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2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东北 |
24 |
辽宁省 |
17.46 |
17.35 |
0.11 |
-0.18 |
22 |
吉林省 |
17.53 |
17.41 |
0.12 |
-0.13 |
23 |
黑龙江 |
17.52 |
17.30 |
0.23 |
-0.23 |
|
华北 |
16 |
北京市 |
18.11 |
17.93 |
0.18 |
-0.09 |
15 |
天津市 |
18.24 |
18.14 |
0.11 |
-0.19 |
20 |
河北省 |
17.87 |
17.90 |
-0.03 |
-0.25 |
17 |
山西省 |
18.07 |
18.09 |
-0.01 |
-0.18 |
21 |
内蒙古 |
17.81 |
18.27 |
-0.46 |
-0.73 |
|
华东
|
5 |
福建省 |
19.26 |
19.27 |
-0.00 |
-0.15 |
2 |
浙江省 |
19.79 |
19.89 |
-0.10 |
-0.11 |
11 |
江苏省 |
18.61 |
18.71 |
-0.11 |
-0.20 |
19 |
山东省 |
17.92 |
18.01 |
-0.09 |
-0.21 |
12 |
安徽省 |
18.43 |
18.66 |
-0.23 |
-0.27 |
|
华中 |
8 |
江西省 |
18.90 |
18.88 |
0.02 |
-0.04 |
10 |
湖北省 |
18.61 |
18.61 |
0.00 |
0.02 |
18 |
河南省 |
18.05 |
18.04 |
0.01 |
-0.26 |
9 |
湖南省 |
18.82 |
18.91 |
-0.08 |
-0.24 |
|
华南 |
4 |
广东省 |
19.28 |
19.39 |
-0.10 |
-0.16 |
7 |
广西 |
19.12 |
19.16 |
-0.04 |
-0.11 |
|
西北 |
13 |
陕西省 |
18.35 |
18.39 |
-0.04 |
-0.38 |
14 |
甘肃省 |
18.34 |
18.33 |
0.00 |
0.12 |
25 |
新疆 |
17.13 |
17.08 |
0.05 |
-0.26 |
|
西南 |
3 |
重庆市 |
19.57 |
19.67 |
-0.11 |
0.17 |
6 |
四川省 |
19.22 |
19.22 |
0.00 |
-0.15 |
1 |
云南省 |
19.94 |
19.58 |
0.36 |
-0.28 |
|
全国 |
有566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
18.48 |
18.52 |
-0.04 |
-0.18 |
|
2016年09月12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东北 |
23 |
辽宁省 |
17.35 |
17.32 |
0.04 |
-0.17 |
25 |
吉林省 |
17.33 |
17.25 |
0.08 |
-0.18 |
24 |
黑龙江 |
17.34 |
17.18 |
0.16 |
-0.16 |
|
华北 |
21 |
北京市 |
17.50 |
17.50 |
0.00 |
-0.27 |
16 |
天津市 |
17.89 |
17.82 |
0.07 |
-0.28 |
20 |
河北省 |
17.58 |
17.61 |
-0.02 |
-0.25 |
15 |
山西省 |
17.92 |
17.94 |
-0.03 |
-0.14 |
17 |
内蒙古 |
17.88 |
18.06 |
-0.18 |
-0.32 |
|
华东
|
7 |
福建省 |
18.54 |
18.60 |
-0.06 |
-0.33 |
2 |
浙江省 |
19.41 |
19.58 |
-0.17 |
0.07 |
19 |
