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0-11-13
来源:综合报道
2020年11月13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0年11月13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0年11月13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饲料上涨,生猪价格不稳定,专家预测未来生猪走势
大家好,我是农村耕耘,现在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消费者对于猪肉的消费也在不断增加,也是因为最近猪肉的价格不断下跌的原因,但是根据有关消息称,目前我国生猪的出栏量也在不断地减少中,最近在进口猪肉方面也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所以新鲜肉这一块成了消费者的主力军,在这两天猪肉的价格也有所反弹,自从十月份到现在,生猪的价格涨涨跌跌,生猪的价格在未来走势将是怎样的呢?
很多养殖户都知道最近饲料的价格上涨,行情比较激烈,这也意味着养猪的成本在不断增加,养殖户又因为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挺价惜售的情绪也比较严重,按道理来讲,市场上缺少生猪,生猪的价格将会迎来上涨,但是根据有关数据称,今天我国猪肉的批发价格再次下跌,目前维持在39.6元每公斤,相比昨天跌了0.12元每公斤,生猪价格目前维持在29.65元每公斤,比昨天上涨了,仅仅只有0.02元每公斤。
之所以价格上涨,也是由于养殖户对于目前生猪价格比较抵触,屠宰企业在收猪的时候压力增加,从整个生猪行情来看,北方地区的生猪价格下跌比较多,而南方生猪价格则比较稳定,目前在广东地区生猪外三元的均价已经上涨到了32元每公斤,而在华东地区,生猪价格维持在28.6元每公斤,华中地区河南生猪价格维持在28.41元每公斤,整体来看,生猪价格涨幅比较小,随着北方地区生猪价格有所下跌,很多养殖户都担心难道生猪的价格将会持续低迷吗?
不过,随着消费者对于猪肉的消费有所利好现象,势必会带动生猪价格上涨,尤其是接近12月份到一月份的时候,生猪价格将会迎来反弹现象,现如今也是因为南方地区制作腊肉的季节到了,对于猪肉的消费也在持续增加,相信接下来生猪的价格将会有小幅动的反弹,不过这种反弹趋势并不会长久,为什么呢?
首先也是因为我国目前生猪产能恢复比较好,不管是生猪的存栏量,还是能繁母猪的存栏量,都已经达到往年的86%,那么到时候将会释放生猪量将会增加,其次,在今年六七月份的时候,我国很多养殖户都对生猪的补栏增加很多,养殖生猪的周期一般是六个月到八个月左右,所以到12月份将会加大生猪的释放量,还有一点就是进口肉的量在最近这段时间不断增加,据有关消息称,目前进口肉已经达到950万吨了,所以到时候市场上将会供应充足。这三点消息不利于生猪价格上涨。
14元是心理支撑线,一旦跌破,就会加速下跌
毛猪价格
正如我此前分析的那样,随着两次二次育肥冲击市场,再没有形成足够的上涨动能,耗尽了近期的上涨潜力后,猪价再次加速下跌了。由于近期的投机势头太重,毛猪价格震荡颇为厉害。但是有一点至少目前非常清晰,猪周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能说一切的反抗都是徒劳的。但是,至少在没有到底前,这种下跌的趋势是无法本质上逆转的。
当然,人们因为2019-2020这2年赚的钱,要比2000-2018一共18年加在一起赚的钱还多,所以,大部分人都会不屑的说,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谁怕谁!
