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2019年6月27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19-06-27
来源:综合报道



猪评:猪价震荡回调 仔猪需求旺中不旺 (2019年6月27日)

  据数据统计,2019年6月27日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7.21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04元/公斤,较上周同期猪价(6月20日)上涨0.72元/公斤。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7省份猪价上涨,16省份猪价下跌。全国最高价为天津,较昨日下跌0.29元/公斤于19.47元/公斤;全国最低价为广西,较昨日下跌0.07元于12.79元/公斤。山西、江西、广东、陕西与昨日持平。

主要上涨地区(单位:元/公斤) 主要下跌地区(单位:元/公斤)
新疆 ↑0.26 天津 ↓0.29
浙江 ↑0.07 福建 ↓0.22
贵州 ↑0.06 辽宁 ↓0.19
北京 ↑0.05 河北 ↓0.16
河南 ↑0.04 云南 ↓0.11

  今日部分地区猪价:四川7.4-7.7元/斤,河南8.6-8.9元/斤,江西8.2-8.5元/斤,广东9.0-9.3元/斤,湖南7.9-8.2元/斤,山东9.1-9.4元/斤,湖北8.1-8.4元/斤,河北9.2-9.5元/斤,北京8.9-9.2元/斤,辽宁9.4-9.7元/斤。
  猪价震荡回调,标猪供应偏紧,肥猪占比过高以及人为因素推动是本次猪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我们在近期的预测中都有提到“市场肉类消费继续呈下降态势,短期内猪价上涨仍受到限制,总体震荡中持续上行是市场主流表现”,猪价走势与我们的预测一致。后背母猪及商品仔猪供应依旧偏紧张,但受非洲猪瘟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受挫,市场上面临供应不足与需求旺中不旺并存的尴尬局面,近期仔猪价格涨幅较小。


西南地区猪肉呈现北调趋势 未来调肉管控收紧

  据监测数据显示,今日全国屠宰场主流结算价呈现窄幅调整态势,河南、陕西、广西、安徽、天津地区屠宰企业呈现上涨态势,辽宁、吉林、四川、浙江、江苏、河北地区屠宰企业有压价现象,湖北地区屠宰企业呈现跌涨调整态势。

  从养殖集团猪价表现来看,温氏集团各地区猪场猪价呈现稳中伴跌态势,河北、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地区温氏猪场猪价呈现下跌态势,云南地区温氏猪场猪价呈现上涨态势,辽宁、吉林、内蒙、安徽、陕西、山西、江西、福建、贵州地区温氏猪场猪价呈现稳定态势。

  整体来看,供需双方调价现象依旧偏弱,除东北近几日跌涨调价调整现象较为突出之外,其他区域有着一定的趋稳态势。西南地区猪产品进入东北、华北市场已经表现明显,西南局部地区开始管制猪产品外调,北京、河北、山西一些屠宰企业从当地调肉计划受阻。


防非瘟压力大,养猪户贷不到款?浙江试点“活体抵押贷款”,7200头生猪可贷300万元

  非瘟防控使养猪行业整体运营亏损,养殖户普遍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不少场户靠民间借贷度日。最近这个难题在浙江有了解决方法:浙江银保监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在金华和衢州两地先行启动“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分别发放了首单奶牛抵押贷款和生猪抵押贷款。其中,龙游农商银行为该县“大约克种猪试验场”发放首笔生猪抵押贷款300万元,共抵押生猪7200头,中国人保财险配套保证保险和农业险。

  目前,我国养猪企业普遍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非瘟防控使养猪行业整体运营亏损,尤其是大型养殖企业,为了防控疫情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提高了成本。但因为难以获得金融机构支持,不少场户靠民间借贷度日,等于是埋下了新的风险。

  这个难题在浙江率先破题了。浙江银保监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在金华和衢州两地先行启动“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分别发放了首单奶牛抵押贷款和生猪抵押贷款。其中,龙游农商银行为该县“大约克种猪试验场”发放首笔生猪抵押贷款300万元,共抵押生猪7200头,中国人保财险配套保证保险和农业险。

  “生物资产抵押盘活难”的原因一是资产评估难,由于存栏的周期波动,银行较难对活体抵押物作出价值评估;二是风险控制难,即银行较难对活体抵押物进行贷后查核管控。浙江探索的路径是“银行信贷+保险保障+政策补贴”,即“抵押物创新”结合“保证保险增信”,再借助“云监控”的科技力量,降低贷款准入门槛,提高养殖户可贷额度。