江苏省 |
17.75 |
17.83 |
-0.08 |
-0.08 |
22 |
山东省 |
17.46 |
17.57 |
-0.11 |
-0.26 |
14 |
安徽省 |
18.06 |
18.32 |
-0.27 |
-0.29 |
|
华中 |
10 |
江西省 |
18.51 |
18.72 |
-0.21 |
-0.19 |
13 |
湖北省 |
18.08 |
18.16 |
-0.08 |
-0.05 |
18 |
河南省 |
17.76 |
17.79 |
-0.02 |
-0.21 |
6 |
湖南省 |
18.70 |
18.84 |
-0.15 |
-0.21 |
|
华南 |
5 |
广东省 |
18.78 |
18.87 |
-0.08 |
-0.04 |
9 |
广西 |
18.51 |
18.62 |
-0.10 |
-0.16 |
|
西北 |
11 |
陕西省 |
18.16 |
18.19 |
-0.03 |
-0.16 |
12 |
甘肃省 |
18.13 |
18.12 |
0.01 |
0.02 |
26 |
新疆 |
17.16 |
16.97 |
0.19 |
0.04 |
|
西南 |
3 |
重庆市 |
19.13 |
19.20 |
-0.07 |
0.20 |
8 |
四川省 |
18.54 |
18.67 |
-0.14 |
-0.19 |
4 |
云南省 |
19.02 |
19.01 |
0.01 |
-0.38 |
1 |
贵州省 |
19.65 |
19.40 |
0.25 |
0.00 |
|
全国 |
有410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
18.16 |
18.18 |
-0.02 |
-0.10 |
|
2016年09月12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东北 |
19 |
辽宁省 |
17.16 |
17.14 |
0.02 |
-0.14 |
18 |
吉林省 |
17.19 |
17.15 |
0.04 |
-0.11 |
23 |
黑龙江 |
16.99 |
16.97 |
0.03 |
-0.24 |
|
华北 |
24 |
北京市 |
16.90 |
16.90 |
0.00 |
-0.47 |
17 |
天津市 |
17.35 |
17.52 |
-0.17 |
0.00 |
20 |
河北省 |
17.14 |
17.12 |
0.02 |
-0.40 |
12 |
山西省 |
17.68 |
17.70 |
-0.01 |
-0.16 |
21 |
内蒙古 |
17.10 |
17.40 |
-0.30 |
-0.70 |
|
华东
|
3 |
福建省 |
18.91 |
18.94 |
-0.04 |
-0.27 |
2 |
浙江省 |
19.16 |
19.28 |
-0.12 |
0.32 |
26 |
江苏省 |
16.67 |
16.65 |
0.02 |
-0.19 |
25 |
山东省 |
16.76 |
16.85 |
-0.09 |
-0.26 |
15 |
安徽省 |
17.46 |
17.68 |
-0.22 |
-0.39 |
|
华中 |
10 |
江西省 |
18.07 |
18.27 |
-0.20 |
-0.22 |
13 |
湖北省 |
17.57 |
17.60 |
-0.03 |
-0.01 |
16 |
河南省 |
17.43 |
17.41 |
0.03 |
-0.27 |
7 |
湖南省 |
18.42 |
18.61 |
-0.20 |
-0.29 |
|
华南 |
6 |
广东省 |
18.51 |
18.56 |
-0.04 |
-0.15 |
8 |
广西 |
18.25 |
18.33 |
-0.08 |
-0.14 |
|
西北 |
14 |
陕西省 |
17.53 |
17.82 |
-0.29 |
-0.38 |
11 |
甘肃省 |
17.81 |
17.87 |
-0.06 |
0.05 |
22 |
新疆 |
17.04 |
16.93 |
