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8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1-08-18
来源:综合报道
出栏一头肥猪,亏43元!价格腰斩,销量一直下降
农业农村部今天(8月17日)发布,受到生猪价格下降影响,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5%,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增长,养殖结构趋于优化。
农业农村部: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结束21个月增长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 辛国昌:我们监测,7月份生猪存栏量还在惯性增长,但是增幅连续5个月收窄。7月份环比增长0.8%,但能繁母猪存栏量7月份环比下降了0.5%,这是连续21个月增长之后首次出现下降。
辛国昌表示,目前生猪生产已完全恢复,6月末全国生猪存栏量4.39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9.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4564万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102.1%。供应增加、猪价回落,目前全国生猪价格比本轮“猪周期”最高价下降了50%以上。养殖利润持续收窄,不少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优化猪群结构。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 辛国昌:在市场的作用下,大家开始调整生产节奏,以质换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从母猪存栏结构看,留下的都是高产母猪。
7月全国生猪价格反弹后趋稳 养殖亏损有所减轻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7月份以来全国生猪价格反弹后低位震荡,养殖亏损程度较上月有所减轻,但短期内养猪业扭亏难度较大。
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这家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当地生猪出栏价格一直处于下滑当中,从一月份的每公斤36元下降到六月份的16元,再加上饲料成本上升和强降雨影响,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某养殖企业负责人 薛廷铎 :我们改变产能布局,淘汰一部分低产的母猪,节约饲料成本,目前经营略有好转。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曹永正:我们利用已经建立的益农信息社网络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生产资料,市场行情等相关信息,为全县生猪生产业主提供服务。
据介绍,进入7月份以后,当地生猪价格快速回涨两周,涨幅10%以上,之后价格逐步趋稳,目前亏损有所减轻,养殖水平处在盈亏平衡点附近。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7月第二周,全国生猪价格为每公斤15.9元,两周共上涨2.14元,涨幅15.6%,但同比仍下跌54%,7月第三周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整体在15.5元至15.9元之间波动,略低于16元左右的全国生猪平均出栏成本。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 辛国昌 :7月份平均出栏一头肥猪亏损43块钱,但比6月份减亏86块钱,亏损面也缩小了。7月份养猪场的亏损面是49%,比6月份缩小了12.9个百分点。
北京:需求不旺 猪肉销量和价格双降
按照常年规律,每年立秋之后开始进入猪肉消费旺季,价格也会逐渐回升,但是今年的情况有些不同。
记者走访北京猪肉市场了解到,八月初、特别是立秋节气前两天,由于受到北方地区居民“贴秋膘”需求的拉动,猪肉消费上升、价格上涨。但是立秋节气过后,拉动需求的因素明显减弱,猪肉价格呈现连续下行态势,上市量和价格逐日下降。以北京新发地市场为例,8月13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每公斤17.5元,较8月6日下降12.5%。
北京消费者:还可以吧,价格没涨。
北京消费者:脊骨、后臀尖,还有这猪小脊,价格没涨。
北京某猪肉销售门店工作人员 杨海鹏:卖得少一点,价格比立秋之前还降了一点,一斤大概降了一两块钱。