毛猪价格额方面,全国各地跌势明显。由于此后规模猪场要加大加速出栏,以期能完成全年出栏任务,12月份也许下跌的趋势更为明显。所以,大家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消费相关
经过一番掉价操作,水产,鸡蛋,白条鸡销量终于走出低谷。今早开始,为了保住自己的底盘,一些地区的白条价格开始有下调的迹象了。这就意味着,一旦从屠宰场的压价收猪到白条的压价批发形成惯性,毛猪价格更难大涨了。当然,这苦了那些2300元补栏的,和2.3万把母猪买回来的。更苦了近期大兴土木新建猪场的。所谓开船就遇顶头风。但是没办法,猪周期对于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你进场太晚,不仅仅进城成本高举,很可能是未来赔钱的概率也是大增。这就是市场的残酷。看别人能大口吃肉,轮到你的时候,也许汤都馊了。别不服,所以,干任何事业都要尊重客观现实。蛮干,胡干最终只能导致干砸了。
后市展望
我今天做了一个月的,一年的,以及2016年以来猪价格图。我只想通过三张图的对比,您能在空间及时间的维度上更好的思考。事实证明,仅仅盯着眼前的几天的价格的,几乎都是错过了每一个好机会。仅仅盯着一个月价格的,多数都是替别人做嫁衣。比如,好多二次育肥的,就是死盯着月份。似乎一到了那个时间, 神仙就会下凡。而真正的高手,务必要多看一年的,乃至4年以上的(一个周期)。
大量的失败案例告诉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最大的原因。
当然,让一个自身养猪的人,去搞预测,结论几乎永远是涨价的。所以,再牛的医生,都没法自己给自己手术。就是明白怎么回事,也得别人给他做。但是,好多养猪人倔强到什么程度?一辈子琢磨如何自己的刀要削到自己的刀把。而且把这样的追求,叫做长能耐。
很多猪场的产床,都是养猪人自己焊的。大大小小,高高矮矮,里出外进的,好多焊锡根本就不平整,结果是母猪不是被刮伤,要么就是肢体病非常严重,最终,你省下的这点钱,又都买一送十的都去给猪看病了。但是,你去跟这样的养猪人谈,他们都认为自己非常牛,啥都会,啥都懂,啥都明白,万事通。
还有一种养猪人,一辈子热衷于给猪看病,养猪倒是副业中的副业。可是,你要知道,光兽医的几个基本学科,比如《生理学》,《生化学》,《解剖学》,《药理学》,《解剖学》,《免疫学》等等,哪一个就是专门学习,都得好长时间。于是,大部分自认为是专家的兽医达人,完全就是照葫芦画瓢,现学现卖。最终是猪养的不怎么样。兽医看病也是稀里糊涂。就是敢吹牛。看一眼就敢说这是猪瘟,看两眼然后就敢开药方子。就这个两个眼睛,似乎比那个CT都厉害几万倍。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运气超好,赚了很多钱,但是,最终活活凭着这种胡干的热情和行动,把暴富的钱,都败光了。然后捶胸顿足的说,自己命中不该有这笔钱。但是,爆发赚了钱,买了霸道,脖子上挂着比小指头都粗的金链子的时候,怎么不说自己命不好呢。
再说说猪价,近期随着生猪掉价,玉米价格再度上涨。可以预见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毛猪价格掉的越多,玉米价格将要上涨的越快。记住,人倒霉的时候,几乎都是喝口凉水都塞牙的。我要说的意思就是,你执意要压栏的,除了做好毛猪价格不涨反跌的钱财损失外,还要做好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的更大的损失的心理准备。
此前,我不明白,为啥每次周期,猪价非要跌到5元附近,现在我渐渐明白了,每一次的猪价大涨,必定以彻底给一大批养猪人“去根”为代价的。而这些养猪人的这个“根”,就是无谓的倔强以及各种小技巧,比如“树上骑个猴,地上一个猴,问有几个猴?”的这样滑稽技巧。那么,2021年,又要有多少养猪人要被强行去“根”呢?