  针对活体抵押物的评估难,银行首先根据畜牧存栏数量、生长周期、养殖户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测算贷款额度,其次是引入浮动抵押机制,降低畜牧存栏的周期性波动对放贷额度的影响。

  针对风险控制难,此次参与试点的银行保险机构对接了浙江省畜牧主管部门的“智慧畜牧业云平台”,银行既能通过养殖场的存栏、出栏、防疫、无害化处理等数据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也能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动态掌握活体抵押资产情况。

  在风险分担的设计上,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将生猪保险的保额从最高900元/头提高到1200元/头。对部分养殖户引入保证保险,防范借款人信用风险,由保险公司对贷款逾期30天等情况先行赔付。为降低融资成本,各级财政已对生猪品种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予了90%的补贴。针对生猪品种,中央财政补贴40%,省级县级财政补贴合计45%,农户自负15%。按此模式测算,养猪户的综合融资成本明显降低,约为5%—7%。

  在这一风险缓释机制的作用下,更多的中小养殖户跨过了银行的信贷门槛。前不久山西晋城统计局调查队调查发现,中小养殖户在非瘟防控中的亏损比大型养猪企业要低很多。四川非瘟防控后的川猪产能仅下降8%,而全国平均产能下降为20%。这也证明中小规模养猪是中国养猪业的优势所在。浙江的这一政策设计,重点抓得准,有效保护了养猪业的中坚力量,实在让人欣慰。


新希望:与龙州县签订年产50万头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项目

  为确保广西龙州县生猪养殖业发展,丰富老百姓餐桌上的菜肴,龙州县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年产50万头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项目投资意向书,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

  西藏新好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片区副总经理刘国生介绍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度制定了战略目标,即到2026年年出栏7000万头商品猪。其中广西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目标为年出栏600万头商品猪。现该公司在龙州县响水镇、水口镇投资建设商品猪生态种养循环一体化项目,力争达到年出栏50万头商品猪目标,并配套建设饲料厂及生猪深加工厂,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首期项目在华强农场建设,年出栏15万头商品猪。

  据了解,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拥有中国最大农牧产业集群,业务涉及饲料、养殖、肉制品及金融投资等,实力雄厚,专业化程度高。龙州县年出栏50万头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发展前景广阔,是一个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的重大项目。

  今年,龙州县财政安排7000多万元,保障全县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统筹推进107项重大项目建设,抓好中央预算内项目及28个区市层面重大项目,确保全年投资增长20%以上。


天邦股份与浙农发集团签订500万头生猪战略协议

  天邦股份6月25日公告,公司与浙农发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浙江省合作建设年出栏500万头生猪的产业基地,共同推进浙江省生猪产业链融合。

  浙农发集团是浙江省政府直属唯一以粮农为主业的功能性国有企业,公司拥有粮油畜牧、农产品加工与流通、涉农服务等三大业务板块,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肩负着保障浙江省菜篮子工程的任务。浙农发集团持有公司3.04%的股权。

  根据协议,双方同意进一步发挥浙农发集团的政策、资金和产业链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协同公司在养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合作做大做强双方的生猪产业,助推行业发展;优先合作开拓浙江市场,在浙江省内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屠宰和深加工业务,快速形成生猪供应和保障能力。同时加强双方在东北地区的生猪产业链合作,作为浙江市场的有效补充;在浙江兴农发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层面展开股权合作,并意向由公司成为浙江兴农发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双方共同打造其为浙江省生猪产业投资经营的平台,争取5年之内建成年出栏500万头生猪的产业基地。

  公司表示,本次战略合作有利于公司养殖业务在浙江省内的发展布局,进一步占据猪肉产品市场份额,积极助推浙江省生猪产业链融合、发展。


农业农村部就非洲猪瘟问题回答新华社

  广德福: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我是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今天发布的主题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由我和两位同事共同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先生,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先生。

  首先由我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农业农村部门的首要职责,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风险挑战,着力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粮、肉、蛋、奶、果、菜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基本保持稳定。可以说,我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总体上是充足的,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供给是有充分保障的。

