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2021年8月19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1-08-19
来源:综合报道



国家发改委: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孟玮17日表示,7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合计挂牌收储5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稳定市场预期。目前,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的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生猪价格出现明显反弹。

  孟玮表示,目前,生猪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猪粮比价也在短暂跌破5:1之后迅速回升,8月9日至15日已回升至5.71:1。虽然前期生猪价格下降对养殖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国内生猪产能总体恢复势头良好。

  据监测,截至7月底,全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31.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24.5%,已经恢复至正常年份水平。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消费趋旺,生猪养殖利润可能逐步回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养殖场和养殖户的积极性。

  孟玮透露,后续,国家发改委将持续跟踪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变化与猪肉价格走势,及时预警提醒,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按照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加强市场调节,防止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起大落。(完)


屠宰大户都已自顾不暇 养猪大户为何急着增加屠宰产能


  屠宰大户双汇发展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养猪大户牧原股份却在此时决定募资近百亿元以扩大屠宰产能。一边是屠宰大户遭遇营收困境,另一边是养猪大户强势来袭,在“猪周期”的下半场,屠宰还是门好生意吗?

  屠宰大户遇营收困境

  屠宰行业的龙头双汇发展今年上半年交出了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下降的成绩单:实现营收348.42亿元,同比下降4.14%;净利润为25.37亿元,同比下降16.57%。

  对此,双汇发展称,收入下降主要是受本期猪价、肉价下降较大的影响,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2020年冻品盈利基数较高、本期由于中外价差收窄,导致进口肉盈利下降、员工及市场费用的投入增加等。

  但是,生猪价格下行,屠宰及肉制品加工本应能以更低的成本收购生猪、再加工肉制品获得高利润。为何从龙头老大的成绩单来看,屠宰业务依然难做?一位肉制品地区加工商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因生猪价格下降明显,屠宰业务的利润确实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但是,前期市场积压了大量超重的肥猪,屠宰企业根本消化不完,产能有些过剩了,销售端的压力也较大。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郭刚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今年4月份开始,随着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跌,开工率本应快速上升,但部分规模屠宰企业赌后市行情,分割入库比例增加,减缓了开工率的上升速度。生猪价格持续超跌,5月末6月初时跌破自繁自养成本线。市场肥猪存栏量仍居高不下,屠宰企业的鲜销受冻品和肥白条肉量大、价格高的冲击,鲜销压力较大,所以会调低负荷以规避风险。

  另外,有业内人士表示,双汇发展的业绩上不去更多是因为产能利用率不高。一位上市猪企的肉制品加工业务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双汇发展是屠宰行业的龙头,但是其产能的利用率也没有超过60%,其他屠宰企业就更低了。对企业来说,产能利用率不高一般是两个原因,要么是上游的猪不够、产能空缺;要么是下游卖得不好、产能过剩。虽然生猪价格继续走低,但是市场上是不缺猪的,屠宰企业已经积压了一部分生猪,后期完全依靠消费端,赚钱是非常不容易的。

  养猪大户强势加码屠宰产能

  近日,牧原股份发布公告,拟募资不超过95.50亿元扩大生猪养殖建设项目和生猪屠宰项目。其中88.7亿元用于新增23个生猪养殖基地,新增养殖规模677万头;拟投资22.87亿元用于新建4个生猪屠宰项目,合计屠宰能力1300万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下半年的猪肉供应或会比今年上半年还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受生猪产能恢复的影响,上半年猪肉产量为2715万吨,同比增长35.9%,全年猪肉总产量有望突破5000万吨。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前,我国猪肉的消费量曾达到5407万吨。而在2019年,猪肉的消费量仅为3793.70万吨。以此计算,再加上我国每年进口的猪肉量,今年的猪肉供应是非常充足的。

  此种情况下,牧原股份的扩产似乎有些激进。据悉,其扩产主要针对屠宰产能。中国商报记者查询历年公告发现,截至目前,牧原股份投产屠宰产能合计为400万头/年。牧原股份的生猪产能此前已超过6000万头,仅本次新增的超过670万头的生猪产能就足以配套其屠宰业务。

  但是,牧原股份董事会秘书、首席战略官秦军表示,牧原股份之所以向下游屠宰行业进行规划布局,一方面是响应国家从“调猪”到“调肉”政策的转变,另一方面是考虑中原等地区属于生猪调出大区,屠宰产能不足,尤其是先进产能很稀缺。截至目前,公司已投产河南省内乡县、正阳县两个屠宰场,设计产能合计为400万吨,预计到今年年底公司运营中的屠宰产能会超过2000万头。

  屠宰是门好生意吗?

