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时间:2015-11-16
来源:猪易网
2015年11月16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5年11月16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5年11月16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5年11月16日猪评:南方略有反弹北方稳定为主
据数据监测的当地生猪报价信息统计,2015年11月16日全国各省生猪平均价格为16.08元/千克,较昨日猪价上涨0.07,涨幅为0.44%;与上周同期猪价(11月09日)持平(见图1)。今日猪粮比为8.19:1,较昨日猪粮比上调0.04,涨幅为0.49%;较上周同期猪粮比(11月09日)下调0.08,跌幅为0.99%(见图2)。


11月16日生猪市场行情较昨日震荡上调,全国生猪价格最高地区为贵州省,生猪平均价为17.51元/千克,最低地区为新疆,生猪平均价为14.68元/千克,两地区差异非常明显,全国大部分地区生猪行情震荡调整。
今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厂家收购价格与昨日相比呈现稳定态势,局部地区厂家呈现跌涨互现态势。江苏地区部分屠宰场结算价格上调0.1元/公斤,黑龙江地区部分屠宰场结算价格上调0.1-0.2元/公斤,山东地区部分屠宰场结算价格下调0.2元/公斤;江西地区部分猪场出栏价上调0.05-0.1元/公斤,黑龙江地区部分猪场出栏价上调0.1元/公斤,福建、山东地区部分猪场出栏价上调0.1-0.2元/公斤,江苏、浙江、湖南地区部分猪场出栏价上调0.2元/公斤,天津、内蒙地区部分猪场出栏价下调0.2元/公斤;河南、山东、福建地区部分屠宰场收购价格上调0.1元/公斤,四川地区部分屠宰场收购价格上调0.2元/公斤。今日生猪价格结合周末生猪价格走势来看,华中、华东地区猪价略有反弹态势,北方地区猪价基本持平,北方养殖户压栏惜售心理有所加重,一些屠宰企业表示收购难度有所上升;从南方地区来看,利好因素主要下雨天对生猪采购、调运带来一定的不便,南方消费略有回暖,南方猪场销售情况也略有所好转。从周末大型批发市场白条价格走势来看,大宗白条批发价格有所下调,终端市场依旧不给力。望养殖户继续做好饲养管理,关注疫病发展形势防止饲料霉变,及时调整存栏结构,适时出栏。
请不要对养殖业丧气 未来机会多多
农林牧渔:整体业绩小幅增长,细分板块分化明显
前三季度,农林牧渔板块整体业绩小幅增长,细分板块分化明显。具体来看, 前三季度农林牧渔整体扣非净利在生猪养殖板块带动下同增9.77%。细分行业中,养殖板块受价格影响,分化明显,生猪养殖扣非净利同增464%,而禽养殖扣非净利同减1303%,水产养殖扣非净利同减95.26%;动保板块在市场苗拉动下维持高增长,扣非净利同增50.4%;农产品价格下跌,使得饲料成本下行,毛利率提升,扣非净利同增24.7%,但大种植板块扣非净利同减78.4%。
总体上,我们认为,在未来国内农产品价格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预计农业多个细分领域将受到影响,行业投资机会将聚焦于基本面最为确定的畜禽养殖板块(重点推荐牧原股份、雏鹰农牧、温氏股份、天邦股份、正邦科技、圣农发展、益生股份、仙坛股份、民和股份)以及具备农垦改革、国企改革等概念的主题性投资标的(重点推荐农发种种业、北大荒)。
生猪养殖:业绩亮眼,增长动力依旧
生猪养殖板块前三季度业绩最为亮眼。前三季度营收同增24.1%,扣非净利同增463%,其中单三季度营收同增27.2%,扣非净利同增88%,环增186%。业绩较好主要源于:前三季度生猪均价14.89元/公斤,同比增长14.1%;其中单三季生猪均价达到17.86元/公斤,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27.2%。 我们依然看涨未来猪价。主要基于:1、短期来看,预计11月份中下旬随着腌制腊肉带来需求的上涨将使猪价回升。2、此次生猪短缺程度较2011年更大, 养殖户资金断裂情况严重,产能修复需要更长时间,生猪景气行情将至少持续到16年三季度。
禽养殖:鸡价低迷拖累业绩,反转趋势较为确定
禽养殖方面,前三季度营收同增3.50%,扣非净利同减1303%,单三季度营收同减3.69%,扣非净利同减290%,环比减亏33.47%。鸡价低迷是禽养殖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肉鸡均价7.58元/公斤,同比下降15.4%,鸡苗均价1.46元/羽,同比下降25.1%。其中单三季度肉鸡均价7.58元/公斤,同降20.2%,环增4.7%,鸡苗价格1.66元/羽,同降35.2%,环增59.6%。
根据产业专家沟通情况,我们判断,现阶段鸡价基本已经确立拐点态势,加之中长期引种量将基本控制在70万套左右,行业供需将逐步由过剩向平衡,甚至短缺发展。
养猪不能靠嘴——思维决定格局,行动决定成就!
