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9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1-07-29
来源:综合报道
2021年7月29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1年7月29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1年7月29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评:猪价再度上涨 下半年进口有望削减50%以上?(2021年7月29日)
据数据统计,2021年7月29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5.34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03元/公斤,较上周同期猪价(7月22日)下跌0.15元/公斤。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20省份猪价上涨,6省份猪价下跌。全国最低价为新疆,较昨日上涨0.01元/公斤于14.17元/公斤。四川均价与昨日持平。
今日猪价上涨范围扩大,全国均价再度转涨。月末月初养殖企业及规模场出栏任务完成,出栏量下降,抗价心理增强,加之台风将导致销区运输受阻、到货减少,贸易商提前备货,带动猪价上涨。且我们之前有提到,冬季疫情对仔猪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加之大肥猪的明显减少,对猪价带来一定支撑。另外,据海关总署公布,6月份中国猪肉进口总量为34万吨,环比继续下降7.13%,有机构分析,受国外猪价上涨,而国内猪价大幅下跌影响,进口猪肉价格已经高于国内猪肉价格,预计下半年中国猪肉进口量或大幅削减50%以上,利好下半年生猪市场。
大肥猪还要继续出栏 大集团实质性产能淘汰尚未开启 屠宰短期走货困难
5、6月份超大体重猪只集中出栏,7月份以来,超大体重猪存栏占比呈下降趋势。业内认为,目前养殖户恐慌和极端情绪有所改善,预计7-8月大肥猪出栏进程将比较理想,所以猪价有短期上涨的空间。但担忧,猪价反弹至养殖户心理预期价位,叠加看好后期消费,再次出现赌市压栏心理。
目前,头部企业、大的养殖集团出栏量还是保持高位的,目前以量换价的策略还在执行。挺价意愿也较强,但如今养殖集团主要以降本增效为核心,但实质性大面积的产能淘汰并未启动,所以,短期内,产能不会骤减。
据悉,屠宰企业6月份开工率基本恢复至非洲猪瘟前月度开工率水平,屠宰量继续增加,消费也相对好转。但现在的供给市场处于落后母猪持续淘汰,以及大肥陆续出栏,保证了猪肉市场的供应,短期内消费提振力度不大的话,预计屠宰厂后期走货会比较困难,这样一来,猪价涨势会再次承压。
业内:今年春节或出现供需双旺的多空博弈?
生猪价格自从今年1月6日以后就开始下跌,但加速下跌是从5月份开始的,随后就是暴跌,6月下旬猪价创造了年内低点,6元左右的价格,也是让猪农凉透了心。这一轮的跌势和亏损程度非常罕见。
然而,此次猪价跌破成本并非出栏生猪出现了过剩,而是市场高估春节疫情影响,行业集中压栏导致超大猪源超级多,从而导致市场出现了阶段性的扭曲。
但无论如何,猪价的暴跌却是也是拉低了仔猪价格,之前的1000甚至2000元的仔猪价位已经成为过去。截止7月第3周,仔猪价格已连跌十六周。
仔猪一路下滑,一度跌至成本线附近,随着6月下旬猪价的止跌反弹,养殖户开始采购低价仔猪预期春节前出栏。尽管,业内普遍认为三季度猪价整体好于上半年,但供给增加是大趋势,业内预计年底至明年上半年生猪供应并不缺,而集团企业以降本增效为主,产能也将持续释放,预计今年春节或出现供需双旺的多空博弈,如此一来,猪价涨势又受限制!
下半年整体生猪市场形势要好于第二季度 但盈利还有压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3911万头,同比增长29.2%;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564万头,增长25.7%。可以看出,生猪存栏量几乎接近2017年水平,而母猪存栏量甚至已经高于2017年,这意味着,生猪供给增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或者直至2022年上半年,猪价都是一直存在下跌风险的。
生猪生产周期较长,规模企业调整生猪生产的计划转变较慢,所以,下半年整个生猪供给还将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整体市场形势要好于第二季度。但无论如何,当前供需基本面依旧以供给过剩为主旋律,生猪产能仍在不断释放,未来生猪供给依然偏于宽松,所以生猪盈利还有压力。
但业内也普遍的预期,在成本改善及猪价回暖影响下,预计下半年生猪养殖企业亏损情况较二季度有所缓和,尤其是成本控制能力突出的群体,预计有望在下半年继续实现盈利。
猪周期起起伏伏 养猪成难做的生意
受生猪价格下跌影响,不少上市猪企上半年经营惨淡,半年度业绩预告普遍亏损。针对“跌跌不休”的猪价,国家发改委也多次发布预警并启动临时收储,中央和地方收储“托市”效果逐步显现。农业农村部近日表示,生猪养殖高利润阶段已经结束,广大养猪场户不要再赌未来的市场,要多关注农业农村部门的官方预警信息,做好节本增效的各项工作。面对新挑战,接下来猪企该如何发力打好市场持久战?