泥沙俱下!为何猪价下跌这样猛?三利好助力提前吃“白菜价”猪肉
“完了,完了!”昨天一个养猪的朋友给我打电话嚷嚷,说栏里有50多头280多斤重的肥猪最近想卖,可是猪价天天掉,虽然一天只降1、2毛钱,可是也受不了啊,50头猪就是减少了2、3千块钱。
从最近的生猪市场看,确实出乎意料的跌价,明明从9月初到10月跌了2个月,到了11月份还不“晴天”,平均一斤也降了4块多,对于养猪者来讲确实有些难熬。截止11月13日,猪市再次跌声一片,南北通跌,可谓泥沙俱下,全国有19个省市区下跌,东北、西北地区再次全线进入每斤13-14元的价格区间,华北也即将跌破14元,全国平均猪价再次回到14.5元附近。下面是11月13日各地生猪报价:
可以说,这一波猪价杀跌,出乎市场很多人的意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
一是生猪产能的快速恢复,猪价只能会越来越低。
二是进口猪肉翻倍增长,对猪价也构成压力。
三是全球经济走低,部分居民收入下滑,消费能力低于常年。
猪价步步下跌,肉价也水落船低,跟着出现大幅下滑。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猪肉平均价格,由8月末的48.6元/公斤,下降到第44周均价36.71元/公斤,每斤下降了5.945元/斤。目前各地猪肉零售价格已经降到了22-26元/斤的价格区间,东北、西北、华北等北方的个别地区猪肉零售降到20元以下。
按照目前的状况分析,自9月份以来的这一轮生猪下跌周期来得较猛,也超乎想象。因此,大家所关心的“猪肉消费自由”、“白菜价”猪肉真有可能会提前到来。为啥?请接着往下看:
一、在巨大的养猪利润,以及真帮实扶的扶持政策双重刺激下,市场养猪热情空被激发出来,一时间各路养猪者纷纷进入养猪行业开疆拓土,6月末数据生猪存栏3.4亿头,到9月末短短3个月时间,达到3.7亿头,按照这个速度,到11月末预计会达到3.9亿头,已经接近常年(2018年初存栏量为4.2亿头左右)存栏水平,在存栏量快速恢复的情况下,猪价持续回落,肉价逐渐回归应该为时不远。
二、进口猪肉又来助阵,为了保障国内居民的猪肉供给,有关部门在肉类进口、尤其猪肉进口上加大力度,截止三季度末,全国肉类进口741万吨,其中猪肉329万吨,专家预测第四季度大约会进口70万吨,全年预计进口400万吨猪肉,是去年的1.9倍。
三、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取得新进展,据近日农业农村部消息称,目前疫苗研究已经完成环境释放试验,即将进入扩大临床试验和生产性试验阶段,这意味着我们距离投入生产使用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对生猪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散户养猪将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分析来看,在这三大利好的驱动下,生猪产业会健康发展,市场供给会越来越充足,也会加速猪肉价格降到合理区间,个人认为,在春节期间猪肉零售降到20-25元应该没有问题,部分东北地区提前吃到17、18块钱一斤的猪肉也是极有可能的,预计到2021年6月末,猪肉普遍降到15-20元应是大概率事件,届时有些地方真的可以吃到“白菜价”猪肉了。
生猪养殖不宜跟风
国家统计局11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猪肉价格在连续上涨19个月后首次转降,同比下降2.8%。
猪肉价格虽然有所回调,但仍然偏高,因而养殖利润依然可观。有鉴于此,一些散户和投资者摩拳擦掌,意图进场分一杯羹,这种盲目跟风行为极不理智。

之所以不能盲目跟风,首先是因为市场存在风险。在生猪行业,有一个特别的经济现象——猪周期。据测算,自1994年6月份以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经历了6个完整周期。猪周期持续时间从最初的25个月,逐步拉长到59个月,总趋势是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波动幅度越来越大。
何以如此?归根结底,在于中小养殖户盲目跟风,追涨杀跌,从而放大了市场风险。以上一个猪周期为例,在2012年1月份之前两年多时间内,猪价持续上涨,大型养殖户纷纷扩大规模,中小散户竞相入场。到2012年2月份以后,由于供应过剩,国内猪价持续走低。到2013年,南方春季低温阴雨,大量仔猪死亡,夏季生猪出栏量下降,导致猪价短期连续上涨。许多中小散户认为新一轮上涨周期开始了,争先恐后进场。但实际情况是,虽然当时猪价在涨,生猪存栏总量过剩的状况并未改变。盲目一哄而上导致供应量继续大增,致使猪价调整周期向后加长了一年时间,造成全行业严重亏损。
不能盲目跟风,还因为存在疫病风险。本轮猪价上升周期从2018年6月份至今年6月份历时长达24个月,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8月份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打乱了猪周期的正常波动节奏。在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之下,2018年10月份以来,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超过了5%的预警线,且降幅持续加大。到2019年9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达38.9%,生猪存栏暴跌41%。产能大幅下降造成猪价持续快速上涨,涨幅远高于上一周期,且上涨周期短。尽管猪价高企,但非洲猪瘟疫情使很多中小养殖场遭遇了灭顶之灾,只有为数不多的超大型龙头企业由于生物安全水平较高,成功将疫病控制在了最低限度,从而赢得了可观的效益。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截至9月份,能繁母猪产能已经连续12个月恢复性增长,生猪存栏连续8个月实现恢复性增长,这意味着生猪产能已经触底反弹,猪价已经进入下行周期。因此,试图跟风进场者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
2021猪价“前高后低”,高点在春节前?!