养猪不能靠嘴——思维决定格局,行动决定成就!
基层临床搞了十七年,从治疗型兽医到保健型兽医的转型乃至到当前的验客模式初有成效,一路走来,风风雨雨,个中艰辛不足与外人道也。而在十七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坚守在一线的养猪模式探索及学习推广中,从最为笨拙的各种方案尝试到与众多高手的切磋学习与分析,又到最近几年的合作猪场实地有效提升案例的构建及积累,我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养猪不能靠嘴——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成就!
一.养猪为什么不能靠嘴?
很多人养猪的学习大部分放在网络及书本的交流上,甚至天真的以为只要与养猪高手建立联系,听听人家的真经就能把猪养好。暂且不论是真假养猪高手,对于一个不同地区,不同思维、不同原料、不同饲喂方法、甚至是不同的基础软硬件条件下,这种真经的契合性又有多少呢?别人的经验是别人的,甚至大部分是经过商业润色改造的经验,而一个没有丰富养猪经验,不了解你猪场的软硬件实况,就盲目的给方案、给技术、给模式的口头交流能为你带来多大的价值?
我经常给猪场讲:无论是模式还是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就拿我这么多年一直提倡的湿拌料饲喂方式,不同的猪场其实效是不同的,如商丘永城的刘新平2窝小猪在出生28天已经达到了25.4斤的成绩,在不使用智能设备、全凭手工、甚至用温水拌粥料,取得这种成绩的背后是靠的嘴吗?而杨世涛在60日龄在使用易乐食设备的情况下也仅仅达到了平均54斤的成绩。更好的焦作毋新平保持的60日龄成绩是平均80斤左右。这都是靠嘴来实现的?因此养猪不能靠嘴!
二.思维决定格局:
我为什么要做验客模式?准确的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国内现在养猪业的瓶颈不是技术问题,不是能力问题、更不是资源问题,而是思维问题。长期的过度化商业误导及利益集团主导下的所谓养猪技术的悟道让终端养猪人倾家荡产的比比皆是,而相反的企业及利益集团确赚的盆满钵圆,即便有几个敢于直言的养猪人及从业者说点真话也被打压的体无完肤,主流媒体及舆论的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危害未来会更清晰。
所幸运的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传统行业媒体的影响力降低,加上终端猪场多年来的质疑及一部分的觉醒者的直言,舆论战争已经开始打响。利益集团的成果保卫战,觉醒养猪人的一线实地成果展示传播战搞的如火如荼,加上一些浑水摸鱼的企业推波助澜,行业已经进入全面的混战期,而在这种行业变革中,一切都将发生改变,那么作为终端的养猪人不具备一定的格局能力,未来会很难有所建树。
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
1.鉴别思维:
无论是任何好的模式、方案乃至产品,必须具备鉴别思维的能力,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要找出适合自己的模式、产品、乃至合作对象等等,不具备鉴别思维行吗?
