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上涨地区较多,下跌地区较少,猪价继续上涨,真的是好不容易才盼来!对此无论其中阴谋与否,对养殖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至于能涨多久,真有可能只是虚晃一枪。当前屠企低价收货然后开始拉升价格出货,而后大型规模养殖企业顺水推舟开始抗价,但月末一般都是生猪交易相对较淡时间段,再加上小养殖户普遍开始观望待涨,这意味着目前的涨价产生后发生的实际交易有限。那么问题来了,猪价虽涨了但你能卖出去才算是真涨了!
看着如今蹭蹭上涨的猪价,栏舍里面的大肥猪你是选择继续压栏还是适时出栏了?我们先看一组数据:据农业部兽医局数据最新显示,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2.8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23.1%;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17.26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20.24%;2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1748.39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37.19%。
虽然今年的猪价大不如17年,但屠宰量可一点没减,反正比去年同期高出许多,说明现在是真的不缺猪!其次白条肉出场价格一直在跌,没有随着猪价的上涨而出现上浮,说明消费仍然上不来,只能通过压低价格来刺激消费。虽然猪价现在看着在涨,但一旦消费一直跟不上来,你压在栏舍里面的大肥猪又会面临怎样的行情?
按照目前的猪价走势,抓仔猪就是一个赔本买卖,但养猪人大家心里都清楚补栏小猪的黄金时间就在眼前,小猪的价格仍然可能会继续降,但出栏时的大猪价格也可能会从高点往下回落,该出手时就出手,无论是买还是卖!但是不要一次性的引进太多猪仔,要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资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否则在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就会资金周转不动,导致血本无归。
当猪价低迷的时候该怎样改变养猪计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怎样降低成本,有的人不知道怎样才是合理的降低成本,盲目的买一些廉价的饲料,以及霉变的食物,这样是不对的,对猪的生命有很大的危害性。对于猪出栏时间来说,不要一味的压低出栏量,适当的出栏也是明智的选择,特别是要定期的淘汰不合格的母猪。
4月份猪价将触底反弹?大场能否抗压抬价带领养殖户走出亏损泥潭?
3月行情回顾
3月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呈持续下跌态势,最后一周有所上涨。3月份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0.75元/公斤,相比2018年2月份月均价下跌18.6%,比2017年3月份下跌32%,环比及同比跌幅均较2月份有所增大。3月份最低价为3月25的10.0元/公斤,最高价为3月1日的11.37元/公斤。3月份月均外三元自繁自养头均养殖亏损在130-220元/头。
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猪价相比2月份下跌速度更快,但是在月初和月末均出现了价格的反弹。两次反弹的主因均是由于养殖户压栏及二次育肥抄底带来的市场适重猪源短时偏紧。月末的猪价上涨以大型养殖场为首,持续强势抬价。局部地区日最高报价涨幅达到1.0元/公斤。
从3月份数据来看,豆粕玉米价格在3月份仍保持上涨。猪价持续下跌,而生猪养殖成本却在持续增加,猪粮比已经滑落至5.4:1。3月份全国外三元生猪自繁自养头均养殖盈利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2018年3月大数据
1、 政府数据,存栏还在降!
农业部数据,2018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跌0.5%,同比下跌5.0%。行情宝根据数据推算, 截至2018年2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缩减约269万头,占年初存栏的7.3%。
行情宝测算2018年2月全国生猪总存栏约为3.323亿头,相比上月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4.7%。
如果单看政府数据的话,无论是能繁母猪存栏,还是全国生猪总存栏,2月份的环比及同比下降幅度均加深。其中能繁母猪存栏连续22个月环比下降或持平,连续54个月同比下降。
然而这个数据并没有给生猪市场带来什么利好。综合市场的信息来看,母猪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生猪出栏体重的增加成为影响目前市场供给的主要原因。
行情宝在年报中解释过,母猪存栏的数据下降,并不等于生猪供给的下降。在目前市场没有更好的数据反映存栏变化的情况下,目前仍要关注政府所发布的数据。
2、 2018年2月生猪供给增长量出人意料
行情宝跟踪数据显示,2018年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1748.39万头,由于2月份是春节,屠企普遍停工,因此2月份屠宰量环比上月下降23.6%,但是同比却增加37.2%。2月份屠宰量位列近8年第二高位。
图中红色柱状表示2018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的屠宰量,黑色虚线为2017年的月屠宰量。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2018年1-2月份全国的生猪屠宰量均处在历史同期的中上等水平。
