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2016畜牧经济发展趋势
时间:2016-02-23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十三五”规划对农业的核心要求是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现代化不仅要走在农业现代化的前列,更要率先实现现代化。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如何迈出关键的第一步,实现良好开局,对能否如期实现目标至关重要。
为帮助畜牧从业者、读者正确认识经济大势、农业大势、畜牧大势,准确研判畜牧经济态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本报编辑部特邀业内25位专家学者、资深业内人士及分析师对今年的畜牧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主持人:记者章勇嘉 宾: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伍振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吴 立(安信证券农业行业首席分析师)
畜产品供给矛盾何在?
记者:近年来,我国猪肉、牛羊肉、禽肉市场价格起伏较大,兽药、饲料等投入品领域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倒奶杀牛的问题也履履发生。如何看待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我国畜牧生产综合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还是我国畜牧业供给结构出现了明显的矛盾?
李国祥:畜牧业这几年生产发展较快,在整体供给上偏多。供给偏多,倒不一定说是国内畜禽生产能力过剩,主要是因为进口冲击比较厉害。除此之外,国内畜禽产量和存栏量增多。综合起来,就有了矛盾。
伍振军:不能讲我国畜牧生产综合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主要问题是我国畜牧业资源配置扭曲。比如目前牛肉需求量不断增长,牛肉进口数量大,走私数量更大。从奶业看,我国近两年乳制品产量并未明显增长,但生鲜乳供给量不断提高,加上进口奶粉的冲击,生鲜乳价格不断下滑,部分奶农严重亏损,以致“倒奶杀牛”。若不遏制进口奶粉激增的状况,奶农杀牛的情况还将持续。猪肉进口现象更加明显,目前国内猪肉价格保持在进口价格的2倍左右。要不是有效抑制猪肉进口,生猪产业会受到较大冲击。
吴立: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国内畜牧生产规模化程度不足。近年来,我国生猪、肉禽养殖的规模化程度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来说,市场经营主体是以散户为主,规模化程度偏低。一方面,散户养殖具有盲目性,容易导致供给波动剧烈,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现象。另一方面,散户对于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品质要求偏低,导致国内投入品领域高度分散,质量有优势的大企业品牌效应不明显。
记者: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畜产品供应充足,仍要大量进口国外产品这一矛盾,特别是在猪肉、牛肉、羊肉等方面。
李国祥:出现这种矛盾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国畜禽产品竞争力太差,二是质量安全问题。例如,国人到境外大包买奶粉早已不是新鲜事,这是担心质量安全问题的写照。虽然国内猪肉可能不缺,但也存在供给结构性矛盾:主要是品质,以及消费者偏爱的猪杂等产品,国内供不应求,再加上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2013年、2014年猪肉价格跌得一塌糊涂,但仍在进口。从整个畜牧供给结构来看,像牛羊肉2015年供给不算过剩,只是国内牛羊肉价格过高压抑了部分需求。如果牛羊肉、猪肉、奶制品质量比较好,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未来国内消费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
伍振军:大量进口国外产品,尤其是猪肉、牛肉、羊肉,根本在于我国生产成本太高,缺乏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猪肉供应充足,是因为我国采取了一定保护措施。如何解决?短期看,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长期看,要找到我国养猪业的优势,发挥优势,提升质量,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
吴立:主要矛盾点在于国内畜产品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一方面是受国内农业要素禀赋的限制。国内农业格局整体人多地少,土地成本高,随着过去几年劳动力价格的快速上升,农业生产成本要比国外高。另一方面,国内农业生产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规模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对于资源禀赋问题,解决方案不在国内,在国外。通过“中国需求,全球满足”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解决国内农产品需求。对于效率低的问题,就要通过提高养殖规模化程度。
畜牧业供给侧改革如何发力?
记者: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未谈去产能等问题。这对于我国畜牧业生产有何启示?
李国祥:整个农业都存在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改革是必须的。但农业生产能力不能消减,而应该保护并适度加强。按照市场运行规律来看,如果畜牧业生产能力破坏太大,一旦发生市场紧缺,再恢复生产能力就可能不是两三年的事,所以畜牧业的核心产能必须保护。
去库存,就是要优化种畜禽结构,产能主要取决于种畜禽的质量和数量。
降成本,目前我国畜产品生产成本普遍高于国外,畜牧业降成本任务比较重。首先,得依靠科技,就是种畜禽的“育-繁-推”。其次,推行相关举措诸如粮改饲,综合解决畜产品成本的问题。再其次,降成本还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畜牧业补短板除了要加强基建和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外,还需要创新模式,比如一二三产业融合。
伍振军:我国畜牧业供给侧肯定要进行调整,调整的方向就是提高畜牧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农业供给侧至少包括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畜牧业在总量上表现不突出,更多表现在结构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畜牧业上更加明显。对畜牧业来说,去库存表现在去低质量产品积压的数量。降成本、补短板,则是把畜牧资源向有竞争力的产业倾斜,提高国际竞争力。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