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

  1. 首页
  2. 市场行情
  3. 玉米/豆粕

替代品增加 玉米欲涨还跌

时间:2015-06-25
来源:《期货日报》



  经过5月中下旬的大幅下跌后,6月初以来,大连玉米期货止跌企稳,维持低位振荡走势。展望后市,国内玉米供应依旧充裕,而需求难见起色,加之进口玉米以及替代品大量涌入,玉米期货反弹空间有限。

  现货市场旺季不旺

  往年这个时候,随着玉米供应逐渐进入青黄不接期,玉米现货价格均倾向于不断高走。而今年玉米现货价格较为平稳。据监测,目前黄淮主产区河南玉米价格为2160—2200元/吨,河北玉米价格为2200—2240元/吨,山东玉米价格为2310—2400元/吨。东北主产区玉米价格大多在2110—2300元/吨,和前两个月相比变化不大,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则下跌150—200元/吨。玉米需求方和贸易商吸取去年教训,在玉米集中上市时积极采购,维持较大库存,目前没有出现原料短缺之虞,因此季节性上涨行情没能再现。

  玉米需求低迷

  玉米需求主要包括饲料需求和深加工需求。饲料需求方面,生猪养殖业依旧处于收缩期。据农业部发布的报告,4月生猪存栏3.87亿头,同比下降9.4%;能繁母猪存栏3971万头,同比减少14.9%。生猪存栏数据大幅减少。家禽同样旺季不旺,鸡蛋价格在端午节前后并未出现季节性上涨,部分地区一度跌破3元/斤大关,影响养殖户扩大存栏量的热情。

  深加工方面,由于下游产品价格不振,加工利润持续徘徊在负值区域,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不高,对玉米价格支撑力度较弱。当前玉米淀粉加工利润仍在下跌,山东地区已经跌至-119元/吨。玉米淀粉需求疲软,而蛋白粉、纤维等副产品价格持续下滑,淀粉厂家运营压力逐步加大,部分地区厂家开始减少加工量,来缓解自身压力。

  供应充裕,替代品增加

  从生产上看,由于政府连年收储,玉米种植有着稳定的收益,农民连年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压缩大豆、杂粮等农产品播种面积,使得国内玉米产量连年增加。但在政府收储力度过大的情况下,供应压力并未完全体现到市场上,2014年临时收储达6900万吨,2015年收储量再创新高,在8000万吨以上。虽然政府采取拍卖、跨省移库来降低产区库存,但由于拍卖底价和出库费用偏高,拍卖成交率一直不理想。近几周,国储玉米拍卖率一直徘徊在10%以下,且不断走低。市场预测为给新作玉米腾库,政府可能降低拍卖底价。

  由于政府连年收储,而国际玉米价格稳步低走,国内外玉米价差拉大,进口利润丰厚,刺激玉米进口量增加。据海关统计数据,5月中国进口玉米403881吨,远高于4月的140837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10.45%。1—5月中国进口玉米1777619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1.69%。

  另外,由于没有配额限制,高粱等可替代玉米的粗粮进口剧增。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显示,预计2015/2016年度,中国进口的高粱数量达到900万吨,与2010/2011市场年度的0.4万吨相比暴增2000倍以上。进口玉米和杂粮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国产玉米的需求空间,导致销区南方港口玉米价格与产区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倒挂,从而压制国内玉米价格整体水平。

  从技术上看,在高位振荡3个月后,玉米期货5月下旬破位下跌宣告玉米熊市的来临。6月初多头反扑也在颈线位受阻,说明下跌趋势依旧。操作上可继续逢高做空。


利空消化 玉米期货现筑底回升势头

  在下游需求疲软,高粱、大麦等替代大幅增加,临储政策传闻调整等一系列利空因素的打压下,玉米期货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跳水行情。但随着市场消化利空因素,6月中旬之后,玉米期货呈现出筑底回升的势头。

