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5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20-05-15
来源:综合报道
2020年5月15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0年5月15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0年5月15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价较高点跌逾20% 猪肉龙头股现“杀估值”行情
近期生猪价格不断下跌,目前全国均价已经跌破30元/公斤,较去年高点40元/公斤和今年高点38元/公斤跌幅均已超20%。猪周期回落趋势逐渐确立。
在价格下跌背景下,A股主要生猪养殖企业也出现了一波“杀估值”行情:4月份相关企业销售收入增速放缓,股价尤其是龙头股股价不断走低。Wind数据显示,4月10日以来,正邦科技跌幅近23%,天邦股份下跌了11%。
猪周期是否已经结束?中信期货王聪颖表示,本轮猪周期将在8月后开启持续下降通道。她进一步分析,能繁母猪存栏增长对应10个月后生猪出栏的增加。数据显示,2019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开始触底回升,至2020年3月持续回升6个月,且2020年月度存栏环比增幅不断扩大至2.8%,显示产能恢复平稳有力。按照10个月周期计算,预计生猪出栏在2020年8月开始稳步增长,且10月后环比增幅扩大。出栏量增加,对应猪价的持续回调,预计2020年8月后猪价才会正式步入下跌通道,跌势至少延续到2021年1月份。如果能繁存栏持续恢复,猪价回落也会相应持续。
“当然考虑中秋、十一、春节节日消费旺季,可能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价格回落的大趋势相对确定。”王聪颖认为,预计本轮超大猪出栏后,中大猪比例降低至正常水平25%或更低,价格会阶段性止跌。但预计下跌不会一帆风顺。从最大和三大母猪屠宰基地看,母猪淘汰积极性高,侧面映射了三元母猪留种生产性能较低的问题。量和性能均不利于能繁母猪回升,以及生猪存栏稳步回升。2019年下半年南方复养大多采用三元母猪,这也给8月份生猪出栏能否顺利稳步回升带来不确定性。一旦三元母猪提前大量淘汰,能繁母猪存栏不增反降,生猪出栏增长将延后,猪价高位运行的时间或拉长。
她表示,从价格对应关系看,能繁母猪价格领先生猪价格约13个月,仔猪价格领先生猪价格约5个月,能繁母猪价格仍在高位,仔猪价格虽小幅回落,但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产能短缺的情况仍未有效缓解,按照生长周期,猪价年度均价预计仍偏高,或在25元/公斤以上运行。
生猪供给与需求的博弈形成特色“猪周期”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形成了生猪市场特色“猪周期”,而“猪周期”反过来又对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构成重大影响。
“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因素众多,但供给和需求的综合博弈是价格大幅变动的主要原因。”某市场人士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从供给角度来看,生产成本因素对生猪价格构成刚性制约。
生猪的生产成本是由人工成本和生猪的物质与服务费用构成的。其中,仔畜费、饲料费、水电煤费、医疗防疫费等直接费用和保险费、管理费等间接费用共同构成了生猪的物质与服务费用。饲料费用在生猪的生产成本中占比最高(一般为40%—60%),同时饲料费用的变化也是生猪养殖过程中最不易控制的成本。生猪的生产成本中占比排第二的为仔畜费用,其波动幅度大,频率频繁,也是猪肉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虽然生猪市场价格变动最根本的影响在供需层面,但是养殖户的心理底价通常受到投入成本的影响。
“同时,生猪的供应能力又受能繁母猪存栏量、疫情疫病、冷冻肉进口及出栏节奏调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上述人士认为,母猪存栏占比决定着生猪供应是否充足,疫情疫病的暴发会对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造成阶段性影响。并且,我国经常还会从欧美等地进口冻猪肉或者猪肉制品,一旦到港进行销售,将对当地乃至周边的猪肉市场形成明显冲击。
猪肉消费方面,则受国内经济形势、疫情疫病、季节因素及替代品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该人士介绍,国内经济形势低迷时,居民可支配的收入有限,对猪肉的消费量会减少,消费市场的萎缩导致生猪价格降低。同理,国家经济形势较好时,居民对猪肉的消费增加,进而使得生猪价格走高。同时,节假日前后,猪肉价格也会出现短期波动。例如,春节、中秋节前猪肉消费量比较大,价格会稍微提高,而节后由于消费者前期购入的猪肉还没消费完,市场需求相对萎缩,生猪价格会有所下降。