受去年同期历史基数较高、供应量逐渐增加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继续下降,且已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受猪肉价格下行影响,10月份,CPI在时隔42个月后再次下行“破1”。国家统计局11月10日公布了上述情况。
记者注意到,猪肉价格年内首次出现环比、同比“双降”。10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下降7.0%,降幅比上月扩大5.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8%,是连续上涨19个月后的首次同比下跌。这意味着,猪肉价格已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市场价格印证了前述数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猪肉月平均批发价格2月份最高,为每公斤49.62元,此后持续高位震荡,9月份开始明显下滑,10月份出现首次同比下滑。

以16省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来看,8月31日至9月4日当周为每公斤47.16元,10月19日至10月23日为每公斤37.15元,降幅超过20%。
商务部监测数据也显示,今年10月份,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3元,环比下降8.3%,同比下降3.8%。目前,猪肉价格已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近期猪肉价格显著下降,主要受到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猪肉供给持续改善影响。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生猪存栏达到3.7亿头,同比增长20.7%,恢复到2017年末的84%,也是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增长。能繁母猪存栏达到3822万头,同比增长28.0%,恢复到2017年末的86%。
规模养殖进一步扩大,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建投产1.25万个养猪场,复养1.34万个空栏的规模养猪场,总量超过2万个。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10月10日表示,截至目前,生猪规模养殖的比重已经提高至53%。
与此同时,猪肉进口增加也为市场供给提供了保障。第三届进博会期间,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介绍,今年1至9月份,中国自欧洲进口猪肉同比增长107.3%,占同期进口总量的55.7%。其中,自西班牙进口猪肉增长135.9%,自德国进口猪肉增长75.4%,自美国、南美等的进口也在加快。
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表示,整体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肉类进口741万吨,同比增长72%;进口金额231亿美元,同比增长83%,均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受非洲猪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政府加大了冻猪肉的投放力度。截至目前,今年已经投放35次中央储备冻猪肉,年投放总量预计达60万吨。
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增长,生猪产能已经触底反弹,官方表示,猪价已经进入下行周期。
国家发改委在分析10月最后一周北京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时明确指出,由于猪肉供应能力恢复向好,生猪出栏价格持续回落,猪肉价格已经进入下行通道。
分析后势,多位专家表示,猪肉价格的下降趋势将持续至年底,明年初或将出现一定反弹。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预计,全国生猪价格将继续震荡下跌到12月份。进入制作腊肉季节之后,猪肉消费需求将阶段性增加,带动猪价季节性反弹,但反弹空间有限。
王斌表示,随着冬季来临,肉类消费逐步进入了旺季,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将对肉类市场带来较大影响。
对2021年的猪肉市场,王斌预计,明年的猪肉消费量将比2020年有明显增加。朱增勇表示,2021年猪价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高点将会出现在春节前,下半年将会逐渐接近常年价格水平。
猪肉价格连涨19个月后同比首次转降 业内普遍认为价格下滑仍是大趋势
国家统计局11月10日发布数据,10月份,猪肉价格在连续上涨19个月后首次转降,同比下降2.8%。当天发布的物价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大幅回落,是导致10月CPI创新低的主要原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CPI同比涨幅回落较多,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翘尾因素减少以及猪肉价格由升转降的影响。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2020年10月份猪肉批发均价(白条肉批发均价)为42.50元/公斤,环比下降10.3%,同比下降4.7%,由9月30日45.41元跌至10月30日38.85元,一个月下跌6.56元/公斤。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10月猪价同比增速转负,为19年3月以来首次,预计随着生猪供给端的逐渐恢复以及历史同期高基数的影响,猪价同比应将持续走低从而带动食品CPI持续下行。