成本上升、猪价下降,下半年养猪大户们怎样才能走出亏损窘境?从当前各大猪企的产能来看,距离出栏目标的完成仍有差距。随着养猪利润跌破成本线,各大猪企如何才能走出“越卖越亏”的局面?面对起起伏伏的猪周期,如何平衡好生猪产能扩张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猪企面临的主要考验。
高利润阶段已结束
去年曾一路高歌的猪肉价格自今年3月开始不断走低,进入5月以后一路向下。受此影响,养殖企业、养殖户从躺着赚钱到濒临亏损,上市头部猪企更是遭遇投资者减仓。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产业链分析师陈晓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上半年猪价整体下跌21.02元/公斤,跌幅为56.86%,较去年同期下跌20.32元/公斤,同比跌幅56.02%。生猪价格大幅下跌,主要与前期行业全面复产扩能,规模企业快速增产有关。”
据农业农村部对定点屠宰企业统计,6月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量2200万头,同比增加了66%。“除了供应增加,还有一个助推因素,就是在今年年初时受寒潮影响,仔猪成活率有所下降,一些商业机构借势炒作误导了一批养猪场户,一些养猪场户开始压栏惜售,赌端午节的市场,甚至养殖场户买别人出栏的肥猪,进行二次育肥,结果6月市场并不像预期的那样行情高。”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表示。
不少猪企发布了业绩下滑预告。新希望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1-6月,新希望预计亏损29.5亿元至34.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骤降193.24%-209.04%,与上年同期相比由盈转亏。牧原股份则预计,上半年净利润达110亿元至1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亿元至102亿元,同比降5.42%至12.83%。正邦科技也预计,将亏损12亿元-14.5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4亿元。
针对新局面,农业农村部连续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养猪场户避免投机性压栏和恐慌性出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配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猪粮比价过度下跌的一级预警,并且分两批收储了3.3万吨猪肉。在各方密切配合下,近期市场价格下跌的趋势被遏制住了。“7月以来,猪价基本稳定在成本线附近,略低于成本线,大概市场上生猪价格每公斤16元。”辛国昌说。
另据各大猪企的6月销售简报,生猪销售均价远低于成本线。在销售均价方面,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新希望的生猪价格均低于15元/公斤,其中销量最高的是牧原股份,但其销售均价为13.58元/公斤,在前五大猪企中反而较为落后,这意味着,当前猪企陷入“越卖越亏”的局面。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高阳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据调研,上半年业内人士的悲观情绪普遍较强,养殖户普遍认为猪周期已处于下行通道,因此整体采购量偏少,种猪企业母猪销售量也处于近两年来的低位。由于前期猪价跌破成本价、养猪行业亏损严重。多数企业对于明年行情持悲观态度。”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下半年,生猪价格最高或不会超过20元/公斤。陈晓宇表示,综合能繁母猪恢复状态、收储依托、季节性旺季等情况,我们预测下半年生猪价格的高点会出现在8月和12月,均价为19元至20元/公斤,低点会出现在10月至11月之间,均价为16元至17元/公斤。
下半年出栏任务艰巨
“量升价减”“量价双减”令各大猪企发愁。根据猪企6月销售简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生猪销量分别环比上升12.2%、5.68%,但销售收入分别环比下降了15.8%、18.4%。正邦科技与新希望的销售量、销售收入更是双双下降。
对各大猪企来说,销售均价走低意味着养猪利润缩水。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王海莲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进入6月份后,自繁自养的养殖户开始进入亏损状态,第25周每养一头标准体重的猪,养殖户会亏损400元-500 元。而进入5月,外购仔猪的养殖户进入亏损状态,6月中旬每养一头标准体重的猪,会给养殖户造成千元以上的亏损。
尽管养猪已亏损,但各大猪企上半年的销量远没有达标,下半年的任务依然艰巨。根据公告显示,今年1月至5月,11家上市猪企累计销售生猪3269.81万头,同比增幅达115.71%,年内各企业平均任务完成率为27.63%。中国商报记者对出栏量排名前十的上市猪企进行了统计,6月10家上市猪企共出栏生猪790.75万头,正邦科技、新希望、傲农生物、大北农的生猪出栏量环比均下降,其中正邦科技、新希望上半年仅完成了出栏量任务的30%左右,下半年出栏压力较大。
由于当前生猪价格过低,各大猪企也放缓了出栏速度。陈晓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出栏量27.63%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当前猪价低于养殖成本线,亏损严重,养殖户会扛价惜售,整体出栏量会有阶段性较少。”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6月22日以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止跌企稳,其间反弹幅度约11%;此前该品种“跌跌不休”,年内累计跌幅一度超过40%。美尔雅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张翠萍分析称,上半年不管是出栏量、产肉量还是存栏量都明显恢复,导致猪价下跌,猪企利润萎缩,后市猪企扩张节奏可能有所缓和。预计下半年供给和需求都会增加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期猪肉市场供需总体平衡。
