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行业关注

养猪养鸭拼命赚钱,81岁老人将养孙女送进了大学

时间:2016-09-26
来源:新牧网



81岁的陈一朗老人还在拼命的干活,为的就是让养孙女能上学。图为老人背包谷回家


爱心人士为陈贵英捐款
20年前,家住黔江区石家镇马脑顶村62岁的陈一朗,在赶场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名弃婴。捡回家后,精心抚养,送其读书习字。19年后,这名被捡养的女孩,通过自己寒窗苦读,终于金榜题名,可把这81岁的老爷爷却乐得整天合不拢嘴。就在老爷爷的笑脸中隐含有一丝苦楚时,社会各界知道老爷爷家情况的好心人,纷纷捐款助其“孙女”上大学。

“你这次上学,要感谢党和政府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在学校里,不要过于节约,每天要吃饱穿暖,钱该花的得花。不够了,大姥姥在家给你想法子!”9月5日,在该村5组的一片玉米地,一对“爷孙”一边收割玉米,一边温馨地聊着。这对有着“爷孙”年龄的人是养父女。养父名叫陈一朗,曾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养女名叫陈贵英,是今年考入四川外国语大学新生。走在回家的路上,陈一朗向记者讲述他用19年时间,将一名弃婴培养成一名准大学生的经历。



“姥姥”,是养女陈贵英平常对陈一朗的尊称。在这个家,这种特殊的称呼,源于陈一朗当年在朝鲜时听到的称谓,也就是外公外婆的意思。所以陈一朗从小就教陈贵英喊他“大姥姥”,喊他老伴何中仙“小姥姥”,喊他儿子为“舅”,喊他女儿为“姨”。

1997年5月17日上午,从石家镇赶集回家的陈一朗,走在本村境内一小地名叫三岔河的地方,忽然听到前面路口有婴儿的哭声。陈一朗开始一惊,便寻声往前走,在一公路边发现了一个小背篓,哭声就是从背篓里传出来的。陈一朗走进一看,背篓里装着个刚出生的孩子,一看四周均无人逗留。陈一朗还在包裹婴儿的小被子处,发现一张写有孩子的生辰的纸条,他一下明白这孩子是哪家丢弃在路边的。

陈一朗当时很犹豫,捡吧,自己家已是儿孙满堂。不捡吧,见这孩子哭起很难受。于是,陈一朗当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附近有适合捡养孩子的家庭要喂养,就让他们抱过去。

陈一朗把孩子抱回家后,赶紧叫老伴河中仙准备热开水,打开孩子随身携带的半包奶粉,叫小女儿陈菊仙给孩子兑奶粉。看到奶粉不多,当天下午,陈一朗又跑到石家街上给孩子买奶粉。她担心买错牌子了孩子不吃,就根据孩子目前吃的奶粉沿街找。

据了解,陈一朗在捡这孩子时已经年满62岁。当时他有三儿两女,四个儿女都成家了,并且两个孙子都好几岁了,和他一起生活的有老伴及一个小女儿。根据他家的情况,是不符合捡养条件的。



“我捡回家后,就一直喂养着,等着哪天有人前来领养。”陈一朗说。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从最开始每月吃4包奶粉增加到8包,一个月的奶粉钱就要300多元。待吃到1岁后,就给她喂饭。

“好的是当时我每个月都有点退伍的津补贴,加上每年猪和鸡都喂得多,卖了来买奶粉。”陈一朗说,当时在家照管孩子的有我老伴和女儿,我只负责奶粉钱。在贵英5岁时,她小姨就出嫁了,就由我和老伴带着。在孩子6岁时,我们就把孩子送到学校里读书。也就在孩子上学这年,陈一朗的老伴也因病去世,照顾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他一人身上。

在那段时间,曾经有好心人劝陈一朗把孩子递出去,可没有人愿意领养。 “我都养到6岁了,孩子又特别乖巧。就算当时有人愿意领养,我还真舍不得嘞,毕竟5、6年对孩子都养出感情来了。”陈一朗说,这孩子确实很听话、很体贴人,上学放学都不要我们去接,回家还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陈一朗说,把一个捡来的孩子养大并不难,最难的就是上户口。由于捡养也要通过办理相关手续,陈一朗当时只是想给孩子一个家,从小学到初中孩子一直是黑户,直到陈贵英上高中才上户口。

“按照当时陈一朗家,确实不符合捡养条件。可他由送不出去,也只好养着。根据老人家的实际情况,在后通过村里和镇上与辖区派出所多次进行研究,才把户口解决了。”该村党支部书记陈中明说。



贵英从小都是一个很励志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的成绩都是班上前三名。陈一朗原打算让孩子初中毕业后,她可以外出打工自己挣钱。后来看到自己的孙子考上了大学,陈一朗就暗中鼓励养女,说:“你看大舅家的哥哥都考上大学了,你读书也要加把劲,将来也考上大学,让大姥姥高兴一下!”

只因大姥姥的一句话,陈贵英更加努力学习,中考以612分考入黔江民族中学。当时让陈一朗大吃一惊,没想到这孩子还是个读书的胚子。待养女上高中时,陈一朗已是78岁了。然而这个古稀老人却暗下决心,只要养女能读,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她读上大学。

陈一朗每月有1000多元的退伍津补贴,在农村,生活是不愁的。可要送一个读高中的学生,这些津补贴远远不够。由于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腰椎肩盘突出、风湿等多种老年常见的疾病,常年需吃药。

为了送养女读书,养猪养鸡都需要粮食。陈一朗一人在家中不仅耕种有近6亩地的庄稼,每年养两头肥猪、50只鸡供陈贵英读书,直到陈贵英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陈一朗脸上才有了更多的笑容。

“这孩子很听话、能吃苦、也很孝顺,哪怕在黔江读高中,每两周都要回家来帮我干农活。她每次回家我都很反对,担心影响她的学习成绩,就叫他少回家,家里的活我能干。”陈一朗笑着说。



陈贵英上大学的报名费用将近1万元,陈一朗计划把家里唯一的一头肥猪卖了,另外卖30只鸡,凑齐5000元,剩下的他准备去贷款。在第十届“武陵都市报?黔?江区关工委??中科集团圆我读书梦”活动感恩晚会上,陈贵英作为受助大学生之一,记者了解到她家情况后,在5日下午与社会爱心人士一起,前往陈贵英家看望这对生活得不平常的“爷孙”。

陈贵英家住马脑顶村卫生室附近,是两间破旧木房。一邻居告诉记者,这对“爷孙”正在对面坡上抢收苞谷,需要等一会,他们回家要从我家门口路过。

记者按照邻居的指引,走到“爷孙”俩忙碌的玉米地,一个身清瘦的老人与一个子不高的女孩子,将金灿灿、沉甸甸的苞谷棒子扳到背篓里。

走进“爷孙”俩的家,他家的木房子,由于年久失修,下雨天屋里是水漫金山,只好在楼顶用塑料油布罩着,以防滴下的雨水打湿地面。

看着这一老一小的住房,前往“李三爱心服务队”的部分志愿者,当即给陈贵英捐款1000元,区残联、区民宗委、区教委也为陈贵英从其他渠道争取了助学金,石家镇政府也将给她1000元奖学金,社会不少爱心人士也通过微信红包、银行账户为陈贵英凑集上学款,让陈贵英顺利入学。

“感谢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我会发奋学习,不负厚望。待我读书毕业有了正式工作,努力去实现两个心愿:一是当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多去帮助那些困难群体。二是好好孝顺我的大姥姥,给他创造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陈贵英坦诚地说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