经济观察网记者从卓创资讯获悉,自9月份以来,国内生猪市场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且下滑过程中鲜有上涨。不过,据其监测,10月30日开始国内猪价由南至北开始反弹,11月3日国内外三元出栏均价最高达30.10元/公斤,环比上涨1.10元/公斤,涨幅3.79%。自11月3日开始北方市场价格止涨回落,截至11月9日猪价再度回到30.00元/公斤以内,外三元出栏均价为29.72元/公斤。
卓创资讯张莉莉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生猪产能已处于产能释放期,规模场及中小散户出栏意向较前期明显增加。卓创监测规模企业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至今年2月份以来均呈现正增长态势,能繁母猪存栏增速高于生猪存栏增速,据生猪生产及繁育周期推算,未来四季度国内生猪出栏量仍将继续增长。
“行情下滑仍是大趋势,春节旺季或小幅反弹。”张莉莉认为,目前来看11月供应端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需求端提振或不及预期,进口冻品检测出新冠病毒对鲜品消费起到一定提振作用,预计11月份国内生猪价格或以缓跌为主,月末大场结算日价格或有小幅反弹。随着需求端的缓慢提振,12月份国内猪价反弹概率增加,但由于12月份国内供应端或进一步增量,价格反弹时间或推后至中下旬,反弹空间较有限。
对于春节传统消费旺季,张莉莉认为对猪价的提振有限,她认为,节前屠宰端集中备货对市场价格有一定拉动作用,但备货时间相对较短,价格涨幅空间不大,预计春节前国内猪价最高或在29.0-31.0元/公斤水平。
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魏百刚也于今年10月2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分析测算,综合考虑生猪生产恢复情况、猪肉进口、消费需求等因素,元旦、春节这两大节假日期间,猪肉供应量同比大约会增加3成左右,增加量上去以后,价格总体上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不会出现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
在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看来,从生猪存栏、猪饲料销量和猪瘟疫苗等多重数据均可以验证生猪产能显著修复,生猪屠宰量已实现同比转正。他分析称,“猪周期”符合发散蛛网模型,基本上4年为一个周期,以2018年6月为本轮超级猪周期的起点,预计2022年5、6月份将是生猪价格的底部。对于未来CPI走势,李超认为,2020年Q4和2021年Q1在猪价高基数的影响下,CPI都将处于1%以下的低位,甚至可能下行进入负值区间。
养猪,别跟风!别跟风!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已经连续10周下跌,价格曲线进入下降周期。
上游企业端的商品猪价格也在同比下滑。11月9日晚间,新希望,唐人神披露10月销售数据。新希望数据显示,10月商品猪销售均价28.39元/公斤,环比变动-14%,同比变动-16%。
此前,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披露的10月销售数据同样显示生猪销售价格均呈环比下降态势。
不过,因为年底消费旺季即将到来,部分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生猪价格仍将震荡运行。
10月商品猪价格下滑
牧原股份公告称,2020年10月份,公司共销售生猪151.6万头,销售收入49.11亿元。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生猪1.5万头。10月份,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27.65元/公斤,比2020年9月份下降13.92%。10月份,商品猪价格整体呈现下滑走势。
商品猪价格走势影响到部分生猪养殖企业销售收入环比下滑。
温氏股份10月销售肉猪75.28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27.75亿元,毛猪销售均价29.76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58%、-9.79%、-13.44%。
新希望10月销售生猪91.15万头,环比变动-8%,同比变动142%;收入为25.28亿元,环比变动-24%,同比变动88%;商品猪销售均价28.39元/公斤,环比变动-14%,同比变动-16%。
值得一提的是,唐人神10月生猪销售收入环比仍微增,公司表示10月公司生猪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及持续环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新建猪场陆续投产,产能逐步释放。
数据显示,唐人神10月生猪销量13.31万头,同比上升248.4%,环比上升17.9%;销售收入合计2.8亿元,同比上升144%,环比上升0.8%。2020年1-10月累计生猪销量71.53万头,同比下降5.8%;销售收入19.98亿元,同比上升109.9%。
猪肉批发价连降10周
多项监测数据显示国内猪肉价格正处于下降通道。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监测,2020年第43周(10月26日-30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36.12元,环比跌2.8%,同比跌31.8%,较上周扩大1.3个百分点。