  生猪价格一跌再跌已成行业的心病,因此扩充边界正在成为业内的流行做法。

  据牧原股份的说法,此次扩张或正是为了应对生猪价格下跌影响。秦军表示,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可能会相较于上半年小幅上升,但是仍需保持谨慎;明年生猪价格的平均水平大概率比今年更低,预计明年上半年出现低点的可能性较大,生猪价格下跌对今年和明年的利润均有一定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产能上的扩张,牧原股份也打算增加品类。牧原股份在对投资者的回复中表示,现阶段公司屠宰厂销售的产品以白条、分割产品为主。考虑到新零售的需求与市场环境,未来其有计划增加精分割流程,针对性销售非标准化分割品。未来牧原股份在肉制品方面也会更加开放,采用多种方式扩充产能,同时积极拓展多种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屠宰大户也在积极扩展肉制品加工业务。双汇发展表示,公司将围绕家庭消费,从高端、西式产品入手,开发低脂、低钠等产品,对标健身等特殊消费人群。同时关注用于火锅食材的速冻食品如丸子、小酥肉等产品,以及现下火热的预制菜,也将开发红烧肉、梅菜扣肉等家庭产品。

  一位上市猪企的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商报记者坦言,养猪企业发展屠宰加工业务可以与养殖环节的生猪价格波动形成对冲,适度缓解了猪价下行给公司造成的整体影响。但是,短期内投入屠宰业务或也难以看得见利润。相关政策的出台也使屠宰行业在上游收购和下游销售环节面临着隐性的双重价格限制。时而发生的畜、禽疫情也会给该行业造成不利影响。此外,人力成本的逐渐升高也进一步挤压了该行业的利润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双汇发展面临的营收困境或是屠宰行业的一个缩影。郭刚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今年二季度由于猪价持续下跌,屠宰企业出现阶段性亏损。限于冻品库存压力,屠宰企业的鲜销率一直维持83%以上。目前对于国内屠宰企业鲜销最大的利空因素主要是三点。一是市场冻品库存和肥白条的冲击;二是进口冻品的冲击;三是下游消费提升缓慢。在三重利空因素的制约下,屠宰企业鲜销率是否能保持高位还是一个未知数。


猪肉价格是否从“跌跌不休”再度高企?官方回应


  本轮猪肉价格下跌会否导致大量养殖户弃养从而降低供给,让未来价格再度高企?对此,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7日回应,虽然前期生猪价格下降对养殖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国内生猪产能总体恢复势头良好,已经恢复至正常年份水平。

  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合计挂牌收储5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稳定市场预期。这些政策措施,有效遏制了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的势头,生猪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目前,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猪粮比价也在短暂跌破5:1之后迅速回升,8月9日至15日已回升至5.71:1。

  “虽然前期生猪价格下降对养殖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国内生猪产能总体恢复势头良好。”孟玮说,据监测,截至7月底,全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31.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24.5%,已经恢复至正常年份水平。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消费趋旺,生猪养殖利润可能逐步回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养殖场和养殖户的积极性。

  据悉,后续,国家发改委将持续跟踪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变化与猪肉价格走势,及时预警提醒,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按照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加强市场调节,防止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起大落。


发改委:随着消费趋旺,生猪养殖利润可能逐步回升


  商务部17日公布数据显示,据商务部监测,上周(8月9日至15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同)上涨0.1%,肉类价格略有波动,其中猪肉批发价格每公斤20.33元,下降1.1%,羊肉批发价格持平,牛肉批发价格上涨0.2%。

  结束21个月的增长,7月能繁母猪存栏量首次下降

  8月1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称,受到生猪价格下降影响,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5%,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增长,养殖结构趋于优化。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表示,7月份生猪存栏量还在惯性增长,但是增幅连续5个月收窄。7月份环比增幅是0.8%,但是能繁母猪存栏量7月份环比下降了0.5%,这是连续21个月增长之后首次出现下降。

  目前生猪生产已完全恢复,6月末全国生猪存栏量4.39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9.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4564万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102.1%。供应增加、猪价回落,目前全国生猪价格比本轮“猪周期”最高价下降了50%以上。养殖利润持续收窄,不少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优化猪群结构。在市场的作用下,大家开始调整生产节奏,开始以质换量,加快调减低产母猪,从母猪存栏结构看,留的都是高产母猪。

  发改委:随着消费趋旺,生猪养殖利润可能逐步回升

  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8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针对猪肉价格方面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消费趋旺,生猪养殖利润可能逐步回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养殖场和养殖户的积极性。

