单头体重相当于原来的1.5倍,也大幅增加了猪肉供应。

  四川省畜牧业协会会长兰明建表示,在暴利情况下,大量跨界资本也扎进来了。而且资本误判了形势,认为农户暂时歇业为永久退出。去年这个时候,业界对行情预判,有的认为是2-3年,有的认为将是3-5年,结果才1年多。

  在产能过剩的同时,消费却受到了抑制。李希荣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团体消费比如中小学生的消费受到影响,更重要的就是旅游业,特别是餐饮业受到很大冲击,还有就是消费观念的更新,以前的猪肉依赖性强的消费主体更加注重养生,新生代则对猪肉消费下降。

  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了猪价的走势,今年以来,猪价开始持续下跌。兰明建表示,“今年1月开始下跌,但是并没有亏损,6月之后才开始亏损,这引起大家的重视。”

  全国养猪第一大省四川省的生猪价格下跌已经持续3个多月了。据四川省价格监测局监测,上周(9月23日)四川省均价715元/50千克,较前周下降10元/50千克,全省平均猪粮比为4.58:1,较前周下降0.05个点;平均猪料比为3.71:1,较前周下降0.05个点。

  为了应对猪价下跌,四川省已经于9月10日进入最近刚制定的生猪调控预案规定的过度下跌情形的一级预警区域和级别。政府采取了收储等措施,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企稳的迹象。

  李希荣说:“我觉得这一轮价格下跌的持续时间要比过去的猪周期肯定要长。这是因为,现在大企业、中小企业,甚至一般的养殖场,都有个一致的判断和做法,就是挺。因为上一轮赚了钱了,有资本来挺一挺,那么大家如果都挺的话,肯定时间要长。”

  “所以,到底是什么时候能够触底,什么时候出现反弹,很难判断。这个价格低迷的持续时间可能要长,因为产能还在不断地释放,甚至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企业还在扩张。”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要求从生产环节着手,建立以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为目标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划定产能保障底线,完善和强化调控政策措施,有效应对生猪市场波动日益复杂的新挑战、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方案要求,“十四五”期间,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

  各省份能繁母猪保有量的确定方式是以《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20—2021年生猪稳产保供任务目标的通知》中各省份2021年生猪存栏目标的10%为基础,结合各地生产实际,确定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以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的90%为标准,确定最低保有量。

  按照生猪产能调控要求,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域,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对于生猪规模养殖产能,农业农村部将对全国现有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户)进行全数备案,根据2021年6月全国生猪规模养殖场监测系统备案规模猪场(户)数量,结合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趋势,确定全国及各省份规模猪场(户)保有量。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