2.探源思维:
任何事情不要只看表面,要深度挖掘出其问题的源头,无论是猪场的问题,还是遇到的合作模式等,要学会追本溯源,找到问题的源头,进而从源头上设计方案,配套资源、验证实效、固定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
3.合作思维:
养猪是一个复杂的生意,而在经营及运作过程中,其环节众多、系统性强、稍有不慎,满盘皆输的比比皆是,而合作思维能降低这种风险。人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优势和劣势,而取长补短的最有效,最省力的办法就是合作。用你的优势换取别人的优势资源,或者购买别人的优势资源弥补自己的劣势都是可行的方案!具体的运作要自己不断的摸索及验证筛选。
思维决定格局,格局是成就的先决条件,没有大格局怎么可能有大成就呢?
三.行动决定成就:
俗话说的好,知道一万种方法,不如亲自去尝试一个方法。眼高手低,人云亦云是当前行业的不正之风,也是很多猪场经营失败的根源。长期的舆论误导让很多猪场丧失了勤劳的习惯,养成了投机取巧,爱走捷径的坏毛病,比如我们曾经在行业推广的猪全程干粉料自由采食系统等等。表面上看是节省了人工及劳力,可是猪场的不稳定性直线上升,无论是所谓的保健成本及用药成本居高不下,而其猪场的稳定性及盈利能力不断下降。最终的结果却是相关企业赚的盆满钵圆。谁之过?
我这么多年对于猪场呼吸道的控制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第一步先解决饲喂方式问题,无论多么严重的呼吸道问题,其在没有任何方案的情况下首先解决饲喂方式,改用湿拌料饲喂。其次是从猪场的原料、饮水、通风、保温等基础环节探源思维找问题,找漏洞,进而根据自己的猪场实际情况尽力改善及弥补。其次是对症对因治疗用药。做到猪场对于问题知其然并知所以然,只要认真执行并坚持下去的,目前的生产成绩都不会差。
而在多年的案例反馈中,只要坚持及执行3个月以上的,其用药成本比之原来降低50%以上比比皆是,当然降低80%的也屡见不鲜,60头母猪的基层条件很普通的猪场2盒青霉素3个月没用完的也不稀奇,为什么?靠嘴能做到?靠质疑吹牛能做到?除了持续的执行,并在实效见证中坚定信心执行下去,并不断的改进,还能有什么诀窍?
当然,这么多年以来我也被骂过很多次,更不缺乏诋毁者,以前年轻的时候还辩解几句,现在我辩解的兴趣都没有。因为对于那些只会动嘴的人辩解赢了又能得到什么?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人身上那就是愚蠢。在当前网络普及的前提下,务实求真,正本清源是未来的生存底线,我既然敢于公开发表案例,我就有众多成功的案例支撑,案例造假?我脑子没进水,还不会搞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愚蠢行为!
当然,其实效提升中其提升的程度及效益是有差距的,这是事实,我不是神,我不能做到每一个猪场的提升都是一样的、最好的。但是我能保证只要他们有坚持不懈的执行力及反馈能力,我都能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思维方法及资源平台交流支持。没有行动力及惫懒的人我教不会,也无力去教。
因此,我始终认为中国基层中小猪场养不好猪的主要问题根源在思维,次要问题在行动。思维混乱、人云亦云是常态,而惫懒偷奸耍滑是行为,试问这种情况下的猪场如果不能改变其经营理念未来能走多远?
所幸运的是,现在有了网络,其便捷无界而又经济的特性,让我受益匪浅。通过验客模式的设计及运营,经过一年的资源转化整合及筛选,100家合作猪场的初步实效提升案例的积累及验证。未来,我们会通过网络的真实猪场实效传播及案例表达,吸引更多理念相近、勤劳务实、愿意尝鲜、口碑良好、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及融入,通过真实的一线猪场验证案例展示及表达,让更多的猪场参考!进而助力行业积极、向善!