据介绍,近期部分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病例,各地普遍强化了防控措施,出行、聚会大幅减少,猪肉消费也受到一定影响,造成猪肉消费旺季不旺,价格不涨。另外,目前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常年同期的水平,猪肉供应增加。
北京某肉类食品公司副总经理 孙铁新 :目前每天向北京市场供应7000多头,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头以上,基本上恢复到了一个正常水平。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8月第二周,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为每公斤25.66元,比三周前下降了0.68元。
饲料产量增长1.9%!仔猪价格降幅达56%!你要补栏?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今日发布《2021年7月份全国饲料生产形势》一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7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556万吨,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13.1%;分类来看7月饲料产量除肉禽、反刍及少量的宠物饲料产量下降外,其他的生猪、蛋禽、水产及其他饲料产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具体详情如下表显示:
从上表显示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肉禽饲料产量793万吨,环比下降1.8%,同比下降2.2%,主要是7月肉禽存栏量偏低,猪肉价格下降后替代优势减弱,加上处于一年中较热的时节肉禽歇伏及高温高湿天气不便于饲料的保存等原因对饲料的需求量下降,不过进入8月后肉禽补栏积极性增加,特别是后期的9月20日为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加上后期的国庆以及秋季农忙旺季等的需求对禽肉的需求数量将会增加。不过令人诧异的是蛋禽饲料产量258万吨,环比增长0.7%,同比下降9.5%,产量虽然远不如肉禽饲料,但同为歇伏期的蛋禽饲料同比却出现了增长,主要原因除了蛋价上涨预期使得养殖利润较好吸引养殖户补栏外,养殖户淘汰老鸡的意愿下降,这就说明偏低的蛋鸡存栏量仍在继续恢复。水产料产量322万吨,环比增长16.0%,同比增长15.3%,产量增加明显除了现阶段正值水产旺季外,目前较高的水产养殖利润也刺激养殖户的积极性。生猪饲料产量1045万吨,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41.6%,增幅明显除了生猪存栏在复苏外,说明随着近期的猪价跌势放缓,加之仔猪价格降幅较最高点已将达63%,较春节后高点下降幅度达56%,养殖户补栏意愿开始增加,特别是个别地区的小猪价格已经降至200多元/头,如果按照现阶段最低较低的生猪预混料饲喂成本测算,大概一头外三元仔猪的饲料成本最低需要825元能长至110公斤,按补栏后大约5个月后出栏时间来看的话,近年现阶段补栏的外三元仔猪出栏时价格较低的约为13元/公斤,如此看来的话较现在出栏的生猪养殖风险大大降低,不计算人工水电等成本的话亏损的概率比较小。
不过虽然说现阶段较低的仔猪成本确实会使得养殖出栏时的风险大大降低,但是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的仔猪存栏已经恢复到了非洲猪瘟发生前的水平,加上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稳定生猪产能的相关措施和办法,现阶段较高的饲料成本及猪场生物安全的防疫成本还是不容忽视,毕竟一到下半年气温下降后市场对牛猪不再挑剔,不少养殖户为了降低前期较高的仔猪补栏成本会增加生猪的出栏重量,如此下去市场上供应的猪肉将会增加。并且就算养殖户不再补栏较多数量的仔猪,这些仔猪也会被养殖场喂养之后提供市场,到时在没有较大的疫情等的灾害情况下只会由于仔猪密度较大长势有所放缓并增加管理成本,也不会造成较为明显的市场缺口。并且养殖户还有问题需要考虑的是除了现阶段生猪价格已经不算特别低,是因为较高的饲料成本叠加前期的仔猪成本才使得养殖生猪亏损严重,后期随着生猪存栏的增加,对于一些偏僻的猪场很可能会出现一些生猪不能及时出栏、或者生猪品种不及别人等原因从而造成了风险。有补栏仔猪意愿的养殖户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相关情况选择是否补栏,毕竟养猪是一个投资,入市还是需要谨慎考虑。
泡水猪逐渐上市!猪价现稳中伴跌,竟然有抄标二次育肥?
