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鸡病防控
  3. 呼吸道病

为啥一到秋冬季节 鸡群呼吸道就增多?

时间:2018-01-10
来源:鸡病专业网采编



  俗话说:“应激是万病之源”。所谓应激,就是不良的饲养管理因素。那么引起呼吸道病的应激有哪些呢?

  1、秋冬冬季蛋鸡发呼吸道病的原因饲养管理不善或应激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病(温差因素)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机体抵抗力强弱有极大的关系。

  应激有热应激和冷应激之分。热应激是由于鸡舍内温过高,导致鸡热死,热瘫的情况;冷应激是由于天气降温,热源出现故障,通风过大等因素及室内有贼风或穿堂风引起舍温聚变,引起喷嚏、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秋季鸡易发呼吸道病的原因是因为秋冬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舍内通风不易调控,容易造成温度忽高忽低、湿度忽大忽小,对鸡只造成频繁的环境应激,影响机体的抵抗力。

  2、日照时间短,且自然环境温度适宜,适合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秋季落叶增多,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繁殖场所,这也是秋冬季蛋鸡发呼吸道病的原因。

  3、空气干燥,易对鸡只呼吸道的粘膜产生损伤。这也是秋冬季蛋鸡发呼吸道病的原因。

  4、通风不良,舍内粉尘及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含量过高,尤其在肉鸡饲养后期鸡群吃得多,排的粪便也多,若垫料、粪便清除不及时,再加上鸡的个体增大,相对密度也增加,这样使舍内产生有害气体的来源增多,此时若通风不良,则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呼吸道症状,也形成秋冬季蛋鸡发呼吸道病的重要原因。

  5、鸡舍内密度过高,密度高不但影响生长,还可导致引发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更易传播,鸡群易发病,此种情况育雏舍较常见,因育雏舍温度较高,雏鸡排泄少,若不人工提高湿度,则致使鸡舍内空气干燥,易引发雏鸡黏膜干燥症,出现气喘、干咳等症状。

  因此我们要及时通风、换气,减少舍内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含量;注意保持舍内卫生,食槽、水槽、地面、墙壁、顶棚经常消毒,确保鸡舍有一个清洁、卫生、安静的环境。减少呼吸道的发生。在治疗时只投抗生素等药是无效的,必须配合环境的改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鸡舍内粉尘的危害及应对方法:

  1.疫病传播的载体

  鸡舍空气中的粉尘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并引起炎症,而附着在粉尘上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因此,粉尘又是传播扩散疫病的载体。不断吸入呼吸道的粉尘能够持续不断地将病原微生物送入发炎部位,这就是引起免疫和用药失败的环境主因之一。

  家禽饲养场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是国家标准限量值的30倍,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会直接导致雏鸡因粉尘性气管阻塞而致死。有研究表明,流感病毒能够借助粉尘持续几周至几个月的活性。而马立克病毒能够借助粉尘存活44天之久。

  2.粉尘上附着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产生臭气

  鸡舍中的粉尘上附着大量微生物,能够对粉尘中的有机质进行不断分解产生臭气,这些有害气体的持续作用,都将造成鸡只呼吸系统的损伤,同时对疫病的抵抗力下降,这是造成免疫和用药失败的又一环境主因。

  3.吸附挥发性臭气

  鸡舍空气中的粉尘,吸附有粪便腐败分解产生的不饱和醛、粪臭素等挥发性臭气。因此,鸡舍中的粉尘能够破坏鸡体的健康,是鸡场疫情发展的助推因子。

  鸡舍除尘的方法

  1.增加舍内湿度降尘

  通过喷洒水或者结合鸡舍消毒,利用雾化水将粘附粉尘,形成比重更大的颗粒物而加速沉降。根据喷洒速度的不同,可使粉尘浓度降低大约60%~80%,但也存在增加舍内湿度、沉降粉尘不易清除等缺点。

  2.饲料增加植物油降尘

  使用粉状饲料产生粉尘的量要明显高于颗粒饲料,使用玉米型饲料,要比小麦或大麦型饲料粉尘量小。Takain等研究表明,在养殖现场,通过在饲料中添加5‰植物油,可使粉尘浓度显著降低35%~60%。

  3.控制垫料

  在使用垫料时,使用木屑要比秸秆、稻壳等产生的粉尘要小,并且在垫料使用前,增加空气湿度,也能够很好的减少粉尘。此外,也可以适当增加垫料的厚度,也能够减少粉尘的释放。

  4.使用吸尘器除尘

  在笼养条件下,由饲养员每日使用真空吸尘器进行清理地面、设备、鸡笼上的粉尘,但动作要尽量轻,避免受到惊吓。

  5.降低饲养密度

  通过降低饲养密度能够减少上料量、鸡的排泄物、鸡的活动量,从而能够降低粉尘的浓度。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