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AB面:多元化硬刚猪周期 董监高密集减持套现
时间:2019-06-24
来源:《时代周报》
日前,温氏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6.4亿元收购京海禽业80%股权,进军白羽鸡业务,以提升公司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另一边厢,随着国内生猪产能正在加速去化,生猪养殖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传统中小养殖户正逐渐被市场淘汰,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龙头企业则纷纷扩大产能,抢占市场。同时,伴随猪肉供应由“调猪”向“调肉”转变,多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亦向下游延伸,布局屠宰加工业务。
不过,无论是加码养鸡业务,还是继续扩张生猪养殖业务,抑或是由“养猪倌”跨界变为“屠夫”,都面临着不少挑战。针对温氏股份进军白羽鸡业务、扩大产能以及布局屠宰业务等相关问题,记者致电致函温氏股份方面联系采访,相关负责人回复称,“一切以公告为准”。
耐人寻味的是,相比在多项具体业务上的持续加码,在资本市场上,温氏股份却遭遇了减持潮。记者梳理发现,仅2019年以来,减持次数已超过60次,减持对象多为公司董监高及其相关家属。
李昌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温氏股份的股票解禁之后,持股者变现意愿较强,加上二级市场股价持续炒作屡创新高,且温氏股份一季报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作为最了解公司的高管和原始股东,其减持意愿更为强烈。
强化养鸡业务
作为中国最大的养猪和养鸡公司,自6月4日公布收购京海禽业80%股权以来,温氏股份已经连续接待了3批共计135家机构投资者调研。调研中,温氏股份进军白羽鸡业务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温氏股份这次拟收购的标的来头并不小。京海禽业是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家禽行业十强养殖企业,可年产白羽父母代种鸡苗800万套,商品代鸡苗10000万只,其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5164.26万元,净利润22245.18万元,净利润率达49.25%,净资产收益率(ROE)达77.80%,均高于同行企业。
这是温氏股份第一次切入白羽鸡板块,在此之前,温氏股份的禽产业为黄羽肉鸡业务,其2018年销量达7.48亿只,在黄羽肉鸡行业市占第一,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肉鸡养殖上市公司。
近几年来,鸡肉类产品在温氏股份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从2016年的31.32%升至2018年的34.87%。其中2018年,鸡肉类贡献的利润超过猪肉类,占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52.75%。
这也是温氏股份2018年主业养猪业务亏损但仍旧实现整体盈利的原因,前来“救场”的正是养鸡业务。
在业内看来,温氏股份继续强化养鸡业务与猪周期及疫情常态化有一定的关联。受疫情及猪周期的影响,国内生猪供给缺口持续扩大、价格大幅上行,以鸡肉为代表的替代肉类产品的需求随之增长。
“疫情对整个畜牧业和饲料行业影响深远,从居民的膳食结构来看,禽肉是猪肉最佳的替代品。据卓创了解,今年肉鸡行业走出历史性高位,而如此高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量。只不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生猪价格对肉禽市场有推涨作用。” 卓创资讯农业分析师李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肉鸡行情景气度较高,所以公司会加快养鸡业务的发展,未来公司会向北方发展白羽肉鸡养殖业务,计划围绕产业链从种鸡开始,向肉鸡、屠宰、加工等产业链环节发展。”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中,温氏股份如此阐述在白羽肉鸡领域的下一步计划。
“横向涉足禽类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单一主业的波动风险。但家禽养殖业也同样可能存在疫情风险。”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记者表示。
颇受市场关注的一点是,根据收购预案,温氏股份以增发股票、发行可转债和支付现金的方式来收购京海禽业。市场上有观点认为,温氏股份自身资金充裕,从资金成本或时间成本的角度来看并不划算,如同“杀鸡用牛刀”。
按照温氏股份说法,公司以往融资主要以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为主,京海禽业项目是公司第一次市场化融资,公司希望能够尝试多种融资渠道。
沈萌对记者分析,保有现金对于温氏而言可以增强抵御业绩波动的能力,而作为一个业绩稳定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和债券的支付成本相较也并不高。