编者按:今日猪价整体呈现大部上涨的趋势,上涨省份有所减少,北方局部省份趋稳,稳定现象增加,屠宰企业整体采购难度不大,北方地区低价采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高价猪源接受力度不强,南方地区屠宰企业采购难度不强,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降价意愿,河南地区泡水猪逐渐上市,对于当地市场价格有着一定的冲击现象,猪易预计今晚猪价呈现稳中伴跌态势。具体详情如下:
从8月16日猪价各省份涨跌幅度表可以看出,整体呈现大部上涨的趋势,上涨省份有所减少,北方局部省份趋稳,稳定现象增加。
图为:全国各省份涨跌幅度一览图数据来源:猪易数据
从网友报价情况来看,多数网友报价均为上涨趋势,部分网友反馈有二次提价的情况,大肥猪价格有所反弹,经济主动找猪的情况在增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养殖端对目前生猪市场走势看好,不少养殖户有继续看涨的情绪,有人开始抄标进行二次育肥,这种只能说胆子很大。
据猪易数据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7月25日标准体重生猪平均价格为15.30元/公斤,较昨日猪价下跌0.16元/公斤,跌幅为1.03%,较20年同期36.89元/公斤下跌21.59元/公斤,跌幅为58.53%。
各大区域猪价表现:东北地区猪价呈现稳定,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地区猪价呈现微幅下跌态势,生猪平均价格跌幅有所放缓。
整体来看,全国生猪价格呈现稳中伴跌,屠宰企业降价现象有所减弱,北方地区屠宰企业降价现象有所减弱,南方地区屠宰企业猪价依旧较为明显。今日养殖企业猪价呈现稳中伴跌,猪企降价现象明显减少,北方地区有着一定的观望态势。
从今日北京、上海消费城市批发市场白条价格走势来看,批发市场白条开磅价格呈现稳中微跌,周末市场交易表现一般,部分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剩货现象,尾货价格表现较差。
从今日屠宰企业采购难度来看,屠宰企业整体采购难度不大,北方地区低价采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高价猪源接受力度不强,南方地区屠宰企业采购难度不强,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降价意愿,河南地区泡水猪逐渐上市,对于当地市场价格有着一定的冲击现象,猪易预计今晚猪价呈现稳中伴跌态势。
猪周期下压栏现象仍然存在│养殖户:12~15元/斤卖猪意愿会比较强烈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2021年8月上旬与7月下旬相比,生猪价格环比下降1.3%。
当前,猪价何时能反弹是养殖户和相关从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受新冠疫情及各方猪价预判差异,养殖户出栏意愿明显分化,压栏现象仍然存在。
某四川养殖户表示:“目前我养殖的猪大多是240~250斤,价格如果涨到7.5元/斤就打算卖一些。”他认为,若猪价能涨到12~15元/斤,养殖户卖猪意愿会比较强烈。可能对价格仍有上涨预期,附近的养殖户都不太愿意卖,甚至有的300~400斤的都不愿意卖。
西南区域生猪流通商也印证了该养殖户说法,他透露:“现在没有踩踏出栏现象,但压栏很严重,养殖户都很抗拒目前价格,许多养殖户不愿出售,甚至还有压栏到500~600斤的大肥猪。”
不过,河南区域某养殖户近期在积极卖猪,“最近受疫情影响,交通不便,猪卖得很快。”
但目前猪价由于并未好转,养殖户补栏情绪低迷。
该区域流通商表示,猪的品种、体格、长势以及饲料的搭配不一,育肥成本也不一致,现在应该是3.5斤饲料能饲养一斤猪,目前的饲料是2元/斤左右,标猪育肥成本约7元/斤,二次育肥成本最低也是8元/左右。
河南某小型生猪流通商表示:“今年这行情,没几个养殖户愿意补栏,有些都已经不养了。”
西南区域生猪流通商也表示,散养户弃养比较严重,规模越小约严重。据悉,弃养主要集中在养殖密集区,散养户弃养情况较为普遍,表现为二元母猪转肥猪出售,规模场没有发现有弃养的现象。
目前,生猪养殖行业仍处于亏损状态,降低养殖成本成为规模猪企和养殖户“过冬”基础。同时,由于能繁母猪淘汰量直接决定6个月后春节供给量,随着近期出现一定程度能繁母猪淘汰,甚至部分散户出现弃养情形,叠加此前供给缺口,多位业内人士和分析师表示,三季度猪价有望小幅反弹,预判猪价反弹高点为20元/公斤。
此前,农业农村部也对下一步市场走势做了一些分析。下半年,随着消费趋旺,可能养猪能够回到正常的利润水平,但是要提醒广大养猪场户的是,高利润阶段已经结束了,不要再赌市场,要多关注农业农村部门的官方预警信息,要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做好节本增效的各项工作,要做好长期的节本增效工作。
青海生猪价格不断探底 专家建议需避免跳入“猪周期”陷阱
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农村调查处 17日对外发布,今年上半年,青海生猪价格不断探底,为此专家建议需避免跳入“猪周期”陷阱。