0.11 |
0.07 |
|
西南 |
4 |
重庆市 |
18.77 |
18.80 |
-0.03 |
0.33 |
9 |
四川省 |
18.09 |
18.14 |
-0.06 |
-0.07 |
5 |
云南省 |
18.54 |
18.41 |
0.13 |
0.21 |
1 |
贵州省 |
19.40 |
19.10 |
0.30 |
0.00 |
|
全国 |
有404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
17.77 |
17.80 |
-0.03 |
-0.11 |
|
受节日提振市场鲜销需求略增 肉价微幅上涨(2016年9月12日)
据数据研究部数据统计,2016年9月12日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8.56元/千克,较昨日下跌0.01元/千克,较上周同期猪价(9月5日)下跌0.11元/千克。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9省份猪价上涨,17省份猪价下跌。全国最高价为云南,较昨日下跌0.04元/千克于19.92元/千克;全国最低价为新疆,较昨日下跌0.04元/千克于17.16元/千克。黑龙江上涨0.12元/千克,广西上涨0.05元/千克,吉林上涨0.02元/千克,小幅上涨。江苏下跌0.09元/千克,内蒙古下跌0.08元/千克,湖南下跌0.07元/千克,安徽下跌0.05元/千克,小幅下调。河北与昨日持平。
猪价震荡调整。黑龙江8.6-8.8元/斤。浙江主流价跌至9.9-10元/斤,较昨日下跌0.02元/斤。天津在9-9.2元/斤。河北主流价跌至8.7-9.0元/斤。河南主流价8.9-9.1元/斤,山东主流价8.7-9.0元/斤。广东9.5-9.7元/斤,福建福州、漳州9.5-9.7元/斤。
周末猪价持续震荡偏弱运行,目前市场生猪供应相对稳定,屠宰企业压价意愿不减。距中秋节仅剩两天时间,市场鲜销需求虽有所增加,但量较小,对生猪市场提振作用较有限,猪肉价格涨幅甚微。
【近期热点总结】 进入9月份以来业内普遍看涨后市猪价,但看涨的同时也认为猪价大涨概率不大,整体以在高位的基础上小涨为主。适度反弹成为业内比较认可的说法,那么在供应如此紧缺的年月,为何后市生猪价格涨势为适度反弹而难以有大涨空间呢?其实业内对此的看法是当前猪价已经处于猪周期的下降阶段,只是产能恢复进程缓慢,延长了猪价高位运行的时长,导致后期降幅的速度会比较缓慢。今年小散户处于退市、修复和观望的阶段,而规模养殖企业虽然有扩产布局,但需要一个周期。加之环保力度愈加严格,导致多数养殖主产区均出现限养、禁养,而且这个进程是全国范围内的,区域的重新布局导致生猪存栏恢复速度受到一定阻碍。
进入9月份后,最大的利好是需求端的好转。临近中秋,需求会逐步提升,加之后面有国庆接档,至少可以说需求端的掣肘影响是逐渐减少了。而且随着天气的转凉,大猪的需求也会增加,因此养殖户要保持理性,但也不要顾虑过多,切勿抛售和压栏。业内分析走势近几天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猪价上涨受阻,行情盘整态势加大。而且业内认为随着天气转凉,猪只长速加快,供应增加,加之屠宰企业有控制成本的需求,预计其联合压价的倾向会更强,但是后市卖方市场的话语权也逐渐加强,因此博弈将进一步加剧。同时秋冬季节猪只疫病风险也会加大,建议养殖户做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适重猪分批出栏,切勿过度压栏。
随着9月份各大院校的开学需求端会出现小幅回升,由此可能会推动猪价的小幅回升,但空间也非常有限。4月后仔猪成活率的提高必将传导至生 猪供给,因此在12月猪肉消费旺季到来前,猪价仍有可能经过短暂小幅回升后再次小幅下跌。除了前期仔猪成活率提高导致供给略有增加的制约外,进口猪肉仍是 牵制猪价进一步上涨的主要因素,而且这一因素对猪价的影响有可能一直持续至今年年底。若无大的偶发因素出现,春节前的猪价都很难出现大幅上涨。
猪价已见顶回落 散户莫草率入场