猪价能否重复2011年走势?
根据数据显示,从8月底开始,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企白条肉出厂价持续下跌,进入10月份以来,周跌速在1%左右,截至上周,跌势并未有改善。这种情况与2011年及2014年比较相似。然而2011年从11月下旬开始出现明显的上涨趋势,而2014年则从8月底开始一路下跌到年底。到底今年白条肉走势在年前是会像2014年同期还是像2011年呢?
白条肉价与猪价走势基本一致,白条肉涨则猪价涨。据分析师分析,从2013年年底开始,我国能繁母猪存栏开始进入淘汰,2014年全年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减少13%以上。这意味着2015年的生猪供应局势与2014年有着本质的不同,而与2011年更相似一些。只是2011年的供应减少,得益于2010年的大规模疫病,且今年的需求形式一直较为疲弱。因此,分析认为,今年年末猪价上涨的概率更大,只是上涨幅度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
上周末起,猪价企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且随着北方雨雪天气的增多,对生猪交易产生一定影响,部分屠宰企业已产生备货打算,北方多地生猪出栏价出现小幅上调。虽然目前终端需求仍未有改善迹象,白条价格仍一路走低,然而屠企与养殖户之间的博弈却在加剧。整个猪市都在期待着需求端的好转。
2015全年中国猪肉进出口量将双创新高
1-9月份中国出口活猪11.92万吨,出口鲜冷冻猪肉5.39万吨。
1-9月中国出口活猪11.92万吨,同比增加0.5%。其中,活猪出口至香港11.22万吨,同比增加0.4%,并占出口总量的94.13%。
1-9月中国出口鲜冷冻猪肉5.39万吨,同比下降17.9%。其中,出口至香港4.37万吨,同比下降12.1%,并占出口总量的81.07%。
据e猪专家预计,2015年鲜冷冻猪肉进口量达70万吨,其他冻猪杂碎和冻猪肝进口量达80万吨。
9月份中国进口鲜冷冻猪肉50.75万吨,进口冻猪杂碎56.51万吨
1-9月份中国进口鲜冷冻猪肉50.75万吨,同比增加19.8%。其中,从美国进口猪肉8.26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6.28%,同比下降15.0%;从西班牙进口猪肉9.0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7.79%,同比增加31.7%;从德国进口猪肉13.7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7.09%,同比增加88.8%;从丹麦进口猪肉5.1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0.21%,同比增加8.1%。
1-9月份中国进口冻猪杂碎56.51万吨,同比略降6.0%。从美国进口冻猪杂碎11.06万吨,同比下降47.2%,并占进口总量的19.57%;从丹麦进口11.08万吨,同比下降4.0%,占进口总量的19.61%。
据专家预计,2015年活大猪出口量达16万吨,鲜冷冻猪肉出口量达8万吨。
行情降幅缩减 猪价筑底企稳态势日臻成熟
可以说自国庆以来生猪市场一直延续着淡市常态,猪价持续低迷,跌势延续。不过目前无论是猪价还是肉价降幅已经缩小,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微涨态势。近期猪价互有涨跌,北方地区气温较低,需求有变好倾向,猪价小幅反弹,南方地区因气温仍高,需求疲软,猪价仍以小跌为主。
猪价小幅震荡调整,东北地区因价格较低,加之降温降雪天气影响,养殖户抵触心理渐起,猪价小幅反弹。受玉米临储收购影响,近期局部地区玉米价格上涨明显,或对生猪价格产生一定支撑作用,但受需求疲软限制,玉米价格上涨空间不大,短期或以小幅盘整为主,生猪价格上涨还需等待需求提振。
本周以前终端消费提升不足和屠宰企业压价意愿较强的态势十分明显,但是目前这两个利空因素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消费逐渐增加,屠宰企业出现提量现象。
在此背景之下,养殖户的出栏节奏慢了下来,挺价情绪较高。上一周生猪市场稳中偏弱的态势,短期内难有涨跌,猪市僵局态势十分明显。