替代品对我国生猪价格也构成明显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内肉类饮食结构的变化,猪肉“一家独大”逐渐改变,肉类的多样性也影响猪肉消费。当猪肉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猪肉的消费,增加对牛肉、羊肉、禽类和鸡蛋的消费,而对替代品消费的增加会抑制猪肉价格的上涨。例如,在2019年,我国生猪市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猪肉产量大幅下滑,牛羊禽总产量则是小幅增长的态势,作为替代品牛羊禽肉替代作用明显。未来,随着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预计牛羊禽肉对猪肉的替代效应或更加明显。
“但本质上来看,猪肉价格上涨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形成所谓的“猪周期”。”该人士告诉记者。
上述人士认为,形成“猪周期”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生猪产量不稳定。我国的生猪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发展水平没有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二是规模化养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以年出栏500头为界,我国规模化养殖率为45%。在生猪价格历次波动中,由于散养户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和预测能力,只能随生猪价格的涨跌,或盲目扩张生产,或恐慌性退出生产,造成市场出现供需失衡。三是疫情疫病加剧产业波动。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以来,部分养殖场全部清栏,且短期内难以复养。疫情疫病导致生猪供应减少,大大推动猪肉价格上涨。四是生猪生长周期性影响。生猪生产具有周期较长、途中难改变的特性。散养户以当年市场价格为标准预期未来收益,陷入“蛛网困境”,形成生产计划赶不上变化,产量赶不上市场变动的节奏。
据记者了解,我国生猪市场实际运作过程中,市场因素和“猪周期”变化相辅相成,互为加强。例如,近两年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供给严重下降,导致养殖户清栏减少供给,进而促使生猪价格从历史低位大幅上涨。
吉林发力增供生猪 非洲猪瘟后首次海外引进种猪
14日,来自法国的759头种猪运抵长春龙嘉国际机场。
为对冲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对生猪生产的影响,吉林省从法国引进了1500头种猪。14日,第一批来自法国的759头种猪运抵长春龙嘉国际机场。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吉林饲料资源充沛,在发展养猪业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不过,非洲猪瘟及新冠肺炎疫情对该省生猪生产产生很大影响。
近年来,吉林省出台多项措施稳定和恢复生猪生产,包括从海外引进原种猪。记者从吉林省畜牧局获悉,原种猪按引进种源资金的50%给予补贴,每户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这批法国种猪是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吉林省首次从海外引进种猪。引进方中粮家佳康(吉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储德胜介绍,这批种猪为曾祖代纯种猪,拥有三代完整的系谱证书,具有产仔数多、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和瘦肉率高等特点。
储德胜表示,这批法国种猪还可通过基因优势,实现繁育种猪和商品猪的经济效益,预计每年将繁殖优质法系纯种公猪和母猪约2万头,品种性能改良则可辐射全省。
记者获悉,长春海关为此次种猪进境采取提前申报、货到放行的通关模式,确保进境种猪在口岸“零滞留”,做到疫情防控期间安全、严密监管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入境检疫合格后,这批种猪将进行为期45天的隔离检疫。海关将派出官方兽医实施24小时驻场检疫监管。隔离期满,临床检疫和实验室检测合格的种猪,方可投入国内市场饲养繁殖。
近期,吉林省协调银行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信贷力度。一季度,吉林省共发放生猪引种补贴1092.45万元,发放出栏奖励资金270万元,“吉农牧贷”生猪贷款余额累计达到3435万元。
吉林省是生猪净调出省份,约35%的生猪(含产品)调往省外。目前,该省正加快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确保监管可溯来源和去向,消费能查养殖地和屠宰地,生产实现安全和优价。
