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底部逐步显现
时间:2017-02-28
来源:期货日报
1月中旬,玉米期货主力1705合约在1500元/吨附近触底之后,价格重心开始逐步上移。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及一系列需求拉动政策推动下,国内玉米供需关系逐步改善,玉米价格底部逐渐清晰。
市场由“严重过剩”向“供需平衡”转换
我国玉米市场在2015年之前被“三高”大山压制,“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导致国内玉米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严重过剩”的格局使得玉米价格在2015—2016年大幅下跌,从2500元/吨之上下跌到1400元/吨附近,跌幅超过40%。
为了改变这种格局,从2016年开始,政府取消了在东北三省一区实施8年的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开启“镰刀湾”地区种植结构调整。按照官方统计数据,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减少3000万亩,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预计继续下降,农业供给侧改革为玉米化解“严重过剩”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政府出台拉升需求政策,在东北地区给予当地规模以上深加工和饲料企业加工补贴,以促进玉米消费。供给降、需求增正使国内玉米市场大格局由“严重过剩”向“供需平衡”转换。
内外价差回归,进口玉米丧失优势
进口玉米的价格优势曾是国内企业追求进口粮源的关键。2013—2014年,美国玉米市场经历大熊市,价格从800美分/蒲式耳跌到400美分/蒲式耳之下,而此时,我国玉米市场还处于临储玉米收购政策的支撑期,国产玉米价格位于高位盘整,跌幅有限。内外玉米市场走势背离,导致进口玉米和国产玉米的价差迅速拉大,进口玉米成为需求企业的“宠儿”。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玉米市场经历大幅下跌,内外价差开始触顶回落。
进入2016年之后,内外玉米价差呈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2016年1月,美国进口玉米到港完税价格比我国南方港口玉米成交价格低800元/吨,到了2016年12月,内外玉米价格趋于一致。而2017年1—2月,美国进口玉米完税价格比我国南方港口国产玉米销售价格高出30—50元/吨,进口玉米价格优势丧失,国产玉米成为市场需求的主力。
售粮高峰压力仍存,期现价差限制上升空间
玉米供给侧改革系列政策以及内外价差的有利变动,为玉米价格稳中趋升提供了坚实基础,但当前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仍面临挑战。
春节之后,随着温度回升,东北、华北主产区将迎来播种前的最后售粮高峰。截至2月下旬,东北主产区售粮进度接近70%,其中吉林和内蒙古的售粮压力较大;华北产区售粮进度落后于东北产区,3月将迎来售粮高峰的考验。阶段性的上市量大增,对玉米价格构成压力。
除了现货售粮压力,期现价差的拉大导致套保利润出现,期货的套保卖盘需要市场消化。2017年1月中旬,玉米期货主力1705合约价格率先在1500元/吨的重要关口技术性触底,价格逐步抬升到当下的1600元/吨。而与此同时,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格稳定在1430—1450元/吨,现货市场并没有跟随期货市场价格攀升。期现价差扩大到150—170元/吨,扣除交割成本,交割利润将近100元/吨。因此,如果现货价格不启动,在套保卖盘压力下,期货价格难以独自拉涨。
综上,供需大格局的改善和内外价差的有力支撑,使得国内玉米价格底部逐步显现,但受制于售粮高峰的压力以及期现价差的打击,现阶段玉米期货价格难以大幅拉升。建议投资者逢回调买入,不要盲目追涨。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