结合2月份的生猪及白条价格来看,虽然屠宰量居高,然而价格却一路向下,跌至近3年最低价水平。春节期间通常是我国的消费旺季,但是旺季不旺再次说明了目前国内生猪供需形势极不乐观,生猪供大于求的状态在加剧。下半年生猪产能将会呈增多态势。
3、 进口量下降
行情宝跟踪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2月份中国冷冻猪肉进口数据显示7.17万吨左右,环比1月减少38.4%,同比减少35.0%。
从下图可以看出,进口肉的多少与我国生猪价格的走势有着明显的关联。随着国内猪价跌入近几年的最低水平,进口肉的数量也降至近三年同期较低水平。
3月23日,针对美国“特朗普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其中清单第二部分包括猪肉及制品,拟加征25%的关税。这个消息在市场掀起了较大的风波。
关于这个时间,行情宝在第12周国家生猪市场(交易)价格指数分析中已经做出了详细的解析。“对猪业带来直接影响的有两方面:一是中国对美豆征税,那么势必将推高中国豆粕的价格,使国内养殖成本继续增加;二是美国猪肉产品在加增进口关税的第二梯队,将会利好中国国内的养殖端”。同时,行情宝在分析中也提醒了大家,“这个消息并不足以对目前的市场带来直接的供需影响,仅仅只是在心理层面上对市场形成了支撑”。
双汇集团万洲国际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中国对美国进口猪肉加征关税还没有具体确定。由于中国的猪价已处于很低的位置,因此年初双汇便已经调低了进口预期,即使未来对美国猪肉加征关税,对双汇的影响也很小。
3月行情展望
2月底的月报中我们预期生猪市场供给宽松,3月份全国猪价将会处于探底期。从目前的价格走势来看,3月份确实利好不足,价格整体处于下跌态势,基本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
那么从市场变化来看,行情宝分析,未来影响生猪市场的主要因素有:
供应:充足。随着3月份猪价的进一步下跌,全国养殖户正式进入亏损期,且亏损持续加深。从行情宝了解到的信息来看,3月份的持续下跌并未使养殖户大猪充分出栏,相反,目前市场上散户手中仍有大量300斤以上大体重生猪“待字闺中”,同时陆续有二次育肥抄底行为。这将在供应恢复增长的基础上,为未来猪价的反弹增加阻力。二次育肥及散养户的压栏为3月底大场提价出售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也为未来的上涨带来隐患。
需求:淡季转好。春节后的猪肉消费最淡季已经完全过去,市场再次将筹码压铸在4月初的清明节前后。随着冬季腌腊食品的消耗,鲜肉的消费逐渐恢复,但是从实际市场反馈来看,消费端利好不大,但也在逐渐转好。据气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4月份全国将会有一次较大范围、较大幅度的降温天气,这将有利于猪肉消费的增加。
行情宝本周观点:近日,农业农村部发文表示,近期猪价下跌较快、跌幅较大,专家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季节性因素与恐慌性出栏叠加,形成价格踩踏效应;从供需基本面判断,年内生猪价格不存在长期下跌的基础。
行情宝认为,整体看,生猪市场目前生猪供应端压力较大,压栏大猪及二次育肥均使未来猪价的上涨压力重重。从猪价历史来看,猪周期的下跌年份里,年内猪价底部基本在3-6月份。行情宝认为目前大场的提价优势难以长期保持,4月份屠企与养殖户将围绕生猪年内的价格筑底展开激烈角逐,猪价虽有好转,但是也难有实质性大幅提升。

怎么回事?为啥他们说这一轮猪价暴跌对养猪人或许是好事!
猪价下跌让养猪人赔钱了,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但为什么会有人说,2018年春节前后的这一轮猪价暴跌,对养猪人和养猪业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呢?
猪价暴跌,养猪人叫苦不迭,但背后的好处很多人没意识到!
2018年春节前后的这一轮猪价暴跌,很多养猪人估计都心惊胆战的。最近这几天猪价开始止跌返涨,但因为此前跌幅实在是太大,现在涨幅又比较小,所以养猪人绝大部分都还处在赔钱之中。
猪价下跌让养猪人赔钱了,所以这个事儿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但这一轮如此大幅度大范围的猪价下跌,对于养猪人和养猪业来说,也有积极的影响。具体是什么呢?本文,我们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大家必须看到,这一次的猪价下跌明显是不正常的,不符合基本的猪价周期规律。年前有专家分析说2018年虽然猪价会下跌,但养猪人还是会有利润。正常情况下,猪价应该就是专家说的这个走势,但很多特殊因素影响了猪价的走势。
年前国内大范围降雪影响了生猪出栏,积攒了一些产能,随后大量出栏拉低了价格,再随后屠宰场压价,价格进一步下跌。再然后,养殖户已经恐慌,而节后又是每年的猪价低迷期,屠宰场进一步压价,于是踩踏式的猪价下跌就发生了。
猪价跌的这么惨,并不是真实的供求表现,因为实际上供应并没有严重超标。所以猪价在今年不可能会长期处于如此低迷的态势当中。所以,猪价会慢慢的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之上。而这一次的猪价不正常下跌,虽然伤害了养猪人,却也有积极因素。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一轮猪价暴跌,按照猪周期的走势,很多专家预计2019年和2020年养猪业会真正进入猪价灾难期。但是这一轮暴跌,很多规模化大厂开始淘汰产能,他们也意识到了不断在养猪业扩张带来的营收、利润和市值的负面影响。
如此一来,猪价周期的走势或将被改写,2018-2020年养猪人面临的产能过剩压力将得到缓解,猪价下跌的态势也将得到缓解。所以,养猪人相当于是提前承受了低迷的行情,由此可能避免了将来的更大的灾难。
那么,未来的全国生猪价格行情到底会是如何发展的呢?