不过目前跌幅已经减缓,本周天气利好猪价与需求,南北差价缩小,整体行情向好趋势十分明显。猪价筑底企稳态势日臻成熟,不过屠宰目前主要看市场销量以及养殖户出栏状态调价,短期内不排除部分地区再次小降的可能。
猪价小幅调整 养猪尚需谨慎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新版《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调整了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设置,目的就是要适应生猪生产和市场形势变化。
猪价回落
今年4月,猪肉开始涨价,经过半年多的暴涨,这只“火箭猪”的价格直到最近才开始回落。从全国生猪均价来看,“尽管猪价在震荡下跌,但销量却没有上去。”猪肉价格下降主要是因为市场猪肉需求减弱和生猪供应有关。就近期全国生猪市场行情而言,猪价提升空间相对缺乏,国家对猪价波动预警机制调整,大有抑制猪价上涨之意,因此交易行情偏差。
相比往年,今年11月上旬猪价仍处于小幅回落趋势。近年来猪价长期低迷,不仅产能过剩,更多与行业格局变化有关。此外,政府对猪价的调控也发生了变化,如在这轮持续猪价低迷中,养殖户亏损时政府也没有干预。
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发布了修订后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调整了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设置,相应调整了预警区域,完善了响应机制,目的就是要适应生猪生产和市场形势变化。
所谓猪粮比价,即同一市场同一时间生猪收购价格与粮食收购价格(以玉米为主)之间的比例关系,这被用来衡量养殖户盈亏平衡的参照点。最近玉米价格的下滑,将直接降低养殖户的生产成本,间接影响猪肉价格。
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上述四部委联合发文“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上涨下跌”。公告称,为适应形势变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对2012年初发布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2012年第9号公告)进行了修订,以增强市场调控的前瞻性、有效性。
该公告还显示,当猪粮比价进入预警区域时,及时启动响应机制,调控生猪市场;当生猪市场出现其他异常波动时,及时会商,并向国务院提出政策建议。
事实上,自2012年以来,中国生猪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养殖成本逐渐企稳。
中国长期以来生猪生产比较分散,散养的多,规模化生产的少,所以一直就有一个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周期性的波动;而现在饲养的成本趋向稳定,猪粮比价关系发生变化,盈亏平衡点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可能在6∶1,现在可能是5.5∶1或者5.8∶1,当只是轻度的上涨或者下跌的时候,不需要启动预案。“当到中度有一定时间以后,如价格低的时候,生猪养殖亏损较多时,国家要启动收储。”在判断生猪市场情况时,要将猪粮比价作为核心指标,主要目标是促进猪粮比价处于绿色区域,防止价格出现大的异动。 “从目前玉米价格来看,饲料价格的下跌,每头猪的利润还是有的。尽管猪价还处于弱势,但利润还算不错。国庆后猪价出现快速下降。在猪价的暴涨暴跌中,养殖者仍难逃“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的怪圈。同比去年不一定,但是猪价怎么也涨不起来,多半是因为屠宰企业的压价收购。而真正偷着乐的是养猪大户,他们瞅准猪价低迷时逆势布局,最终成为新一轮猪价上涨的获益者。
可以改造传统养猪中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作为养猪户,要做的是把猪养好,想法降低成本。
“猪料比”因何应取代“猪粮比”?
