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步走:一只鹅引发的军范儿变革(组图)
时间:2015-09-07
来源:《济南时报》
![]() |
![]() |
![]() |
![]() |
![]() |
俄罗斯军队在训练俄罗斯仪仗队士兵在练习 标准鹅步朝鲜接受了苏联的正步队列条例印度士兵摆臂高过头顶
3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上半年在莫斯科红场的亮相,我军庄严威武的“正步走”成为今年最亮丽的风景。有军迷夸口“中国方队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也有网友疑惑,为何我军的正步与俄军差别颇大?
正步·试验真能提升战斗力
现在有不少国家的军队正在逐渐取消正步,主要觉得训练太累。不过,近来美国一项科学研究显示,士兵整齐地正步前进,确实能够增长士气,从而提升战斗力。
科学家在试验中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在街上行走,然后要求每一名测试者跟着这名“陌生人”一起走几百米。在一半的案例中,他们要求测试者和“陌生人”保持步调一致,另一半案例中的测试者则随意行走。走完几百米后,科学家拿出一张男人发怒的照片,让测试者判断这个男人打架凶不凶。结果,那些步调一致行走的测试者认为照片上的男人比较弱,而随意行走的测试者则认为发怒男人很凶。
科学家认为,步调一致的行走能让人们觉得自己充满力量,从而藐视潜在的对手。而对士兵来说,这种队列行进确实能够减少他们对敌人的恐惧感。在20世纪以前,正步助长的士气更可能决定战场胜败。正步·起源一只鹅引发的变革
“正步”英文叫做“Goose-step”,意思是“鹅步”。大白鹅昂首挺胸,两条腿直直地起落,大鹅掌吧嗒吧嗒敲打地面,还真有那么些正步走的风范。那么,是谁最先走出这种步伐的?目前有两个说法。
一个说法认为,正步是从法国皇帝拿破仑开始的。打仗一流的拿破仑在检阅部队时总觉得步兵不够威风,就要求将军们想个办法改善。有一位将军在河边绞尽脑汁时,忽然发现大白鹅的步伐挺给力,遂让士兵们也学。果然,法军由此挺直身板,靴子啪啪敲击地面的声音如滚雷一样,拿破仑看得大为欢喜。此后,由于拿破仑屡战屡胜,正步也逐渐风靡世界。
另一个说法认为,正步诞生在拿破仑时代之前。18世纪,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也是一位“军神”,后来的拿破仑都很崇拜他。腓特烈大帝为了打造一支铁血军魂的普鲁士军队,他从一种高抬腿的民间舞蹈得到启发,让士兵一起走正步。法国和德国都是欧洲陆军强国,而正步确实让他们士兵的军容军威上了新高。因此,在后面100多年里,各国纷纷引入正步。正步·发展纳粹黑与苏联红
德国纳粹势力上台后,希特勒大力推广普鲁士正步。二战时,德国的正步走很有特点:士兵上身挺直,摆臂幅度较小,抬腿约45度,砸步有力。成千上万的纳粹士兵头戴钢盔,伴随号令,同时抬腿砸步,再加上肩上扛的步枪耸立如林,也是极为炫目。
另一个正步走得出名的是苏联红军。1941年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红军战士从阅兵场直接走上前线。由于战事正酣,加之冰天雪地,他们的正步走得并不整齐,却有一股挡不住的斗志与杀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个传统。
相比德军,苏俄正步的手臂摆动幅度更小,甚至完全不摆臂。踢腿通常较高,阅兵式上持旗标兵的正步甚至踢得超过了90度,但在队伍中的正步就没这么夸张,通常也就是45度左右或略多。腿高抬臂不动,上半身笔挺,配以俄罗斯民族魁伟的身躯,很有气魄。尤其苏俄正步相比德国,最爱用“劈枪”造型,即把肩上的枪横端在手上,更是杀气腾腾。
此外,英国军队也有自己的特色正步,称为“皇家海军式”。其特点首先是双手摆得特别夸张,胳膊肘不拐,手臂直直地甩起来90度,和地面完全平行。同时,腿不是直着踢出去,而是高抬一大步,仿佛跨越障碍的动作。当年香港回归仪式上,中英双方士兵的对比,相信很多观众记忆犹新。盘点
是审美不同还是差距大,咋看咋觉得中国正步帅?中国 中国式正步一个字:帅 越南柬埔寨都来学