屠宰量增加是近期我国猪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屠宰量增长,增加了市场供应,直接给猪肉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本轮猪价“牛市”可能已进入尾声,散户切莫草率入场,大户应拿出“牛市”赚取的红利,尽快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9月9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公斤猪肉平均价格为25.02元,比6月份第2周的31.29元下跌6.27元。“6月中旬以后,肉猪价开始下跌。但大家都以为水灾后价格会涨上去,可到现在还没见涨。”存栏生猪5000头的湖北省蕲春县振农实业公司董事长胡基政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9月9日,北京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每公斤21.3元,比9月2日下降2.74%。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认为,全国各地猪价都不同程度下跌,原因在于供应充足。
此外,农业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生猪屠宰量为1510.18万头,环比增长5.1%,同比增长1.2%。“屠宰量增加是近期我国猪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屠宰量增长,增加了市场供应,直接给猪肉价格带来下行压力。”农业部市场预警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国际情报研究室副研究员朱增勇说。
生猪供应充足还因为国内外价格差距悬殊,刺激猪肉进口量大幅增长。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口生猪产品30.97万吨,同比上涨145.3%。期中,猪肉占18.34万吨,同比上涨209.4%,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今年前7个月,猪肉进口94.57万吨,同比增长149.4%,比2015年全年进口量都要高出21.6%。
“自2015年3月份以后,新发地猪肉价格始终在高于上年同期的价位上运行。今年7月份,新发地白条猪加权平均价是每公斤22元,比6月份的24.36元下降了9.93%,也比2015年同期每公斤22.5元下降了2.49%。在持续长达一年之后,新发地猪肉价格终于回落到上年同期的价位之下。”刘通认为,毛猪供应短缺时期已经过去,整体状况已由偏紧转化为宽松。
实际上,早在去年9月份,猪肉价格就已经见顶回落。在经历20多周连续大涨之后,去年9月第二周,广东、福建、浙江等南方主销省份生猪价格纷纷下跌,带动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等主产省份猪价下跌。
然而,入冬后多地遭遇强寒流天气,湖北、河南等主产省份猪场新生猪仔大面积死亡。造成肉猪供应短缺,导致猪价重新走“牛”。今年春后天气转暖,猪仔成活率恢复正常,肉猪逐步供应充足,猪价当然要重回下跌通道。“强寒流天气结束已经有半年时间,从猪仔育肥出栏需半年左右时间看,目前上市的都是强寒流天气之后出生的肉猪。从猪肉价格季节性波动的规律看,8月初白条猪价格都是阶段性高点,随后几个月很难突破。肉价进入下行通道是毋庸置疑的。”刘通说。
“从进口端看,我国可预期生猪产品进口量仍将保持同比大幅增长态势,这将抑制生猪价格上涨。”朱增勇说。
种种迹象表明,本轮猪价“牛市”可能已进入尾声,散户切莫草率入场。大户则应拿出“牛市”赚取的红利,尽快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遏制国际廉价猪肉大幅抢占市场。
养猪人准备好!天气转凉,猪气喘病也来了!
