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2019年11月25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19-11-25
来源:综合报道



猪肉价格已经“见底”?专家:马上就要涨了?

  十一月中上旬,大连市的发展改革研究中心发布了一组最新的数据,据了解此次一共检测了25种,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的农副产品,对他们的价格进行了一个对比,其中与上周的价格来说,出现了十三次的上升,七次的下降,以及五次的持平。
 
  我们最近的“心头肉”“二师兄”的价格就是处在下降行列的,还有鸡蛋、鸡肉都在下降,但是蔬菜、以及粮油这类的产品则出现了上涨,但是涨幅也不大,基本都是小幅度的波动。
 
  此前,按照那些专家的说法,到年前都不会吃到降价的猪肉的,甚至明年的秋天,都很难吃到十几元的猪肉,但是现在他们却被“啪啪打脸”。
 
  虽说没有十几元每斤,但是也出现了明显的“降温”,很多地区此前的“二师兄”,一度飙升至三四十,但是现在去菜场买肉,普通的猪肉都能在28至29元每斤,其中瘦肉型的白条猪肉,更是出现了这几个月的首跌!
 
  喜大普奔!
 
  那么到底是为何突然出现了这样的“好消息”?如果是加大冷冻肉的出仓,此前有关部门又不是没做过,不还是短暂的“爱了”我们一下?难道是新的猪仔们出栏了?
 
  今天,就让小编告诉大家,最真实、准确的原因吧!
 
  因为很多的国家,对我国“可怜的”猪肉供给,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德国以及哈萨克斯坦,出售了大量的冻肉,而此前一直不愿“低头”的加拿大、美国也终于达成合作的共识,我国的进口猪肉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而且据小编了解还有波兰在内的几个国家,也将加入到出口冻肉的行列中。
 
  此前常常有人说,就算全世界的猪肉,拿给国人,都很难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可能真的是被猪肉“虐”太久了,其实只要他们能够加入到冻肉出口的行列中,我们吃猪肉的日子就好过一些了,所以还是很感谢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制,有了新的进展。此前因为非瘟的来袭,死了很多的生猪,才使得供应量下来了,并且很长时间,疫苗都是“空白期”,现在终于有了新的进展,不仅解决了难题,还稳定了养猪户们“躁动的心”,加大生产就在眼前。
 
  但是对于疫苗,小编还是想多嘴一句,其实这一点对供应量的“贡献”并不大,因为首先只是新进展,其次就算真的研制成功,从注册再到量产,至少还是得等一等,据了解在6到12个月左右,所以这一原因的显著效果,还是得等到明年才能看到。
 
  所以,虽然现在已经实现了“十连降”,但是还是有小幅上涨的可能的,因为春节将至,大家对于“二师兄”的需求是越来越大,再加上南方一些城市,很喜欢吃点腊肉、腊肠,这都需要猪肉的“加入”,所以需求的上涨,可能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小幅度的上涨,也是市场的常态,所以现在猪肉价格便宜一些了,就且吃且珍惜吧!
 
  来源:东南财富,

猪肉批发价趋于稳定 商户:超过20元或低于17元都难

  猪肉价格在经过一波快速下滑后,进入稳定区间。11月22日,北京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9元/斤,比一周前的21.13元/斤下降了10.08%。上周最低价出现在11月17日,批发价每斤17.63元,造成本周价格上浮主要是天气原因。新发地商户表示,短时间内肉价超过20元/斤是比较困难的,低于17元/斤也是比较困难的,“很可能会在本周末的价位附近反复调整”。
 
  据北京新发地统计,11月22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9元/斤,比11月15日的21.13元/斤下降10.08%;比10月22日的23.38元/斤下降18.73%;比2018年11月22日的7.80元/斤上涨143.59%。周环比大幅下降;月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上涨。上周末价格同比上涨179.47%,本周同比涨幅有所收窄。
 
