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季玉米逐渐上市 陈粮仍有下降空间
时间:2015-09-14
来源:《粮油市场报》
目前来看,除了深加工及饲料需求疲软、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持续到港等多重利空因素外,传闻新季玉米临储政策可能有重大调整,均导致市场对后市玉米价格存悲观预期,所以贸易商抛售库存,玉米现货市场价格持续疲软。
华北新陈玉米收购无价差
进入9月份以来,华北及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持续下滑,华北部分企业开始收购新玉米,新陈玉米几乎无价差。9月10日,内蒙古通辽地区14%水分二等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2160~2200元/吨,比8月底下降70~80元/吨;吉林四平地区一等玉米贸易商出库价2220~2230元/吨,比8月底下降40元/吨;辽宁铁岭地区一等玉米饲料企业收购价2230~2240元/吨,比8月底下降50元/吨。山东潍坊地区深加工企业14%水分二等玉米收购价为2130~2160元/吨,比8月底下降30元/吨;德州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新、陈玉米价格均为2140元/吨。河北秦皇岛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14%水分新、陈玉米价格均为1980元/吨,陈玉米比8月底下滑130元/吨。
华北企业持续下调陈玉米价格,部分企业新陈玉米价格基本一致。这样调整收购价格,一方面是希望新玉米尽快下跌到位,一方面也是由于库存较多,难以多收玉米。后期来看,随着新季玉米逐渐上市,现货玉米价格 仍将弱势运行,而临储收购政策何时公布及如何执行将直接影响到新季玉米的价格调整空间。
北方港口新陈价差20~40元/吨
本周,北方港口陈季玉米收购价格下滑,新玉米少量上市,与陈玉米的价差为20~40元/吨。9月10日,辽宁鲅鱼圈港口14.5%水分辽吉玉米收购价2200~2240元/吨,理论平舱价2250~2290元/吨,均比上周下降60~70元/吨;锦州港口14.5%水分辽吉玉米收购价2200~2210元/吨,理论平舱价2250~2280元/吨,均比上周下降50~60元/吨。少数贸易商对于霉变2%以内、水分14.5%以下、容重690g/l以上的新季玉米收购价为2180元/吨,容重710g/l以上的收购价为2200元/吨。
新玉米主要来自辽宁西部地区,价格比陈季玉米低20~40元/吨。
截至上周五,北方四港玉米库存共计245.2万吨,比前一周减少12.7万吨,同比增长56.4万吨。近期南北港口贸易利润约30元/吨,北方港口下海量有所增加,上周下海量为17.1万吨,是近4周以来的最高值。
南方港口优劣玉米价差扩大
本周,广东港口玉米价格下滑,优劣玉米价差扩大。9月10日,广东深圳港口14.5%水分辽吉优质玉米成交价为2390~2420元/吨,比上周下降40~50元/吨;质量偏差的玉米价格为2300~2350元/吨,比上周下降80元/吨,优劣玉米价差为70~90元/吨。少量河北玉米到港,售价为2300~2350元/吨。新玉米上市压力逐渐增大,压制广东港口玉米价格,但优质玉米抗跌性好于质量偏差的玉米。
截至9月9日,广东港口内贸玉米库存29.4万吨,比抗战纪念日前增长8.5万吨;外贸库存15.3万吨,减少5.1万吨。广东港口库存合计44.7万吨,增加3.4万吨。
8月份进口到港的玉米是今年最后一批进口玉米,9月份以后基本无进口玉米到港,后期广东港口玉米外贸 库存将逐渐下滑,港口供应主要以内贸库存和进口杂粮为主。尽管8月进口玉米和高粱到港量预计下滑,但9月后高粱到港预计恢复,港口杂粮供应量仍然较大。
目前离主产区玉米集中上市不到1个月时间,市场主体对新季玉米价格持悲观预期,而下游需求仍未明显改变,后期广东港口玉米价格仍将弱势运行。但饲料企业对优质玉米有一定刚性需求,后期优质玉米与质量偏差玉米的价差可能继续扩大。