随着炎炎夏日逐渐离我们远去,金秋时节的到来也预示着秋冬季节养殖疾病高发期将要到来。而在养猪业秋冬季节多发疾病中,慢性消耗性疾病感染率高、死亡率低,因此总是被养殖户所忽视,也正是因为这样,让他们有机可趁,在无形之中损耗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作为这类疾病当中的代表,猪喘气病(猪支原体肺炎)在这方面为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下面,笔者就将在“首届猪支原体肺炎国际论坛”中听到、学到的“干货”与大家做一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养猪人在猪气喘病的防控方面带来帮助,让大家正视这类慢性消耗性疾病。
慢性消耗性疾病对养猪业危害巨大!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些资料。
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是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其可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易导致继发感染、造成群体猪只死亡、淘汰,已经成为了制约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物疫病;
中国养猪业在世界当中占有51%的巨大比例,在这么大的比例中,猪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在达到70%-90%,也是由于中国养猪数量巨大,这也导致亚洲的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率远远高于其他各大洲;
据了解,我国每年因猪气喘病为养猪业带来的损失高达100亿元以上;
感染猪支原体肺炎的猪只,即使没有明显的外部症状,其肺部病变几率也可达到12%-16%;
猪支原体肺炎引发的肺部病变
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率高,但发病缓慢,病猪感染两周以后才开始有临床或亚临床症状出现(主要为干咳等);
一个养殖场出现猪支原体肺炎之后一般很难彻底清除,清除这个病原需要花费的时间是254天左右,也就是大约8个月;
猪一旦感染肺炎支原体,其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将都受到影响。病猪感染后体重会以40g/d的速率下降;
感染猪支原体肺炎,猪只的出栏死亡率也会随之增加,这个基数大约在1%;
猪支原体肺炎导致猪只用药成本上升,如果说蓝耳会让每头猪增加0.5美元的用药成本的话,那么猪支原体肺炎带来的成本升高是1美元。根据对千头母猪的观察监测,以感染猪支原体肺炎的猪用药成本每头为3.61元的话,那么他们一年消耗的治疗用药费用大约为100美元,这个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家自行脑补。
通过上面这些资料我们不难看出,虽然猪气喘病不像蓝耳、猪瘟那种“洪水猛兽”等一样来势汹汹,出现猪只大批死亡,让养猪人心痛不已,但是它就像一个“影子杀手”,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养猪人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养猪人们却是只在意如猪瘟、蓝耳那种爆发性、高死亡率疾病,对气喘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心态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猪群生产性能逐渐下降,最终成批淘汰!
因此,在我们的养殖生产中,猪支原体肺炎的科学防控及治疗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以降低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损失。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在防控猪支原体肺炎方面,国内外都有哪些好的方法,我们和国外又有何区别。(对于症状、发病原因、流行特点这些方面养猪人已经有过太多了解,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一、抗生素治疗
在大多数细菌性病原导致的疾病治疗中,抗生素都是众多养殖户比较青睐的选择,在猪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我们也是会选择不少抗生素进行疾病治疗,在这里,可以使用的抗生素有太多,归类一下主要是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它们在对抗猪支原体肺炎方面都发挥着较好的作用(在没有耐药性问题的前提下)。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世界各国已经达成一致——抗生素在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控及治疗中发挥的是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且我们应该积极寻找除了抗生素以外的对抗疾病的方法。这是国际支原体组织主席Steven Djordjevic教授和国际支原体组织猪气喘病研究组首席科学家Dominiek Maes教授以及业内国际、国内众多专家学者达成的共识。正如伯尔尼大学兽医传染病学系主任Frey Joachim教授所言“2050年以后,抗生素不仅对动物,即使是对于我们人类,也将毫无作用,抗生素将不会在治疗疾病中发挥作用,到那时我们怎么办?”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疫苗免疫方式
由于细菌(支原体)持续存在的原因目前为止还未查明,因此,利用疫苗免疫方式来进行猪气喘病防控就显得很有必要,因为我们不能确定在什么时候会由于什么原因它会发病。