冯永辉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猪粮比”这个概念提出并被用于作为衡量养猪盈利变化指标的时候,用玉米价格变化来衡量养猪成本变化是符合当时情况的,因为当时散养户占绝大多数,养猪的所有支出几乎全部来源于玉米。但是随着国内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快速发展,养猪业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饲料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支出不再以购买玉米为主,豆粕、麦麸、人工、防疫等方面的支出投入占比越来越高,玉米作为主预警指标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养猪业。
据报道,自2009年第一次推出猪价调控预案,历经两个版本的修订后,现在进入3.0版本时代。不过,新版本却在养猪户中掀起巨大涟漪。
“以前,猪粮比低于6:1即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亏损期,政府会介入,而现在新版调控预案下调到了5.5:1。”沂蒙果蔬仔猪购销中心负责人陈为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我们这里饲料价格已经连涨五年,6:1的亏损线也没改过,最近玉米价刚下降,亏损线立刻下浮,这让我们感觉有些不理解。”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公告,对3.0版本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进行修订,将猪粮比价5.5:1和8.5:1作为预警点,低于5.5:1进入防止价格过度下跌调控区域,高于8.5:1进入防止价格过度上涨调控区域。而在2012年的2.0版本中,预警点是6:1和8.5:1,也就意味着,在上限没有上调的情况下,下限反被下调。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上限没有上调的情况下下限反被下调,恐将传导出影响养猪户积极性的信号。
养猪户:担心自己“被进入丛林”
在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的30个月里,中国养猪人经历了累计长达21个月的亏损,业内人士均称已创下“史上之最”,在这段震荡下行的“猪周期”里,生猪去产能加速、中小猪场也惨遭淘汰,当“存活”下来的养猪人撑到市场好转又逢玉米价格下降时,新版猪价调控预案,又将大家的心“吊”了起来。
“从去年开始生猪养殖业的市场化信号就已经十分明显了,而后政府也明确表态把市场还给市场,去年亏损时没有收储。”在“搜猪网”论坛上,一位名为“蓝色迷彩”的网友解读新施行的猪价调控预案时认为,该措施是为了推动养殖市场跟国际接轨。
这种“放入丛林”的方式,是否适合正面临人工成本、环保成本加速上涨的养猪户?对此,卓创资讯分析师姬光欣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之前是猪粮比连续4周低于盈亏水平线以下才启动调控预案,现在盈亏水平线降低了,启动的时间自然会晚,或者说不到这个数、或者说不到4周那就不启动”。
年出栏生猪5000头的养殖户陈为春,在前度低迷行情中遭受过每头猪亏损200~300元的折磨,这让他对猪市行情心有余悸,而新版猪价调控预案的出台,也让他的心情“颇为复杂”。
“降低成本、提高出栏量,这是行业发展的规则,我们达到了,就能提高抗风险能力。”陈为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我们这里,饲料价格五年连涨,但6:1的盈亏线也持续了五六年没有变,现在玉米价格刚一下降,盈亏线直接下调下限,而行业却刚刚缓过来没有几个月,新调控出台后,感觉心里不踏实。”
“这个版本盈亏平衡线是根据2012-2014年生产成本数据测算,认为‘合理的’盈亏平衡线在5.5∶1-5.8∶1之间,”冯永辉表示,“然而2012-2014年恰好是养猪人的‘寒冬腊月’。现在上限没有上调的情况下下限反被下调,恐将传导出影响养猪户积极性的信号。”
业界:“猪料比”应取代“猪粮比”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问题的根子出在“应该拿猪价和什么作对比”上。
“现在单凭猪粮比来判断盈亏,是有些争议,应该综合考评,用猪料比考评会更好一些。”姬光欣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猪料比是指用生猪的价格比饲料的价格,毕竟饲料是饲养成本中的大头,而举个例子来说猪粮比就是,今天的猪粮比,是用今天的猪价比今天的玉米,可是生猪是有饲养周期的,单用今天玉米价格比的话就不是太准确。”
据中国生猪预警网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市场自9月初开始转入下跌后至当前,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即将跌破16元/公斤大关,历时近2个月,跌幅10%以上。而玉米价格不到3个月的时间从2.4元/公斤以上跌至1.9元/公斤附近,下跌幅度达到20%以上。