此外,南方部分规模养殖场因生猪月度出栏计划提前完成,月末生猪出栏量减少,上市节奏减慢,带动北方生猪南调量增多。但因需求依旧疲软,猪肉周均价低于上周。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显示,从周度周期来看,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已经连续10周下跌,从第35周的48.35元/公斤降至第45周的39.35元/公斤,降幅18.61%。
另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9月份,能繁母猪产能已经连续12个月恢复性增长,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生猪存栏连续8个月实现恢复性增长,并连续3个月同比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3822万头,环比增长5.3%,较上年12月份增长24.1%;生猪存栏3.70亿头,同比增长20.7%。
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增长,意味着生猪产能已经触底反弹,供给逐渐充足的情况下,生猪价格或将进入下行周期。
今年猪价或震荡运行
虽然猪肉价格连降,但业内人士认为短期猪价仍将处于相对高位。
牧原股份表示,目前随着行业产能逐步恢复,生猪价格总体呈现回落趋势。不过,行业仍存在供需缺口,相比历史均值,未来一段时间猪价仍处于较高水平。
温氏股份称明年的猪价主要取决于复产的进度和力度及非洲猪瘟对行业的影响大小,明年上半年,预计还是处于高位。明年下半年,价格可能会有所回落。
在猪周期景气上行阶段,生猪养殖企业主要比拼的是规模;而如果猪肉价格下行,产业链上企业则要在成本管控上下功夫。
牧原股份表示,今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对整个生猪养殖行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剔除原材料成本的影响,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公司三季度单位成本在14元多,三季度成本相较二季度下降0.3元-0.4元/公斤,主要下降原因为生产管理水平相对提升、销售结构的调整。随着新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新猪舍使用性能的优化,未来公司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分析人士仍然看好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对生猪养殖板块的拉动。
华创证券认为,生猪基础产能的恢复逐步传导至商品猪供应,若非瘟疫情维持平稳控制,生猪供给端料将继续稳步改善,而消费端来看,四季度是猪肉传统消费旺季,猪肉供需两端呈现同步恢复局面,预计猪价整体或呈震荡运行态势。
来源:证券时报
生猪养殖不宜跟风
国家统计局11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猪肉价格在连续上涨19个月后首次转降,同比下降2.8%。
猪肉价格虽然有所回调,但仍然偏高,因而养殖利润依然可观。有鉴于此,一些散户和投资者摩拳擦掌,意图进场分一杯羹,这种盲目跟风行为极不理智。
之所以不能盲目跟风,首先是因为市场存在风险。在生猪行业,有一个特别的经济现象——猪周期。据测算,自1994年6月份以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经历了6个完整周期。猪周期持续时间从最初的25个月,逐步拉长到59个月,总趋势是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波动幅度越来越大。
何以如此?归根结底,在于中小养殖户盲目跟风,追涨杀跌,从而放大了市场风险。以上一个猪周期为例,在2012年1月份之前两年多时间内,猪价持续上涨,大型养殖户纷纷扩大规模,中小散户竞相入场。到2012年2月份以后,由于供应过剩,国内猪价持续走低。到2013年,南方春季低温阴雨,大量仔猪死亡,夏季生猪出栏量下降,导致猪价短期连续上涨。许多中小散户认为新一轮上涨周期开始了,争先恐后进场。但实际情况是,虽然当时猪价在涨,生猪存栏总量过剩的状况并未改变。盲目一哄而上导致供应量继续大增,致使猪价调整周期向后加长了一年时间,造成全行业严重亏损。
不能盲目跟风,还因为存在疫病风险。本轮猪价上升周期从2018年6月份至今年6月份历时长达24个月,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8月份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打乱了猪周期的正常波动节奏。在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之下,2018年10月份以来,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超过了5%的预警线,且降幅持续加大。到2019年9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达38.9%,生猪存栏暴跌41%。产能大幅下降造成猪价持续快速上涨,涨幅远高于上一周期,且上涨周期短。尽管猪价高企,但非洲猪瘟疫情使很多中小养殖场遭遇了灭顶之灾,只有为数不多的超大型龙头企业由于生物安全水平较高,成功将疫病控制在了最低限度,从而赢得了可观的效益。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截至9月份,能繁母猪产能已经连续12个月恢复性增长,生猪存栏连续8个月实现恢复性增长,这意味着生猪产能已经触底反弹,猪价已经进入下行周期。因此,试图跟风进场者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