在疫苗免疫使用的产品和方式上,我们和国外也有很大差别。由于国外生产技术较为先进,拥有完善的管理,疫病环境相对国内简单一点,因此他们在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控中,利用大部分菌苗或可溶性抗原添加佐剂以及部分国内生产的弱毒苗来进行防控便可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养殖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生产管理水平也差异显著,故导致我国疫病环境更加复杂,灭活苗在实际应用中保护力有待提高,活苗免疫效果较灭活苗有优势。而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现在在这方面免疫防控意识还没有树立,疫苗使用率相对较低。原因有以下几点:
1、部分养殖户在防控中只是注重于诸如蓝耳、猪瘟等这类疫病的免疫防控,忽视了猪气喘病有效防控;
2、另外,关于成本问题没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疫苗免疫需要花费的成本要高于抗生素治疗,因此放弃疫苗免疫。仔细计算,我们不难发现,疫苗免疫防控周期较长,按照现在相关疫苗产品价格,主流品牌免疫成本约为7-9元/头份,而抗生素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虽然一次投药成本较疫苗产品低,但是长期消耗,成本反而比疫苗免疫高出许多。
除了这些,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1)任何疫苗免疫都不能阻止野毒入侵
(2)疫苗治疗只可降低发病率,不能清除感染
(3)抗生素和疫苗都不能有效缩短细菌存活周期
(4)疫苗免疫效果和生产管理水平、疫苗剂型、养殖环境等各类因素存在联系,因此我们还是要在健全生物安全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方面多下功夫。
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防控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免疫必不可少!它虽不能完全消除感染,但是对降低发病率及提供被动免疫方面功不可没。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免疫机制,我国养殖户还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
三、猪群净化支原体肺炎方法
该方式是来自于美国及瑞士的猪群净化猪支原体肺炎的方式,两国在实操方面略有不同。
通过将所有小于10月龄的猪只移除,并让其停止分娩,然后通过封群的方式达到净化的目的。而在美国,这种方式被进一步改进。改进的方面即是在给药期间不停止分娩,结合长时间的封群,达到净化的目的。对于封群净化,在蓝耳病净化方面也有这方面的实践,只是支原体肺炎相对于蓝耳需要的封群时间更久,需要240天,而蓝耳病只需要210天即可。在全群封闭的第一周,需要引进合适数量的后备母猪,将阳性猪和阴性猪混群,让阳性母猪充分暴露,并确保所有母猪都感染,封闭240天,让他们建立自身免疫并停止排毒,240天后再进行两针免疫;第二十七周:清洗猪舍、林可霉素等药物治疗。通俗理解,这种方式也是将饲养管理及生物安全做到一个高位然后结合疫苗免疫和药物治疗的方式。
在净化的过程中,空气过滤系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即使是高密度的猪群,在空气被净化以后,也可以保持猪群的阴性率。但由于农场主大多没有进行过阳性检测,血清学检测又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做好后备母猪的驯化也是很重要、很漫长的过程。
全群封闭结合全群用药的方式,可以让98%的猪在一年以后保持阴性,而只用药物治疗不进行封群的对照组这个比例则只有59%。
通过笔者的介绍,不知有没有引发各位养猪人对于猪支原体肺炎这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的重视和正视呢?疫病高发期马上就要到来,大家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科学有效防控猪气喘病,让我们快乐养猪,轻松赚钱!
全国均价18.57元/公斤,中秋提振效果有待观察,猪价短期趋稳
9月12日全国生猪均价18.57元/公斤,较昨日18.58元/公斤下跌0.01元/公斤。今日31个省(市、自治区)中,14省份猪价上涨,14省份猪价下跌,3省份持平。全国最高价为贵州19.9元/公斤。全国最低价为新疆为17.26元/公斤。
猪价行情
>>>>
OK菌看猪价
东北市场小幅上涨:受降雨影响,东三省猪价下压有一定难度,但近日散户出栏量有所增加,屠企整体收购难度不大,辽宁地区好良杂出栏主流在17.4~17.6元/公斤,短期或稳中盘整。
华北市场涨跌互现为主:京津以稳为主,个别厂跌涨调整,东北瘦肉型生猪到厂价格在18.3~18.4元/公斤。河北暂时稳定,邢台地区良种猪主流收购价格在17.6元/公斤左右,厂家已有提量动作。
华东市场稳中伴降:昨日山东屠企悉数提量,幅度多在40%左右,但厂家收购难度一般,部分食企结算降0.3元/公斤,临沂地区良种出栏价格在17.6~17.8元/公斤,规模场价格在18.6元/公斤,再降难度较大。
华南市场小幅下跌:广东、广西两地良种猪出栏主流在19.2-19.4元/公斤;四川以降为主,屠企计划安排顺畅,猪价多降0.2元/公斤,规模场出栏在19.0~19.2元/公斤。
后市预测:中秋节临近,气温回落,必然会对市场需求有带动作用,这也将是支撑猪价维持高位的一个利好因素,但是历年中秋节期间国内猪价多保持平稳或小幅下降的行情,逢节必跌的规律也令养殖户对于猪价看涨趋于理性,由于近几天猪价的小幅下跌,局部地区小散出现抛售现象,这将掣肘猪价反弹,市场供需双方依旧处于博弈状态。从进入8月份后,国内猪价虽有小幅涨跌,但基本行情处于平稳的状态,说明了市场供需基本平衡,这种平衡状态需求等待供应或需求端的变化来打破,预计短期猪价上涨和下跌的空间均不大。后市需要关注进口猪肉、霉变饲料、猪病等风险因素给市场带来的影响。
从国土资源部力挺养殖业到多省禁养区规划出台,养猪户你醉了吗?