“玉米价格下跌速度大于猪价的速度,造成猪粮比价迅速提升,现已达到8.2:1左右,”冯永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而新版猪价调控预案的出台背景,正赶上猪价和玉米价格均大幅下跌而导致猪粮比价上涨这一历史罕见现象。”
冯永辉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猪粮比”这个概念提出并被用于作为衡量养猪盈利变化指标的时候,用玉米价格变化来衡量养猪成本变化是符合当时情况的,因为当时散养户占绝大多数,养猪的所有支出几乎全部来源于玉米。但是随着国内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快速发展,养猪业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饲料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支出不再以购买玉米为主,豆粕、麦麸、人工、防疫等方面的支出投入占比越来越高,玉米作为主预警指标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养猪业。
生态养殖让广西贵港养猪户走上致富和环境改善之路
吴列宽是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龙兰村的村民,他此前一直在广东务工。2014年初,吴列宽在老乡的劝说下回乡办起了养猪场,不到一年时间赚了近30万。
“致富增收的同时,猪舍周边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达到‘双赢’的效果。”吴列宽笑着说,以前猪舍臭气冲天,卫生条件非常差,附近村民抱怨声多,如今采用生态养殖的方式,不仅是猪舍环境变好了,各种粪便实现循环利用,卫生条件变好后,猪生病的少了,肉质也有所提高。
走进吴列宽的养猪场,一个大音响正在循环播放各种音乐。猪栏分为上下两层,中间用网架隔开。与老式养猪场不同,吴列宽的养猪场地面干净,也没有刺鼻的腥臭味。
“播放音乐是为了让猪习惯声响,以后不易受到惊吓。”吴列宽介绍,他的养猪舍采用的是“高床养猪”自动清污模式,猪睡在网架床上,排泄物自动分流,经发酵处理后的粪便用作有机肥,尿液用于沼气发电,养猪废弃物被“榨干用尽”。
吴列宽是贵港市众多依靠生态养殖致富农户的缩影。贵港是养殖大市,在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压力。养殖污染在贵港成为继生活污水之后的第二大污染源,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比重最高。
为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近年来贵港市将“生态养殖”作为抓手,推动养殖产品、生产过程、生产环境三者全方位生态。目前,贵港市已有126个规模养殖场采用高床养殖技术,有248个养殖场利用进行畜禽粪便生产沼气,有423个养殖场采用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
“生态养殖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养殖过程的生态,也包括居住者和周边环境的生态。”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刘向东说,以养猪为例,既要保持猪舍干净卫生,让猪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需采用干湿分离、厌氧发酵的方式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改善周边环境生态。
“养猪户最担心的是猪生病和肉价下跌。”吴列宽说,他第一批养了680头猪,第二批养了750头,因为采用“生态养殖”的办法,猪存活率都在99%以上,如今他养的750头已是第三批。“和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采取保价回收的办法,即使去年猪肉价格波动厉害,每头猪仍有200元左右的利润。”
与吴列宽签订回购协议的广西杨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定寿说:“生态养殖的科技含量高,单靠农户自身难以操作,公司提供的是技术支持和市场保障。”为强化技术支持能力,公司与多个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生猪品种改良力度,控制成本。
黄定寿介绍,为了降低养殖户的风险,采用了“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由公司负责向养殖户提供种苗、饲料、养殖技术、兽药防疫保健、订单合同回收,农户负责建设养殖栏舍和人工。“前两年养殖业市场低迷,但公司坚持按照合同保价收购合作养殖户的猪,保障合作户每头猪能盈利100至200多元。”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黄定寿说,贵港市正不断创新生态养殖模式,探索采用“公司+合作社”模式扶持农村贫困户。公司正与当地合作社建设养猪场,1个合作社养1000头猪,同时利用处理之后的粪便种植100亩生态基地,每个合作社定点帮扶10个贫困户。“每个贫困户到养猪场工作,每年能有2万元以上的收入。”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