猪企不会停止放量
综合下半年的出栏任务来看,各大猪企不会因为猪价下跌而停止放量。它们期待通过降低养殖成本来“达标”。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景辉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优质的企业会在供需平衡下持续盈利。如行业的平均成本是10元/公斤,将成本控制在9.5元/公斤的企业就能盈利,成本在11元/公斤的企业会根据市场情况降低成本或被淘汰。根据市场调节,生猪养殖行业会在一个良性的、合理的利润空间。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上市猪企想尽了办法。牧原股份表示,公司将不断加强成本控制。今年一季度,牧原股份商品猪养殖完全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从4月开始,牧原股份的养殖成本已有所下降。
在谈到如何控制养殖成本时牧原股份表示,公司空气过滤智能猪舍的投入使用提升了猪舍内部的空气质量,加快了生猪的生长速度。目前使用空气过滤智能猪舍后猪群生长速度有所提升,相信未来随着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智能化设备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公司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希望在今年第四季度时,能够阶段性达到14元/公斤的成本目标。
新希望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在效率、成本上差别最大的环节就是种猪养殖环节。自繁自养模式在降成本、生物安全防控、养殖场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比“公司+农户”模式略有优势。目前“公司+农户”在公司出栏结构中占比较高,后续会在继续发展“公司+农户”商品猪养殖模式的同时,逐步加大对自繁自养模式的投入。
为了降低成本,正邦科技一季度淘汰低效能繁母猪35万头,今年上半年已淘汰约40万头性能相对较差的母猪。正邦科技有关负责人表示,淘汰性能较差的母猪是为了更新一批性能更好的种猪,这样既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提升未来产能。“低效母猪的淘汰已经为公司缩减了成本,仔猪成本已由2020年四季度的950元/头降至目前的600元/头,降幅达37%。同时公司预计,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未来仔猪成本将达到300元-400元/头。”
对于生猪市场未来走势,辛国昌表示,下半年,消费会有所增加,但从生产增长惯性来看,猪肉供应也会有所增加。综合两方面因素分析,未来一段时期猪肉市场可能保持供需总体平衡,且平衡局面要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消费趋旺,养猪可能会回到正常利润水平。
猪价持续下行 如何打好市场“持久战”
延伸 〉〉〉
从今年3月开始,生猪价格连续5个月下降,6月已有不少养殖场户陷入亏损。
“这种局面如果持续下去,既不利于产业长期稳定发展,也不利于猪肉长期的稳产保供。”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表示,生猪价格波动本身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表现,但大起大落对行业发展、群众生活、稳定物价都会带来一定影响。
面对新发展形势,如何推进市场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智慧养殖正成为生猪养殖市场新风口。目前,一些养猪企业正在探索楼房养猪等一体化模式。如果这个从生猪饲养到肉品提供的一体化模式能探索成功,届时,生猪市场能够真正实现从“调猪”向“调肉”趋势转变。该趋势或将引导养殖企业向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型发展。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到2022年将达58%左右,预测到2025年,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将达65%以上。
“依托智慧养殖技术,大中型养殖企业可大幅降低人工养殖成本。”生猪养殖资深人士张毅说,诸如温氏集团等养殖龙头都已布局智能化养殖,网易、京东等互联网头部平台纷纷入局,京东农牧也发布了智能养殖解决方案。
永诚集团副总裁薛永钦表示,现在养猪市场处于特殊时期,养猪人必须清晰认识到,无论行情高低都要做好环保,走资源化利用的生态循环路线,猪场体量不要太大,通过科学有效的循环方式,变废为宝。选择种猪时要关注种猪性能,及时淘汰年龄大且不符合育种的猪。只有做到有计划地更新种猪、升级猪场技术,才能从容地应对不同时期的猪价。
辛国昌也提醒广大猪企,“高利润阶段已经结束了,不要再赌市场,要多关注农业农村部门的官方预警信息,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做好节本增效的各项工作。不要盲目压栏,不要再以投机心态来安排生产,要有序出栏,做好长期的节本增效工作。”
地方上也在多措并举稳市场。四川近期在已出台的“猪九条”“新八条”等基础上,再添新举措,制定了《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本轮猪价非正常持续下跌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不是简单的‘猪多了’。”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李春华表示,目前四川生猪出栏量和市场消费能力均尚未回到正常年份水平,生猪恢复生产还没到“鸣金收兵”的时候,此次出台的新“猪十条”,正是为了稳定养殖者信心,稳定养猪的基础产能,保持生猪生产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各地要根据目标任务、消费需求、土地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布局养猪场,不能不发展,也不能盲目发展,要逐步让生猪生产达到一个稳定运行的水平。”李春华说。(林玄墨)
中金:河南强降雨对猪价影响较小
