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北玉米购销“不温不火”
时间:2015-10-28
来源:农产品期货网
临近10月末,在政策与市场博弈中国内玉米市场行情继续低位波动,其中东北玉米市场新粮购销活动不温不火,玉米价格整体相对平稳,局部涨跌互现;华北产区玉米价格跌势放缓,底部区间逐步清晰,价格洼地效应显现,现阶段其比价优势已经充分显现;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基本处于低位稳定运行。具体分析如下:
据跟踪统计显示,截止目前东北大部分产区玉米已完成收获,其中辽宁基本完成收获,农民售粮进度在2-3成,黑龙江大部完成收获,包括东北积温偏低的地区农户售粮进度在10%,主要为早熟玉米种植区域卖粮较多,其余地区农户几乎没有卖粮;吉林地区收获进度相对较慢,少部分地区仅收获6-8成,农户鲜有卖粮;内蒙古通辽地区已完成收获、呼伦贝尔地区收获相对滞缓,农户卖粮在5%左右。10月下旬以来,东北产区新季玉米购销活动处于不温不火之中,价格整体波动不大,深加工企业收购热情在政策因素支撑下稍有回暖,其收购价格涨跌互现。截止目前,吉林嘉吉生化新季玉米挂牌价1760元/吨,日收购量近2800吨,价格较上周末下降40元/吨,24日开秤挂牌价1950元/吨,折扣1:1.2,公主岭黄龙及中粮生化开始挂牌,二等粮源挂牌价1860元/吨,三等价1840元/吨,折扣1:1.2,霉变5%以内,日收购量6000吨,榆树中粮挂牌价1820元/吨,三等粮,日收购量1100吨,梅河口阜康酒精停收,预计11月1日开始收购,吉林乙醇挂牌价1760元/吨,连续涨价40元/吨,日收购3700吨。
正如之前笔者分析,河南、山东部分农户惜售以及粮源批量外流导致华北粮价窄幅波动,价格底部区间逐步清晰,截止目前山东潍坊地区14%水分二等新玉米(质量标准下同)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1680-1780元/吨,与上周持平;枣庄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1670-1700元/吨,比上周下降60元/吨;河北秦皇岛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1720-1780元/吨,高点比上周下降20元/吨;河南周口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为1580-1640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同时,部分饲料企业将库存水平由3-5天上调至7-15天,从当前农民售粮进度来看,今年河南省玉米因上市早,质量较往年提升,领先华北。在今年东北继续执行临储玉米收购预期以及东北新季玉米批量脱粒上市支撑下,华北玉米“市场化”加速后比价优势突出,10月份以来华北玉米逆流东北港口的现象日益突出,以山东羊口港为例,目前当地玉米集港成本仅1800元/吨,运至东北港口等费用约100元/吨左右,至大连、鲅鱼圈等港口成本约为1900元/吨,处于现阶段鲅鱼圈玉米集港成本区间1900-2000元/吨的下限。
目前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基本处于低位稳定运行,南方港口上周出现小幅下调,主要原因就是理论成本仍有利润空间及华北集装箱玉米流入,压制东北玉米价格,同时北方港口玉米收购如火如荼,到货量居高不下,反作用于价格。截止目前,北方锦州港新粮主流收购价1940-1945元/吨,霉变2%-3%,较上周末下跌20元/吨,集港量1.8万吨,理论平舱价1995-2050元/吨,鲅鱼圈港口收购价1890-1980元/吨,霉变2%收购价1980元/吨,日集港量8000吨,理论平舱价1940-2040元/吨,较上周末下调10-20元/吨;大连港口新粮不多,主流平舱价2000元/吨附近;广东港口14%水分优质玉米主流报价2200-2220元/吨,成交价可议,较上周末持平,部分河北玉米和低品质东北粮报价1950-2000元/吨,集装箱到货价2180元/吨。
自吉林省公布深加工增加玉米补贴后,目前大部分深加工企业新玉米收购热情有所回暖,但农民惜售心理增加,北方新玉米价格低位小幅振荡,华北深加工玉米价格区间1680-1780元/吨,在东北临储玉米收购11月启动之前,局部地区补贴政策公布,支撑东北玉米价格区间约1730-1860元/吨。玉米淀粉受成本下降拖累大幅下跌,目前吉林玉米淀粉加工亏损105元,含补贴算盈利145元/吨,山东淀粉加工亏损约3元/吨,玉米酒精价格也有回调趋势,黑龙江酒精加工亏损216元/吨,黑龙江省新玉米补贴政策尚未发布,拍卖玉米成交有限,近期估算淀粉行业开工率63%,酒精行业开工率48%,预计11月后东北临储收购开启,深加工行业开工率预期提高,依然是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的低迷时期。
近日随着东北气温大幅下降,多地最低温度跌破0摄氏度,有利于新粮早日脱粒上市 ,但对于玉米品质的影响却值得商榷,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013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东北气温几经起伏,11月中旬东北迎来第一场大雪后局部升温至0℃以上,最终导致黑龙江、吉林等地地趴粮霉变超标;2014年10月东北玉米收获后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1~2℃,仅北部偏低,加之玉米机收率增加,增加了破碎和诱发霉变的风险,玉米霉变问题再度出现,那么今年降雪后升温的历史是否会重现,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展望后市,由于华北玉米比价优势的凸显以及东北临储高价的吸引,其洼地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至于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底部区间,我们还需观察11月份以后临储玉米收购执行和降温后玉米上冻批量上市以后“博弈”的情况,同时密切关注相关“降库存”政策的出台。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