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鲜食玉米产业不完全报告
时间:2017-03-20
来源:哈尔滨日报
鲜食玉米大体分为甜玉米和糯玉米,与用于加工酒精、淀粉和饲料的普通籽粒玉米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口感好。
一穗玉米从黑土地采摘后,经过一系列加工保鲜技术处理后可新鲜如初地摆上南方餐桌,或者直接变身玉米汁、玉米糊等高端加工食品……冰城鲜食玉米在市场端,驱动着一轮强劲的舌尖需求;在供给端,成为“北菜南运”重要作物,以巧劲打开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链接了一条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的产业链。地处北纬45度“黄金玉米带”上的哈尔滨,正在上演着一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的“玉米变奏曲”。
结构调整
“黄金玉米带”上撕开突破口
去年玉米市场化改革,国家兜底价格取消,普通籽粒玉米价格大幅走低。这让地处“黄金玉米带”的哈尔滨农民感到迷茫和担忧。“以前种地,就是玉米,春天种上,秋天收完直接拉到粮库卖给国家,活省事儿、卖得也省心。”尚志庆阳镇农民老李种玉米多年如今却犯了难,“现在普通玉米卖不上价,但还不敢种别的作物,技术上没经验,就算种得好,能不能卖出去心里也没底。在这种情况下,鲜食玉米成了很多乡亲增收的突破口。”
如今越来越多的冰城农民及种植大户都把目光从传统玉米转移到鲜食玉米上来。这一点从前不久在友谊宫举行的中国鲜食玉米大会上可见一斑。“我们的宣传册带少了”。南宁市一家鲜食玉米种子公司的展台被前来咨询合作的冰城农民和企业代表团团围住。公司带来的400多份宣传册早早就被“一抢而空”。公司相关负责人周波说,没想到鲜食玉米种子在哈尔滨如此受欢迎,以前业务最北只做到沈阳,现在我们有了“进军”黑龙江的打算。外地客商的市场盘算印证了一个事实:面对传统玉米市场的变局,鲜食玉米市场价值凸显,冰城农民的市场意识开始觉醒,按市场需求,主动调整种植结构。
“我们去年种了5000亩,今年种8000亩,而增产的根本原因是市场指挥棒在起作用。”哈尔滨瑞喆玉米种植合作社是一家专门生产加工鲜食玉米的企业,合作社理事长董哲告诉记者,按照当前普通玉米0.5元/斤的市场价,他们合作社的农户种植鲜食玉米比普通玉米每亩地至少多收入400元。目前,哈尔滨瑞喆玉米种植合作社与全市300多农户签订订单,合作社负责提供种子、技术管理,农民种出来的鲜食玉米合作社按订单收购,平均每穗收购价是3毛8分,而籽粒玉米的市场价每斤才5毛左右。鲜食玉米让农民在籽粒玉米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实现了增收。
市场崛起
“北菜南运”高端市场5至8元一穗
“鲜食玉米以‘鲜’字为特点。特别是甜玉米,专业上要求采下到吃掉不能超过22小时,否则糖就转化了。这些特性说明鲜食玉米也适合发展高附加值的都市采摘农业。位于松北区的哈尔滨农科园是典型的都市观光采摘农业基地。去年教师节期间,农科园在鲜食玉米收获时节,针对教师群体推出农业采摘观光特惠活动,邀请全市教师及其家属免费游园。“跟枝头水灵灵的瓜果蔬菜相比,鲜食黏玉米采摘对市民的吸引力毫不逊色,当时一共来了2000多名教师及家属,约30亩地的甜玉米,很快就被采摘一空。”农科园相关负责人刘颖卓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的黏玉米采摘价格是每穗3元钱,按一亩地产出3000穗计算,30亩地黏玉米产量就是90000穗。不算其他采摘作物,光是黏玉米采摘,收入就达到27万元。”农科园的成功案例说明,把握采摘时机,搞好供给和需求侧对接,鲜食玉米在都市采摘农业上盈利潜力巨大。
除了高端小众的采摘市场,鲜食玉米也是满足国人菜篮子需求的重要农产品。
这时保鲜环节更为关键。业内人士介绍,鲜玉米可以通过蒸汽杀菌、冷藏、速冻、真空等多种工艺保鲜。这些工艺不但能最大程度延长玉米的保鲜期,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玉米营养成分。塑封的玉米棒打开包装,用开水烫一下就能吃了。因此鲜食玉米如今能够像方便面一样走进商超甚至远征外埠市场。
