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友:养鸡“不倒翁”
时间:2015-10-12
来源:如东新媒体
家住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长堤村9组的朱良友,从1986年开始养鸡,至今已近30年,与蛋鸡结下了不解之缘。面对捉摸不透的市场行情,很多养殖户另择他业,他却成了远近闻名的蛋鸡养殖业“不倒翁”,更是赚得金盆满钵。
前两天,记者来到朱良友的鸡场时,正赶上他在一间鸡舍里清理消毒。标准化的鸡舍,不仅没有想象中的鸡屎臭味,反而空气清新,地面干净整洁。他边消毒边说:“前些天,我将年老的、产蛋率低的蛋鸡全部淘汰,后备蛋鸡正在育雏,再有个把多月就可以进笼饲养了。”
今年56岁的朱良友与“蛋鸡”结缘,要追溯到30年前。1983年从部队退伍后,朱良友曾当过生产大队干部,大约干了四年,因为种种原因,1986年初他辞去了大队干部的职务。回家后,他听说养鸡是个不错的行当,于是,他便从县狼山鸡种鸡场购买了300多只三黄鸡,经过4个多月的饲养,给他带来1000多元的收入。“虽然仅有1000多元,但在当时可是个不菲的收入。”朱良友回忆说。
小赚了一笔,让朱良友对养鸡业产生了兴趣。但他在养殖过程中发现,三黄鸡属于蛋肉兼用型鸡种,三黄鸡产蛋少、效益低。在查阅各种资料,请教了几位专业养殖人员后,1987年,他买回1000只罗氏蛋鸡,决定尝试养殖蛋鸡。为了掌握养鸡技术,他这个庄稼汉除了虚心向狼山鸡场的技术人员请教,还订阅了专业报刊,按照理论知识,自己慢慢摸索。通过不懈努力,老朱很快掌握了饲养蛋鸡的要领,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
养殖出效益,不仅要靠技术,还得准确判断市场行情。30年来,在行业里摸爬滚打,朱良友积累了不少经验,也交了不少“学费”。多年前,不少养鸡户纷纷转养肉鸡,肉鸡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经不住诱惑的朱良友也加入其中。然而,由于市场行情走低,朱良友亏了不少老本。这期间,他还先后从事过养蚕、养猪、养兔等行业,都没有起色,频频亏本。几次教训,让朱良友坚定了一心养殖蛋鸡的决心。
30年来,老朱遇到过很多次蛋鸡行情低迷的时候,但他从没有亏过本,特别是在近年来行情相对比较平稳的情况下,老朱每年的纯收入总在50万元左右。说起成功经验,老朱感慨地说:“实践出真知。养殖蛋鸡比养殖肉鸡平稳得多。”他给记者算了笔账:肉鸡养到可以卖时,若碰上市场行情不景气,如果选择不卖,养一天就得亏一天,因此不论行情好与差,只能选择卖掉,几乎没有利润。而蛋鸡有独特的优势,行情不好时还在产蛋,至少能保本,等到行情好时再卖出,依旧赚钱。
“好种出好苗、良种效益高。”朱良友说,饲养蛋鸡也是这个道理。没有好的蛋鸡品种,就没有好的产蛋率。自从下定决心规模化养殖蛋鸡,朱良友格外注意选择蛋鸡的品种,为了找到好的蛋鸡品种,他都要跑上好几个鸡场,一一比较。在朱良友看来,虽然养殖蛋鸡比养殖肉鸡承担的风险小一些,但也丝毫松懈不得。除了定期防疫消毒外,还要掌握精细的饲养管理技术,根据蛋鸡阶段生长特点喂料。如今,朱良友的蛋鸡饲养规模稳定在1.6万只左右,最多时栏存达到2万只,对于蛋鸡的成活率和产蛋率,他没有丝毫担心。“我还特别注意跟进设施,现在鸡舍里的降温、通风、除湿等设施一应俱全,通过一套监控设施,我坐在家里就能看到鸡舍里所有情况。”
朱良友感慨地告诉记者,自己也没想到,能坚持养鸡养了30年,如今仍然热爱着。但因为年龄原因,他不准备再扩大规模,只想稳定好现在的饲养量。他开玩笑地说:“现在的养殖规模也够自己忙活了,再多就顾不过来啦。”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