生猪供给与需求的博弈形成特色“猪周期”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形成了生猪市场特色“猪周期”,而“猪周期”反过来又对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构成重大影响。
“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因素众多,但供给和需求的综合博弈是价格大幅变动的主要原因。”某市场人士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从供给角度来看,生产成本因素对生猪价格构成刚性制约。
生猪的生产成本是由人工成本和生猪的物质与服务费用构成的。其中,仔畜费、饲料费、水电煤费、医疗防疫费等直接费用和保险费、管理费等间接费用共同构成了生猪的物质与服务费用。饲料费用在生猪的生产成本中占比最高(一般为40%—60%),同时饲料费用的变化也是生猪养殖过程中最不易控制的成本。生猪的生产成本中占比排第二的为仔畜费用,其波动幅度大,频率频繁,也是猪肉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虽然生猪市场价格变动最根本的影响在供需层面,但是养殖户的心理底价通常受到投入成本的影响。
“同时,生猪的供应能力又受能繁母猪存栏量、疫情疫病、冷冻肉进口及出栏节奏调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上述人士认为,母猪存栏占比决定着生猪供应是否充足,疫情疫病的暴发会对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造成阶段性影响。并且,我国经常还会从欧美等地进口冻猪肉或者猪肉制品,一旦到港进行销售,将对当地乃至周边的猪肉市场形成明显冲击。
猪肉消费方面,则受国内经济形势、疫情疫病、季节因素及替代品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该人士介绍,国内经济形势低迷时,居民可支配的收入有限,对猪肉的消费量会减少,消费市场的萎缩导致生猪价格降低。同理,国家经济形势较好时,居民对猪肉的消费增加,进而使得生猪价格走高。同时,节假日前后,猪肉价格也会出现短期波动。例如,春节、中秋节前猪肉消费量比较大,价格会稍微提高,而节后由于消费者前期购入的猪肉还没消费完,市场需求相对萎缩,生猪价格会有所下降。
替代品对我国生猪价格也构成明显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内肉类饮食结构的变化,猪肉“一家独大”逐渐改变,肉类的多样性也影响猪肉消费。当猪肉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猪肉的消费,增加对牛肉、羊肉、禽类和鸡蛋的消费,而对替代品消费的增加会抑制猪肉价格的上涨。例如,在2019年,我国生猪市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猪肉产量大幅下滑,牛羊禽总产量则是小幅增长的态势,作为替代品牛羊禽肉替代作用明显。未来,随着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预计牛羊禽肉对猪肉的替代效应或更加明显。
“但本质上来看,猪肉价格上涨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形成所谓的“猪周期”。”该人士告诉记者。
上述人士认为,形成“猪周期”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生猪产量不稳定。我国的生猪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发展水平没有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二是规模化养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以年出栏500头为界,我国规模化养殖率为45%。在生猪价格历次波动中,由于散养户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和预测能力,只能随生猪价格的涨跌,或盲目扩张生产,或恐慌性退出生产,造成市场出现供需失衡。三是疫情疫病加剧产业波动。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以来,部分养殖场全部清栏,且短期内难以复养。疫情疫病导致生猪供应减少,大大推动猪肉价格上涨。四是生猪生长周期性影响。生猪生产具有周期较长、途中难改变的特性。散养户以当年市场价格为标准预期未来收益,陷入“蛛网困境”,形成生产计划赶不上变化,产量赶不上市场变动的节奏。
据记者了解,我国生猪市场实际运作过程中,市场因素和“猪周期”变化相辅相成,互为加强。例如,近两年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供给严重下降,导致养殖户清栏减少供给,进而促使生猪价格从历史低位大幅上涨。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