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市场行情
  3. 玉米/豆粕

玉米结构调整力度微弱 短期作用难以显现

时间:2016-04-11
来源:招金期货



  2016年伊始,玉米着实踏入政策的漩涡,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定向、轮换、以及抛储政策无不牵动着投资者心绪,影响着玉米市场价格。3月28日发改委等部门举行媒体通气会,使玉米政策改革迈出关键的一步,自此实施了八年的玉米临储收购政策面临取消。但是具体改革策略却迟迟未出台,市场各方人士多谨慎观望。

  7日农业部就玉米结构调整与生猪生产形势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令市场翘首以盼的政策问题或将解决。此次发布会的主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玉米结构调整问题,另一个就是生猪的问题。

  玉米结构调整力度微弱,短期作用难以显现

  针对玉米调整结构问题,专家认为此次改革就是围绕2016年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展开具体工作。核心内容就是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调节生产与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另外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保持优势产区的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从以上讲话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观点:

  首先形成目前玉米供需严重失衡的原因除种植面积连年增长外,更大一部分是需求的降低,由于08年以来国家的收储制度,导致国内玉米价格攀升,与国际进口玉米价格价差拉到600元/吨之多,导致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大量进口。而目前想要使玉米需求市场打开,或只有实行价格市场化。现如今与1450元/吨的玉米进口完税价格、1500元/吨的高粱进口完税价格以及1550元/吨的大麦进口完税价格相比,国内玉米价格还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后期需求市场的夺回,降价或成必然选择。

  其次关于补贴制度方面,仅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有目标价格也只会针对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其他产区价格将完全不受保护,新粮上市后价格将完全进入无底洞模式。

  再者对于供应侧改革调整方面,种植面积下调无可避免,那么种植面积的下调会对价格形成利好吗?答案是否定的,会中明确提出今年仅对玉米非优势区产量进行调减,主要针对镰刀弯地区,农业部计划今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调减5000万亩以上。而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有补贴,优势区域种植面积会保留,至于华北地区,据调研所知,大部分农户为自有土地,成本低,种玉米仍有收益,种玉米仍是主要选择;这也就意味着全国玉米产量或将仅以700万吨的速度下滑,此减产数量与2.2亿吨的年产量比可谓杯水车薪,供给侧改革短期难以见效,结构性调整对价格的影响仍是以长期性为主。

  因此就供给侧而言,今年新玉米上市后,市场压力不容小觑,价格熊市正慢慢开启。

  生猪存栏面临回升,对玉米价格行成利好

  关于需求端问题,也就是会中提到的生猪问题,农业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3月末全国生猪出厂均价19.8元/公斤,同比增56.03%、环比增17.86%,玉米全国均价1.96元/公斤,猪粮比10.1:1,创有统计记录以来最高。基于较好的利润养殖户补栏变得较为积极,据调研数据获知3月份第4周仔猪价格同比上涨了102.3%,翻了一倍,仔猪价格的上涨也会带动补栏积极性的提高。另外3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0.9%,母猪存栏在连降近三年后出现企稳,环比持平,可看出产能有所恢复。根据中国库存供需报告预测,今年养殖恢复,对玉米饲料需求或重返13年水平,后期对玉米需求形成利好。

  小结

  昨天关于玉米结构调整与生猪生产形势有关情况发布会的举行,虽没有明确回答大家较为关心的目标价格问题,但是笔者认为目标价格对市场影响作用或不大,从大豆目标价格补贴作用效果上就可看出。

  总而言之目前玉米供应充足,国际经济环境低迷导致需求疲软,生猪存栏虽有回升,但是在国家调控下,升幅有限,消化2.5亿吨的库存需要时间,因此预计近年玉米价格难以走出熊市。反映到盘面上远月01合约面临新粮上市以及价格市场化,后期下跌空间百点有余,但是近月合约面临市场缺粮风险,后期中储粮抛售数量及价格或将影响价格变动节奏。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