解放军建立之初,并没有统一的步态标准。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时,受阅士兵多数不知如何操练分列式,只能临时从刘伯承的小册子和中华民国的步兵操典中寻找灵感。而当时打头阵的海军方队,为“重庆号”起义海军官兵,他们所受训练是英式操典,不但手臂姿势与陆军部队不一致,每分钟114步的步速也与陆军不统一。但解放军很快摸索出更符合自身特色的分列式,并在1950年阅兵时得以完整展现。除了双手握持步枪的动作与苏联相似外,并无苏联特征。解放军摸索出的风格,更适合东亚人的身材特征和气质,周边如越南、柬埔寨以及缅甸各种割据武装,都学的是中国模式。
在方队规模上,中国目前居世界之冠。当然,只要中国愿意,还可以排出更大规模的方队——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就曾成功展示横排25人、42个排面的超大规模方队。最强大的美国军队虽有分列式表演,但绝不会踢正步。这一是因军队传统,二是因意识形态偏见。朝鲜 身材小平稳性差 正步更像弹簧步
全世界分列式走得最整齐威风的国家都集中在前苏联阵营。1990年后,东欧国家纷纷取消了大规模阅兵,甚至19911994年莫斯科红场也不再有阅兵,全世界在分列式上能与中国比肩的,只剩下东边的朝鲜。朝鲜的分列式虽然与中国一样,都是极端严酷训练下的产物,但在美感上,身材矮小的朝鲜人原封不动采用苏联标准,虽然咄咄逼人,但由于不易保持身体平稳,朝鲜人走起来更像“弹簧步”。印巴 “正步对战”相当有趣 看谁踢得比脑袋高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正步对战”相当有趣。这两国之前都是英国殖民地,军队的正步也都是英式。但他们又在英式正步上添加了艺术色彩,每走几个大跨步,要来一次高踢腿。踢多高呢?德军的45度?俄军的90度?竟然是近180度,鞋子比脑袋还高!最为有趣的是,在印巴边境上,每天双方士兵约好似的同时举行降旗仪式。仪式上双方就比赛着踢腿。两军用这种方式针锋相对,倒也算是很温情的一种对抗了。日本 曾创规模最大方队 但只做到了不走散
也许是因为二战侵略国的不光彩身份,为了避免给外界留下渲染武力的印象,日本没有举办过海陆空三军同时参加的大型阅兵,各支自卫队每三年单独阅兵。不过,规模最大的方队纪录是日本人创造的。1906年4月30日,为庆祝日俄战争胜利,日本在东京青山练兵场举办观兵式,受阅人数高达3万余人,创下世界纪录,其方队也是横排超过30人的超大方队。但从有限的影像资料看,日军的方队勉强只做到了不走散。
3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上半年在莫斯科红场的亮相,我军庄严威武的“正步走”成为今年最亮丽的风景。有军迷夸口“中国方队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也有网友疑惑,为何我军的正步与俄军差别颇大?
正步·试验真能提升战斗力
现在有不少国家的军队正在逐渐取消正步,主要觉得训练太累。不过,近来美国一项科学研究显示,士兵整齐地正步前进,确实能够增长士气,从而提升战斗力。
科学家在试验中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在街上行走,然后要求每一名测试者跟着这名“陌生人”一起走几百米。在一半的案例中,他们要求测试者和“陌生人”保持步调一致,另一半案例中的测试者则随意行走。走完几百米后,科学家拿出一张男人发怒的照片,让测试者判断这个男人打架凶不凶。结果,那些步调一致行走的测试者认为照片上的男人比较弱,而随意行走的测试者则认为发怒男人很凶。
科学家认为,步调一致的行走能让人们觉得自己充满力量,从而藐视潜在的对手。而对士兵来说,这种队列行进确实能够减少他们对敌人的恐惧感。在20世纪以前,正步助长的士气更可能决定战场胜败。正步·起源一只鹅引发的变革
“正步”英文叫做“Goose-step”,意思是“鹅步”。大白鹅昂首挺胸,两条腿直直地起落,大鹅掌吧嗒吧嗒敲打地面,还真有那么些正步走的风范。那么,是谁最先走出这种步伐的?目前有两个说法。
一个说法认为,正步是从法国皇帝拿破仑开始的。打仗一流的拿破仑在检阅部队时总觉得步兵不够威风,就要求将军们想个办法改善。有一位将军在河边绞尽脑汁时,忽然发现大白鹅的步伐挺给力,遂让士兵们也学。果然,法军由此挺直身板,靴子啪啪敲击地面的声音如滚雷一样,拿破仑看得大为欢喜。此后,由于拿破仑屡战屡胜,正步也逐渐风靡世界。