  孟玮称,7月份以来,为应对生猪和猪肉价格过快下跌,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合计挂牌收储5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稳定市场预期。这些政策措施,有效遏制了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的势头,生猪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目前,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猪粮比价也在短暂跌破5:1之后迅速回升,8月9日至15日已回升至5.71:1。

  孟玮指出,虽然前期生猪价格下降对养殖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国内生猪产能总体恢复势头良好。据监测,截至7月底,全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31.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24.5%,已经恢复至正常年份水平。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消费趋旺,生猪养殖利润可能逐步回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养殖场和养殖户的积极性。

  孟玮表示,后续,国家发改委将持续跟踪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变化与猪肉价格走势,及时预警提醒,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按照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加强市场调节,防止生猪和猪肉价格大起大落。


青海生猪价格不断探底 专家建议需避免跳入“猪周期”陷阱


  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农村调查处 17日对外发布,今年上半年,青海生猪价格不断探底,为此专家建议需避免跳入“猪周期”陷阱。

  据介绍,在2020年国务院恢复生猪生产强政策的指导下,青海全省生猪产能快速恢复,2021年上半年生猪存栏基本恢复到2017年的八成以上,生猪出栏的大幅增长带来市场供需新的矛盾。今年以来,生猪价格逐渐回落,养殖收益出现亏损,防止“价贱伤农”再次跳入“猪周期”陷阱则成为下一阶段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青海全省生猪存栏71.78万头,同比增长56.5%,二季度末环比增长5.3%。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10.36万头,同比增长50.5%,环比增长3.6%。

  2018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及环保因素影响,青海省生猪存栏不断探底,2019年达到历史低点,2020年在恢复生猪产能政策引导下,生猪存栏与能繁殖母猪存栏逐渐恢复,同步增长,同比增幅在2020年末达到最高点,分别为108.0%和140.6%。2021年起,由于上年基数的不断提高和市场供给的不断增加,同比增速开始回落,二季度末,生猪和能繁殖母猪存栏同比增速分别较上个季度回落5.8个百分点和27.8个百分点,同时,6月底母畜比例也较5月末下降0.23个百分点,预计后期生猪及能繁殖母畜存栏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同时,2020年,青海全省生猪存栏虽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受养殖规律及年初生猪存栏较低双重限制,2020年生猪出栏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全年各季度同比降幅均保持在50%左右,自2021年一季度起,生猪出栏同比由负转正,一季度出栏18.1万头,同比增长7.4%,上半年累计出栏27.75万头,同比增长12.8%,增幅进一步扩大,但相比于存栏的增幅,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出栏规律,预计下半年出栏增幅将进一步扩大。

  此外,经过一年的产能恢复,全国生猪市场集中进入到释放产能阶段,市场猪肉供应充足,逐渐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虽然青海生猪出栏同比有较大增幅,但生猪养殖总体数量少,市场份额小的特点决定了省内生猪市场几乎没有自主定价权,受全国价格波动影响,二季度生猪出栏价格大幅下跌,活猪平均出栏价格为18.87元/公斤,同比下跌39.8%,环比下跌44.6%,跌至近3年的最低价,价格的下跌一方面反映了生猪产能的不断恢复和市场供给的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矛盾。据调查,部分上年末购进仔猪的养殖户已出现亏损情况,亏损在200-1000元/头不等,加之受到省外低价生猪调入的冲击影响,省内销路受阻,只能以更低的价格出售,进一步加剧了亏损情况的发生。

  “自2020年开展此项调研以来发现,养殖成本过高一直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对37户生猪养殖户的调研了解,当前除去购买仔畜和折旧等成本,饲养一头生猪的平均成本约为1511元/头,其中饲料成本占比近九成,若加上购买仔畜的成本,以仔猪育肥为主的养殖户的养殖成本约为2623元/头,当前出售一头肥猪将平均亏损约430元,由于青海高寒的特殊地理环境,生猪生长较为缓慢,养殖成本相对较高,饲料成本的不断上涨,将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扩大亏损面。”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总统计师孙胜涛分析说,近期生猪价格的大幅下跌让养殖户变得更加保守谨慎,大部分人更倾向于保持现有规模观望后市发展。生猪价格的大幅下跌从长期来看会影响生猪养殖的积极性,一旦很多养殖主体退出养殖,生猪供应不足之后,猪肉价格又会上涨,从而重复性出现“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目前青海生猪养殖结构仍然是以小型散养户为主,而小型散养户又普遍存在盲目跟风的特点,价高时一哄而上,价低时一哄而散,剧烈的价格波动以及市场信心的不足作用到散养户后,将会放大影响,给青海生猪养殖行业带来剧烈冲击。

