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市场行情
  3. 玉米/豆粕

避免玉米黑穗从播种抓起

时间:2017-03-01
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



  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均可造成玉米穗变黑景象。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在玉米穗部表现症状,玉米瘤黑粉病除在穗部表现显然症状外,还会在其余部位涌现黑瘤。但这两种病害发生特点类似,防治方法也差不多,都需要从播种开端就加强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病害,病原为丝轴黑粉菌。主要以泥土、粪肥、种子等带菌,泥土中病残株上的厚垣孢子是传染的主要起源,种子上粘着的孢子也能够传播。种子发芽时,病菌也萌发,侵染幼苗(病菌多在玉米5叶期前侵入),到穗期涌现典范症状。雄穗发病,部分或全部花器变形,内充斥黑粉。果穗发病,除苞叶外,全体被病菌损坏,外观像健穗,内部全为黑粉。黑粉散落伍,只留下寄主维管束。防治方法如下:

  1、轮作重病区可选择与大豆、蔬菜、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减少泥土中病菌积攒。轮作期3年,不能与高粱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

  3、种子解决这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关键,最好选用包衣种子,也能够用药剂拌种。药剂拌种,在播前精选种子,放入容器内,加入种子量1%的水,把种子拌湿,此后把种子量0.1-0.2%的12.5%烯唑醇(特普唑)粉剂均匀拌到种子上,稍晾干即可播种。拌药一定要均匀。适用药剂还有:种子重量0.4%的粉锈宁(有效成分25%);种子重量0.5-0.7%的多菌灵、萎锈灵(有效成分均为50%);种子重量0.3-0.5%的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4、拔除病株及早拔除田间笋状、矮缩丛生、叶上有黄条以及茎叶异常、畸形的植株,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销毁,不可随便丢放,也不要用来喂家畜。秸秆肥要堆沤发酵,杀灭病菌。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公司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我公司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我公司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