另一个说法认为,正步诞生在拿破仑时代之前。18世纪,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也是一位“军神”,后来的拿破仑都很崇拜他。腓特烈大帝为了打造一支铁血军魂的普鲁士军队,他从一种高抬腿的民间舞蹈得到启发,让士兵一起走正步。法国和德国都是欧洲陆军强国,而正步确实让他们士兵的军容军威上了新高。因此,在后面100多年里,各国纷纷引入正步。正步·发展纳粹黑与苏联红
德国纳粹势力上台后,希特勒大力推广普鲁士正步。二战时,德国的正步走很有特点:士兵上身挺直,摆臂幅度较小,抬腿约45度,砸步有力。成千上万的纳粹士兵头戴钢盔,伴随号令,同时抬腿砸步,再加上肩上扛的步枪耸立如林,也是极为炫目。
另一个正步走得出名的是苏联红军。1941年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红军战士从阅兵场直接走上前线。由于战事正酣,加之冰天雪地,他们的正步走得并不整齐,却有一股挡不住的斗志与杀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个传统。
相比德军,苏俄正步的手臂摆动幅度更小,甚至完全不摆臂。踢腿通常较高,阅兵式上持旗标兵的正步甚至踢得超过了90度,但在队伍中的正步就没这么夸张,通常也就是45度左右或略多。腿高抬臂不动,上半身笔挺,配以俄罗斯民族魁伟的身躯,很有气魄。尤其苏俄正步相比德国,最爱用“劈枪”造型,即把肩上的枪横端在手上,更是杀气腾腾。
此外,英国军队也有自己的特色正步,称为“皇家海军式”。其特点首先是双手摆得特别夸张,胳膊肘不拐,手臂直直地甩起来90度,和地面完全平行。同时,腿不是直着踢出去,而是高抬一大步,仿佛跨越障碍的动作。当年香港回归仪式上,中英双方士兵的对比,相信很多观众记忆犹新。盘点
是审美不同还是差距大,咋看咋觉得中国正步帅?中国 中国式正步一个字:帅 越南柬埔寨都来学
解放军建立之初,并没有统一的步态标准。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时,受阅士兵多数不知如何操练分列式,只能临时从刘伯承的小册子和中华民国的步兵操典中寻找灵感。而当时打头阵的海军方队,为“重庆号”起义海军官兵,他们所受训练是英式操典,不但手臂姿势与陆军部队不一致,每分钟114步的步速也与陆军不统一。但解放军很快摸索出更符合自身特色的分列式,并在1950年阅兵时得以完整展现。除了双手握持步枪的动作与苏联相似外,并无苏联特征。解放军摸索出的风格,更适合东亚人的身材特征和气质,周边如越南、柬埔寨以及缅甸各种割据武装,都学的是中国模式。
在方队规模上,中国目前居世界之冠。当然,只要中国愿意,还可以排出更大规模的方队——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就曾成功展示横排25人、42个排面的超大规模方队。最强大的美国军队虽有分列式表演,但绝不会踢正步。这一是因军队传统,二是因意识形态偏见。朝鲜 身材小平稳性差 正步更像弹簧步
全世界分列式走得最整齐威风的国家都集中在前苏联阵营。1990年后,东欧国家纷纷取消了大规模阅兵,甚至19911994年莫斯科红场也不再有阅兵,全世界在分列式上能与中国比肩的,只剩下东边的朝鲜。朝鲜的分列式虽然与中国一样,都是极端严酷训练下的产物,但在美感上,身材矮小的朝鲜人原封不动采用苏联标准,虽然咄咄逼人,但由于不易保持身体平稳,朝鲜人走起来更像“弹簧步”。印巴 “正步对战”相当有趣 看谁踢得比脑袋高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正步对战”相当有趣。这两国之前都是英国殖民地,军队的正步也都是英式。但他们又在英式正步上添加了艺术色彩,每走几个大跨步,要来一次高踢腿。踢多高呢?德军的45度?俄军的90度?竟然是近180度,鞋子比脑袋还高!最为有趣的是,在印巴边境上,每天双方士兵约好似的同时举行降旗仪式。仪式上双方就比赛着踢腿。两军用这种方式针锋相对,倒也算是很温情的一种对抗了。日本 曾创规模最大方队 但只做到了不走散
也许是因为二战侵略国的不光彩身份,为了避免给外界留下渲染武力的印象,日本没有举办过海陆空三军同时参加的大型阅兵,各支自卫队每三年单独阅兵。不过,规模最大的方队纪录是日本人创造的。1906年4月30日,为庆祝日俄战争胜利,日本在东京青山练兵场举办观兵式,受阅人数高达3万余人,创下世界纪录,其方队也是横排超过30人的超大方队。但从有限的影像资料看,日军的方队勉强只做到了不走散。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