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粮入市 关注“市场化”价格走向
时间:2016-08-01
来源:玉米网
随着国家陈玉米释放的不断推进,2016年南方新季玉米在七月末已经悄然入场,同时也吹响了秋粮上市的号角,在“粮满为患”的市场之中,新玉米价格如何定位,逐渐成为当下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临储政策丞待转型
2007年,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保障农民种植收益、稳定粮食市场,开始实行临储政策,最终实现产量连年增产、农民收入翻番、市场价格有临储价格托底。但在硕果累累的背后,土地养分流失和比例失调,现有产量过剩,国家玉米库存过高等问题逐渐显现。
2016年3月28日下午,国家发改委联合5部委发布:2016年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玉米将采取“市场化收购+补贴”新机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玉米价格直接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调节生产与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即市场化收购。
销区新季玉米零星上市,市场暂时可控
对于长期处于缺少政策托底进行玉米收购的西南及南方地区而言,“市场化”收购是一件比较常态化的事情,往往这些地方农户心理比较成熟,对待市场行情波动比较理性。近期新季玉米已经上市,在市场中了解到,目前毒素符合标准的干玉米,净粮上车价格在1800元/吨-1880元/吨,因是玉米零星上市,价格偏高,后期集中上市,价格仍有下降空间。相对来说,该地区春玉米覆盖范围和使用时间、规模都有限,对玉米整体市场影响持续性较弱。
东北收购主体转换,企业面临考验
在新玉米上市时,深加工企业往往倾向于使用潮粮,因为水分偏高,企业执行收购标准时,相对扣量较多,直接影响价格导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原料成本。新粮上市初期深加工企业也会成为高水分玉米的主要收购主体,同时在“市场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角色-定价主体。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多数玉米主产区的农户种植新作数量较多,对价格变化比较敏感。过去价格“政策托底”一去不返,老百姓的玉米开始大批流入市场,一时间收购主体的变化,也意味着东北玉米角色的转换,使得新粮上市后,在“市场化”中不得不承接市场趋势,成为拥有强大市场续航能力的供应主体,同时对市场中企业的收购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市场价格定调,价格上限拟定
继前期市场粮源趋紧,轮换玉米价格冲顶 “昙花一现”之后,临储玉米投放逐渐迫使市场环节利润回吐,市场价格逐渐回归常态,虽有利空,但从另一角度分析,其价格对市场整体玉米价格起到支撑作用,质优价廉也是当前市场上比较认可的粮源,并且后续投放力度有明显加大。
目前深加工用粮多为自拍自用的临储玉米,顺推9月份至10月份,东北地区市场新粮上市,国家在启动正常收购之前和完成正常收购之后,若届时无政策干预,深加工企业作为市场主要消化主体,新季玉米收购价格势必会以彼时价格作为参照。就目前来讲,深加工到厂二等玉米价格多为1680-1720元/吨,如无中间贸易商赚差价,以水分30%为例,水分按1:1.3折算,其他标准正常,农民可以卖到1330-1362元/吨,剔除农户处产生的脱粒费、运费、人工杂费等,净利润可能在1300元左右,而目前农户包地成本就在1200-1400元/吨,明显入不敷出。
上述价格是从广大农户售粮角度出发的保守计算方法,但企业更看中的是生产利润,企业是否会过多让利于民,企业的盈利标准及其消化能力是否能与基层粮源顺利对接?所以,在新季玉米所以仍需国家适时多措并举,逐渐完善“市场化”收购,保障种植户正常收入,毕竟,粮丰则民安政稳。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