  玉米“卖”和“买”的博弈越来越激烈

  如果参照去年市场走势,临储拍卖持续开展之后,市场价格即围绕着拍卖成交情况以及出库物流状况变化,临储拍卖因素成为市场价格主导。但这一价格规律,今年却遇到了“临储拍”和“市场买”的博弈。

  一方面,临储拍卖循规蹈矩。自5月下旬以来,每周延续530万吨左右的拍卖清单,起拍价格维持顺价原则上的固定价格,成交清淡的局面还没有倒逼拍卖政策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疲软,玉米饲养需求和深加工需求双双不景气,无力承受价格高高在上的临储玉米。自4月9日临储玉米起拍至6月19日,今年临储拍卖共进行11轮,计划拍卖3507.1万吨,实际成交296.2万吨,成交比例只有8.45%。自5月底以来,每周成交比例下滑趋势形成,成交比例由7.4%下滑到6月18—19日的5.42%,“卖”和“买”的博弈越来越激烈。

  从市场心理来看,2013年和2014年连续巨量的玉米临储收购,临储库中已经积累了1.3亿吨左右的高库存。在2015年临储收购政策预计延续的背景下,为新玉米腾库、加速陈玉米出库的压力巨大,这也成为近期市场传言,玉米成交清淡将倒逼临储拍卖价格下调的重要推力。

  不过任何政策的调整,绝不仅仅是一个因素就能左右。玉米储备涉及粮食安全,短期看高库存带来困扰,但用有限的成本换取长期有保障的安全,这也是可以接受的结果。所以,市场预期的临储政策调整迟迟不出台,就不难理解了。

  政策调整预期已被期货价格消化

  从5月下旬开始,玉米期货主力1509合约经历了从2500元/吨之上跌至最低2349元/吨的跳水行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玉米期货价格跌幅超过150元/吨,除了需求基本面疲软外,临储拍卖价格下调、增加运费补贴等政策调整传闻对玉米价格跌势推波助澜。但随着玉米价格大幅下跌,政策调整预期已经被期货市场消化。

  临储起拍价格是国内玉米市场,特别是北方港口的支撑价格,临储起拍价格下调,对国内玉米价格来说杀伤力巨大。如果临储起拍价格下调5%,以吉林长春玉米为例,2013年三等粮起拍价格为2290元/吨,下调5%之后价格为2175元/吨,拍卖出库运抵北方港口价格为2380元/吨。据此测算,玉米期货主力1509合约交割成本为2420元/吨,运抵南方港口价格为2490元/吨。也就是说,起拍价格下调5%,流向市场之后的价格和目前南北方港口价格持平,玉米期货价格底部在2420元/吨。

  按照同样思路测算,如果临储起拍价格下调10%,测算下来的港口价格较目前南北方港口价格低100元/吨,玉米期货价格底部在2320—2330元/吨,这和玉米期货主力1509合约跳水下跌的最低点2349元/吨相差不多。

  而市场传闻的给予南方饲料企业140元/吨的运费补贴政策,去年就在市场当中实施,其最明显的效果是拉低南方港口价格,导致南北方港口同价甚至小幅贴水,南北方贸易停滞。但是这一政策对北方港口价格和玉米期货价格的打压有限,甚至可能出现因为运费补贴的出台,参与竞买的南方饲料企业增加,导致拍卖成交价格在低价基础上溢价成交,这反而有利于临储价格向市场传导,进而起到托底的效果。

  所以,对政策敏感的期货价格已经消化了政策预期调整的影响。即使后期临储相关政策真如传闻般调整,“在政策传闻中卖出、在政策出台后买入”的规律反而会促使玉米期货价格筑底回升。

  综上所述,在玉米市场将关注焦点向政策调整预期转移的时候,玉米期货价格已经率先筑底回升。随着7月之后厄尔尼诺现象关键期的来临,市场不应再过度看空玉米价格。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内容有疑问,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本网站将尽力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客观性,但不保证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服务不会受中断。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服务仅限于用户参考,不对用户的商业运作做任何具体性指导。用户因参考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及法律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回到顶部