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生猪禁养、限养政策,掀起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猪场拆迁大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不完成目标将立案查处的声音。当然首先要承认,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大,对环境确实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影响,进行治理是应该的。如果治理不达标,关停也无可厚非。
但是,在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一刀切”拆迁,对大部分养殖户是不公平的,而根据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全国土地分类》和《关于养殖占地如何处理的请示》规定:养殖用地属于农业用地,其上建造养殖用房不属于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从事养殖业不再按照建设用地或者临时用地进行审批。应当充分尊重土地承包人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只要不破坏耕地的耕作层,不破坏耕种植条件,土地承包人可以自主决定将耕地用于养殖业。
而早在2007年,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中更是力挺养猪业,要求各地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并重点传递了一个信息: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或限制规模化畜禽养殖。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自2014年1月起颁布《颁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后,2015年1月1日起实行《环境法》,同年4月颁布《水十条》,12月颁布《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等措施,旨在加快我国生猪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硬骨头”,目前19个省市先后颁布了“十三五”期间禁养区的划定和搬迁工作。据悉,多数省份目前已有10个省份已经启动生猪禁养区的划定,其他省份多于今年年底完成,2017年底前将争取完成划定区域内的养殖场拆迁/搬迁任务。
福建作为曾经的沿海养猪大省,在这股猪场拆迁的浪潮中,无疑处在了风口浪尖。据福建省环保厅、农业厅联合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已关闭拆除禁养区养猪场(户)3.09万家。
广 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水十条”等有关规定,协调协助做好禁养区划定和搬迁工作,据统计,目前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已全部划定了禁养区,截止目前,关闭和搬迁养猪场约2.5万个,涉及存栏量315万头。这样的例子和数据还有很多,不必多举。
2016年,是中国养猪产业“狂风暴雨”后的第一年,在这之前的一年,国内约有500万养猪农户从此退出传统养猪业……然而,2016年至2017年,将是国内养猪史上最赚钱的年份,但是养猪小散户几乎全军覆没!
现改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作品一首,献给在环保攻坚战中不幸身亡的养猪户!
