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也能买到藏鸡蛋 福建援藏干部带来希望
时间:2015-11-24
来源:《海峡导报》
离开林芝市朗县,我的下一站目的地是米林农场,这是福建对口西藏林芝市开展援藏工作唯一的一个农场。这里是西藏自治区4家国有农垦企业之一,现归属林芝地区国资委监管,系正县级编制。
在这里,我遇见了藏族老乡扎西,他是一名全国劳动模范,曾多次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说:“福建援藏干部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农场职工搬进花园式小区
扎西在去年底搬进了嘎玛花园的新家,嘎玛花园是福建对口米林农场开展援藏工作20年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扎西看着农场经营一天天变好,也看着农场职工们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直至职工们都住进了这花园式的小区。
说到这些,扎西一直赞扬在米林农场工作的两位福建援藏干部肖华鑫和郭德喜。肖华鑫在2011年,从闽西龙岩来到米林农场担任农场党委书记、场长,现在他还是林芝市副市长。郭德喜则从闽西龙岩到米林农场,他在农场的付出得到了组织肯定,现已是农场副场长。
“现在厦门也能买到我们农场产的藏鸡蛋了。”在米林农场的养鸡场,一听说我从厦门过来,肖华鑫很开心地跟我说这一个消息。
藏鸡蛋销往国内更多城市
肖华鑫介绍,他们正在努力让米林农场的藏鸡蛋销往国内更多城市,“每个月空运1.5吨鸡蛋到厦门大型超市高端货柜销售,目前北京、成都、广东等地均已达成销售意向,正在试运行。”
作为国有农场,米林农场还是以生产农牧产品供应百姓的菜篮子为主。肖华鑫等援藏干部的到来,带来了福建农业生产,尤其是在山区发展农业的先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前农场都是亏损,但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农场终于实现扭亏为盈”。
“2014年农场总资产达1.15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肖华鑫说,现在农场已发展成为西藏自治区最大的高原优质水果生产基地、果苗驯化繁育基地、高原生态养殖基地,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评定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今年还被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全区农牧业产业化先进企业”。
让农场渐渐实现自我造血
在米林农场,我看见,这里建立了1380亩的高优苹果示范基地、占地100亩的高原瓜果蔬菜种植基地、占地80亩的特色花卉繁育基地、150座单体钢架温室大棚的优质果苗驯化繁育基地、年出栏生猪1.5万头存栏蛋鸡10万羽的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和150亩藏药材种植基地。此外,农场还建好了花卉果蔬营销中心、优质果苗繁育供应中心、农业科技培训推广中心。
不仅如此,农场还对大峡谷酿酒有限责任公司投资600万元,进行厂区异地新建,目前正在进行机器设备安装调试和人员培训,年内将产出第一批高原白酒,预计3年内产值突破5000万元。“这样即便我们离开了,农场还是可以实现自我造血,百姓的日子也会过得很好。”肖华鑫他们一直在努力完善农场的产业体系,并注重职工的生活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农场的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所以职工福利待遇要跟上”。
闽藏融合成一个大家庭
“整个农场,不管是闽藏,还是汉藏,都融合成一个大家庭。”米林农场党委副书记、副场长琼达仁次说,两位福建援藏干部对上对下关系都处理得很好,他们做人低调,为农场的后劲发展做了很多工作。这位藏族干部说,两位福建援藏干部跟他们当地老百姓和干部,“都当兄弟一样,所以也关心他们的生活”。
这让我想起了郭德喜的一个事情。面部黝黑、头发微微卷曲,有不少来农场的领导和客人对他说:“你这个本地干部要多支持援藏干部的工作。”
肖华鑫和郭德喜,一直积极主动融入到农场这个大家庭,与当地干部职工一起活跃在田间地头,和几位职工一起管理好分片承包的果园,与当地干部职工一起劳动,很快就瘦了、黑了。
对于这些,郭德喜说:“我的父母也是农民,我从小就干农活,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就是想实实在在地做点事,等援藏期满回福建时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没有辜负三年的援藏时光。”
肖华鑫则说:“从一个沿海城市到雪域高原工作,绝大部分干部没有这样的经历。这当中我自身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援藏使我有了一段新的人生历程,它是我心中永远无法忘却的成长经历,它将我那有价值的生命留给这高原希望的土地。”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