  粮食生产方面,目前,全国夏收基本结束,夏粮丰收到手,实现了全年粮食生产的良好开局。从春播和夏播情况看,秋粮生产形势也较好。总体看,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有条件、有希望。肉类生产方面,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生猪生产持续下滑,全年猪肉供应相对偏紧。为缓解猪肉供应紧张局面,农业农村部一方面积极促进生猪生产恢复,另一方面,推动肉类结构调整,引导增加禽肉等替代品生产。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禽肉、牛羊肉、水产品等替代品生产供应较为充足。此外,主要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生产也保持稳定。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统筹抓好粮食和各类重要农产品生产,为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下面我和的同事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请媒体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

  2019-06-26 10:07:17

  央视记者: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称,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今年病虫和旱涝灾害可能偏重发生,特别是草地贪夜蛾今年传入我国,对秋粮生产威胁很大,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还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谢谢。

  2019-06-26 10:10:03

  潘文博:

  这个问题问得好,问得很专业。刚才,新闻发言人已介绍,夏收基本结束,丰收已成定局。也可以说,夏粮增产已成定局,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粮食生产是一环紧扣一环、一季紧接一季,夏收后还有早稻和秋粮。目前早稻处于灌浆期,长势总体正常,还有半个月就开镰收割。秋粮才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产量占全年的四分之三左右。从目前情况看,夺取今年秋粮丰收是有基础的,但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

  秋粮丰收有基础、有希望,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秋粮面积稳。秋粮主要有春播和夏播,5月底春播结束,目前夏播已过七成,预计今年秋粮播种面积达到12.8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这奠定了秋粮丰收的基础。另一方面,田间长势好。今年春播以来,主产区大部气象条件总体有利,虽然东北地区播种前期局部受旱,但5月中下旬连下了几场透雨,有效缓解了旱情,春播作物基本都播在了丰产期。进入6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是充沛的,光温条件也较为适宜,玉米、大豆等作物苗齐、苗全。农民有一句俗话“七不毁、八不粘、九成苗、顶到天”,今年地方的同志讲不用毁、不用补,就是说今年的苗是比较齐的,所以说苗情长势是好于上年。

  秋粮开局不错,但决定秋粮丰欠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主要是面临灾害的挑战。

  一个是,旱涝灾害。现在已经进入主汛期,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呈“南多北少”分布,极端天气偏多。最担心的是东北地区夏伏旱,也就是“卡脖旱”,这个区域前期降雨较多,后期干旱的几率就增大。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南方局部地区的洪涝灾害。

  另一个是,病虫危害。从目前病虫情监测情况看,稻飞虱、粘虫、稻瘟病等病虫偏重发生几率大于常年,特别是刚才您提到的草地贪夜蛾,是今年首次入侵我国的迁飞性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对粮食生产构成新的威胁。目前草地贪夜蛾已在19个省份的1000多个县发现,发生面积约500万亩。主要在南方地区,呈点片状发生,有向北扩展的态势,由于前期防控及时有力,目前扩散速度有所放缓。专家分析,7—8月是西南季风最强的季节,也是草地贪夜蛾随季风向北迁徙的关键季节,黄淮海地区玉米将进入生长旺季,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不可掉以轻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定稳住粮食生产目标不动摇,坚持底线思维,立足抗灾夺丰收,毫不放松抓好各项措施落实,赢得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主动权。一是切实抓好田间管理,在落实好夏播面积的同时,搞好在田作物肥水管理,加强分类指导,落实关键措施,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安全成熟。二是切实抓好防灾减灾,重点防范东北夏伏旱和南方洪涝,及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推进科学抗灾,减轻灾害损失。三是切实抓好病虫防控,特别是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我部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已制定下发了《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案》,启动了应急防治用药机制,公布了25种防治用药名录,会同财政部紧急下拨了5亿元防控资金,指导支持各地有力有效开展防控工作。从前期防控情况和专家分析看,防治草地贪夜蛾有药剂可用,有技术可支撑,有力量可调配,有经验可借鉴,只要监测到位、防控及时,草地贪夜蛾还是可防可控的。下一步,我部将按照“严密监测、全面扑杀、防治结合、分区施策”的要求,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不折不扣落实防控措施,坚决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攻坚战,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谢谢。

  2019-06-26 10:12:06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最近网上有一篇文章《十四亿人的口腹之欲是如何满足的》,受到广泛传播。文章从多个方面介绍了我们是怎样保障各类农产品供给的,不知道您是否关注到这篇文章,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我们是通过哪些方式保障农产品供给的?