养猪户·拆迁
去年中秋时,猪舍灯如昼。
全家齐上阵,怀揣致富梦。
今年中秋时,猪场已拆迁。
不见养猪人,泪湿春衫袖。
发改委发文力挺中秋猪价 上涨幅度堪忧
发改委发文力挺中秋猪价,供需是关键
国家发展改革委四月份称,当前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带有恢复性和补偿性。预计今后一段时间生猪价格可能高位趋稳,但上涨空间有限。
发改委发文称,由于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较低,预计今年中秋、国庆节前生猪价格将高位运行。同时,受夏季消费需求处于淡季、饲料等养殖成本下降、替代消费品价格下跌或保持平稳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发改委称,预计9月份以后供求关系趋于宽松,明年春节后可能进入新一轮调整阶段。因此,养殖场户要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理性判断生猪价格未来走势,合理安排补栏,并顺时安排出栏。
发改委表示,今年春节后,生猪价格不降反升,持续高位运行,这是生猪养殖行业经历前几年周期性调整的结果,带有恢复性和补偿性。在上轮“猪周期”中,生猪价格下跌期较长,养猪业长期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导致去年3月生猪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后,部分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仍不高,补栏较慢,加之部分地方实施生猪禁养或限养,生猪产能处于低位。这是当前生猪价格处于高位的主要原因。此外,去年夏季天气炎热导致9月份后能繁母猪配种分娩率出现连续4个月下降,去年冬天全国大部低温寒潮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也影响了近期生猪市场供应,使今年春节后价格不降反升。
猪价处于猪周期下降阶段?环保阻碍产能恢复
进入9月份以来业内普遍看涨后市猪价,但看涨的同时也认为猪价大涨概率不大,整体以在高位的基础上小涨为主。适度反弹成为业内比较认可的说法,那么在供应如此紧缺的年月,为何后市生猪价格涨势为适度反弹而难以有大涨空间呢?其实业内对此的看法是当前猪价已经处于猪周期的下降阶段,只是产能恢复进程缓慢,延长了猪价高位运行的时长,导致后期降幅的速度会比较缓慢。今年小散户处于退市、修复和观望的阶段,而规模养殖企业虽然有扩产布局,但需要一个周期。加之环保力度愈加严格,导致多数养殖主产区均出现限养、禁养,而且这个进程是全国范围内的,区域的重新布局导致生猪存栏恢复速度受到一定阻碍。
中秋利好聚拢,屠企欲压价,分批出栏获利高?
目前时节临近中秋,需求会逐步提升,加之后面有国庆接档,至少可以说需求端的掣肘影响是逐渐减少了。而且随着天气的转凉,大猪的需求也会增加,因此养殖户要保持理性,但也不要顾虑过多,切勿抛售和压栏。业内分析走势近几天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猪价上涨受阻,行情盘整态势加大。而且业内认为随着天气转凉,猪只长速加快,供应增加,加之屠宰企业有控制成本的需求,预计其联合压价的倾向会更强,但是后市卖方市场的话语权也逐渐加强,因此博弈将进一步加剧。同时秋冬季节猪只疫病风险也会加大,建议养殖户做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适重猪分批出栏,切勿过度压栏。
“逢节必跌”不可盲信,心理战术可能导致少赚钱
近期行情见涨,业内人事普遍认为猪价上涨空间较大,九月行情可期,但不少养殖户却在担心一直以来流传着的说法——逢节必跌,端午节的大跌仍在养殖户脑中挥之不去,看到网上一些分析师说着双节刺激消费猪价将涨,养殖户心里仍在嘀咕中秋、国庆猪价是不是又要跌一波,纷纷准备出栏卖猪了。
市场不仅仅是由供需格局决定的,但供需两端的变化对行情走势的重要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是供大于求,那么价格一般走低,如果是供不应求,那么价格往往是走强的,九月的生猪市场,本是一幅供应偏紧,需求增加的景象,所以业内人事才说猪价要涨,但我们一直担心的,就是供需格局发生变化,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需求出现较大变化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只有供应端出现了问题,九月猪价的涨幅涨势才会出现问题。
而业内一致看好9月份猪价走势原因,无非是因为本月出栏的生猪可谓是经历了多重磨难。此次出栏的猪只经历过寒潮、洪灾和高温,因此从供应量上而言是趋紧的。而需求方面,天气降温、学校开学、节日效应,消费淡季的利空影响开始逐渐削弱,加工企业销量转好,屠宰企业收购意愿也将逐渐增强,利好猪价。
二师兄在经历了6月份的暴跌、7月份的续跌和8月份的盘整之后,打盹儿的状态将逐渐苏醒,不过业内认为此次猪价上涨没有爆发力,主要是保持高位运行之上的小涨,供需博弈双方博弈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