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齐聚,玉米价格或将有所降低
时间:2020-11-04
来源:众粮联
进入十一月,玉米涨价的脚步并没有停歇,东北产区多地甚至出现50元/吨的涨幅。面对此现象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轮玉米价格上涨是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恢复性上涨,主要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在新粮丰收时节,价格日渐走高,更加激发了农民朋友的惜售心态,豪赌后市已经不只是贸易商的想法,“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成为了主流心态。
然而,价格持续上涨的同时,风险也在悄悄的聚集,玉米价格的走势或许将因下述四点而不断走低。
首先,东北地区持续出现雨雪等恶劣天气,这也使得新季玉米的晾晒保管难度增大。目前东北地区玉米收获已经超过九成,但上市速度较慢,随着恶劣天气的出现和时间的推移,新季玉米的供应量将逐步增加。
第二,今年粮食全面上涨就是因为玉米的价格过高令需求企业不得不转向替代品,小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收益。玉米价格的持续走高,虽然也带动了小麦上涨,但相对来说还在用粮企业的成本控制范围之内。替代品对于玉米价格的上涨,有着不可忽视的抑制作用。
第三、进口粮虎视眈眈。根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累计进口玉米667万吨,高粱350万吨,小麦586万吨,木薯干284万吨,再加上稻米,1-9月我国六大谷物进口总量达到2519万吨——这些进口中,除了小麦、稻米与玉米之间的替代关联一般外,其他都是玉米的替代品。
第四、有关部门明示连连,一再重申“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缺乏支撑”。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相继发声,将加强前期竞拍玉米出库监管,督促买卖双方及时出库、尽快入市,同时抓好替代品种增加供给,如超期存储小麦、稻谷用于饲料加工。
此前的玉米价格因被资本市场看中,下场炒作结果明显,但这并非意味着真的缺粮缺到无法补救,所以资本比如会逐步撤离。所以小编认为,短期内玉米继续上涨空间十分有限,适当回落才是必然,或许降价幅度不大,农民朋友请谨慎选择售粮时机。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