  价格上涨主要是天气原因。本周前期,我国东北地区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雪,而北京市场上销售的白条猪大部分来自东三省地区,强降雪造成一部分运输白条猪的车辆滞留在路上,影响了市场的上市量。因此,本周前期,白条猪的价格快速反弹。本周后期,前期滞留在路上的车辆相继返京,白条猪供应快速恢复,肉价重新进入下降区间。
 
  新发地统计部门负责人表示,由本周肉价冲高回落的过程可以看到,进入11月份以来肉价是“真的”下降了。肉价出现明显回落,主要是几方面原因。首先是政府出台系列“保供稳价”的措施,显现出效力,再加上产能逐渐恢复,对过高的预期明显降温;其次,毛猪的出栏量增加,价格出现下降,屠宰厂随意抬价的行为有所收敛;此外,前期惜售、压栏的毛猪体型过大,肉质偏肥,已经到了不得不出栏的地步。
 
  据介绍,10月下旬,新发地市场上销售的白条猪单重普遍在90-130公斤/头,也有单重达到150-160公斤/头的。这种超大体型的白条猪大部分属于肥肉型,市场上销售困难,常常被迫返厂。11月份以后,市场上销售的白条猪单重仍集中在90-130公斤/头,过大的白条猪已经不常见了。但这不等于养殖场没有超大体型的毛猪,只是北京的屠宰厂不再收购了。所以,近期二次育肥的养猪场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也对猪价上涨形成打压的态势。
 
  不过,上述负责人也表示,一段时间以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同比下降的幅度一直介乎于30%-40%之间,说明毛猪的产能仍然比较低下,供给仍然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肉价继续下降的空间也是有限的。毛猪产能恢复和毛猪价格回落都会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

12月份各地猪肉价格将迎来上涨过程,专业人士分析非常靠谱

  12月各地猪肉价格将会迎来小幅度的上涨过程,业内人士分析非常靠谱。目前,各地猪肉价格,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调回落,而逐渐地下跌走低,令广大消费者欢欣鼓舞,拍手叫好。这毕竟是稳价保供宏观调控的结果,不是釜底抽薪,能解决本质问题,而到目前为止,各地生猪发展状况仍然滞后,恢复正常的生猪生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今年过年之内,是无旺有新的生猪资源上市。这样,市场上猪源仍然十分紧缺,生猪和猪肉市场供给量仍然处于严重不足,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再次上涨抬高,在所难免。
 
  第一,宏观调控生猪价格,使生猪价格逐渐下降,养猪户惜售现象严重。进入11月份以来,各地在促生猪生产,恢复正常产能,狠抓稳价保供,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有了大幅度的下降。然而,各地生猪养殖户,仅存的小额度的生猪上市量得到严重的惜售现象,生猪上市更加困难,猪肉供给量将会又进行一次严重的不足,后期猪肉价格上涨在所难免。
 
  第二,屠企长时间的打压生猪价格,会使生猪上市量日益更加地严峻。各地屠宰企业长期性,一惯性地进行生猪价格打压现象,始终如一地存在,使屠企在稳价保供,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低价生猪收购越来越困难。这样,使猪肉上市供给量将会越来越严重不足,缺口越来越大,新一轮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上涨是避免不了的客观事实,后期将会迎来一波猪肉涨价现象。
 
  第三,腊月的临近到来,各地的猪肉销售旺季预期而至,销售量会大增。入冬以来,气温逐渐下降,寒冷的冬天到来,各地猪肉便进入传统销售旺季,如制造腊肉、腌肉、香肠、特色加工等等,需要消费大批量的新鲜猪肉。这样一来,会给十分紧张的生猪和猪肉上市量,雪上加霜,缺口更多增大,需求问题更加突出,造成猪肉需求量大批量增大,猪肉价格上涨在所难免。
 
  第四,由于消费者消费现状决定,进口猪肉和冷冻猪肉销售疲软,对新鲜猪肉的需要逐渐增大。市场上,长时间的销售经验证明,进口猪肉和各地投放的冷冻猪肉,消费者产生严重疲软现象,销售量逐渐下降,对新鲜猪肉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使市场上对生猪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对新鲜猪肉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因此,在日后,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是避免不了的问题。

