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火箭蛋”提前升空是否影响未来蛋价走势?

时间:2018-08-11
来源:《期货日报》



  鸡蛋期现价格齐涨
 
  至8月10日,全国主产区均价已涨至4.30元/斤,同比涨幅近10%。
 
  作为传统旺季,每年的这个时候鸡蛋的价格总要“冲一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较往年相比,鸡蛋价格不仅上涨时间早、而且上涨幅度大,笔者梳理往年鸡蛋价格数据发现,前两年蛋价上涨时间基本在7月底至8月初,而今年在7月上旬“小小火箭蛋”便拉开了上涨的序幕,上涨时间与2015年较为同步,但上涨幅度却高于2015年同期。

(来源:卓创资讯)
 
  供应偏紧是主因
 
  业内人士表示,7月开始的蛋价迅速走高主因是供应面发力。“天热降蛋、入伏前超淘、在产存栏下降引起的供应不足是此次蛋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广东壹号食品有限股份公司战略发展项目发展部梁成强说。
 
  据卓创资讯监测统计,7月份在产蛋鸡存栏量为12.181亿只,仍低于去年同期,同比跌幅0.58%。此外,7月开始进入暑天,受高温天气影响,蛋鸡产蛋率下降5%-10%,鸡蛋供应量有限。再者,6月底至7月初,蛋价跌至低位,部分地区存在小码蛋入冷库的现象,小码鸡蛋需求好转,库存压力减小。在鸡蛋货源供应有限,各环节无货源积压的情况下,随着南方地区出梅,需求略有好转的刺激下,蛋价迅速走高。
 
  “现在看来,鸡蛋价格走高主要还是因为供应紧张。去年春季时超淘了很多鸡,不仅包括商品鸡,也有部分种鸡。种鸡的超淘导致后来的商品鸡补栏一直没有上来,虽然也补栏了一些,但目前还处于产小蛋的阶段,甚至有的现在还没有开产。目前正是下游需求季节来的时候,价格的持续走高还是由于存栏量少造成。”湖北家和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闫铁山对记者说。
 
  据了解,持续的高温天气会造成蛋鸡产蛋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鸡蛋供应量有所减少;加之湿热天气,鸡蛋存储周期变短,养殖单位普遍顺势走货,市场余货压力不大,因此供应面利好拉涨鸡蛋价格。另外,终端需求平淡,下游各环节普遍随采随销,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影响下,鸡蛋价格上涨刺激市场流通加快,需求面利好支撑鸡蛋价格走高。

(来源:卓创资讯)
 
  库存空空如也
 
  今年以来,低库存已经成为鸡蛋贸易商的常态。“家和美今年一直都维持低库存甚至零库存,从开年到现在没有过什么库存,这也是我们做了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年的五月我们这里几乎每一个库都是满的,但今年所有的仓库都是空的。”闫铁山说。
 
  据了解,目前产蛋鸡存栏量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且天气还未转凉,产蛋率恢复不明显。即使养殖户淘鸡积极性偏低且新开产蛋鸡数量增加,鸡蛋货源或暂无明显增加。进入8月份,鸡蛋迎来全年需求旺季,8月下旬学校开学备货且食品厂提前中秋备货,因此库存或仍维持在较低水平,难有增加。根据卓创资讯的统计数据,全国主产区鸡蛋库存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
 
  此外,由于天气湿热,经销商担忧质量问题普遍维持低库存状态,因此各环节余货不多。7月下旬开始,受北京蛋价下滑影响,周边产区走货放缓,局部市场库存稍有增加。截至7月23日,全国主产区鸡蛋库存达到下半月最高,生产环节为1.17天,流通环节为0.93天。近日,蛋价开启连续上涨模式,食品厂维持正常采购量,商超走货加快,部分市场鸡蛋供不应求。南方市场要货量维持稳定,且受买涨不买跌心理影响,下游走货明显好转,库存逐渐减少。



(来源:卓创资讯)

 
  短期蛋价难改涨势
 
  鸡蛋价格的上涨随之带来的是养殖户盈利的增加。7月初,蛋价跌至三元以下,蛋鸡养殖出现短暂的小幅亏损,但随着后期蛋价的上涨,养殖盈利转亏为盈,并逐渐增加。据卓创资讯监测,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蛋鸡养殖盈利为每只31.81元。受养殖利润增加的刺激,加之养殖单位普遍看好后市行情,养殖户多存压栏惜售心理。

(来源: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卓创资讯)
 
  据鸡苗销量数据统计,3月为鸡苗销量最高月份,按照150天开产计算,3月补栏的鸡苗在进入8月后逐步开产,预计8月鸡蛋产量或出现明显增加。同时,随着8月份需求旺季的到来,期间受到学校开学以及中秋节提前备货等利好因素的支撑,走货逐渐好转,多数市场供不应求,鸡蛋价格仍以上涨为主。因此业内人士预计立秋之后鸡蛋全国均价或在4.20-4.50元/斤震荡。

(来源:卓创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