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玉米价格持续回落,雨雪天气再次救场,市场能否成功反弹
时间:2019-11-25
来源:扶风论粮
近几日,山东地区迎来了自新季玉米上市以来最大的到货量,整个山东地区三十多家深加工门前剩余车辆一度达到接近1300台,总量估计达到45000吨,玉米价格随即出现下滑。开弓没有回头箭,价格一旦出现下滑,不到低点誓不罢休。没想到的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神出鬼没的阴雨天气再次出来救市,华北地区大范围的降雨影响了基层的出货速度,而且巧合的是,下雨的地区恰恰是售粮进度较快的地区。
虽然今天山东地区的到货量没有明显增加,但是从基层反馈来看,受降雨的影响,基层农户和贸易商打粮脱粒的进度有所放缓,市场后续粮源供应短期内会越来越少,玉米价格在天气的带动下又将迎来短暂的平稳。
那么问题来了:天气影响毕竟只是影响短期的行情,放晴之后的行情如何呢?扶风认为:季节性的供应压力即将来临,玉米市场即将开启下行通道。
一,基层出货缓慢,年前供应压力增加。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上旬,东北地区售粮进度10%,华北地区18%,其中黑龙江13%,吉林5%,辽宁13%,内蒙古8%,整体的进度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另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止到11月上旬,黑龙江,山东等11个粮食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850万吨,同比减少630万吨。
以上数据虽然不能真正反映现货市场的状况,但总体出入不大。扶风也根据市场调研得知,华北和东北地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真正出现售粮的高峰期,甚至很多地区农户的粮源几乎都没有开始脱粒。不管是因为农户惜售,还是天气和物流造成的延迟等等各种原因,总之玉米市场没有出现一个强有力的刺激性信号。天量的粮源始终没有进入到流通渠道,这就给后期的市场造成很大的供应隐患。
二,深加工独木难支,急缺收购主体入市。
今年的非洲猪瘟席卷全国,给养殖行业造成的难以磨灭的创伤,饲料企业的供应过剩继而向深加工转移,深加工承担起了更多的市场压力。直到目前也是如此,山东和东北地区的玉米深加工依然是市场收购的主力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玉米价格的走势。
但深加工的能力毕竟有限,需求正常的情况下,深加工的玉米消耗量还不足一半,仅占40%左右,养殖行业却占到60%左右。那么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
按照全年玉米的总产量2.5亿吨计算的话,深加工全年的玉米需求量大约在一亿吨;按照往年的出货速度,到年后玉米市场整体的出货量将达到一半,也就是在1.2亿吨左右;按照去掉流向饲料企业,港口以及企业库存等渠道粮源折半计算,也有大约6000万吨的玉米流向深加工;
很显然,在短短的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如此巨大的供应量不是深加工所能承受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负荷。如果没有更多的收购主体进入市场,玉米价格陷入低迷将是早晚的事。
三,玉米价格高不成低不就,贸易商观望心态严重。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各种因素相互牵制,导致玉米价格始终保持在一种紧平衡的状态。北港的主流价格1830——1850元/吨,山东的价格也一直保持在1950——2000元/吨左右。这种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局面,让大部分贸易商抄底的愿望一直没有得到实现。其实这也从侧面真实地反映出了贸易商对后期价格走势的态度和看法,虽身处各地,但早已达成共识:目前并非建库存的最佳时机,继续等!
当然,玉米市场也并非想象的那么悲观,扶风在很早的文章里就提到过,过度的看空市场也是不对的。目前,上游基层农户的售粮心态依然是价格的强有力支撑,下游企业的年前备货算是最大的利好因素。
作为基层农户,在保管好粮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个价格高点出手,就已经完成了本年度的任务,考虑过多无非是庸人自扰;而作为贸易商,则要时刻关注更多的东西,上到国家政策,下到农户售粮进度。不管是短平快,还是想建立长期库存送您几个字:玉米也疯狂。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