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酣战7毛 华北观望8毛
时间:2016-10-11
来源:中华粮网
今年是玉米新政的第一年,无论是面积调减还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主要对象都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不在改革地图里的华北玉米,却同样需应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既没有补贴,也躲不过一视同仁的市场。但可以明确的是,玉米价格与国际粮价的接轨已经大势所趋,并不是政策或任何个人可以轻易扭转,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农民朋友根据政策信号调整种植结构至关重要。当前要做的就是紧跟市场节奏,把握阶段性行情,把损失降到最低。
一、国内玉米市场市场现状解析
1东北玉米:低开低走 上量增加
新粮陆续大量上市,深加工企业陆续开秤收购,玉米收购价格以下跌为主。
通辽地区:节后东北地区普遍气温在10%左右,局部降雨,大部地区天气适宜收购。通辽地区贸易商今日报价1520无/吨,水分14.5%,日收购量约800吨左右。
吉林地区:深加工节后整体报价稳中略降。松原嘉吉生化1450元/吨,日收购量2000吨左右;中粮黄龙,公主岭1460元/吨,收购总量2000吨以内;中粮榆树1400元/吨,日收购量约500吨;吉林乙醇酒精1430元/吨,较昨日降20元/吨,日收购量约2000-3000吨;以上报价均为国标三等,水分14.5%。长春大成暂未开秤。
2华北玉米:反弹短暂 再度下调
华北地区在前期已经提前跌至低位,农户惜售或对玉米价格短期有所支撑,在东北新粮上市压力之下,后期走势或进入弱势调整阶段。
南阳地区:新玉米目前正处于脱粒晾晒销售上市阶段,价格止跌回升略有上涨。本地用粮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河南天冠新玉米收购价1660元/吨,南阳正大、内乡牧原等大型饲料加工企业收购价1700元/吨,日收购量均500--1000吨。
3港口玉米:下行难改 利润收窄
锦州港(行情4.10 +1.23%,买入)以及鲅鱼圈水分15%新粮收购价格1640-1660元/吨,平舱价1680-1700元/吨,较节前下跌50-70元/吨;南方港口玉米报价层次较多,新玉米码头报价集中在1850-1880元/吨之间,较节前下行50-100元/吨不等,下行基调不改。
东北地区降雨频繁,至烘干塔成本增加,并引发利润缩窄,产区有部分停塔现象,北方港口上量略有影响,装船压力增加,多直取装船。另外辽西霉变玉米多发,粮源甄别和集结成本上升。广东港口连续降雨,可能会对港口购销造成影响,企业以销定采,14号之前约有近20万吨玉米抵港,短期内价格维持趋弱走势。
除了东北玉米下跌节奏需要密切关注外,天气、运输路径(公路严查超载,竞争力下降明显)、玉米品质等问题也是新玉米上市后需要密切关注的。
二、价格走势影响分析
因素1:东北玉米:下跌预期强烈
东北、华北玉米价差回归合理水平是“市场化”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但从2014年东北临储玉米托市标准价1.12元/斤到2015年陡降至1元/斤,再到如今的每斤0.7元(不少业内人士看跌至0.6元),短短两年时间玉米价格几乎“腰斩”。东北玉米10月开始收获,预期11-12月左右开始集中上市,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15年东北三省加上内蒙古的产量合计达到9500万吨,占全国玉米产量的比重高达40%。今年开始,临储政策退出,改价格支撑为成本补贴,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在市场化的收购中,农民的议价能力低,叠加2亿多吨的库存,玉米价格将继续下跌。
因素2:玉米品质:局部堪忧
在节后东北港口玉米收购价格下降的同时,辽宁(吉林局部)作为第一批新季玉米率先上市的地区,部分粮商表示当地玉米霉变问题有所体现。其中,辽宁阜新、吉林辽源玉米货源霉变可达到3%-4%。尽管目前正值东北新季玉米上市初期,真正批量脱粒烘干上市需要等待至11月中旬以后,但9月份以来连续降水天气等因素使得率先上市地区玉米品质前景堪忧。
因素3:
市场各方悲观情绪较浓厚。
首先对于贸易商来说,对于今年玉米价格,很多贸易商都不乐观,不知市场底部在哪里。国庆节期间收割期到来后,部分需要还贷的农户不愿意囤到家里,都习惯早卖。国庆节后因供给量增加,并且目前玉米价格处于跌势,较大的供给压力将使玉米步入下跌通道,并且跌势会较前期明显。同时,以往贸易商收购玉米会全部送往临储,今年临储取消,收购到的新粮绝大多数将送往锦州港,成为贸易粮,这也就意味着,新粮上市后,将可能出现大量玉米集中销往港口的情况,从而对港口玉米价格形成压力。
其次,对于农户来说,持续八年的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取消,“市场化收购”和“价补分离”对于农户而言,仍属“新词”,从理解和接受上还需要一个过程,新粮上市之初在卖与不卖之间仍存在纠结心理,失去政策支撑的玉米收储价格成为不少农民心头的忧虑。
最后对于用粮企业来说,市场化收购背景下,今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粮源的争夺,价格战与心理战即将打响,目前来看,观望者居多,随用随收成为上策。
因素4:
中国出口玉米传闻再度来袭。
国庆长假期间一则有关中国已批准至少两家公司(包括中粮和北大荒(行情10.50 +1.16%,买入))出口玉米约200万吨的消息引人关注,相关政府机关和企业均拒绝置评。上一次中国大规模出口玉米在2006年7月,当时出口了近500万吨玉米。
后市展望
在国内外玉米均面临季节性收获压力之下,现货价格趋势承压(甚至下跌)依旧是大概率事件。国庆节后,国内玉米市场区域性、阶段性反弹行情难以持久,待东北玉米批量上市(一般上冻脱粒需要等待至11月中旬前后),“1400元保卫战”依旧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关键点。同时,10月份,天气题材和市场传闻(运输补贴,深加工补贴,进口谷物调节等)进入新一轮炒作周期,同样值得关注。此外,新玉米上市期间区域间品质差异、不同运输成本导致的成本差异也值得我们关注。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