饲料业巨头为何纷纷跨界养猪

  汇丰银行最新的生猪调查报告分析指出,受非洲猪瘟影响,饲料企业数量近两年将下降至2000余家。饲料企业正加速转型或多元化发展。
 
  在非洲猪瘟爆发前,就有饲料行业向下游养殖环节进军的趋势。非洲猪瘟爆发后,高猪价持续,养殖环节的高利润使得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新希望六和从2018年开始,用4年时间,扩张10倍产能,达到2500万头生猪养猪规模;
 
  2019年下半年康达尔生猪项目已耗资94亿元签约340万头;
 
  总部位于江西的饲料头部企业双胞胎集团,也投资200亿,到今年底实现母猪存栏35万头,肥猪存栏300万头,2020年挑战1000万头。
 
  饲料企业的崛起,将提升我国生猪养殖企业的规模集中度,同时改变此前温氏、牧原第一梯队,正邦、天邦第二梯队的格局。由于各企业的生猪产能分布区域不同,短期直接竞争强度不会太大,但随着各家企业扩张至更多的省份,竞争格局将更加激烈。
 
  非洲猪瘟影响下的饲料行业变局
 
  我国饲料业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经过40年的发展,于2011年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国工业饲料生产放缓,饲料产量整体有所下滑以外,均保持着稳定增长。
 
  2019年上半年,我国商品饲料总产量1.09亿吨,同比下降0.9%。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猪饲料需求下滑,但猪肉产量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其他肉制品生产的饲料需求。其中猪饲料环比降幅逐月扩大,而禽类饲料、水产饲料同比不断增加。
 
  原本就有饲料企业跨界养猪的趋势,如今,又一轮猪周期,猪价走高,饲料企业跨界养殖环节,再次成为热点。
 
  当前,饲料行业的主要头部企业正大、新希望、东方希望、双胞胎、大北农等基本上从各个方面进入了养殖行业,包括但不限于种猪、生猪养殖,有的已经成为了养殖、饲料双驱动的企业。
 
  新希望11月14日发布公告称,以近10亿的价格收购两家养殖企业。根据公司战略,新希望准备将生猪养猪规模,从2018年的255万头,扩大至2022年的2500万头。
 
  根据新希望发布的月度生猪销售报告,10月生猪销售数量达到37.69万头,超过正邦等主要养殖企业,达到牧原股份10月销售量的50%,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实现连续四个月销售增长的企业,增长势头迅猛。
 
  在广东7月出台“猪十条”后,从8月开始至今三个月,康达尔在广东四个地方、海南等地投资94亿养猪。10月18日,康达尔出资500万与华南农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后者在企业经营管理和生猪健康养殖方面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饲料企业养猪成为必然趋势
 
  跨界的趋势从2008年开始,前期转型的先驱,也充分享受了每一轮猪周期中猪价上涨的巨大红利。受温氏和牧原等先驱企业成功的示范作用影响,以及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一些饲料大企业集团之间,也出现了一轮养猪竞赛式的扩张。
 
  业内认为,饲料企业大举进军养猪业,是中国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
 
  生猪养殖处于生猪产业链的中游环节,由于70%以上的养殖成本来自饲料费用,因此,在整个产业链上,饲料企业进军生猪养殖行业有很强的优势。而大型饲料企业又具备规模化养猪的资本优势。
 
  魏鑫称,饲料企业向下游养殖行业进军,是部分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
 
  传统的饲料加工行业,向上面临的是豆粕、玉米贸易商,向下面临的是各类养殖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的转变,饲料加工业上游更多地开始面对油厂、大型贸易商,饲料企业的议价能力减弱。随着中小养殖户的退出、养殖企业自配料的增多等因素,饲料企业向下游的销售增长也出现一定瓶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处于中游的养殖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拓宽产业链是部分企业的战略选择。
 
  他认为,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转型饲料养殖企业,向行业内注入新鲜血液,增加了大型养殖企业之间的竞争,促进养殖行业保持活力。当前,遭遇非洲猪瘟,养猪业散养户大量退出,留出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公司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我公司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我公司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