据介绍,在2020年国务院恢复生猪生产强政策的指导下,青海全省生猪产能快速恢复,2021年上半年生猪存栏基本恢复到2017年的八成以上,生猪出栏的大幅增长带来市场供需新的矛盾。今年以来,生猪价格逐渐回落,养殖收益出现亏损,防止“价贱伤农”再次跳入“猪周期”陷阱则成为下一阶段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青海全省生猪存栏71.78万头,同比增长56.5%,二季度末环比增长5.3%。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10.36万头,同比增长50.5%,环比增长3.6%。
2018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及环保因素影响,青海省生猪存栏不断探底,2019年达到历史低点,2020年在恢复生猪产能政策引导下,生猪存栏与能繁殖母猪存栏逐渐恢复,同步增长,同比增幅在2020年末达到最高点,分别为108.0%和140.6%。2021年起,由于上年基数的不断提高和市场供给的不断增加,同比增速开始回落,二季度末,生猪和能繁殖母猪存栏同比增速分别较上个季度回落5.8个百分点和27.8个百分点,同时,6月底母畜比例也较5月末下降0.23个百分点,预计后期生猪及能繁殖母畜存栏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同时,2020年,青海全省生猪存栏虽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受养殖规律及年初生猪存栏较低双重限制,2020年生猪出栏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全年各季度同比降幅均保持在50%左右,自2021年一季度起,生猪出栏同比由负转正,一季度出栏18.1万头,同比增长7.4%,上半年累计出栏27.75万头,同比增长12.8%,增幅进一步扩大,但相比于存栏的增幅,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出栏规律,预计下半年出栏增幅将进一步扩大。
此外,经过一年的产能恢复,全国生猪市场集中进入到释放产能阶段,市场猪肉供应充足,逐渐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虽然青海生猪出栏同比有较大增幅,但生猪养殖总体数量少,市场份额小的特点决定了省内生猪市场几乎没有自主定价权,受全国价格波动影响,二季度生猪出栏价格大幅下跌,活猪平均出栏价格为18.87元/公斤,同比下跌39.8%,环比下跌44.6%,跌至近3年的最低价,价格的下跌一方面反映了生猪产能的不断恢复和市场供给的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矛盾。据调查,部分上年末购进仔猪的养殖户已出现亏损情况,亏损在200-1000元/头不等,加之受到省外低价生猪调入的冲击影响,省内销路受阻,只能以更低的价格出售,进一步加剧了亏损情况的发生。
“自2020年开展此项调研以来发现,养殖成本过高一直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对37户生猪养殖户的调研了解,当前除去购买仔畜和折旧等成本,饲养一头生猪的平均成本约为1511元/头,其中饲料成本占比近九成,若加上购买仔畜的成本,以仔猪育肥为主的养殖户的养殖成本约为2623元/头,当前出售一头肥猪将平均亏损约430元,由于青海高寒的特殊地理环境,生猪生长较为缓慢,养殖成本相对较高,饲料成本的不断上涨,将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扩大亏损面。”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总统计师孙胜涛分析说,近期生猪价格的大幅下跌让养殖户变得更加保守谨慎,大部分人更倾向于保持现有规模观望后市发展。生猪价格的大幅下跌从长期来看会影响生猪养殖的积极性,一旦很多养殖主体退出养殖,生猪供应不足之后,猪肉价格又会上涨,从而重复性出现“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目前青海生猪养殖结构仍然是以小型散养户为主,而小型散养户又普遍存在盲目跟风的特点,价高时一哄而上,价低时一哄而散,剧烈的价格波动以及市场信心的不足作用到散养户后,将会放大影响,给青海生猪养殖行业带来剧烈冲击。
孙胜涛表示,青海虽是生猪养殖小省,但仍要积极启动猪肉收储工作,保护本地养殖企业,提振养殖市场信心,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干预,避免肉价的大起大落而导致的伤害养殖户和伤害消费者的情况发生,促进市场良性发展,才能达到稳定猪价和肉价的目的。(完)
生猪价格腰斩 猪肉销量价格双降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7月份以来全国生猪价格反弹后低位震荡,养殖亏损程度较上月有所减轻,但短期内养猪业扭亏难度较大。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7月第二周,全国生猪价格为每公斤15.9元,两周共上涨2.14元,涨幅15.6%,但同比仍下跌54%。据介绍,近期各地普遍强化了防控措施,出行、聚会大幅减少,猪肉消费也受到一定影响。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