  2019-06-26 10:19:34

  广德福:

  你提到这篇文章了,我在网上也看到了,文章举了很多例子,图文并茂,深入直观地向大家展示了中国人是如何“养活”自己的,写得非常通俗易懂,能给普通读者直观的印象,所以我在想这充分说明了大家都非常关心14亿人吃饭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国情,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中国高度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政策支持、科技驱动、深化改革等多种举措,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前粮食产能迈上13000亿斤台阶,粮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等大宗农产品供给量显著增加。可以讲,我们不仅成功解决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基本实现了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

  具体来讲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2019-06-26 10:22:19

  广德福:

  一是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在这里说几组数字,首先是18亿亩,这个是我们的耕地红线。第二个是15.46亿亩,是我们永久基本农田数。我们要实施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10.58亿亩,是我们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要实现上图入库到村到户到田。8亿亩,是我们要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数,目前已建成6.4亿亩,建成后耕地质量提升一至两个等级。同时我们还开展的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促进耕地休养生息。

  二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持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包括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开展重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强农机装备研发和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等。目前,我们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8.3%,农作物品种实现了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68%,这些软硬件设施的升级,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

  三是注重拓宽食物来源渠道。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拓宽视野,创新方法,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我国有广袤的山区、林地、草原、海洋等,物种资源丰富,我们积极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挖掘各种资源的生产潜力,通过这些措施推动食物来源的多渠道、多品种、多样化,更好地满足居民健康消费的需求。谢谢。

  2019-06-26 10:26:42

  经济日报记者:

  前一段时间水果、猪肉、鸡蛋等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网上很多讨论水果自由等问题,我想请问,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供给情况如何,接下来农产品价格是否会有所回落?

  2019-06-26 10:34:21

  唐珂:

  谢谢你。

  农产品市场供给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关注度很高。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供应总体充足,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提供了重要支撑。其中稻谷、小麦供需平衡有余,价格继续保持稳定;玉米拍卖成交活跃,价格止跌起稳;大豆、棉花、食用油、食糖供需宽裕,价格稳中偏弱;水果、猪肉等部分“菜篮子”产品价格阶段性涨幅较大。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1到5月我国农产品批发200指数均值为114.5,其中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16.5,高于前两年同期水平,但仍低于2016年同期。水果价格持续走高,主要是由于苹果、梨这两个大的品种主产区在去年春季遭受倒春寒天气,减产幅度较大,加之今年春季南方荔枝等部分热带水果减产,短期内市场供给偏紧。5月份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批发价每公斤7.55元,环比涨19.5%,同比涨34.6%。6月份以来,随着西瓜、甜瓜等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水果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势头,后期有望逐步进入季节性下行走势。蔬菜价格已经季节性下跌。猪肉持续高位运行,主要是受非洲猪瘟疫情与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今年上半年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降幅较大,市场供给阶段性趋紧。5月份全国猪肉批发均价每公斤20.63元,环比涨1.6%,同比涨29.3%,牛羊肉、鸡肉、鸡蛋价格总体走强,但同比涨幅都明显低于猪肉。由于生猪产能恢复需要周期,后期猪肉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目前夏粮产量、质量双丰收,秋粮面积稳、长势好,稻谷、小麦、玉米库存较为充足,南美大豆丰产、国产大豆面积增加、大豆供给有保障,蔬菜、水果等多数鲜活品种生产形势正常,后期我国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有坚实的基础。

  谢谢。

  2019-06-26 10:35:14

  新华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目前生猪产能情况如何?农业农村部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促进生猪生产恢复,保障猪肉的供给?谢谢。

  2019-06-26 10:42:20

  广德福:

  谢谢你的提问,你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去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农业农村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稳定生猪生产保护两手抓、两手硬。在生产发展方面,千方百计稳定生猪生产,制定下发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的意见,督促落实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政策,优化调整生猪调运措施,畅通种猪、仔猪调运渠道,加强生猪生产定点跟踪监测和趋势研判。引导鼓励补栏增养,通过专家解读和舆论引导,传递积极信号,稳定行业预期。