  孙胜涛表示,青海虽是生猪养殖小省,但仍要积极启动猪肉收储工作,保护本地养殖企业,提振养殖市场信心,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干预,避免肉价的大起大落而导致的伤害养殖户和伤害消费者的情况发生,促进市场良性发展,才能达到稳定猪价和肉价的目的。(完)


临河猪肉重回“10元+”?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短短两年间,猪肉价格从十几元一斤涨到二三十元一斤,如今又回落到十多元一斤,变化实在太快了。8月15日~16日,记者到临河的超市、肉店、便民市场转了转,实地了解猪肉价格。

  【记者调查】

  猪肉价格起起落落后 价格趋于平稳

  01.便民市场:涨涨跌跌,最近降价后价格平稳

  听说前段时间猪肉价格上涨了,这几天又是个什么价格呢?

  在巴运车站便民市场,高七肉店老板吴新兵告诉记者:“现在五花肉的价格是12元/斤,精肉、猪排都是卖19元/斤,上个月每斤涨了2到3元,但只涨了五六天,这几天猪五花肉又降下来了。去年猪五花肉涨到了26元/斤,精肉、猪排涨到了32元/斤,从今年4月份开始,猪肉的价格一直往下降,降到了现在这个价格。猪肉贵的时候,我一天只能卖三百多斤猪肉,现在一天能卖六七百斤猪肉。”

  “我怎么也没想到,今年猪肉价格还会跌到十来块钱一斤,所以我今天就多买点,冻在冰柜里慢慢吃。”一位正在买猪五花肉的老年人说。

  02.超市:猪肉降价了,买肉的人多了

  在华联超市,各种新鲜猪肉有序摆放在销售柜台上,多位市民正在选购猪肉。

  华联超市的店长胡根录说:“超市里销售的猪肉都是来自正规屠宰场,现在每天的进货量都是根据销量来定的。现在,猪五花肉13.5元/斤,精肉、猪排18.8元/斤。猪肉的价格是从今年4月份开始跌价的,一路下跌,上个月猪肉每斤刚涨了1块钱,现在又降下来了,猪肉便宜了,买猪肉的人就多了,销量上涨了20% 。”

  03.肉店:养猪的多了 猪肉自然下降

  临河富强路的一些肉店,因为猪肉降价了,买肉的市民多了起来。王一刀肉店的老板王欢说:“现在猪五花肉11元/斤,猪排、精肉都是18元/斤。猪肉最贵时,一天只能卖四五百斤,现在一天能卖一千五百多斤。前几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很多人看见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盲目养猪,结果猪养的多了,猪肉的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

  04.养猪户:养一头毛猪每斤亏损一块多

  临河干召庙永丰一组的养猪户马兵说:“现在毛猪的销售价格为7元/斤,我们的养殖成本是8.5元/斤左右。我家的猪都是自繁自养的,按现在的肉价,养一头300斤的肉猪,一头就得赔500~600元,养一头500多斤的肉猪,就得赔2000元左右。去年行情好的时候,养一头毛猪能赚2000元左右。预计今年春节时,猪肉消费有所回升,价格也会略涨点。”

  部门:猪肉价格下降是有原因的

  记者从巴彦淖尔市农牧局了解到,截至7月底,巴彦淖尔全市生猪存栏45.5万头,同比增加34.71%;生猪出栏20.37万头,同比增加3.57%;猪肉集市价格23元/公斤,同比跌53.47%,环比涨17.53%。

  说起今年的猪肉价格,巴彦淖尔市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家、自治区出台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提升生猪产能,到2021年生猪产能恢复,这也是猪肉价格回落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夏季肉类消费进入淡季,市场消费量下降,猪肉价格就降下来了。

  记者从巴彦淖尔市商务局了解到,根据商务部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系统监测,7月31日到8月6日,巴彦淖尔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没有异常波动。精瘦肉零售价39.8元/公斤,羊腿肉零售价70元/公斤,牛腿肉零售价50元/公斤,价格均与上周持平。我市肉类需求基本以牛羊肉为主,预计后期将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上周,精瘦肉零售价37.6元/公斤,价格略有下降。随着天气的变化,7月下旬温度持续升高,猪肉开始进入消费淡季。预计后期,立秋后天气凉爽,肉类价格将会小幅波动。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