逆势扩张
在温氏股份加码布局白羽鸡业务的同时,新一轮猪价上涨周期已经来临。
“6月1-17日全国猪价呈现涨—跌—涨走势,全国外三元出栏均价15.97元/公斤,环比涨幅5.55%,同比涨幅40.21%。”李霞对记者表示,虽然国家已出台保障生产的相关政策文件,但短期内效果不明显,预计未来生猪存栏量仍会进一步减少,故生猪市场长期整体上涨趋势难以改变。
在此背景下,温氏股份不断扩大养猪规模。根据公司日前披露,2019年5月销售商品肉猪201.62万头,收入32.4亿元,销售均价14.12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8.11%、4.58%、 0.28%,同比变动分别为11.07%、47.68%、36.16%。
“销量的同比上升主要是公司养猪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商品肉猪出栏量增长所致;销售收入的同比上升,则主要是受销售均价同比上升所致。”温氏股份称。
事实上,这并非孤例。根据多家生猪养殖的上市公司披露的5月份销售数据显示,其商品猪销售收入在5月份同比普遍上涨。另外,与全国生猪出栏量持续下降不同的是,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的出栏量处于快速增长之中。
出栏量的逆势增长,带动了上市公司的养猪热情。近来,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科技、天康生物等上市公司纷纷投资扩产。温氏股份2019年公司肉猪出栏计划是2400万头,新希望六和计划2022年出栏生猪2500万头猪,大北农计划2021年出栏生猪1000万头。
北京某券商农业分析师梁新(化名)也对记者表示,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加码布局养猪业务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想要实现出栏目标并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疫情防控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这也将成为其要面临的一大考验。
向下游去,是温氏股份等生猪养殖企业应对逆势的另一种方式。受长期禁止异地跨省调运政策的影响,猪肉供应由“调猪”向“调肉”转变,产区屠宰将成为常态,很多生猪养殖企业由此纷纷涉足屠宰加工业务。
今年1月,云南曲靖市政府与温氏股份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曲靖共同建设西南总部暨现代农牧全产业链项目,其中项目涉及建设年加工100万头的现代化屠宰线,这也是温氏股份首个建在广东省外的生猪屠宰加工项目;3月,温氏股份与华统股份合资成立生猪屠宰业务公司,2个月后,温氏股份与辽宁省北票市政府就肉品深加工项目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建成满负荷生产后,年可屠宰生猪100万头,冷库可储存肉产品1万吨,年可深加工肉制品3万吨。
“规模型养殖场布局屠宰厂,一是基于产业链的长远发展思路,在生猪价格的季节性低点进行风险转移,从而最大程度提高经营效益,增强抗风险能力,理论上来说是比较好的规划。”李霞对记者表示。
但从现实来看,养殖场布局屠宰厂同样充满挑战。按照李霞的说法,如产品的销售问题、行业的饱和度问题、供需结构的匹配等,最重要的是,产品价格波动比较频繁,风险较大。“当生猪存栏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时,产品销售的利润不及直接购入白条的利润。最根本上是养殖和屠宰缺少系统的监管,无法保证生产利润。”
另一个隐忧则来自政策风向的转变。李霞告诉记者,在调研过程中,不少企业颇为担忧“调肉”政策的持久性,担心屠宰厂建好之后该政策发生变化,届时建好的屠宰厂则会面临严峻的行业竞争,这时的屠宰厂又该何去何从呢?
董监高密集减持
一边是在多元业务上的跑马圈地,另一边则是董监高们接二连三的减持套现。
数据统计,仅最近一年内,包括总裁严居然、副总裁叶京华、副总裁黎少松、董事黄松德、监事会主席伍政维等在内,多个温氏股份的重要股东减持超过100次,净套现超过10亿元。
其中2月25日和2月26日,温氏股份实控人之一、前任董事长温鹏程之妻伍翠珍分别减持公司股票608万股和256万股,成交均价分别为30.78元/股和30.02元/股,共计套现约2.64亿元;另外,伍翠珍也是公司实控人之一。
而在上述两个交易日内,广东筠业投资有限公司也分别减持温氏股份股票339.66万股和679.16万股,成交均价分别为成交均价32.43元/股和32.57元/股,共计套现约3.31亿元。
除了实控人之外,自6月以来,温氏股份董监高及其相关家属也减持了11笔,副总裁罗旭芳、董事会秘书兼副总裁梅锦方、财务总监林建兴、监事伍政维等皆在其中。
6月17日晚间,温氏股份发布公告称,6月14日,温氏股份当天共发生3笔董监高相关人员持股变动,套现超340万元;当天,温氏股份监事伍政维以成交均价40.26元减持3万股,共计120.8万元;而在此之前,伍政维因个人资金需求,分别在4月29日、30日以及6月13日减持合计53.7万股,超过其减持计划数量的50%,上述三次减持套现约2164万元。
董监高及相关人员密集减持,又透露出怎样的信号呢?
“猪肉价格的上涨是伴随猪肉供给的减少,所以市场总规模波动不大,加上疫情可能持续相当时间,所以不排除目前是股市高点。”沈萌对记者分析。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