  受非洲猪瘟疫情、养殖成本上升、前期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行等多种因素影响,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超过20%,养殖信心显得有些不足。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继续抓好稳定生猪生产各项重点工作,千方百计稳定生猪基础产能,稳定和恢复生产,增加市场供给。

  一是强化信息引导。加强生猪生产定点监测和市场价格调度,科学研判市场形势,及时发布动态信息,多渠道宣传解读利好预期,增强养殖场户信心,鼓励养殖场户补栏增养。

  二是落实扶持政策。督促各地落实好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调出大县奖励、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专项补助经费等政策措施,抓紧落实种猪场和大型规模养殖场贷款贴息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针对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政策发放机制,尽快兑现到场到户,完善生猪政策性保险,落实好生猪规模养殖场用地政策。

  三是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养殖场生物安全和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继续创建一批高水平的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切实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引导有条件的中小养殖户发展现代家庭牧场。

  四是加强技术服务。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养殖一线,推广品种改良、分段饲养、节本增效等高效实用饲养技术,帮助养殖场户解决技术难题。

  五是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督促指导畜牧大县落实好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支持养殖场户完善粪污处理设施条件,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降低生猪养殖的成本。

  六是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继续强化监测排查、疫情处置、调运和屠宰环节监管、餐厨废弃物管理,严禁泔水喂猪。抓好分区防控,加快推进东南区试点,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推广经验。谢谢。

  2019-06-26 10:44:23

  中国日报记者: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能否介绍一下大豆振兴计划提出的背景和相关的考虑,目前这个计划的实时进展情况怎么样?

  2019-06-26 10:59:07

  潘文博:

  大豆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和饲料蛋白来源,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近些年大豆需求量增加较快,产需缺口也不断扩大。大豆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广泛关注。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部制定了《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从今年启动实施大豆振兴计划。

  在发展定位上,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生产实际,充分发挥国产优质高蛋白大豆优势,保持国产大豆一定的自给水平,推动形成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格局。同时,发挥大豆养地肥田作用,实行玉米大豆轮作倒茬种植,着力构建绿色种植制度。

  在振兴目标上,主要是“一扩两提”,扩就是扩面积,力争到2020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提就是提单产、提品质,力争到2020年全国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35公斤,食用大豆蛋白质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

  在实现路径上,主要是调整优化支持政策,引导农民扩大种植面积;依靠科技创新,挖掘品种的增产潜力;改善生产条件,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提高稳产高产能力;还要发展订单种植,促进产销衔接和优质优价。

  为推动大豆振兴计划落地落实,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东北地区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豆积极性;扩大耕地轮作试点规模,支持主产区实行玉米与大豆合理轮作;加大大豆制种大县奖励,资金规模达到8000万元。

  总的看,大豆振兴计划开局良好,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从我部农情调度情况看,春播大豆和夏播大豆面积都有所增加,特别是东北地区春播大豆面积增加较多,预计今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超过1.3亿亩,比上年增加1000多万亩。今年大豆面积增加,是连续第四年恢复性增加,提升了国产大豆供给水平,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增添了底气。谢谢。

  2019-06-26 11:00:47

  广德福: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提问到这里,如果媒体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可以跟我们新闻办直接联系,各位媒体朋友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


猪肉市场迎来危机,中国将从英国进口20亿牛肉,加拿大牛肉要凉了

  中国正试图扩大肉类进口来源。由于猪肉存在潜在的问题,4月份猪肉进口额下降24%,至13.55吨。中国相关行业协会表示,为了确保进口肉类的安全,将把肉类进口主要放在牛肉上。

  肉牛从出生到进入市场要生长27个月,这意味着投资周期回报也更长。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畜牧业的人力和饲料成本一直在上升。私营企业对投资肉牛养殖项目感到担忧,这使得中国的肉牛供应落后于需求的增长。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8年,中国牛肉消费量从608.2万吨增加到853万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牛肉产量连续10年保持稳定增长,但供应量却从当时的5万吨过剩到现在的125万吨缺口。

  6月17日,呼伦通在英国伦敦正式启动。呼伦通于2015年首次提出。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它终于在17日上午开放了。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金融服务业也有很大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呼伦通的开业,使英国企业成为首家获准在中国上市的外国企业。与此同时,中国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前进口英国牛肉。这一次,中英两国达成了多项合作。

