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市场行情
  3. 玉米/豆粕

东北地区玉米收购超七成 进展好于预期

时间:2017-03-01
来源:农家人联社



  国家粮食局2月22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20日,东北三省一区累计收购玉米6877万吨,收购量已超过70%,其中内蒙古收购1012万吨、辽宁1413万吨、吉林1824万吨、黑龙江2628万吨,收购进展好于预期。

  农民惜售仍然是制约当前玉米收购的重要因素。元宵节前后,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出现小幅上涨,部分农民持粮待售,期盼玉米价格继续上涨。专家认为,近期玉米价格上涨持续时间有限,当前至春耕前,玉米供应压力将逐渐增加,对玉米价格形成压制。现在天气逐渐回暖,农民手中余粮发生霉变、坏粮的风险加大,应该尽快售粮,防止坏粮风险。

  运输问题是制约玉米收购的又一因素。东北地区玉米运输主要靠铁路和公路,秋粮集中大量上市后,东北地区一度出现运力不足问题。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粮食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了粮食调运协调机制,铁路部门保障东北地区铁路日装车量增加到3000车,确保有车运粮。目前,黑龙江、吉林等省为了发挥公路运输作用,出台了减免公路运输费用举措。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后期玉米收购工作。东北地区各级粮食部门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统筹组织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开展市场化收购。鼓励辖区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多收粮、多加工、备足库存。督促储备企业释放最大收储能力,积极入市收购。发挥农发行贷款主渠道作用,满足中小企业收购资金需求。中粮、中航、中纺3家央企做到始终在市、均衡收购,在可能出现“卖粮难”的重点地区和关键时段,要适当增设收购库点,充分发挥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

  深入开展农户售粮储粮的技术服务。加强对农户庭院储粮的技术指导,引导农民消除惜售心理,尽量避免因售粮不及时导致庭院储存玉米发生霉变、坏粮。对暂时无售粮打算的农户,应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和社会仓储、烘干设施,积极开展代烘代储等产后服务,帮助农民选棒脱粒,努力消除坏粮隐患。

  继续强化粮食产销衔接和运输对接。抓好前期已签订产销合作的合同兑现和协议落实。密切跟踪掌握粮食企业运输需求,及时向铁路部门提供真实、准确、具体的需求信息,配合做好配空和装运。积极与交通运输部门对接,更好发挥公路、水路的重要作用。

  同时,切实搞好玉米市场监测研判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趋势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严厉查处“打白条”“克扣斤两”等各类坑农害农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