8月临储成交量同比降96%
5月份以来,我国每周临储玉米计划拍卖量均在530万吨水平。8月份合计举行了4次临储玉米拍卖,成交总量26.4万吨,平均每周成交量仅6.6万吨,平均每周成交率1.23%。今年8月份临储玉米成交量同比下滑幅度达到96%。
今年截至8月末,临储玉米累计拍卖已经21周,累计成交总量383万吨;而去年同期累计拍卖15周,成交总量达2566万吨,今年成交量下滑达85%。去年全年临储玉米累计拍卖成交近3000万吨,今年预计成交量仅400万吨左右,即使考虑到年初的玉米专场交易会,今年累计的临储玉米成交量也仅580万吨左右。
临储玉米拍卖价格偏高,是影响拍卖成交的重要因素。目前占主要成交比例的是2013年产玉米,即使起拍价成交,黑龙江和吉林的三等玉米成交价也分别达到2270元/吨和2290 元/吨,考虑到出库费用和运费等,到厂价估计分别为2400元/吨和2420元/吨左右,而当前上述两地市场价格仅分别为2100元/吨和2200元/吨左右。在新玉米上市之际、市场价格不断走弱的情况下,预计9月份临储玉米成交量将继续下滑。
成本下滑淀粉企业仍然亏损
本周国内玉米淀粉价格继续下滑,副产品价格稳中有降。9月10日,吉林长春地区玉米淀粉出厂价为2600~2700元/吨,比上周下降70~100元/吨;辽宁沈阳地区2650~275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2700~2750元/吨,山东滨州地区2650~2750元/吨,均下降50元/吨。山东滨州地区玉米胚芽粕(蛋白含量18%)出厂价为900~950元/吨,内蒙古通辽地区1350~1400元/吨,均比上周下降50元/吨。
8月份以来,原料玉米价格持续下滑,淀粉价格失去成本支撑持续走软。
进入9月后,由于新季玉米上市在即,玉米价格有望进一步走软,淀粉企业恐慌性抛售淀粉,目前淀粉价格比8月初累计下滑幅度达300~350元/吨。
9月10日,吉林长春地区生产1吨淀粉理论加工亏损338元/吨,亏损比上周扩大27元/吨;山东潍坊地区理论加工亏损178元/吨,亏损缩小10元/吨。原料成本下滑抵消了淀粉价格下滑的部分损失,但总体而言,8月以来原料成本下滑并没有改善淀粉企业的加工利润。目前开工率维持53%左右的水平,比7月的高峰期下降10个 百分点。后期来看,新季玉米上市后原料仍有下降空间,而下游需求难有改善,淀粉价格弱势行情难改。
预计今年玉米产量增长3.36%
7月正值玉米作物幼穗分化、开花授粉和穗粒数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干旱导致部分地区玉米穗分化受阻,花期不遇,生育进程推迟,造成玉米棒小,秃尖大,对单产有一定影响。8月份是玉米灌浆和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地区旱情解除,利于增加单产。
目前来看,受旱情影响较大的是吉林省,8月份吉林中西部局部干旱仍然存在,对玉米灌浆不利,预计全省玉米平均单产为7.23吨/公顷,比上年下降2.23%,但由于播种面积增长,产量下滑有限,预计2015年吉林玉米产量为2720万吨,比上年下滑0.57%。
内蒙古虽然中西部地区持续受旱,但受旱地区并非玉米主产区,不影响全区增产;辽宁旱情影响明显不如去年,今年将恢复性增产;黑龙江虽然单产略有下滑,但在播种面积继续增长的情况下,预计产量持续增长。此外,华北地区今年播种面积增加,气象条件良好,预计普遍仍有增产。
目前国内玉米大多仍处于灌浆期,土壤墒情适宜,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玉米整体长势较好。预计2015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达3778万公顷,同比增长1.9%;单产较上年增长1.57%,为5.9吨/公顷;总产预计为2.23亿吨,比上年增长3.3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