  中国将从英国进口20亿元牛肉

  据外媒18日报道,中国将于今年年底前进口英国牛肉,中国此前20多年从来没有进口过英国的牛肉。为什么之前20年从来不选择从英国进口牛肉呢?20世纪90年代,由于英国疯牛病,欧盟率先停止进口英国牛肉,随后中国停止进口英国牛肉,英国牛肉被全世界"遗弃"。20多年后的今天,英国牛肉终于煮熟了。

  中国同意在未来五年从英国进口2.3亿磅牛肉,约合20亿元人民币。这不仅是英国的一笔大订单,也是双方合作的良好开端。来自英国肉类协会的相关数据表示,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中国牛肉市场潜力巨大,这对英国牛肉的出口非常有利。

  进口牛肉质量高,但价格远低于国产牛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虽然我国肉牛近年来经历了产能扩张的浪潮,但整个养殖业产业链还有待完善,养殖水平低,养殖成本高。目前国内牛肉供应偏紧。主要原因是国内土地价格昂贵,饲料成本高,制约了国内畜牧业的发展,使牛肉库存量显着减少。

  此外,中国基本繁殖牛的数量也在急剧下降,导致国内牛肉供应不足。从进口数据来看,中国牛肉进口逐年快速增长,对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大洋洲进口总体稳定,有冷冻牛肉和冷鲜牛肉产品。由于大洋洲运输距离较短,中国进口的冷冻牛肉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满足中国中高端牛肉的需求。南美洲是近年来支持中国牛肉进口增长的重要地区。短短四年,巴西牛肉进口从2015年的5.6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30多万吨。2016年至2018年,从阿根廷进口的牛肉数量也增加了一倍多,超过17万吨。

  加拿大牛肉要凉了?

  毫无疑问,世界上最大的牛肉进口国莫过于中国了。2018年,中国进口牛肉达到106万吨,居世界首位。早在2017年,中国还是世界第二大牛肉进口国。仅仅一年之后,中国就成功地登上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这说明了中国经济实力的进步,与市场的需求量不断提高,这几年进口牛肉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自2016年开始,中国进口牛肉58万吨,同比增长22.4%。2017年,中国进口牛肉70万吨,2018年,中国进口牛肉10.4万吨,一直在逐年上升2019年,对牛肉的需求仍然很高。

  那么,中国从哪些国家进口牛肉呢?澳大利亚、美国和新西兰位列前三,澳大利亚对中国的牛肉出口排名第一,但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不是澳大利亚,而是美国。美国牛肉出口占全球出口的15%,澳大利亚占全球出口的10%,加拿大牛肉出口占全球出口的6%,居世界第五位。

  加拿大一直希望增加对中国的牛肉出口,这次巴西牛肉由于质量问题无法出口,加拿大想抓住机会增加对中国的出口,但一切都是徒劳的。中国今年将开始从英国进口牛肉。中国还放松了对俄罗斯牛肉的限制,并加强了对加拿大牛肉的检疫。所以说加拿大牛肉要凉,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和英国已经达成了许多合作,而美国也将感到恐慌

  这一次,中国不仅宣布将从英国进口20亿元牛肉,还达成了44亿元的贸易协议(包括20亿元的牛肉进口订单)。除牛肉外,中方还将与英方在能源、金融等领域开展合作。

  美国为何恐慌?英国很有可能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英国脱离欧洲不仅对整个欧洲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给本国经济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根据数据,脱欧已经让英国损失了大约7亿美元。

  在此之前,意大利已经加入了"一带一路"。意大利也是七国集团中唯一加入"一带一路"的西方发达国家。事实上,意大利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衰退之中。2018年,意大利的GDP增长率仅为0.9%。今年第一季度,意大利经济直接负增长,GDP增长率为-0.1%。对欧洲的严重拖累也非常微弱。"一带一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然而,美国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看来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谁也无法阻止全球的经济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牛肉市场的潜力也在不断增长,这使得中国市场在外国牛肉出口商眼中越来越成为"大蛋糕"。如今,中国准备向英国、德国、俄罗斯和印度开放市场。加拿大、美国等其他长期占据中国牛肉市场的国家该担心会不会失去我们这个大生意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