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余粮不止一成 玉米不可盲目看多
时间:2021-05-13
来源:精准三农加油站
多家机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东北玉米产区的基层粮源远比想象中要多,部分地区甚至“余粮满满”,之前市场盛传的东北余粮仅剩一成的说法不成立,对未来玉米市场盲目看多的态度不可取。
国内玉米市场在历经3、4月份的大起大落之后,此轮大规模调整在五一前暂时告一段落。现货市场“波涛汹涌”化为“涟漪”,价格高位震荡且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运行态势。
东北余粮谜底揭晓
新一轮卖粮潮或现
东北地区作为国内玉米的第一大主产区,当季玉米余粮一直是市场热议的话题,结合4月份多家机构调研数据来看,目前东北产区的基层粮源远比想象中要多,之前市场盛传的仅剩一成左右余粮有些站不住脚。
东北地区玉米余粮现状:辽宁大多数地区仅剩一成左右;吉林基层余粮由南往北越来越多,传统的篓子粮比例较大,比如四平、长春周边以及榆树等地可谓玉米遍地皆是,部分地区农户用“粮满仓”来形容都不为过;黑龙江受存储条件限制,余粮在二成以下,但贸易粮储存量同比大幅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按照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及本地需求计算,每年东北玉米外运量在4600万~5000万吨之间,以平均4800万吨计,每个月大概有400万吨玉米需要外运至港口、华北以及内陆销区。
而从2020年12月下旬开始,东北玉米价格疯狂上涨,国内玉米市场一度呈现出产区、港口、销区价格一致的“窘境”,当时的玉米市场可以说是“全国统一价”。在此背景下,东北玉米外运量几乎为零。
此种局面直至今年3月中下旬才有所缓解,以上述均值计算,保守估计东北地区至少有1200万吨应该“外运”的玉米滞留在产区。而这一部分玉米占据东北产区玉米的一成以上,加上部分地区“余粮满满”的现状,整个东北余粮仅剩一成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
当前东北产区正值春播关键期,待春播结束,也就是5月中下旬之后,考虑到气候等因素,基层粮源势必要在雨季到来之前“全部”出售殆尽。去年底及今年初“全民囤粮”所带来的影响也将因此逐步显现,新一轮的卖粮大潮恐将在春播结束之后到来。
小麦上市大幕将启
华北玉米或再承压
当前,主产区华北地区小麦多数进入灌浆期,5月中下旬湖北省即将拉开新季小麦上市大幕。随着新季小麦上市步伐逐渐临近,华北地区玉米贸易库存又将面临腾库的问题。
基于市场对新季小麦的热衷程度,新季小麦上市后不排除出现阶段性“抢粮”态势,而对于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玉米库存的贸易企业来说,抓紧时间腾库为麦收做准备已经迫在眉睫。一旦腾库操作在部分地区形成较为集中的贸易行为,将对当地及周边的玉米价格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
另外,当前华北地区小麦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拍卖粮,但考虑到拍卖粮的贸易方式与传统的贸易方式有所区别(交付方式不同),新季小麦上市之后,在当前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水平之下,新季小麦作为能量原料替代玉米仍然具备比较明显的优势。考虑到目前华北地区小麦的整体墒情良好,加上播种面积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新季小麦获得质量和产量双丰收的预期越来越强。从替代角度来看,新季小麦大规模上市,或将对玉米市场,尤其是饲用玉米市场形成更大的冲击。
供需结构暂难改变
赌市风险大于机会
总体来看,在历经大跌和大幅反弹之后的玉米市场,在五一前后已经趋于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玉米市场就此步入稳定甚至再度上涨的走势之中。东北地区余粮远高于预期,华北地区小麦上市带来的直接(玉米腾库)以及间接(替代)冲击,都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玉米市场的利空因素。另外,进口谷物仍在源源不断到港,市场传言未来仍将大规模定向投放政策小麦和稻谷。
反观需求端,饲料企业对玉米的态度仍然是“若即若离”,加工企业独立支撑下游的局面仍在持续,且短时间内此种局面并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正因如此,对未来玉米市场盲目看多的态度仍不可取,毕竟在整体供应相对充足、替代品种繁多促使下游需求多元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玉米市场的供需结构短时间很难改变,大规模持粮待涨的风险远远大于机会。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