中金7月29日披露研报表示,河南强降雨对农产品问题主要集中在新季玉米、花生受灾情况以及生猪产能受损情况。本次强降水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对于玉米主产区影响较大。受灾对短期玉米价格影响有限,长期来看,局部受损对我国玉米总体供应影响较小。生猪方面,强降水或部分影响生猪养殖及运输,近期河南省内猪价或将小幅上行。在强降雨的影响下,河南省部分区域生猪调运或将受到一定限制,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
猪粮比价回升至二级预警区间 生猪价格回暖尚需时日
尽管猪粮比价正在缓慢上涨,但始终处于成本线6:1之下,多数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仍然面临一定程度的亏损。开源证券认为,猪价反弹有望于7月至8月到来。从需求端来看,安信证券认为,现阶段天气炎热,终端消费低迷,市场存量消化缓慢,行业供需的失衡状况短期较难扭转,预计短期市场震荡僵持的态势仍将持续。
一月三收储 扶稳“二师兄”
一个月三次收储,这是国家对猪价下跌作出的回应。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经过7月以来相关部门三次中央储备猪肉收储,目前猪价已止住急跌势头,较6月底略有反弹。分析人士认为,伴随猪肉消费旺季来临,下半年整体猪肉消费水平较上半年有所增加,预计猪价将回归成本线以上。
三次累计收储5.3万吨
今年以来,生猪市场持续走弱,行业整体滑向亏损。从近期上市公司发布的中报业绩预告或报告看,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和温氏股份呈现“三亏一降”。
为稳定市场预期,维护猪肉市场平稳运行,7月国家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启动猪肉储备收储。统计数据显示,7月7日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挂牌竞价交易2万吨;7月14日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挂牌竞价交易1.3万吨;7月21日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挂牌竞价交易2万吨。三次累计收储5.3万吨。
一月之内三次收储,“主要目的是稳定生猪价格,提振生产和市场主体的信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表示。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琳表示,三次收储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维护猪肉市场正常平稳运行,同时,向市场发出预警信号,防止不合理投机行为。
收储效果显现
三次收储后,猪价呈现止跌反涨态势。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在北京市西城区一家商店了解到,近日猪肉价格略有上涨。“近一周猪肉价格每斤大概涨了1元至2元。”该店老板说。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最新数据显示,近日猪肉价格比一个月前有一定的上涨。与6月20日相比,7月27日,白条猪(瘦)批发平均价每斤上涨1.35元,后臀尖(瘦)每斤上涨0.5元,五花肉(瘦)平均批发价格每斤上涨1元。
“猪肉价格从6月份的低谷回暖,止住了进一步下跌的趋势,说明收储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周琳表示。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7月19日在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国家发改委积极指导各地做好收储工作,形成“托市”合力,稳定市场预期,目前看,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势头得到初步遏制,6月底以来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目前价格较前期低点回升15%以上,猪粮比价短暂跌破5:1以后迅速反弹,养殖户信心有所恢复,集中出栏现象有所缓解。
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启动猪肉收储?朱增勇认为,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开展少量多次收储。“目前生猪价格总体仍略低于成本线,养猪成本有了刚性提升,通过少量多次收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市场价格,缓解养殖户亏损情况。”
国家发改委7月26日发布公告,近期猪粮比价连续回升进入二级预警区间,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视情开展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猪价反弹空间有限
对于下阶段猪肉价格走势,周琳表示,下半年伴随多个节假日到来,猪肉将迎来传统消费旺季,整体猪肉消费水平较上半年有所增加,预计生猪价格将回归成本线以上。
谈及猪价阶段性走向,万劲松表示,随着中央和地方收储“托市”效果逐步显现,加之年初新生仔猪量减少对7至8月生猪出栏产生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价格可能将继续呈阶段性反弹态势。
就反弹高度而言,猪肉价格反弹空间有限是业内共识。光大期货生猪研究员孔海兰称,大猪清空后,出栏生猪重量降低可能会导致未来终端市场供给减少,对猪肉价格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由于当下生猪出栏量高于去年同期、冷库冻肉存量较大,当存量冻肉投入市场后,此部分供给会对猪肉价格形成利空。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会有所反弹,但整体反弹空间有限。
华创证劵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称,从往年经验来看,猪价跌破盈亏平衡点后,在短期内养殖户通常会放缓生猪出栏,短期内或推动猪价小幅上行。“整体而言,短期猪价或有反弹,但下半年整体或在底部震荡。”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