1.消费情况
现在,离过年的时间有点远了,人们从春节的消费中醒过来了,而且春耕农忙工作也完成一部分了,各地的街圩日人流也多了不少!而且,南方地区生产的腊肠,腊肉消费得差不多了,市场上的生鲜猪肉的消费明显升温!
另外,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无论是人们怀念祖先的传统节日,还是放松心情的休闲节假日里,都需要消耗掉大量的猪肉啊!
2.屠企意愿
前期全国各地的猪价大幅度下跌,一方面是生猪产能集中释放,却撞上了猪肉消费淡季。另一方面是大型猪企们收猪工作怠慢,并且有进一步压价的打算。
然而,近期国家开启收储猪肉10000吨,以及对美国进口猪肉加征25%税收。当然,近期的生猪价格跌破成本线,饲料价格却是不断上涨。于是,一些地方的养殖户们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屠企的压价行为。因此,为了储蓄到足够的节日货物,大型屠企们只能不断地提升生猪收购价格!
综上所述,近期的猪价将会不断上涨起来,但是,每年4、5月份的消费增量不多,屠企们随时都会压价。因此,希望全国的养猪户们把握出栏时机。
局部猪价快速上涨、是否确定“拐点”出现?
最近两天,华北和东北地区猪价快速上涨,大家比较困惑,反弹拐点出现了吗?
后面能不能出现持续上涨,上涨空间有多大?
现在基本面与历史同期相比怎么样?
本周就为大家分析此次猪价上涨能否持续下去。
养猪人之所以想确定是否拐点已经出现,是因为一旦确定拐点,很多养猪人就准备就抓仔猪,还有养猪人要抄底标猪,养牛猪。
2月3日起,在监测的18个指标中,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大幅下跌,截止到前天,全国瘦肉型猪的出栏均价跌破了10元/公斤,达到9.99元/公斤,比2014年4月份的最低点10.2元/公斤还要低。
最近几天,猪价出现快速上涨,尤其是华北、东北涨幅较大、涨速较快,将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向上提升了0.08元/公斤,涨到10.07元/公斤。
3月25日的猪价有没有可能成为拐点?
能否继续上涨?能涨多久?
春节前到现在猪价的这波下跌,下跌幅度和速度与2013年那波下跌相当,累计跌了5元/公斤左右,现在猪价与2010年6月猪价相当,创下8年以来最低价,但饲料成本较8年前低,现在自繁自养头均亏200元,较头均亏损低,亏损程度小于2014年4月。
2013年时,猪价出现亏损,慢慢开始上涨,很多人都被这波上涨迷惑,认为这是新一轮猪周期的上涨期的到来。
如何来判断?
我们再看2015年3月份低点过后,猪价开始上涨,中间虽然有下跌,但总体处于上涨阶段,直到2016年6月的周期性高点,时间长,幅度大。
2015年3月份猪价处于11.3元/公斤左右,涨到2016年6月份的21元/公斤,上涨空间大,持续时间长,这种上涨才被称作周期性上涨。上涨动力是市场持续缺猪。
猪评:对美进口猪肉加征关税实施 利好国内生猪行情(2018年4月2日)
据数据研究部数据统计,2018年4月2日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0.71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11元/公斤,较上周同期猪价(3月26日)上涨0.54元/公斤。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26省份猪价上涨,1省份猪价下跌。全国最高价为云南,较昨日上涨0.21元/公斤于11.61元/公斤;全国最低价为新疆,较昨日上涨0.04元/公斤于9.56元/公斤。
主要上涨地区(单位:元/公斤) |
主要下跌地区(单位:元/公斤) |
四川 |
↑0.23 |
浙江 |
↓0.04 |
云南 |
↑0.21 |
|
|
重庆 |
↑0.18 |
|
|
贵州 |
↑0.18 |
|
|
今日部分地区猪价:四川5.5-5.8元/斤,河南5.0-5.3元/斤,江西5.4-5.7元/斤,广东5.5-5.8元/斤,湖南5.3-5.6元/斤,山东5.0-5.3元/斤,湖北5.3-5.6元/斤,河北4.9-5.2元/斤,北京4.9-5.2元/斤,辽宁4.9-5.2元/斤。
周末猪价涨幅明显,东北、华北地区除内蒙古外均重返10元/公斤以上,华南、西南地区也全面回涨至11元/公斤以上。财政部在昨日发布通告称为维护我国利益,平衡因美国232措施给我国利益造成的损失,我自2018年4月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7类128项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关税,对水果及制品等120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15%,对猪肉及制品等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25%。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美国低价猪肉对国内猪肉价格冲击减弱,利好生猪市场,但目前生猪市场供应仍较为充足,屠宰收购并无难度,需求也未出现明显好转的迹象,建议有适重猪源的养殖户密切关注近期生猪市场的行情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