“如今哈尔滨人口超过1000万,如按每人每年食用10穗鲜食玉米计算,仅本地市场食用需求(不含加工)就至少上亿穗。这对哈尔滨周边农业生产来说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对于本埠市场,冰城鲜食玉米在南方拥有更大的市场体量。“去年我们合作社种了5000亩鲜食玉米,按平均亩产3300穗计算,总产量1600多万穗,绝大多数销往了深圳、南昌、重庆、成都等南方市场。”董哲说,如今鲜食玉米已经成为哈尔滨“北菜南运”的重要品种,我们的鲜食玉米在南方终端市场甚至能卖到5至8元一穗。由于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哈产鲜食玉米相对于南方产品不仅个头大、外观好,而且口感更佳,这种品质优势在南方消费者心中已经形成消费认同。
今年哈尔滨将在呼兰、阿城、双城、宾县、五常打造5个省级“北菜南运”示范县。而阿城、双城等周边区县同时也是哈尔滨鲜食玉米的重要产区,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冰城鲜食玉米远征南方市场。
产业链条
发展模式=产区基地+加工企业
“我要一块玉米发糕”“我来两块玉米面月饼”……今年元旦过后,一个名为“玉米故事一条街”的绿色食品店在果戈里大街亮相。其开张首日便与阿城半山坡黏玉米合作社等哈尔滨多家玉米种植合作社签订玉米购销合同,合同金额共计3800万元。在这条长约150米、总面积1800平方米的街上,各式各样的鲜食玉米产品及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很多市民在这里首次品尝了水饺、面条、方便面等40多种玉米面粉加工食品。
“玉米故事一条街”不仅是一个玉米产品销售机构,更是一个展示冰城玉米尤其是鲜食玉米精深加工产品及技术工艺的体验中心。可以说,这条街描绘了冰城鲜食玉米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的产业链条——
一穗玉米被送进工厂的加工车间,出来的是一瓶甘甜的玉米汁,身价也翻了好几倍。哈尔滨正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进鲜食玉米精深加工产业。如今哈尔滨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鲜食玉米规模化加工企业为龙头,以玉米主产区为基地的鲜食玉米产业链发展模式。市农委的数据充分印证了这一点:2016年,全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30.54万亩,产量10亿穗,各类产品总量为21.4万吨,冰城开发生产出水果玉米、速冻鲜食玉米棒(粒)、玉米糊、玉米粥、玉米饮料等系列产品,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吉林、辽宁、河南、河北、山东、江浙等地,并出口至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以优良的品质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进入2017年,哈尔滨鲜食玉米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窗口期。3月初,哈尔滨召开县(市)项目建设推进会。会上多个区县在汇报今年新续建项目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鲜食玉米产业加工项目。在依兰县,哈尔滨田润公司总投资1亿元的哈尔滨甜玉米脱皮速冻玉米粒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前期手续,有望5月开工建设。在木兰县,黑龙江昊伟农庄公司总投资1.26亿元的鲜食玉米冷链产加销一体化项目,建设资金已经到位,同样有望在5月份开工。在通河县,总投资1.2亿元、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速冻果蔬鲜食黏甜玉米冷库建设项目将在明年年末完工……可以预见,随着黑土地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日渐深入,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冰城鲜食玉米产业链条也将日趋丰满、强壮。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